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陈静++++陈宁
【关键词】河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
【摘要】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切入点,对河北“国保”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河北的旅游发展提出建议,期望借“国”字招牌,发挥“国保”优势,大力发展河北的文化旅游事业,让旅游者能够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精华,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一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由中央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名单、明令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不同,分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一批“国保”的名单,要求文化部继续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分批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成为新中国文物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80处,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都有分布。1982年,公布第二批62处。1988年,公布第三批258处。1996年,公布第四批250处。2001年,公布第五批518处。2006年,公布第六批1080处。2013年5月,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七批1943处[1]。与前几批相比,第七批“国保”包含了较多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等新型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地区文物数量也增长明显。目前,我国“国保”总数已达4295处[2],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
河北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78处,位居全国第三[3],其中古遗址67处,古墓葬23处,古建筑142处,石窟寺及石刻1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9处,其他4处。而这些国保单位在各地市的分布为:石家庄39处,保定68处,张家口44处,承德22处,秦皇岛10处,唐山15处,廊坊2处,沧州14处,衡水9处,邢台19处,邯郸34处,另有跨区域古建筑京杭大运河和长城2处。
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国保”具备了文化旅游资源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特色的文化精品,有强烈吸引力的文化环境,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发展壮大旅游业的坚实基础。当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
要想充分发挥“国保”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必须深度挖掘其历史内涵,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旅游者能够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精华,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笔者认为,擦亮“国”字招牌,发挥“国保”优势,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1.依托垄断资源建优势品牌
对于文化型的旅游目的地来说,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景点、景区分散,没有明确的主题,不成体系。河北各地市的“国保”也面临这种情况,有些规模较小、名气较小的“国保”对广大游客缺乏吸引力。因此,应充分认识并利用已经开发、开放的景点,加强合作开发,提高整体旅游形象,推出组合产品及新型旅游产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可以选择稀有资源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形成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牌。
保定有“国保”单位68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在旅游路线设计上,可以依托清西陵在古代皇家陵墓建筑方面的垄断性优势,将同在易县的北福地遗址、燕下都遗址、紫荆关长城等“国保”串联起来,打造“寻找人类足迹—拥抱万里长城—走近清宫秘史”精品旅游线路,勾起人们探寻古代文明、感受美好事物的愿望。此外,保定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如以生态、景观为主的白洋淀、易水湖、曲阳虎山风景区、千佛山森林公园等,将位置相近的文保单位与景区串联起来,让景区与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张家口有古城堡400多座,是保存古城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独具特色,从黄帝筑城到民国修堡,5000年绵延不断;都城、皇宫、镇城、府城、卫城、州城、县城、驿城、军堡、民堡等各类城堡种类齐全。如春秋至汉代王城遗址,元中都遗址,明代鸡鸣驿城,张家口堡,万全右卫城,蔚州古城,西古堡等,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涿鹿故城、三祖文化发源地——黄帝城,及素有“京师锁钥、神京屏翰”的宣化城等。这些古城堡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见证了人间的烽火硝烟,人们游走在古堡之中,能更直观地感悟历史,体味文化。再加上坝上草原、崇礼滑雪等,是一条体验历史、拥抱自然的精品线路。尤其是雪场的建设,在全国名列前茅。蔚县和涿鹿的北太行山地区,冬天降雪量很大,海拔超过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上百座,山体落差超过1000米的比比皆是,高寒低温的气候巧妙地把积雪时间延长至半年以上,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是吸引游人的最好招牌之一。
因此,各地应该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重点培育垄断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并将其作为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全面开发的增长极,形成多品位、多层次、系列化的旅游体系,让游客在参观美景的同时享受文化大餐,充分体验到“快乐文化、快乐旅游”的乐趣。
2.整合红色旅游线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政治驱动等因素影响,我国红色旅游持续升温。2003年,全国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约1亿人次,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约200亿元[4]。著名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延安、瑞金等地纷纷将红色旅游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河北在近现代社会,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很多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类遗迹、景点俯拾皆是,各具特色。应努力打破资源分散、不成体系的局面,在全市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红色旅游格局。要深度开发龙头产品,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和整修,开发高品质的旅游产品。2013年,石家庄整合多个“开国第一”,将开国第一村——西柏坡,开国第一歌——国歌广场,开国第一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等颇具传奇色彩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启动了“开国文化游”,通过多种形式让海内外游客了解石家庄的红色历史。除了西柏坡之外,还有“红色电站”
再如保定,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以冉庄地道战遗址为龙头,将晋察冀边区政府和军区司令部旧址等串联起来,合并开发同类景点资源,精心打造在省内外叫得响的红色旅游精品。而针对已成立博物馆、纪念馆的众“国保”单位,如直隶总督署,在育德中学旧址基础上建立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保定军校纪念馆等,要着眼于提升品位,在陈列展览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精品展览,给游人提供最佳的文化产品和参观环境。
3.深挖国保单位内涵,加大创新力度
在对“国保”单位加强重视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其内涵的挖掘。以石家庄商代台西遗址为例,这是位于藁城市台西村的一处大型商代遗址,发现于1972年,考古发掘表明这里曾经是一个商代方国,不仅拥有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还在建筑、冶铁、医药、纺织、酿酒、陶瓷、漆器制作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展示了当时社会文明的诸多方面。如遗址内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铁器——铁刃铜钺,证实了至少在34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将铁用于制造兵器;我国最早的医疗工具——砭镰,即手术刀的出土,证明那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疗技术;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
像台西遗址这样的国保单位在河北还有很多。我们应深挖其历史文化内涵,对原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恢复或重建,对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些潜在的文化资源或隐藏于民间,或记载于史书之中,应使用史料考证、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为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归类和级别划定提供理论依据,深刻挖掘其历史内涵,以服务于旅游业,从而增强旅游品牌号召力,在旅游者心目中塑造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4.树立全局观念,打破地域局限
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综合性的总设计书,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从总体上促进文化旅游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也是指导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保证。
由于缺乏宏观政策层面的科学规划,各市在旅游开发方面,会出现划地为牢、各自为政的局面,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关系,对全省文化要素的发掘、整合严重不足,尤其缺乏具有产业聚集效应和拉动作用的文化旅游品牌,中心旅游地作用不明显,所设计的精品线路不够突出,缺少与京、津等周边旅游资源的错位互补和竞合发展[5]。
2010年,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正式提出塑造五大特色品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2011年11月18日,张庆黎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构建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文化品牌。目前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正在通过各种传媒进行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了河北文化强省建设。
然而,进一步创新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模式,必须打破地域界限,促进不同地域间的资源整合。河北文化产业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区域闭锁,建设跨地文化产业链,不同地域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提升河北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全省旅游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
三
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支持。政府应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形成健全的、有利的政策体系,为文化旅游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真正承担起法规建设、政策制定、监督管理、发展导向等职责。
1.加强媒体宣传,做好旅游促销
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文保单位,必须要重视旅游宣传。要充分利用省内外新闻媒体,加大对燕赵旅游资源、形象和产品的促销。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相关宣传网站,面向海内外推介燕赵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有效提高河北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政府出面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促销,会使旅游产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推向市场。与其他促销形式相比,政府旅游促销更有宏观性、权威性、高效性,因为政府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其它任何组织都不能比拟的。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中,政府旅游促销已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手段。通过旅游主管部门开展促销活动,不仅可以节省经费开支,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还有利于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提高竞争力。而政府的促销活动,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旅游宣传方法,诸如广告、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展览、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印刷宣传册等多种手段,来扩大知名度,增加神秘感。在营销策略上,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突出国内外、省内外市场的重要性,加强城市旅游品牌的维护与管理。
2.加强旅游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
在旅游活动中,交通问题仍是制约各市县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乡村文化旅游,再好的民俗风情,因可进入性条件太差,也会使旅游者望景兴叹。因此,必须加快改善景区内及景点间和整个城市对外联系的交通,形成内通外达、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一方面通过公路修整,彻底改善乡村路况,另一方面通过拓宽进村通道,完善景区间的公路对接,加密通车班次等形式,缩短游客旅游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加强各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在每个旅游景点的显要位置可增设流动电子屏,介绍景区的资源、参观重点及特色,及时对游客加以引导。做好以上工作,会更有效地促进各市县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还应完善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体系。旅游商品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宣传旅游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应围绕知识性、可读性、纪念性、思想性,开发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图文、影像、电子出版物以及工艺纪念品、土特产品等。此外,各单位还要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时刻牢记“最佳的服务就是最好的宣传”,因为每一个游客都可能成为宣传媒介,游客对服务的满意会创造良好的口碑,这比广告更具有影响力。因此,必须加强服务窗口人员的培训,强化讲解队伍建设,让八方游客通过讲解员来领略河北文化的独特魅力。
3.保护与利用并重
保护与利用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我国,旅游的开发对资源确实造成了不同形式的破坏,不仅表现在对当地生态环境、历史文物的影响,甚至对旅游地的文化进行了干扰和冲击。然而,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文化旅游强调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同步,文化发展与研究的谐调,这样可以使许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在旅游的发展机遇中得到复兴和发展,甚至是再造重构。文化旅游的发展应建立在相应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这样可以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促使旅游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就省内的“国保”单位来说,自建国以来,启动了很多重大维修保护项目。如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49年成立的热河省文物保管所开始正式纳入保护体系,1976年、1995年分别进行的两次大修,使古代建筑基本复原,历史风貌得以恢复;20世纪60年代,启动了清东陵、清西陵的修复和保护工程,东陵的定陵、孝陵、景陵,西陵的泰陵、昌陵及其附属建筑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1952年启动了山海关长城的保护维修,1984年邓小平同志发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仅1985年就完成修复项目58个,重点段落3037米。
其他修复如石家庄的毗卢寺,赵县的柏林寺塔;张家口蔚县的玉皇阁,怀来的鸡鸣驿城,怀安的昭化寺;保定的直隶总督署、古莲池,易县的道德经幢,曲阳的北岳庙,冉庄地道战遗址;沧州的铁狮子、单桥;衡水景县的舍利塔,深州的盈亿义仓;邢台的扁鹊庙、开元寺;邯郸的武灵丛台、娲皇宫、响堂山石窟、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河北各地市的“国保”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修复。
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规划文化旅游资源,应该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大旅游”即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等多重效益,多方参与的开放性的整体系统。它所追求的是整体综合效益,是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涉及到的有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旅游交通等多个系统[6]。因此,应该在充分研究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订可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河北省有“国保”单位278处,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就可以在文化旅游方面做出一篇锦绣文章。设计旅游线路时,可以突出“山水、皇家、红色、古城、军事、现代”等特色,以博大的燕赵文化为精髓,使自然风光的地域特色与人文特色融为一体,打造华北地区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同时要加大营销力度,开拓文化旅游市场,促进多样文化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作为生活在燕赵大地上的学人,研究、传承其历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致力于宣传、利用这些优秀文化古迹,促进燕赵旅游业的发展活力,从而构建更加富强、美好、和谐的新河北。
————————
[1]《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化报》2013年5月6日。
[2]同[1],其中47处与前六批合并,此为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数字。
[3]在地域分布上,以山西452处位居首位,河南以357处位居第二,其次是河北,陕西233处,江苏224处。
[4]伍先福:《论红色旅游的多重功能》,红色旅游网特稿,网址为www.crt.com.cn。
[5]韩国春,秦学武:《制约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6期。
[6]王建英:《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责任编辑:成彩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