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紫砂套组“忆江南”的工艺之美和人文雅韵

时间:2024-05-20

唐伯琴

(宜兴214221)

在紫砂艺术的世界里,最为我们称道的就是其中浓浓的匠人之心。在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机械化生产已经占据了许多行业的时候,紫砂壶的制作依然在宜兴紫砂匠人世世代代的传承之中匠心守正、薪火不息,保留着作为“手艺人”最后的尊严。紫砂壶与其它茶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泥料的独特性和成型手法的不同,相较于瓷器、玻璃器皿的光滑和玻化的程度,紫砂壶这种介于陶和瓷的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让茶叶最纯正的滋味释放出来,同时还具有古香古韵的质感,紫砂泥料良好的可塑性也被宜兴聪慧的紫砂艺人充分地利用起来,在前辈们的心手相传和耳提面命之中,紫砂壶拍打泥片和镶接泥片的成型手法在历史的变迁中没有消失,而是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青睐。在2006年的时候,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规范。紫砂诞生于宜兴,兴盛于宜兴,也充分地反映出了宜兴的山山水水、植被森林、民风民情,宜兴紫砂艺人把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和艺术的理解融入到了紫砂之中,带我们走进了魅力无穷的紫砂世界。

1 紫砂套组“忆江南”的工艺之美

紫砂套组“忆江南”(见图1)一共有七件作品组合而成,包括两把紫砂壶、四个杯子、一个托盘。整组作品以比较少见的形式呈现,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同时把紫砂艺术的磅礴大气和隽永婉转都很好地表现出来,生动地诠释了紫砂的迷人之处。先看这件紫砂提梁壶,壶身为四方形设计,在每一面的转接之处曲折饱满,把刚柔相济的特点呈现出来,壶嘴向上昂起,出水非常爽利;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非常良好;壶钮的设计采用了江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桥钮形态,拿捏也非常称手;方形提梁的设计和壶身遥相呼应,在提高了空间结构的同时,营造出虚实结合的氛围,转角的处理匠心独运、过渡自然,搭配壶身“忆江南”的陶刻题材,非常契合主题,从整体上呈现出提梁方器刚柔相济的特点和魅力。另一把方壶则把江南常见的竹子形态融入壶中,壶身是竹编的结构,非常的巧妙和考验匠人的功力。壶嘴、壶钮、壶把都是竹节的形态,和谐统一、完美契合,壶盖上面的竹叶贴塑飘逸灵动,宛如清风拂过,竹叶婆娑,充满了自然韵味。与壶相匹配的杯子两大两小,呈现扇形的姿态,杯身也是竹编的设计,细节逼真、线条流畅,做工非常精致,同时还搭配一个托盘,恰到好处地把四个杯子组合起来,尽管是一个多件的组合,却没有一丝凌乱之感。从整体上来看这组紫砂套组“忆江南”,把江南的小桥流水、竹影摇曳等等元素都融合起来,通过大气的整合和细节的捏塑,为我们呈现出了江南的灵动秀美和温婉可人。

图1 忆江南套组

2 紫砂套组“忆江南”的人文雅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饱览江南风光之后发出的感慨。江南,在国人的心目之中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界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重要的流派和概念之一。江南的水在缠绵悱恻之中带给这里的人们钟灵毓秀的品格和行如流水的思维,宜兴的紫砂艺人在这样的氛围之中进行紫砂艺术的创作可谓是如鱼得水,所以许多的紫砂器型之中会融合江南水乡的元素,同时外面的友人来江南游玩之后,也会对这里的山水风景、人文景致流连不舍。这组紫砂作品“忆江南”正是有感于江南对于我们情感的影响和性格的塑造方面的因素,给我们心目中的江南烙下了深刻的印象。紫砂作为上天赐给江南宜兴的宝藏财富,可谓是完美的天人合一,于是我把所有对于江南的记忆和特殊的符号通过紫砂艺术来表现出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之中,感受到其中浓浓的人文雅韵。

3 结 语

在历史上,我们古人留下了许多对于江南的赞美诗篇,在非常依赖农业的时代,江南鱼米之乡总是能给人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和精神的动力源泉,在后来的手工业时期,又是江南手工作坊率先引领,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在后来的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之下,江南地区可谓是中国发展最有活力、经济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宜兴紫砂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扬也是必然的结果。在今后的紫砂艺术中,我还会立足江南,带给大家更多、更好的作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