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李 霜
基层专业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是对人民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培育、辅导,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头羊和组织者,是活跃、丰富寻常百姓文化生活的生力军。群众文化工作能够深刻影响老百姓的美育观和娱乐观,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提升人的精神气质的特殊使命。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重要资源。人的综合素质表现在社会日常生活层面,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上。人类的文明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她会自然而然通过人们日常行为流露。人的不良生活习性是日积月累养成的,而品格优良的生活品行,除了自身的修养还需优秀文化的引导和生存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特别讲究群体文化的文明样式。在群体的交往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形成相互攀比、互相监督、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心态。
在全国上下脱贫摘帽、扶贫攻坚的进程中,文化扶贫是一部重头戏。尤其是在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时期,工作的重点是放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点上。一旦贫困群众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村民们会出现懈怠的情绪,止步于吃穿不愁的日子。有些自然资源较好的村子的村民,会觉得有吃有穿了,可以过安稳的日子,整天闲着没事可干,无所事事(因为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暴露出小富即安的思想。但实际上,他们还没有达到小富即安的生活水平,仅仅是解决吃穿不愁,居住环境也应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这一点,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村民较为普遍的心态。就我们扶贫的几个村而言,村民们在脱贫摘帽之后,在观念形态上有一个停滞期。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群众还没有享受到公共文化给他们带来的福利。眼下虽然村民居住在较为集中的村庄,都已安装了条件不等的体育设施,有了规模不一的文化广场。但大多数是个体的村民健身、活动身子骨的锻炼场所,缺乏群体文娱活动,尤其是黑夜降临以后,村民们仍像以前一样,各家各户都窝在自己家里。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走访,我们选择了人口较为集中的行政村,因地、因人开展广场舞培训。
虽然,广场舞引起的各种纠葛时有耳闻。但是,广场舞对于舞者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广场舞在城市被人们普遍接受,但要在农村开展广场舞培训、推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留守农村跳广场舞的人群受限,而且各自然村之间的相隔距离不等,加之传统习俗的影响,要开展广场舞可谓步履维艰。因此,我们一家一户去走访登记,动员适应跳广场舞的个体参加培训,并允诺参加者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后续参加广场舞比赛的服装以及相关的费用等,都由培训单位资助。教舞并不是难题,最难的是有的舞者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要么是不敢参加广场舞的学习,有的屈从于外界的压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我们在一边培训舞者的同时,还要做舞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强调广场舞不仅有利于舞者的身体健康,更主要的是可以培育舞者的身心,增强舞者的自信,有利于舞者人格力量的成长。使他们渐渐地远离羞涩,不敢参与公共活动等心理暗示。在培训过程中,我有意注重、强化培养舞者的集体主义意识,强调广场舞的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的集体精神,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不仅体现在舞者与舞者之间、舞队与舞队之间,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团结协作精神发挥到脱贫摘帽的现实生活中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贫困家庭、贫困个体。他们对集体主义精神认可以后,他们会把这种精神力量在无形中传导至脱贫攻坚的日常生活中。如某个村的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工作难点,有的人故意跟村干部、扶贫工作队较劲,或者没有满足个人的愿望而跟土地流转的老板叫板等;在某些家庭风波的调解过程中,都能见到舞者的身影。在整个帮扶过程中,实质上也包含着精神扶贫,扶贫要扶志,扶贫先扶人的理念就渗透着文化持贫的含义。而文化扶贫不仅仅是建图书室、广播电视站等,还有主动式的人对人的互动式的扶助。我的理解是,文化扶贫是扶与被扶者之间有更多的精神交流,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而身为专业的基层文化人,以大众化的广场舞作为文化扶贫的抓手,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选择。
譬如有的家里有红喜事,广场舞为他们助兴,那些原来不同意自己的妻子、女儿、或者嫂嫂去跳舞的人,在分享了广场舞带来的喜悦后,打消了对广场舞的偏见。各种非议也就不攻自破。虽然在这只是一个点,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广场舞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这不单是我个人的体会,也是在其他贫困村文化扶贫的同仁们总结的一条宝贵经验。从最初的一家一户、一个个动员村民来参加广场舞,免培训辅导费,帮助舞者排除心理障碍,到有意识地培育他们从对他人的欣赏,到自我欣赏、对自我美的陶醉,是一个飞跃的过程。舞者的群体比较稳定了以后。我们趁热打铁举办形式多样的广场舞比赛,激励舞者自立自强、相互关爱,引导他们在自己脱贫之后尽力帮助比他们更困难的困难户,这种暗示和引导,潜意识上使他们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增添了一种自尊自爱的尊严,又多了一份荣誉感、参与感和竞技感。我们通过举办乡村广场舞大赛、贫困村脱贫舞友谊赛、贫困户与贫困户广场舞联谊赛和广场舞观摩赛等多种形式的赛事活动,培养舞者脱贫奔小康的生活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广场舞的音乐,在舞蹈中编排有现代农村劳作的特点、符合当下生活气息的动作,使他们在跳舞过程中,看到自己优美的身姿、舞者气质的改变,树立精神上的自信,感受身心的愉悦。他们看了视频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和坚毅,整个人的精气神,较跳广场舞之前有根本性的改变。实际上,文化扶贫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文化扶贫也不是一种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扶贫是从精神上帮助一个(家)人脱掉以往的精神暮气,对他的人格魅力进行培养,使他们在享受温饱生活后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帮扶是相铺相承、相得益彰的。
文化扶贫是对人的气质精神的提升,关键是要在文化扶贫的项目中以文化服务品牌为抓手,找准文化扶贫的手段,能从人的内心出发,调整和提升人的精神气象。使贫困地区的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同时,精神面貌也有一个根本性的提升。一但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所迸发出来脱贫动力是发自内心的:我要脱贫。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扶贫,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人是相互补充的。文化扶贫主体是人,是从人内心出发,改造人的精神世界,使贫困人群的意志、毅力、智力、潜力得到充分的张扬,这样才可能在扶贫政策的影响下,由不自觉地脱贫,到自觉地追求“我要脱贫,我要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我要摘掉贫困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决胜小康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丰富的水平,我们更应该用心、用情,努力为农村群众创造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让他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通过提升文化生活,发展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素养的新居民。身为基层文化工化工作者,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将作出不懈的艰苦努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