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王耕兰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造型简约大方、种类繁多,世间之物皆可通过写实或抽象的手法艺术化地融于一把小小的壶中,紫砂壶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物质精神财富。本文以紫砂作品“福禄双全”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福禄双全;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一门历经泥与火锤炼的艺术,它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凝结了无数紫砂艺人的智慧和匠心,并在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形态和装饰,展现出紫砂文化的深厚渊源,散发着震慑人心的力量。紫砂壶造型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大类,光器简约素雅,花器形象生动,筋纹器脉络有致,彰显了紫砂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每把壶都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呈现出不同的气质。造型是一把壶的基础,唯有形神兼备的造型才能给人以丰富的遐想,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真谛。紫砂壶“福禄双全”为典型的光器作品(见图1),光器是三大类型中别具一格的一类,它如同一位不施粉黛的女子,素面朝天,却流露着优雅的气质和深刻的内涵。光器看似简单,实则最为考究作者的制壶功底。光器摈弃繁杂的装饰和鲜艳的色彩,每一处细节都影响着作品的整体观感和意境。紫砂套壶“福禄双全”由一壶、两杯组成,主壶造型与杯子造型相呼应,皆以葫芦为原型进行塑造,统一和谐,极具形式美。
欣赏主壶,紫砂壶通身由曲线构成,线条柔和而有力,鼓腹突出,暗含张力,身筒稍矮、重心沉稳,整壶遵循光素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通过圆润的线条、饱满的形态达到圆器“柔中寓刚、骨肉亭匀”的神韵;身筒中间设以一圈腰线,造型宛若饱满可爱的葫芦;底部为圈足,承托壶身,彰显出挺拔有力之势;三弯流为暗接,转折有度、优雅挺拔、出水自然,彰显出向前的伸展之力,与圈把相互呼应,圈把向上匀势而起,提升了整壶气势,壶把中间有一细微的凹陷,展现出浑圆饱满之感;壶盖为压盖,与圈把上下对称,形成视觉上的统一感,盖面微微鼓起,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壶钮匠心独具,从盖中央向上拉伸、扭转,如同连接着葫蘆的瓜藤,与壶身搭配成一只完整的葫芦之形,意趣盎然,使整壶突破了光器的局限,通过稍显夸张的创意,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两只小杯造型一致,杯身圆润饱满,以葫芦为原型创作,杯身中间饰以一圈凹陷的线条,更彰显出葫芦的饱满。整套作品皆选用原矿紫泥制成,色泽淡雅静穆,泥的本色、泥的味道渗透其中,给人以自然安详的感觉。整套作品造型简练,结构比例协调,传统与创新相辅相成,营造出奇趣无比的氛围。
创新是艺术表现的灵魂。自古以来,以葫芦为题材的紫砂壶造型多种多样,唯有注入新的设计思想,才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此套作品在整体形态上,既体现了传统紫砂光器简练朴拙的艺术风格,又将抽象与具象相结合,不失意趣。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葫芦与“福禄”谐音,所以它有着长寿的寓意,而且葫芦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联,民间很多人喜欢将葫芦放在家门口,有着驱邪护宅之寓意,从五行上说,葫芦属于至阳之物,能压制邪气,所以它是富贵吉祥的象征。葫芦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在对刘尧汉先生所著文章《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品将葫芦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具体的意象完成了从形体到思想意境的转变,其独特的形式之美使整壶在古韵之间又独具活力,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层次,引申出积极的生活心态。
宜兴紫砂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除了带来视觉的美感,更能激发心灵的冲击力,给人一种心灵下沉的力量。用心做一把壶,用心诠释一场感悟,是艺术创作最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身为一名现代紫砂艺人,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制壶技艺,更要以宽容的心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以饱满的创作精神为作品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将时代情感和精神纳入壶中,使其成为宣扬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