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吴春华
(宜兴214221)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深厚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也正在发生着无数的奇迹,广阔的疆域使得中国呈现出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也在其生活地域的影响与启发下,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精致工艺品。关于器具的制作与使用,或许要追溯到遥远的原始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也开始多样化,我们不再像祖先一样仅仅为了使用需要而制作器具,更多地是出于审美需要,才有了今天种类繁多、造型多样的工艺品。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和其它动植物共同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为我们奉献,同时我们也从她身上获得有关美的认识。在明朝正德年间,一个小书童在看到大树的树瘤后突发奇想,将其纹路用于壶的制作中,小书童没有想到,他偶然创造出来的壶样竟在千年之后依然生机勃勃,不仅为中国人所喜爱,更是走向了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紫砂壶,在数百年的发展中,手工艺人与文人雅士们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将紫砂壶艺术推向高峰。
由小书童开创的借鉴自然制壶的形式也完美地流传下来。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中丰富的意象能够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与理想。于是在紫砂壶制作中,手工艺人一方面将自然界的植物与动物等外形特征融入到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上,并力求做到相似与传神;另一方面,手工艺人所选的植物、动物必然包含着情感倾向,手工艺人也与诗人一般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紫砂壶传达出来,因此紫砂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品,也正是因为这样,紫砂壶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和茶道活动中的一种器具,也不仅仅是收藏家们精致玻璃柜中的装饰品,而更是一种富有内涵的文化产品。
这一组紫砂“荷塘月色套组”(见图1)在外形上宛如栩栩如生的荷花,在内涵上将荷花的文化内涵承接过来,再配以自然质朴的紫砂,别具一番风味。“荷塘月色套组”整体呈淡雅的红色,虽富于光泽但不至于耀眼,呈现出一种温柔淡雅的气息。壶身形状仿造荷花而制成,壶腹突出,下部收紧,线条简洁流畅、婀娜多姿。壶身上有荷花瓣图样的贴塑,似随风拂动,栩栩如生;壶嘴为根茎状,短小精悍、造型细致;壶盖与壶身完美相接,凸起部分设计为莲心状,工艺精湛细腻,可见颗颗莲子,足见手工艺人之心血;上有圆润壶钮一枚,恰似小小花苞生机盎然、可爱娇媚;壶把手为莲藕状,细节清晰,既满足使用手感,又体现出紫砂壶的整体特色。再配以荷叶状大托盘与茶具,恰如水面上漂浮的荷花与荷叶,皎洁非常、美丽动人。此壶在外形设计上追求与荷花的形似,只有通过对荷花的反复仔细观察,才能在制壶时将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来,才能将荷塘月色的美景完美重现。
图1 荷塘月色套组
荷花不仅外形优美,而且以其清新淡雅的气质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在描写荷花的诸多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北宋学者周敦颐的那首《爱莲说》了,文章不仅将荷花美丽的外貌做了细致的描写,更是赞叹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荷花在人们心中具有高洁、清白、无邪、坚贞等一系列美好的品质,所以此组紫砂作品“荷塘月色”也是看中了荷花这一特点而将其作为灵感来源。这一花卉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道德的向往,也体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高尚品德的重视。作品不仅是泡茶的用具,在茶叶的氤氲香气中仿佛真的置身于荷塘而远离了喧嚣,真正达到了纯洁无暇和自然超脱的境界。
上个世纪,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将这一美景描绘出来,将我们带到一个宛若仙境的至纯至美的境界。紫砂壶虽有口但不会讲话,然而它的姿态所展示出的便是手工艺人给予它的语言,它以一副沉静的姿态诉说着那醇厚的传统文化精神。
作品“荷塘月色”在外形上具有古典美,显示出一种超脱于平静的自然美,在内涵上则意义深远,这也说明了紫砂壶艺术强大的包容力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只有在这包容力与凝聚力之中,更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才能蓬勃发展,也将会在未来耀眼夺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