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意视角下“称心如意”紫砂壶的艺术美感赏析

时间:2024-05-20

董 丽

(宜兴214221)

诞生于中国的紫砂壶艺术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评价,对于喜爱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紫砂壶与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与文化立场等是息息相关的。早在紫砂壶诞生之前,中国陶制茶壶的制作已经相当成熟了,尤以宜兴丁蜀镇最为繁盛,丁蜀有“陶都”之称;除此之外,制作紫砂壶所需要的紫砂泥也仅在丁蜀地区可大量发现,紫砂壶就在这种“万事俱备”的条件下脱颖而出了,在发展的几百年间,紫砂壶一直是许多人所认可的最好的茶器,足见其强大的实用性与艺术魅力。

随着紫砂壶制作技艺的不断成熟与人们审美追求的多样化,紫砂壶在继承传统之上开始具有一些创意美感,体现了紫砂壶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以及手工艺人艺术视野的开阔。此把“称心如意”(见图1)从外形上不难看出其中有传统艺术造型的影子,手工艺人通过结合传统形式和线条的变化,使壶在准确传达艺术主题的同时具有明显的创意价值。

图1 称心如意壶

鼎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种代表性容器,通常以圆形或方形为身,底部有足,有大气庄严的古朴气息与较强的稳固性,历朝历代皆有参考鼎的造型制成的艺术品。此壶也参考了鼎的设计,经过变化的圆身三足造型消解了鼎的肃穆,转而呈现出一种可爱与活泼。壶身为圆形,肩部两侧线条顺滑流畅地自然下落,壶身下部呈饱满圆形,与壶身肩部线条相承接使壶身重心下沉,构成了一个具有动感的圆形壶身。壶身下部边缘按照比例和稳固的标准分布有三只三角形壶脚,三足微微外撇,与壶身、桌面构成合理角度,在保证壶艺术美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壶的稳固性。

在壶腹处有十分突出的双纹线装饰,将壶身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在平面之上制造出一种立体感,具有现代风格。两条纹线上下相连环绕壶身,纹线采用捏塑技法制成,手工艺人要首先用泥料制作出两条纹线,再与壶身相连,保证纹线与壶之间、纹线与纹线之间的紧密贴合,看似简单的造型在制作时是十分具有难度的。壶身上部接近壶口部分也有一圈纹线,向上、向下分别与壶盖、壶腹处形成组合,使壶身一体感更强。

圆形的壶盖边缘与壶腹处一样运用了凸出的双纹线镶嵌,与壶腹处装饰配合起来构成了一种创新美感,使壶身呈现出明显的线条过渡,给人以新奇的审美体验。壶身两侧的一弯嘴与耳状环形把手造型传统简约,二者线条、角度都是以壶身为坐标设计而成的,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同时使壶身结构更加稳定,把手上端小小的“飞”灵活可为,在人们使用时可作为手指的支撑,增强了实用价值。壶盖中央的壶钮也是十分有创意的部分,壶钮呈S形横卧于壶盖上,线条飘逸洒脱似向远方延伸,其与壶盖结合恰好形成半个心形,可以看作是对此壶艺术主题的一个表现,这一壶钮是将传统的环形壶钮进行了一种线性的表现,一种创新的美感便活跃于其中了,打破了人们对以往环形壶钮造型的认识。

在壶身上半部分还结合有陶刻的文字装饰,文字均匀细密地排列于壶身,十分整齐,所刻内容为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的《感皇恩·一个小园儿》,这首词描写了诗人潇洒自由、淡泊旷远的人生志趣,可以看作是手工艺人制作此壶的一个“宣言”。所谓“称心如意”,一是称手工艺人的设计心意,能够传达出自己的审美理念与所要表达的文化思想;二是要称欣赏者的心意,能使欣赏者从中捕捉到美感与手工艺人的心意,同时获得自己对此壶的认识。这样“称心如意”才完成了自己的内涵表达,这种综合性艺术美感的表达使壶的意境更加深远,最终构成了此壶的创意价值。

在泥料的选择上,棕红色的壶身温润细腻,壶的各个部分闪耀着紫砂泥的光泽,将结构线条呈现得更加流畅饱满。此把“称心如意”紫砂壶的造型从传统中来,手工艺人结合陶刻、捏塑等装饰技法于其中,使得此壶在传统之上产生创新价值,在准确传达个人艺术理念与人生追求的同时,使每位欣赏者从中感受到那份“称心如意”。

此把“称心如意”紫砂壶创新特征明显,以创新角度对其艺术美感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揭示了此把紫砂壶在传统之上体现的创新理念,以及此壶主题的内涵。在此把紫砂壶中欣赏者能够明显地体会到传统制壶技艺及造型对紫砂壶艺术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传统的继承将是紫砂壶艺术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