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明代江西益宣王继妃孙氏主题头面研究

时间:2024-05-20

黄国飞

所谓“头面”,指整个头发的造型、饰物,是以簪、钗、步摇等首饰组合而成的整套饰品。首饰可以给女人的形象增添光彩,如同女人的脸面,所以被称为头面。一整套头面首饰一般包括发簪三支,钗一对,步摇一对,并且这些插戴在女子头部的整套头饰、首饰的装饰题材需要保持一致。头面自宋代开始流行,到明代式样得到翻新。明代时头面以“一副”为单位,且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组合关系。这些饰品都需要戴在髻上,有些妇女发量不足,便佩戴假发髻罩于头顶真发髻之上,这种假发髻,称为发鼓,外覆皂色纱,以头发、马鬃、篾丝或金银丝等材料编成。

明益宣王妃孙氏棺中出土了一整副头面,这副头面纹样主题一致,由十件首饰组成,其中有镶宝石王母驾鸾金挑心一件,镶玉嵌宝群仙庆寿金钿一件,镶宝石云头凤纹金掩鬓一对,镶宝石龙首金簪一对,镶宝石凤首金簪一对,镶宝石累丝双龙献福寿金簪一对。益宣王妃孙氏整副头面的主题是增寿添福。王母贺寿、八仙庆寿、南极寿星、双龙献福寿等纹样图案都围绕寿字做文章。

一、镶宝石王母驾鸾金挑心

明代妇女整副头面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挑心。明代“挑心”是指插戴方式为自下而上簪插于头额上部发髻中的首饰,其本身还是一种簪。挑心的这种自下向上的插戴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倒插”,因此挑心的簪脚多为扁平。

明益宣王妃孙氏棺出土镶宝石王母驾鸾金挑心

镶宝石王母驾鸾金挑心制作于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之前,通长12.5厘米、重80克。挑心造型为王母驾乘鸾凤,凤高3.8厘米、宽7.5厘米,王母像高4厘米,金凤呈昂首展翅状,凤头昂起,双翅张开,西王母盘腿端坐于鸾凤背上,双手托持一枝荷花,脑后背有一轮金圈。头戴花冠,身披云肩霞帔,广袖长裙,袖口向两侧飘卷,王母面容慈和,神态安详,表情自然。王母像的周围形成7束火焰形的花托,镶嵌七颗红、蓝宝石排列成水滴形,利用凤尾作为衬底,即顶端一颗较大的宝石,其余六个分列两边,一边三个。鸾凤双翅錾刻羽毛两层,肩部镶嵌两颗硕大的红宝石。凤翅之上,王母座下还有两朵飞云向上托起。

此器物最早命名为观音乘凤凰金挑心,后来依据其他配饰造型才改为王母驾鸾金挑心。西王母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的长生女神。王母娘娘能使人长生不死的传说很早就有,《淮南子》有“羿请不死之药于王母”,后羿的妻子嫦娥奔月成仙,偷食的不死药即为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此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王母娘娘亦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具有崇高地位。这件首饰1980年出土于江西省南城县明代益宣王妃孙氏墓,是益宣王妃孙氏的陪葬品,富丽高贵的王母形象符合王妃的身份地位,整个首饰宝光四溢,金黄灿烂,展示了明代王妃的富有与尊贵。

二、镶玉嵌宝群仙庆寿金钿

钿是明代头面中的重要饰物。金钿是花钿的一种,挂饰于额前发髻上嵌金花的首饰。花钿作为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或额饰品,是用金翠珠宝等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饰物。宋代花钿为长条形弧弯状的簪插戴于发髻正面,明代花钿不再制作簪脚,仅留有弧弯形的簪首,插戴方式也加以改变,时称“钿儿”。

明益宣王妃孙氏棺出土镶玉嵌宝群仙庆寿金钿

益宣王妃孙氏的镶玉嵌宝群仙庆寿金钿制作于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之前,金钿为双层弯弧形,采用锤鍱,镶嵌宝、玉等工艺制成。长21厘米、高4.5厘米、厚1.0厘米,重140克。圭形神龛9座以9块金叶分别锤压而成,并排镶嵌在镂空錾花的金钿底板上,神龛呈上尖下方的圭状外形,祥云纹饰于神龛顶部,波涛纹饰于神龛下方,两侧饰寿山石花纹,饰祥云纹一朵相间于各山石中部,所有纹饰均为浮雕式,每个神龛中分别镶嵌一尊羊脂玉雕像,正中间的一尊神像略大,为脑门高凸、长须垂胸、手拄拐杖的南极仙翁——老寿星,其余8尊像略小,分列两边,根据其神态推测,应当为“八仙”。排列顺序从右往左依次为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南极寿星、汉钟离、蓝采和、曹国舅和韩湘子。金钿上和神龛旁点缀镶嵌红宝石27颗。底板呈朵云状,宽4.5厘米,以金叶镂雕而成,在金钿两端有用于佩戴的带子,可调整松紧。一般而言,金钿要配合簪子一起佩戴。即金钿的带子套在发髻两侧金、银簪的簪头上。

金钿上嵌九位玉雕神仙,吉祥之意不言而喻。南极仙翁即老寿星,又称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南极真君,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以长寿著称。因其主寿,民间常称其为寿星或老人星。道教八仙早在元代就成为工艺品上常用的纹样,八仙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他们惩恶扬善、抑富济贫,故事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播最广,为人熟知。

仙人像全部用上等羊脂玉雕刻而成,用料极为精良,雕工技术娴熟,刀法精细。全器金玉色泽交相辉映,互争绮丽。其繁缛的纹饰和金辉玉蕴、豪华富丽的风格体现了明代金银器工艺的特征。镶玉嵌宝群仙庆寿金钿造型别致,做工精细,工艺新奇,构思独特,采用了锤鍱、花丝、錾刻、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其文化内涵丰富,将神话故事与吉祥寓意融为一体,是明代首饰中的极品。明益宣王孙妃所佩的这枚金钿可以说是在目前已知的钿类饰品中最为精美,被誉为“金钿之最”。

三、配套金掩鬓金簪

镶宝石云头凤纹金掩鬓一对,通长15.5厘米,首宽7.8厘米,簪径0.6厘米,重116克。掩鬓呈云朵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中央有一只锤压成型的飞凤,凤头为长方形,细颈,有长而飘逸的尾羽五根,其尾部羽毛旁边还饰有四条云朵状金带,一条翅膀和凤首之下也分别有一条云朵状的金带;下层中间以累丝梅花纹相连,有十一个宝石座环绕四周。两支掩鬓现存红宝石十颗,蓝宝石八颗。鬓脚扁而细,一正面正中起脊,一面平。

镶宝石龙首金簪一对,通长17.5厘米,龙首高1.7厘米,体宽0.7厘米,重40克。簪首饰以金片錾锤成型呈S状的龙头,簪脚由宽渐窄呈扁平弧形,龙首焊接其上。龙首后焊接两根平行的波浪形金丝于簪脚之上,在波浪形金条之上还焊接着三个宝石花托,部分宝石脱落,现每支簪上只残存较完整的宝石一粒。

镶宝石凤首金簪一对,通长17.5厘米,凤首高2.5厘米,体宽0.7厘米,重42克。用金叶锤成S型的凤首焊接在簪脚上,凤首后焊接两条平行的波折状金丝,金丝之上还焊接着宝石花托三个,簪体宝石大多蚀没,现仅存三颗。簪脚扁平,略呈弧形,由宽渐窄。

明益宣王妃孙氏棺出土镶宝石累丝双龙献福寿金簪一对

镶宝石累丝双龙献福寿金簪一对。一个上面饰有福字,一个上面为寿字。每个簪子镶嵌七颗各色宝石。簪首分为三层,底层为金叶子锤鍱錾刻而成,其上中间用累丝花纹为底金丝双勾成福寿二字,字的中央镶嵌一颗宝石,福字上面为红宝石,寿字上面只剩下宝石托,字顶也镶嵌一颗宝石,由双龙前爪四爪扣住这个宝石托,好像双龙在捧珠一样,上层为累丝金线做成的两条龙,龙首相对而立,围在前爪托举的宝石左右,龙嘴似在喷吐,第五根爪钩住字的顶端笔画,龙身绕着字扭动,后肢也有爪抓着字的下半部分,龙尾相交上焊接一朵菊花,五颗宝石镶嵌在龙身之外形成弧状半圈,最大一颗与字上两颗在一条直线上,其余四颗分别在两旁。簪脚细长,横截面为V字状。双勾成字和龙的金丝大概比发丝略粗,剩下组成龙身和字体的金丝更细,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头面饰品中成套出土的不多,更为难得的是组成头面的这些饰品有着一个统一且明确的主题。根据这副头面的庆寿主题,可推断或为孙氏晚年祝寿而特别打造,很有可能是其儿孙为孝敬母亲或祖母专门定制。作为明代益宣王的继妃,使用这样高贵富丽,珠光宝气的头面,不仅展示了明代王妃的富贵与身份,更揭示了其崇高的地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