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宋代红妆瓷盒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4-05-20

刘乐君 王 群

(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1)

1 古代女子化妆用品的种类

《战国策》中那句耳熟能详的“女为悦己者容”,表明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因而“容”事成为常理之事,战国时期的古代女子已经开始用铅粉扑面,用黛黑描眉,变媸为妍。古代女子的化妆用品一般包括妆粉、胭脂、眉黛、口脂、香粉等。妆粉主要有两种成份,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除米粉、铅粉外,妆粉也用其他的物质制作。粉的颜色也从原来的白色增至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的香料,使之更具有魅力。与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也是妆面的主要用品,类似于今天我们用的腮红。眉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材料,色为黛青或黛黑,用于修饰眉毛的外形、加深眉毛的浓密。画眉在古代女子的妆容中是尤为重要的,即便素面朝天,眉仍然是要画的。“画眉”在古时也被赋予很深的含义,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中,多以丈夫为妻子“画眉”来形容夫妻恩爱。古代的口脂又称“唇脂”,大多是鲜艳的朱赤色,类似于今天的口红,既可以护唇防开裂,又可以提亮嘴唇的红润艳丽之色。用某种香料调配而成的口脂还经常伴着特别的香味,装在密实的小盒或者小罐器皿中,用手指直接蘸取和点涂。唐代花间派词人韦庄在其《江城子》词中云:“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此外,古代女子也有抹香粉的习惯,香的使用是非常发达的,一种是扑身香粉,就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傅身。一种是用来扑面的和粉香,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粉香,调粉如肉色,涂身体香肌利汗。由此可见,古代女子的化妆品也是种类齐备、发展完善和琳琅满目的。

2 红妆瓷盒的用途、种类及其优越性

瓷盒是一种由盖和底组合成的盛装之器,体型一般较为小巧,种类丰富、使用广泛:有装各类梳妆类的香料、脂粉、镜子、首饰的香料盒、油盒、镜盒和首饰盒;有装药的药盒;装茶末的茶盒;还有装食物点心的果盒和文房用品的笔盒、印泥盒等。盒的造型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陶盒多作为随葬的冥器。此后的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都均有烧制,而宋代瓷盒的生产和使用则步入了高度发展时期,元代时呈现微衰态势,但进入明、清时期又得以复兴发展。

红妆瓷盒特指的是与古代女子化妆打扮相关的瓷盒器皿,即为女子存放化妆用品的油盒、粉盒、黛盒、胭脂盒、镜盒、香盒以及存放项链、簪子、镯子、梳子、耳环等首饰盒的总称。红妆瓷盒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化妆类和梳妆类。化妆类的红妆瓷盒由盛装脂膏的油盒、粉盒、胭脂盒、黛盒等组成,梳妆类的红妆瓷盒由存放铜镜的镜盒和存放项链、簪子、镯子、梳子、耳环等首饰盒组成。清代《乾隆及妃古装像轴》局部(如图1),描画的是乾隆皇帝的妃子身着汉装对镜梳妆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景。画中的妃子着华丽的蓝色外衣、红色衬衣,双目斜视仔细端详镜中之样,左手高抬对镜试装打扮,右手轻举承托左手用力,案前铜镜旁侧清晰的摆放一只打开盒盖的瓷盒,可以推测,瓷盒盛装或粉、或黛、或朱、或油、或脂,精美的瓷盒盛放梳妆打扮品的功能毋庸置疑。

图1 乾隆及妃古装像轴

除了使用广泛的红妆瓷盒,同时还有金、银、木、玉、漆、玛瑙等其它材质的红妆器皿,而宋代红妆瓷盒能够脱颖而出是有其独特优越性的:首先在于陶瓷相对于其它材质而言,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和物美价廉的特性契合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其产量较大,能满足广大百姓对其量的要求;其次,红妆瓷盒釉面光滑温润洁净,一般以小巧的圆形形制出现,并且大小适中,比较适合女子化妆时的使用和平常把玩;再者,从保存和收藏的角度来看,陶瓷材质不会因时间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质的变化和腐蚀,也不会影响其内存放物品的成分,并保持存放物品的完整性,是十分理想的盛装材质。因而,宋代红妆瓷盒能够备受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3 宋代红妆瓷盒的艺术特征

(1)宋代红妆瓷盒艺术特征的形成原因

宋代较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备和规模扩大,更有效地成为国家笼络知识阶层的手段,使得宋代社会具有前代所没有的平等程度,实现了政治权力对平民阶层的广泛开放,无论其出生、门第、乡里、贫富如何,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而优则仕”。宋代君主一再强调“文治”,重文轻武,并笼络知识分子阶层,使他们注重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政治责任与道德义务,思想更成熟深沉,情感更含蓄复杂,行为更务实求真,因此,宋代广大知识分子文人阶层的审美意识影响着工艺美术的艺术特征。欧阳修论画的“萧条淡泊,闲和严静趣远之心”这句,既是论画和对绘画境界的提倡,实则也是欧阳修为文的夫子自道。他标榜、追求和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个标准,就是这个境界,这实际上是宋代整个艺术所呈现的风格。宋代,文学艺术领域追求平淡之美。苏轼亦言:“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在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上,以欧阳修、苏轼和郑樵的观点颇有代表性,集中代表了宋代文人的思想。

宋代的红妆瓷盒是在宋代瓷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总体透出的是一种与时代相契合的典雅、平易、质朴的美感,表现的是一种“画意不画形”的质朴。它有着“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的高雅气质。在温润恬静的釉色和质感中,在少于其修饰、凝练其外型、简约其线条的艺术特征下体现平易、隽永、淡泊的哲学理念。它的艺术风格受到当时宋代社会、政治、文化、生产、哲学、道德的影响和制约,而它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充分反映了宋代政治经济、思想美学大环境影响下的审美取向和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

(2)宋代红妆瓷盒的造型艺术特征

宋代红妆瓷盒是宋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必然受到主流审美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形成宋代红妆瓷盒秀雅、素朴的审美风格。宋代红妆瓷盒的造型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追求强烈的实用功能性、又不失温润精致的审美性。

宋代红妆瓷盒种类丰富,产量大,造型多样变化,其形制有圆形、长方形、八角形、瓜形、石榴式、桃式、双鸟式、方胜式、银锭式、朵花式、镂空式、委角式、菊瓣式、筒式等。还有在大盒内套小盒的“子母盒”和多节套装的“套盒”等。在昂贵的漆器盒、金属器皿和不能较好地满足广大百姓的需求时,造价相对低廉,制瓷工艺迅速发展和产量提高的前提下,瓷盒在宋代的广泛使用便成了必然。因此,景德镇窑还出现了专门从事生产盒子的作坊,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釉盒产量最大,盒底部多印有“某家盒子记”五字的作坊标记,已发现有十一种之多,计有:“许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蔡家合子记”、“吴家合子记”等;这些专门从事瓷盒作坊的出现,以及专门从事设计的匠师的出现都极大地成就了瓷盒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瓷盒造型的创新。

图2 唐代越窑青釉刻花小瓷盒

宋代红妆瓷盒的造型艺术之美体现在构思巧妙、细致精巧,瓷盒的体量小巧,份量均匀适中,适于掌中把握,盒盖与盒身的子母口相扣精致吻合。有淳朴简约的单盒造型,如图2的唐代越窑青釉刻花小瓷盒呈高足扁圆形,分盖及身两部分。盖面隆起,并立以桃型盒钮便于拿取;盖面为对称刻划四朵简练的折枝花卉纹为装饰,盒身直口、直腹,腹下折收,通体施青釉,胎质灰白,釉色青黄,整体略显敦厚古拙,造型挺拔,线条节奏感强,富有韵律感。而到了北宋时期,不仅较成熟地继承唐代窑口瓷盒的特点,还发展了将动植物形象作为瓷盒造型的局部或整体,优雅别致、妙趣横生。如图3为北宋越窑青瓷三连瓜形瓷盒,此盒为三个相连而又各自独立的瓜形小盒组成,子母口,盒口微敛,平底。三小盒盖上各置一瓜钮,并饰有几片卷曲的瓜叶,叶脉纹理细致清晰,瓜身造型构思灵巧、雕刻细腻,好似刚刚摘下的新鲜瓜果,造型逼真可爱、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是件不可多得的上品。

图3 北宋越窑青瓷三连瓜形瓷盒

(3)宋代红妆瓷盒的釉色艺术特征

宋代陶瓷的釉色之美多姿多彩,既有越窑窑口瓷器的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手感浑厚滋润,深得人们的喜爱。更有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的温润似玉,釉若凝脂的禅意。

图4 如意钮瓜棱形青白釉瓷盒

北宋时期,景德镇窑出产的青白釉瓷十分盛名。青白釉又称“影青釉”,是介于南方窑系的青瓷和北方窑系的白瓷之间的一种釉色,它具有取二者之优长,青中透白、白中泛青的温润色泽。由于其釉色偏向玉的质感,骨子里透着恬静、淡泊之韵,青白釉釉色之美还体现在它的不张扬、婉约和唯美,它十分契合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提倡的平淡之美、趣远之心。青白瓷一经烧制就十分深得人们的青睐,在以“君子以德比玉”的尚玉情结下,有着“饶之玉器(景德镇古属饶州府)”之美名的影青瓷自然深受追捧,上自皇宫贵戚、文人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古代妇女存放化妆品的瓷盒用具必然受此影响。如图4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通身高为4.4厘米的北宋景德镇窑产的如意钮瓜棱形青白釉瓷盒,整体取意于自然瓜果之状态,如意形式之盖钮,子母口相扣,通身旋状刻划花纹纹理,突出瓜棱的凹凸起伏、错落层次,富有独特的装饰性和生活情趣。釉色白中泛青,随凹凸纹理的厚薄深浅不一,显示了釉色的单纯而丰富的温润美感。图5是北宋景德镇窑印花纹青白釉瓷盒的杰出代表,此盒造型较为典型,盖面微微隆起,通身为直腹,平足,形制和大小适于单手拿放,实用稳定,功能性强。盖面的团花和缠枝花卉互相穿插、主次分明,而凝脂莹润的釉面更是此盒的出彩一面,青中泛白、白中显青的湖水般的绿色青白瓷还会在印花、刻花、转角凹凸之处呈现出少许聚沫似的釉珠,呈现的是“莹缜如玉”的美学韵致。

图5 北宋景德镇窑印花纹青白釉瓷盒

4 结语

从古至今,红妆器皿在女子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些或华贵、或古朴的红妆瓷盒,合着的时候让人充满想象,打开则是流光溢彩,藏着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锦瑟年华。它为古代女子闺房中的红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古代女子闺房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宋代红妆瓷盒典雅、平易、质朴的美感也表现出那个时代的女子一份淡泊、宁静、安闲的心境思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红妆瓷盒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灵巧、轻便的各式各样的塑料、金属制品。但留给人们的却是在欣赏它精致、温润、小巧迷人的形制之外,更能以这些小物件体现古代女子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体味古代女子的闲情雅致、精致的人生态度。

[1]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

[3]冯先铭著.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陈雨前著.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与审美.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5]李辉炳主编.两宋陶瓷.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