时间:2024-05-20
武 术
研究表明语言交流只占交际信息量的30%,非语言符号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语言符号包括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和客体语。客体语包括物质的一切有意和无意的展示,例如工具、机器、艺术品、建筑结构和人体及其衣着,甚至还包括文字。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交流的意义。近年来非语言符号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青睐,但客体语的研究较少。在不同文化中客体语的意义也是千差万别。因此,从跨文化角度解释客体语的象征意义,揭示其文化根源,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有助于外语教学的开展。
人的相貌是人体的重要部分,传递着一定的意义。以“美”为例,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同。在中国人们以女性身材匀称,个子高挑,皮肤白皙,大眼睛,双眼皮为美;而在西方人们常常要晒日光浴,以古铜色的皮肤为美,化妆品也没有美白的功能,西方人双眼皮居多,在他们眼中单眼皮丹凤眼更美,对于身高他们没有要求,但却要求丰胸肥臀,臀部以上翘为美;而在日本,体型娇小的女性更受到青睐。[1]对于头发中国人以光滑、飘逸为美,而西方除了这些还以浓密为美。由于对“美”的标准不同,造成我们跨文化交流时,会有一些障碍。
服装作为一种符号,在交流中传递着比身体更多的信息,它是一种有意的暗示,可以表明人们的身份、地位、职业、个性和审美等信息。从服装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在美国穿衣的层次越多,面料越高档,风格越低调,说明其阶层越高。在英美一些正式的场合,服装的穿着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在高档宴会上,规定不可以穿牛仔裤进入。下面具体从服装的颜色、图案、遮掩度和风格对比各文化的不同。
从颜色上看,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黄色象征着高贵和权势,只有帝王可以使用黄色,平民是不可以使用的;红色代表着热情、喜庆;白色在某些场合是禁忌的,代表着悲伤。灰色代表柔和、高雅和深沉。在西方历史上紫色被认为是高贵的,达官贵人的衣服多为紫色;红色是带有血腥的色彩,或是与火相联系;白色代表着高尚、纯洁,婚礼仪式上新娘着白色婚纱。
从图案上看,中国人喜欢龙凤等吉祥图案,龙是神圣的,而在西方龙被看成是邪恶的怪物,而小青蛙或者其它与海和游艇有关的图案受到美国中上层人士的喜爱。
从遮盖度上看,中国人女性服装要挡住腿、背部和胸部,马来女性要挡肚脐,阿拉伯女性要穿长袍裹身,挡头发和身体,只露出脸和手。某些非洲女性要挡臀,埃及女人挡的是脸。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可以裸露的身体部分较多,主要体现女性的自然生理美。
从款式设计上看,中国人总体喜欢宽松式的服装,西方人喜欢能够体现人体生理曲线美的服装,墨西哥人喜欢制服,日本男性倾向于喜欢穿制服的女性,而犹太人则厌恶制服,因为制服让他们想起德国纳粹。
1.纹身
在中国纹身会让人联想到帮会组织,就业也会面临阻力,而且在我国明确规定有纹身者不能应征入伍;纹身在日本是一种禁忌,在游泳池、健身俱乐部或者汽车旅馆,总能看见门口挂着一块警示牌写着:“纹身者不得入内”。而且如果身上有明显的纹身图案,就业、应聘都会受阻;而在美国纹身却是一种身体纹饰而已,是在表达个性或是在励志,人们的态度也比较宽容,并不会歧视纹身者,美国军人非常喜欢纹身,鹰、旗帜、军队、徽章、船是他们偏爱的图案,女性也喜欢纹身;在泰国纹身被认为是有法力的,是会受到佛的庇佑的,每种图案都是有禁忌的,纹身的人必须遵守戒律。
2.首饰
首饰包括项链、戒指、手镯、耳坠和胸针等饰物。西方人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有戴戒指的习惯,左手无名指戴戒指代表已婚,左小指不可以戴戒指。手镯一般戴一只,如果戴在右手,且为一条,表示单身,若戴在左手或两手都戴,则表示“名花有主”了,而在中国佩戴比较随意。
个人用品在这里指的是烟斗、手表、眼镜、名片和手提包等个人日常用品,还有家具、车辆等。这些个人用品都能折射人们的审美、地位和价值观。交际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可以运用眼镜表达内心活动和传达交际信息。[2]中国和日本戴眼镜的人较多,而在西方国家女性戴隐形眼镜,室外人们喜欢戴墨镜。男士和女士手提包可以反映出个人的品味和经济实力,在西方公文包是公司职员晋升的标志,但在印度禁忌用牛皮质地的包。[3]名片在商务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沟通作用,日本人就非常注重名片。男士的香烟、手表、腰带和车等也传递出他们的身份的信息。
嗅觉也可以传递出有关种族、文化等信息。人体会散发出一定的气味,西方人的体味要比东方人的体味重些,西方人和阿拉伯人认为散发出体味是不礼貌的。因此,即使是男性也要喷香水的习惯来掩盖体味,中国人是顺其自然,而日本人则讨厌浓烈的香水味。对于因食用食物或是吸烟而产生的口腔气味,更要遮掩。[4]
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倡导人人平等,强调个性;崇尚个人主义、自由、成功的思想在西方人头脑中根深蒂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其教义要求教徒倾其一生无条件服从真主安拉的意志和权威。因此,阿拉伯人思想也受其影响,他们严格约束自己,恪守教义,比起物质财富,阿拉伯人更看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西方人的服饰突出个性,体现人的生理美,可以裸露的身体部位比较多,而阿拉伯人的服饰要求包裹身体。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是因为在传统神话故事中,龙是腾云驾雾、在人间呼风唤雨的神。在古代皇帝是“真龙天子”,所以只有皇帝可以穿有龙图案的服饰,强调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他人如果穿着,则视为谋反。在现代社会,龙也是男士服饰最受欢迎的图案。而在西方神话故事中龙是会喷火的怪物,所以服饰如果有龙的图案,人们会感到很怪异。[5]在泰国古往今来将白象视为镇国瑞兽,象征昌盛吉兆。
西方国家推翻封建制度较早,有着民主的传统,强调人的个性发展。而相对而言,东方国家受封建统治时间较长,民主意识较薄弱,等级观念较强。中国历代推崇儒家文化,讲究伦理道德,克制容忍。中国和日本是人口大国,强调集体主义。所以在女士服装的设计上,西方国家突出女性生理曲线美,强调标新立异,而中国讲究得体,日本人则更喜欢制服。
客体语如其它非语言符号一样,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社会成员所认可的习惯。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首先,既要意识到客体语的文化差异,又要防止将差异夸大。客体语既有差异,又有共性。譬如在商务活动中,无论在何种文化下,服饰的款式都比较正式,颜色偏深。其次,对于客体语的差异在交流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细致观察,探寻其背后的文化规则,但同时避免过度概括。第三,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非语言符号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开设文化课程、符号学课程和影视赏析等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第四,增加与来自各种文化人群的往来,在交流的实践中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1]李莉莉.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4.
[2]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78.
[3]潘静.男性客体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8):51.
[4]李春江.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女性客体语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9(4):25.
[5]程晓昆.客体语言的中西文化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