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新时代加强师范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4-04-24

摘 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凸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作为未来准教师的师范生,既在当前劳动教育落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必将在未来推进劳动教育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举,是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效的引擎。

关键词:师范生;劳动教育;必要性

长期以来,各高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断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着被软化、弱化、淡化等困境,更面临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意识形态的侵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教育方针是引导教育工作者工作前进的方向和指针,它对于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工作的组织都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当前,全面加强师范生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宗旨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加强师范生劳动教育是要引导师范生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态度,塑造诚实劳动的优良品德,养成勤于劳动的自觉习惯,涵养创造劳动的青春气魄。[1]针对当前劳动教育被淡化、被弱化,一些师范生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对劳动群众没有感情的现象,《意见》指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串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从这个意义上看,劳动教育既是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推力。

三、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举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在学生精神培育、意志锤炼、格局塑造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其“要义在于通过劳动培育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格”。[2]高师院校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有关劳动实践的教育,而是与德智体美相并列且相互影响,对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独特价值。确立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劳动教育将师范生的德智体美劳融合在一起,以劳树德,锤炼学生优良品格;以劳增智,拓展学生知识才干;以劳强体,塑造学生强健体魄;以劳育美,培育学生审美情趣。

四、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效的引擎

劳动教育有效推进和价值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劳动价值领悟、劳动实践素养、劳动精神形成等,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劳动教育的实效,因此,教师成为劳动教育目标达成的中间或者关键变量。[3]师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当前正在接受教育的知识分子,也是未来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在他们心中种下怎样的劳动种子,未来将可能收获什么样的劳动成果,而这种劳动成果从微观看就是劳动教育本身的目标能否达成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达成,从宏观看就是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到底能不能有效落实、目标到底能不能有效实现。可以说,加强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劳动教育,既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必然抉择,也是彰显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内在要求。诚然,劳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进行师范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为劳动教育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培育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储备取之不竭的实践动力。

马卡连柯指出劳动是教育体系中基本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离开劳动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后的就业取向、社会责任。目前,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 “佛系”和 “伪奋斗”现象,出现了 “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的错误思想,以及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的浮躁劳动方式。***总书记强调 “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4][1]7。师范生作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未来的准教师,更应培育其劳动精神,使他们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通过劳动教育增进大学生对劳动 “四最”的价值认知,厚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怀,养成辛勤、诚实、创新劳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丽荣,卢惠璋.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J].高教探索,2020(7).

[2]田慧生.全方位育人:开启劳动教育新时代[J].中小学管理,2020(4).

[3]张铭凯,王潇晨.师范生劳动教育:价值诉求、核心内容与基本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

[4]罗腊梅.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0).

作者简介:

赖艳妮(1986—),女,广西柳州人,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