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陶刻装饰对紫砂壶审美的影响

时间:2024-05-20

王继忠

(宜兴 214221)

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陶刻装饰也是紫砂壶艺装饰技艺之一。紫砂陶刻装饰是通过钢刀雕刻,将中国传统诗、书、画、印集于壶上,通过毛笔画稿、或者捉刀直接刻(称之为“空刻”),采取阴刻、阳刻、琢砂等技法技艺,表现出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深厚的书画陶刻功底、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自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竹刀留名,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竹刀代笔以“大彬”落款,清代金石篆刻家陈曼生连同文人加入紫砂壶艺的设计、创作、装饰等,进一步推动了紫砂壶艺陶刻装饰的系统化与理论化,深化了紫砂文化艺术的文人气息与金石趣味。

自从有了紫砂陶刻装饰,紫砂壶在原有“素心素面”的特征之外,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书法、绘画、彩绘等我国特色的装饰技法,突出了宜兴地域人文特点。但是,紫砂陶刻装饰对紫砂壶原有的特质及紫砂壶精、气、神、韵内在表达后的影响,有优点好处,也有缺陷短处;“壶随字贵,字随壶传”,陶刻装饰的艺术审美也须深入研究。

1 琢砂成玉,相得益彰

“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壶与字(画)相映成趣,不仅需要扎实的陶刻功底,还需要深厚的书画功底。陶刻功底与书法(绘画)功底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凭陶刻一把刀,没有书画功底是不会在紫砂生坯上游刃有余地进行陶刻的,更别说紫砂陶刻复杂的陶刻技法了。所以,一位好的刻字师傅必然是胸有成竹,也一定有一手精妙的书法、绘画灵趣。

任何一种形式的陶刻装饰,都必然有两种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在紫砂器的生坯上打墨稿,然后再运用陶刻技法进行“刻”,这是大家都能做到的,构图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得心应手,也是一种最为稳妥的装饰;另一种是空刻,所谓空刻,就是不需要墨稿,直接在紫砂器的生坯上进行陶刻装饰,这就需要陶刻师傅很深的书画功底、巧妙的思维构图、经验丰富的陶刻实践,才能根据不同的壶型选择不同的装饰风格及装饰题材,是考验一名陶刻师傅最好的方法。阴刻、阳刻、琢砂、挑砂等都是建立在这两种基本的要求之上的,没有这两种基本功也就无从谈及其他了。

有了好的基本功,就要有好的创作。所谓好的创作,就是陶刻师傅在紫砂壶上的陶刻切壶、切题、切铭、切景。陶刻的装饰题材有很多,书法上有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等,绘画上有石刻、图腾、山水、人物、花鸟等皆可入题。但是好的陶刻师傅需要注重作品本身的造型及寓意特征。例如紫砂作品“丹凤朝阳壶”(见图1),凤头塑流、凤尾塑柄、丹阳为钮,一幅意境开阔的“丹凤朝阳图”在想象中映入眼帘,这把壶可以不装饰,因为它本身就很经典了,但陶刻师傅装饰的题材刚好是传统吉祥云纹、丹凤图,恰与整件作品相得益彰,这便是好的陶刻装饰,达到了壶与陶刻的完美结合。

图1 丹凤朝阳壶

2 技艺浅薄 弄巧成拙

在谈及紫砂陶刻切题、切壶、切铭的艺术效果之美的同时,此处也不妨谈及技法欠缺的陶刻装饰,则影响着整件作品的艺术美感及艺术价值。

紫砂壶的陶刻装饰不仅需有书法绘画功底,还需要扎实的陶刻功底。不是任何一位书法家、画家都能在紫砂器上进行陶刻的,这是由紫砂生坯自身的特性决定,进行陶刻需要对刻刀及紫砂生坯特性的体会与把握,也并非是任何书画题材都能进行陶刻装饰,因为紫砂器器型有限制以及结合刀法时的力度都会影响装饰效果。很多书法家、画家在没有理解紫砂的前提下,贸然动笔,挥毫泼墨,而没有结合紫砂的原有气质及壶型而进行装饰着墨,就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比如:“西施壶”,传统器型很少有装饰,如果贸然进行书画装饰,就必然影响原有“西施壶”的传统寓意、珠圆玉润的壶型特征,所以需要特别说明,否则对紫砂壶的审美产生不良的效果也是很可惜的。当然,陶刻装饰因其特殊行业特征及艺术表达形式而会表现出“和而不同”的特殊风格。

3 结语

陶刻装饰对紫砂壶审美的影响是双层性的,一方面紫砂陶刻装饰对紫砂壶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艺术审美效果:切题、切壶、切意;另一方面,不得当的陶刻装饰影响了紫砂壶原有的艺术审美,弄巧成拙。无论怎样,紫砂器的艺术审美是自然存在的,它不因外在的艺术装饰等改变原生态的特质,而是“和光同尘”,具有了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才使得紫砂文化艺术拥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影响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