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漫谈“金钟壶”与中华传统钟文化

时间:2024-05-20

陆亚英

在中华文明中,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钟,乐钟也”。在古代,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打击乐器,它声音洪亮,置于皇家、寺院,给人以庄严和威仪的感受。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是深刻的。以钟为素材的成语便不胜枚举,比如“钟鸣鼎重”、“朝钟暮鼓”、“以莛扣钟”等,而以钟来吟诗作赋,更成为古代文人精神寄托的方式,比如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因意境深远、回味悠长而成为千古绝句。钟的运用场合十分丰富,且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而作为劳动人民艺术创造之一的紫砂壶中,就有许多以钟为题材的经典作品,比如“德钟壶”、“高钟壶”等,都深受赏玩者的亲睐。

“金钟壶”(见图1)也是一件以钟为题材的作品,该壶从古钟形象出发,展现出不一样的造型创意理念。不仅进一步改进了钟形壶的式样。更将丰富的物象融于一体,比如自然界中常见的竹子便被恰到好处地提炼到了壶型中,该壶在追求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同时又增添了陶刻文字装饰,使整体艺术层次得以明显提升。总而言之,“金钟壶”正是通过统一而美观的造型来深刻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而这也是此壶最根本的价值体现所在,它于有形和无形的自然转换中。达到“境”的升华,着重于对钟文化、竹文化的解读,给人以不一样的品壶体验。

“金钟壶”不仅以古钟为原型,延续了古钟厚重、朴拙的特质,整壶气势恢宏而不失凝练,仿佛是从远古走来,全身上下都笼罩着古代器皿的独有气息。壶身轮廓清晰,敦厚稳重,壶肩处逐渐向外、向下延伸,上小底大,稳重而坚定,线条柔和圆润。具藏锋而不露之妙;壶盖嵌于壶口,使得壶肩为平展的水平面,并与平底上下对应,整个壶身更为一体化;盖面中央设桥钮,横跨于其上,与顶盖自然衔接。整器造型优雅、形象大方,从上到下都着重于功力呈现,其形态对于古钟的诠释可谓惟妙惟肖,壶身恰似钟身,上窄下宽,仿若能够使人感受到洪钟高亢的气势。桥钮于此恰似钟扣,使钟的形象更加完整而深入人心。

中国的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洪钟发长夜,余响绕千峰”、“钟声警万里,鼓声惠十方”,古钟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美好的华夏文明象征之一。悠扬浑厚的钟声使人领略到自然质朴的美,钟声荡及之处。泽波万物。带给人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鼓舞、思想上的启发,给人以警醒和启迪。“金钟壶”整体着重于对钟文化的表达,通过钟的造型来引申其内在的精神寓意,练达人心,而该壶也因文化载体的作用而更具有人文内涵,

“金钟壶”除了在造型上以古钟为基础外,其细节刻画也独具匠心,富有一定的文化性。壶嘴、壶把皆圆中寓方、粗细得当、前呼后应,寓意外圆内方;同时,其形态取自然竹节状,竹鼓线纹络清晰逼真,凹凸质感细腻,韵味悠长。竹文化同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四季青翠、凌霜傲雨,象征着虚心、气节等精神风貌,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的象征,此壶的竹子形态意在表达其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宁折不屈的品格,使人获得更丰富的精神享受。

在巧妙的造型构思下,陶刻装饰的妙趣也自然融合到了作品之中,在这把“金钟壶”上“风雨归舟”四字刻于壶身一面,气韵极佳,无疑增强了作品的传统文化气息。字体遒劲而沉稳,刀刀见笔、笔笔有力。精、气、神俱佳。“风雨归舟”四字传递出一种奋发前进的精神力量,升华了整把壶的精神基调,给人以鼓舞和共鸣。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工艺品,在世界陶瓷艺术之林亦占有一席之位,它所构成的紫砂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紫砂文化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结晶,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这把“金钟壶”便是以博采众长之心,将多种文化内涵凝练于一把壶中,以钟文化为中心,兼融竹文化和“风雨归舟”的内涵,从而富有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