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王祈然 徐涤苁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085;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倾听音乐、欣赏音乐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喜欢什么样风格的音乐,不仅代表其更倾向于哪种音乐娱乐方式,同时也是个体文化消费的重要体现。消费者的社会身份与社会认可的艺术层次相符,并在每种艺术形式的内部,与社会认可的体裁、风格层次相符。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曾在研究中发现大众音乐欣赏水平与受教育水平有着显著相关性,那些家庭背景较好、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更倾向于欣赏一些高雅、深邃的音乐作品。①参见[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刘晖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3页。更进一步讲,音乐品味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体的社会身份,一部分人更倾向于欣赏精英文化,相应地,另一部分人更倾向于欣赏大众文化或者低俗文化,甚至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特殊艺术品位挖掘更深层次的身份标签。②Bourdieu Pierre.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Cambri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pp.174-175.艺术品味被布迪厄作为文化资本的一个重要考量方面,个人的艺术消费习惯与其成长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而一个大学生的音乐风格喜好,与他的所生活的原生家庭环境、文化资本、生活习惯、音乐素养等方面都有一定关系。根据文化资本理论,法国和欧洲的精英阶层子女从家庭中继承了更多的文化资本,而这些文化资本有助于他们再获得更高的教育和社会成就。然而,中国是一个东方国家,离法国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传统相去甚远。③参见罗梦雨《文化资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载《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第223-228页。中国与法国相比,其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艺术形式有明显的不同。那么,在中国语境下,当代我国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的现状是什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是否相同?有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的音乐风格喜好?这些是本研究着重解读的三个问题。
想要了解大学生的音乐风格喜好,首先要对音乐风格进行合理、清晰的分类。本研究基于对国际权威文献的梳理,结合我国大学生常用的音乐欣赏软件中的音乐分类,经过前测,确定了调查中所用到的不同音乐风格;同时,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基于法国社会学家文化资本理论的相关概念,结合国际上已有相关成果的研究基础,把文化资本、生活习惯、音乐素养和学业素养作为考察影响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因素的几个主要方面。
音乐可以以不同方式分属不同的类型。音乐的艺术本质决定了关于音乐风格分类的相关研究往往是不够具体的,而且许多风格往往会相互交叉。正如布迪厄所言:即使在最有资格的专家那里,决定典型音乐作品的风格属性仍然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①P.Bourdieu,et al.,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Society and Culture,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0,pp.34-37.区分音乐风格并非易事,美国著名音乐学家迈尔(Meyer)认为风格是一种概率系统,风格分析必然要依靠大量统计学上的样本分析。但是风格与风格之间的界限通常是比较模糊的,而且有重叠,风格的区分往往是程度上的而非类别上的。②参见高拂晓《迈尔的音乐风格理论》,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9-18页。学界对于音乐风格分类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积累。最早的音乐风格分类研究源自于道格拉斯·M.格林(Douglass Green)的《声调音乐的形式》(Form in Tonal Music)一书中,他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划分为诸如牧歌、经文歌、合组歌、里切尔卡和舞曲等类型,他对于音乐类型和音乐形式的概念有着严格区分。③Green Douglass,Form in Tonal Music,New York:Schirmer,1979.而彼得·万·德·莫维(Peter van der Merwe),则将音乐类型和音乐形式等同,认为音乐类型就是有着相同的某种形式或者“基本音乐语言”的音乐的总和。音乐风格大体可以“古典”和“现代”进行区分,古典音乐包括常见的交响乐、民乐,现代音乐主要包括流行、爵士、摇滚等风格。④⑤Peter van der Merwe,Roots of the Classical:the Popular Origins of Western Music,Oxford:Clarendon Press,2005,pp.19-81.莫维的音乐风格分类研究影响了一批研究者,有研究者把音乐主要分为“古典”和“非古典”,其中“古典”音乐风格包括交响乐、地方传统音乐,“非古典”音乐风格包括流行、爵士、摇滚等。⑥Creech Andrea,“Investigating Musical Performance:Commonality and Diversity among Classical and Non-classical Musicians”,Music Education Research,2008(10),pp.215-234.有研究者在关于幼儿音乐敏感度的研究中,把音乐风格划分为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两大类别。其中流行音乐包括:爵士、摇滚、布鲁斯等;古典音乐类型包括:交响乐和巴洛克音乐等。⑦Marshall Nigel,“Two Studies of Musical Style Sensitivity with Children in Early Years”,Music Education Research,2011(13),pp.227-240.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融合音乐作品开始涌现,也出现了很多很难定义具体风格的作品,一些学者认为“古典-现代”或者“古典-流行”已经不能够准确满足音乐风格分类的需要,他们的研究更倾向于集中探讨那些比较主流的音乐风格上,如哈桑(Hasan)和努兰(Nuran)通过对有不同音乐喜好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从而探究其内心的社会身份认同。在音乐风格划分上,主要有:古典、流行、摇滚、说唱、嘻哈、民谣六大音乐风格。⑧Hasan Gürkan Tekman,and Nuran Hortaçsu,“Music and Social Identity:Stylistic Identification as a Response to Musical Sty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0(9),pp.277-285.努恩(Nune)和尼可郭斯安(Nikoghosyan)在研究中把欧美主流流行音乐类型描述为:流行、摇滚、朋克、嘻哈和舞曲。⑨见Andy Bennett,Music,Style,and Aging:Growing Old Disgracefully?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13,pp.13-14.综上所述,当前学界对于音乐风格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古典”和“流行”两大类进行划分,另一种是按照研究群体主要欣赏的音乐风格进行分类。由于当代大学生欣赏“古典”风格范畴音乐的人数相对较少,而欣赏偏“流行”或“现代”的较多,为了考虑全面且深入了解,本研究对于音乐风格的分类更倾向于后者。
在音乐风格分类方法上,本研究基于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总结分析,借鉴当代中国大学生使用率最高的音乐App 之一“虾米音乐”中对于音乐风格的分类,包括:流行(Pop)、摇滚(Rock)、民谣(Folk)、电子(Electronic)、节奏布鲁斯(R&B)、爵士(Jazz)、轻音乐(Easy Listening)、嘻 哈&说 唱(Hip-Hop&Rap)、动 漫(ACG)、布鲁斯(Blues)、重金属(Heavy Metal)、朋克(Punk)、世界音乐(World Music)、新世纪(New Age)、舞台&银幕&娱乐(Stage&Screen&Entertainment)、乡村(Country)、雷鬼(Reggae)、古典(Classical)、唱作人(Singer-Songwriter)、拉丁(Latin)、实验(Experimental)等。在确定正式问卷之前,本研究在某高校选取了15 名大学生(包括5 名本科生、5 名硕士研究生、5 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预测试,采用李克特量表打分的方式,选取总分排名前十的音乐风格,最终去除了“布鲁斯”、“世界音乐”、“雷鬼”等国内大学生欣赏较少的音乐风格,对个别相近风格进行了合并①本文“流行”风格主要采取西方学者的划分原则,指的是狭义上的主流流行音乐。在中国,例如周杰伦、蔡依林、王力宏等主流流行音乐歌手的曲子中大量融入了R&B元素,因此为了方便统计,本研究中把节奏布鲁斯(R&B)划分在了“流行”之内。,最终提取出大学生常欣赏的十一种②在预测试过程中,“乡村音乐”和“重金属”得到了同样的分数,并列第十,故在本研究中两者都予以保留。主流音乐风格:古典音乐、传统民乐、轻音乐、民谣、乡村音乐、爵士、流行、嘻哈&说唱、电子乐、摇滚、重金属。
文化资本布迪厄认为精英阶层子女从家庭中继承了更多的文化资本,而这些文化资本有助于他们在学校中获得更高的教育成就。文化资本是区别于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一种资本形式,包括三种形态:身体化文化资本、物质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在法国,不同阶层家庭背景的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有明显差异,而且在大学内,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学习进度均有明显差异。③Zsuzsa Blasko,“Cultural Reproduction or Cultural Mobility?”,Review of Sociology,2003(1),pp.9-19.目前国内关于文化资本(本文又称“文化资质”)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了解读。④参见黄雨恒、史静寰《教育、出身与政策: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分配机制研究》,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4 期,第62-71 页;张蕾、文雯《青少年国际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某研究型大学的入学调查为例》,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44-53页;等等。然而,文化资质是否对大学生的音乐风格喜好有显著影响?是否那些文化资质较高的学生更倾向于喜爱偏高雅风格的音乐?这些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议题。
生活习惯有研究者认为公众喜欢不同的音乐风格与他们的教育获得、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代际传递很有关系,所处位置和社会声望对不同人群的音乐风格喜好的选择影响并不大。⑤Q.J.Munters,“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The Netherlands’Journal of Sociology,1977(3),pp.3-13.同时,也有研究者认为个人生活习惯是影响个体音乐喜好的最重要方面,甚至比文化资本和社会阶层的影响更大。⑥Tally KatzGerro,and Yossi Shavit,“The Stratification of Leisure and Taste:Classes and Lifestyles in Israel”,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8(14),pp.369-386.有研究者分析了不同人群音乐风格喜好与个人生活的紧密关系,认为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服饰和发型——喜欢“朋克”和“硬核”的人往往在穿着打扮上更具有辨识度;二是工作与职业选择——喜欢朋克音乐的人工作稳定率要比喜欢其他类型音乐的人低很多;三是休闲娱乐方式——喜欢古典音乐的人往往选择较为安静的娱乐方式,而喜欢电子音乐或者说唱音乐的人更喜欢冒险;四是朋友关系——喜欢摇滚音乐和说唱音乐的人有着更为简单的人际关系,但他们的恋爱关系往往更复杂。⑦Hasan Gürkan Tekman,and Nuran Hortaçsu,“Music and Social Identity:Stylistic Identification as a Response to Musical Sty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0(9),pp.277-285.在我国,生活习惯是否对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有所影响?喜欢某些音乐风格的大学生与一些特定生活习惯是否有相关性?这些在本研究中都会详细探讨。
音乐素养和学业素养那些倾向于欣赏高雅古典音乐的人群往往有着较好的生活习惯和音乐素养,他们从小受过的音乐训练水平明显比其他人群高。⑧J.S.Coleman,“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In E.Ostrom and T.K.Ahn(eds.),Foundations of Social Capital,Cheltenham:Edward Elgar,2003,pp.57-61.而那些喜欢摇滚乐,尤其是重金属摇滚乐的乐迷们往往因为收入所限,买不起唱片和周边产品,对于真正的音乐知识缺乏了解。⑨Keith Harris,“‘Roo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within the Extreme Metal Scene”,Popular Music,2000(1),pp.13-30.学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生在校的学业成就。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所获得的学业成就成正比,而学业成就中包括了例如“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爱好养成。⑩朱斌《文化再生产还是文化流动?——中国大学生的教育成就获得不平等研究》,载《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1期,第142-167页。对于大学生这种“同质性”较强的群体而言,学业成就和学习努力程度作为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也对他们的音乐风格喜好有一定影响呢?而不同音乐风格喜好是否影响大学生每天欣赏音乐的时间?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关注点。
定量研究会良好地反映研究样本的现状以及直观表达各研究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定性研究能更好地解释事实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补充说明。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问卷和访谈数据的具体分析,了解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的相关方面。
本研究实证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18年6月至2018年9 月。为了保证样本分布的合理性,本研究选取两所985高校(S 大学、H 大学)、三所211 高校(K 大学、C 大学、Z 大学)、四所地方高校(T 大学、N 大学、X 大学、M 大学)作为本研究调研的主要样本源,同时也通过第三方平台面向全国发放了网络问卷。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083 份,回收问卷1757 份,包括网络问卷427 份,回收率84.3%。其中有效问卷1666 份,问卷有效率为94.8%。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 所示。对一些不可量化的问题,例如喜欢或不喜欢哪些音乐风格的具体原因,以及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他们音乐风格喜好的影响等,则采取深度访谈的形式——从2017 年10 月到2018 年9 月,共采访了20 名喜欢不同风格音乐类型的大学生,包括10 名本科生、6 名硕士研究生,以及4 名博士研究生。
表1 受问卷调查者基本信息统计表
本研究以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喜好程度作为主要因变量,自变量主要包括家庭文化资质、生活习惯、音乐素养、音乐喜好程度、学业素养等。其中家庭文化资质主要考察父母职业类型、父母最高学历、父母平时与被调查者交流的亲密度等方面,同时也加入与音乐文化资质紧密相关的测量题目,如考察被调查者家中是否有音乐书籍、乐器、乐谱、唱片等物品。对生活习惯的调查,主要包括是否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是否有早睡早起、热爱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的测量。对音乐素养的调查包括对基本音乐常识的考察以及对是否会演奏乐器以及演奏乐器种类的观测。对音乐喜好程度的考察主要通过询问被调查者每天用来欣赏音乐的时间来体现。学业素养包括学业成就和学业努力程度——其中学业成就包括学习成绩、担任什么类型的学生干部、是否取得奖学金等方面;考察学业努力程度主要通过询问其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否有逃课等现象来实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受众分布,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大学生整体音乐风格喜好状况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频数分析了解哪些音乐人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之后以性别、年龄、学段、学校、专业为具体分类标准,了解各类大学生的音乐喜好的差异状况。
问卷中设题考察了被调查大学生最喜欢哪种风格的音乐,结果分布状况如下页图1 所示。为了方便统计,本部分所有图表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在调查中所出现的所有音乐类型中,“流行”是最多大学生所喜爱的音乐风格,占被调查者总数40.76%(679 人次)的比重;其次为“民谣”,占被调查者总体19.15%(319 人次)的比重;再次为“轻音乐”,占所有被调查者8.58%(143 人次)的比重;“古典音乐”占被调查者总体的6.96%(116 人次)的比重。而“嘻哈&说唱”(6.18%,103 人次)、“摇滚乐”(4.98%,83 人次)、“重金属”(3.72%,62 人次)、“爵士”(2.82%,47 人次)则处于中间的位置。排在最后三位的三种音乐风格分别为“传统民乐”、“电子乐”、“乡村音乐”,分别只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52%(42 人次)、2.34%(39人次)、1.98%(33人次)。
本次调查设置了让受调查者填写最喜欢的音乐人的开放性问题。本题目共有1 168 人次回答,回答率为70.1%。根据词频分析统计显示,当前大学生喜欢的歌手大部分为流行歌手,同时民谣歌手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周杰伦”的填写频次最高(201 次),其次为“张杰”(104 次)。在排名前45 位的音乐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的音乐人,其中,港台音乐人和内地音乐人所占的比例几乎相当;而欧美艺人只有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和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入围。值得注意的是,薛之谦、鹿晗、TF boys、吴亦凡、毛不易、蔡徐坤等新生代歌手在大学生中也拥有相对较高的人气。整体来看,大学生最喜欢的音乐人主要来自“流行”、“民谣”和“摇滚乐”三类风格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填写最喜欢的音乐人为摇滚歌手或重金属乐队的人中只有三人次填写了国内的乐队或音乐人,分别为“崔健”、“郁乐队”和“窒息乐队”,其余人均填写的是国外乐队或音乐人。
图1 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整体现状
表2 受调查者最喜欢的音乐人排名
不同性别由图2 可见,对于某些音乐风格,例如“民谣”、“乡村”、“传统民乐”,不同性别之间的喜好差异程度不太显著。对于另一些音乐风格,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喜好程度有较大差异,最为突出地体现在“重金属”、“电子乐”和“爵士”上,其中,选择“重金属”为最喜欢音乐类型的男生的比重比女生高出近乎四倍。一位受访男生提到“我觉得重金属音乐是真正爷们的音乐……‘重金属’中所涉及的宗教、政治、战争等题材也更容易吸引男生关注,女生可能觉得太‘噪’了……”(访谈,2018,G 大学大三学生)喜欢“电子乐”和“嘻哈&说唱”的男生比例也明显比女生高,而喜欢“爵士”女生的比例要显著高于男生,有受访女生说:“爵士乐中运用了很多钢琴、提琴与萨克斯,这些乐器的音色更讨女孩喜欢,让人听起来有种想随着节奏摇摆的欲望。”(访谈,2017,N 大学大四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喜欢“流行”的大学生群体中,女生的比例也远高于男生。
图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音乐风格喜好情况(注:项目相加值不等于100%是因为部分样本缺失不予以统计,其中女性样本缺失0.40%,男性样本缺失1.19%)
不同年龄、学段下页表3 和表4 分别反映的是不同年龄、学段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的统计结果。喜欢古典音乐和传统民乐的大学生比例从18—26 岁呈较为明显的递减状态,在26 岁以上的人群则又有些较显著的增加,这或许也和26岁以上受调查者有80%(278人次)的人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而该学段学生有些特定的听乐习惯)有较大关系。一位受访者提及:“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喜欢听说唱和嘻哈,读博后实验室每天做项目压力很大,有时候我会选择边听音乐边做科研,那么这时候需要听一些轻柔和高雅的音乐类型,交响乐是很好的选择……偶尔听听乡村音乐也能让我感觉更放松。”(访谈,2018,H 大学博士二年级研究生)然而,喜欢“重金属”的人群在博士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明显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另一位受访的博士研究生说:“科研压力太大,需要听一些更快更噪更强的音乐来发泄,我也听不清唱的是什么,就喜欢那个调!”(访谈2018,H大学博士二年级研究生)同时也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流行”的喜爱随着年龄和学段的上升呈递减趋势。无独有偶,“电子乐”也是如此——一位被调查者说:“电子乐的‘塑料味’太浓,表达的也都是一些肤浅的东西。”(访谈2018,Z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
表3 不同年龄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情况
表4 不同学段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情况
不同学校类型、专业类型再来看不同学校类型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差异(见表5、表6)。普通高校大学生中喜欢流行音乐和民谣的人比例最高,分别占到43.09%(377 人次)和20.91%(183 人次)之多。211及985高校的大学生中喜欢乡村音乐的人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校。对于近期较为流行的“电子乐”风格,“211 高校”的学生喜欢比例最低,只占到1.67%。而在“211 高校”中,喜欢“摇滚乐”和“重金属”的学生比例要远高于普通高校和“211、985 高校”。本研究对于不同专业类别的界定如下:人文科学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自然科学主要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在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群体中,相对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类型为“自然科学”的喜欢民谣音乐的比例相对较小,而喜欢“摇滚乐”和“重金属”的比例明显较高,原因或许正如一位受访者提到的:“摇滚乐简单粗暴,我们工科男可能更喜欢这种直接的。”(访谈,2018,K大学大三学生)
表5 不同学校类型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情况
表6 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情况
变量信息为了深入了解影响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的各项因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可能影响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其中自变量为“家庭文化资质”、“生活习惯”、“音乐素养”、“音乐喜好程度”、“学业素养”,因变量为大学生对11 种常欣赏音乐风格喜好程度的认知评分,具体各项目信息如表7 所示。为了统一度量,“抽烟习惯”和“喝酒习惯”两个二级自变量采取反向计分的方式;同时,为了保证各方程回归系数具备可比性,对于一级自变量的取值采取二级自变量加权平均方式计算。
回归分析本研究中所测量的因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故采用OLS回归方法建立11个方程。大学生为同质性较强的群体,因此把“性别”、“年龄”、“学段”设置为控制变量,具体结果如下页表8所示。除了“乡村”、“嘻哈&说唱”、“电子乐”三类风格不显著之外,家庭文化资质对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回归系数最高的为古典音乐,回归系数达到了0.291*,其次为爵士乐,回归系数为0.129*,而“轻音乐”、“民谣”和“流行”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值得注意的是,该自变量对于受访者对“摇滚乐”和“重金属”的喜爱程度也影响显著且均为正向取值。这些说明文化资质越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喜爱例如古典音乐、传统民乐、爵士乐这样的音乐风格,同时也包括摇滚乐和重金属音乐——这与西方学者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相反的——在接下来的相关分析会进一步验证。音乐素养对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影响显著,回归系数值排名前两位的是“古典音乐”和“传统民乐”,说明那些具备良好音乐基础、接受过乐器训练的大学生对此两种音乐风格更喜爱;同时,“重金属”的回归系数排在第三位,具体原因会在后文探讨。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的影响显著项较少,“摇滚乐”和“重金属”两项结果显著且回归系数为负值,由此可思考:是否越喜爱此两类风格的大学生生活方式越不健康呢?学业素养对大学生音乐喜好程度影响显著,其中喜爱“轻音乐”的程度和学业素养呈明显正相关且相关度最高。音乐喜好程度与在各方程中都影响显著,回归系数排在前三位的是“摇滚乐”(0.344*)、“电子乐”(0.261*)和“重金属”(0.252*)。
表7 相关变量简单描述性统计(上为自变量,下为因变量)
表8 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影响因素OLS分析,星号(*)表示显著(p<0.05)
表9 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星号(*)和双星号(**)分别表示相关性在0.05 和0.01层上显著(Pearson)
相关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OLS 回归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对各回归方程中显著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在以往研究中,父母职业类型是判断学生文化资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体现了被调查者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①吴愈晓、黄超、黄苏雯《家庭、学校与文化的双重再生产:文化资本效应的异质性分析》,载《社会发展研究》2017 年第3 期,第1-27页。由表9 可见,对“古典音乐”、“传统民乐”、“爵士”、“摇滚乐”、“重金属”的喜爱程度和父母职业类型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的是“古典音乐”和“爵士”,说明家庭背景较好的大学生会更倾向于喜爱此两种风格的音乐。通过对每天听音乐时间与音乐喜爱程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喜爱“摇滚乐”、“重金属”、“电子乐”的群体每天更会花较长时间欣赏音乐。对“轻音乐”和“民谣”的喜爱程度与学习成绩呈明显正相关态势,与“流行”的相关系数为0.153,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方面,“古典音乐”、“爵士”和“重金属”的相关系数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别音乐。通过对各音乐风格变量与“吸烟习惯”和“喝酒习惯”的相关分析发现,“摇滚乐”和“重金属”两类风格有着较高的相关系数,说明喜爱此两类风格的学生更易有抽烟或爱喝酒的不良嗜好。“恋爱次数”与“传统民乐”喜爱程度有较强负相关关系,可能因为喜欢传统民乐的学生恋爱观相对更为保守。而“恋爱次数”与“摇滚乐”和“重金属”有着较强正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喜爱此两种音乐风格的学生在对待爱情关系的态度方面更为开放。
根据前文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音乐风格喜好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喜欢“流行”的人群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其次为“民谣”,最喜欢此两类风格的大学生占总样本的六成左右——这说明当前大学生主体群体喜爱的音乐风格仍趋于“通俗”——且被调查者选择的最喜欢的音乐人中所属风格为“流行”和“民谣”的占了绝大部分比例。除了“电子乐”和“乡村音乐”这些欧美化倾向较为明显的音乐风格在国内大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不高之外,“传统民乐”对比“古典音乐”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一再强调传承中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重要性,大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喜爱度是否得到提升还有待考证。同时,音乐风格喜好的性别差异较为明显,相较于女生,男生喜爱的音乐风格分散程度更高,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如“摇滚乐”和“嘻哈&说唱”更受男生青睐。从不同学段人群来看,听感比较舒缓放松的“轻音乐”、“乡村音乐”以及比较狂躁的“重金属”更受研究生群体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群体喜爱。
通过对不同音乐风格喜好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文化资质对大学生音乐风格喜好的影响仍然十分显著,主要现在对“古典音乐”、“传统民乐”和“爵士”三类较为贴近高雅艺术的风格的欣赏上;而在西方研究者的论述中那些常常“被社会中下阶层热衷”的“摇滚乐”和“重金属”音乐,在中国则有着显著的文化资质正向影响。笔者也曾在研究中发现,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摇滚乐迷有着较为明显的“高学历、精英化”特征,①王祈然、陈姝玥《中国摇滚乐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对乐手和乐迷的实证调查》,载《人民音乐》2015年第9期,第68-71页。同时,在之后的相关分析中发现,与“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相仿,喜爱“摇滚乐”和“重金属”的大学生群体更多出自文化资质较高的家庭,同时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在生活习惯方面,“爵士”、“摇滚乐”和“重金属”则和抽烟喝酒等生活习惯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至于其背后的原因在讨论部分会进一步探讨。相关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喜欢“古典音乐”、“爵士”和“摇滚乐”的大学生往往有着更好的家庭背景和物质条件,相对于喜爱其他音乐类型的大学生,他们所持的家庭文化资质处于优势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风格进入到大众的视阈中,大学生音乐风格品味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音乐风格喜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大学生群体的身份认同,同时也能体现出隐含在其背后的文化资源流动。不同音乐文化场域的形成也把不同的大学生带入了不同的“文化圈”。这是一种音乐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研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度挖掘,总结出以下讨论与思考。
大学生音乐品味的多元趋向国外有研究发现,学历层次和从职层面越高的人群,他们对于音乐的接受程度越广,更容易接受新鲜的音乐形式,对音乐风格有着更广泛的包容性——换言之就是会喜欢更多风格的音乐。②Sam Friedman,“Cultural Omnivores Homeless?Exploring the Shifting of Cultural Identities of the Upwardly Mobile”,Poetics,2012(40),pp.467-489.转见喻爱军《国外音乐品味分层研究:从音乐品味“专一者”到“杂食者”》,载《理论界》2014 年第2 期,第141-142页。总结前文的分析结果可见,相对于流行乐以及民谣音乐爱好者,喜爱古典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的大学生在家庭文化资质、音乐素养、学业成就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摇滚乐和爵士乐这两类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工人阶层”和“蓝领阶层”的现代音乐形式,在中国大学生当中却成了一种“反低级趣味”,成了更趋于精英化的“高级游戏”。因此可见,文化资源不是固化的,会在不同社会阶层当中不断流动,并随着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而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在艺术形式上往往反映得更为明显。③G.Born,“For a Relational Musicology:Music and Interdisciplinarity,beyond the Practice Turn”,Journal of the Royal Musical Association,2010(2),pp.205-243.优势家庭文化资质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只体现在对应试学习物质资源的良好支持上,也表现为能够在学生业余爱好的培养上给予充分和全面的补给。喜爱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大学生往往拥有更好的家庭背景,而良好的家庭背景一方面可以给他们提供欣赏演出和购买乐器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家庭文化环境,让他们能够接受这些更具“先锋性”的音乐风格。对于古典音乐和传统民乐这两种高雅音乐风格喜好之间的群体差异,其成因似乎能在访谈中找到一些端倪:“古典音乐是严肃音乐,而民乐从一定程度上不算,我爸妈从小给我听交响乐,觉得这样能培养我的‘格调’……我并不否认民乐的艺术价值,但听民乐总觉得有点土。”(访谈,2018,D大学大一学生)。所以,大学生音乐品味的多元化实质上源于社会发展中家庭文化资源的流动,而音乐喜好是反映其自身文化资质的重要载体。
个性化音乐品味的积极凸显布迪厄在其研究中指出,那些出身中产阶级的大学生在艺术欣赏、音乐品味等方面表现出与出身工人阶级的大学生的较大差别,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更加个性化。①P.Bourdieu,et al.,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Society and Culture,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0,pp.66-69.个性化音乐品味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凸显,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具有不同文化资质背景的大学生群体在早期成长阶段接触的艺术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有较大不同,音乐欣赏喜好已经成为区分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一种重要路径;另一方面,伴随着大学生音乐欣赏风格的多元化趋势,他们对艺术欣赏的包容性也更强,一些相对小众的音乐风格反而更容易形成独特的“文化圈子”。根据访谈可以发现,更强的“个性化”使得摇滚乐被认为相比于其他音乐风格更具小资情调。“相对于不痛不痒的流行音乐和民谣,摇滚乐充斥着的吉他失真音色让它所代表的风格更明显,同时也更符合我‘浪人’的个性……”(访谈,2018,N 大学硕士一年级研究生)有学者对台湾地区喜爱摇滚乐的青少年团体研究后也发现,在一些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喜爱摇滚乐的青年往往对乐队事业更为专注,他们的乐队也比其他学校具备更高的水平。②朱梦慈《创造“好青年”的台湾摇滚乐团潮——以邻坊型热门乐器行为中介》,载《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17年第4期,第1-40页。同时,喜爱交响乐的大学生群体也把自身的音乐审美倾向外化为了某种身份象征:“我请姑娘去看一场交响乐,她也许觉得很高级;但我和她说我请你去看民乐合奏,她估计就直接不去了……”(访谈,2018,Z 大学大四学生)由此可见,相对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尤其是交响乐)更被打上了“高级”和“洋气”的旗号。古典音乐、摇滚乐和爵士乐这三类相对小众的音乐风格,恰巧是大学生为了彰显个性化“标签”,对自身个性化特质的文化标榜。
大学生惯习圈子的区分“惯习”是布迪厄提出用来解释深刻存在于性情倾向系统中,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生成性能力。同时,不同音乐圈子大学生的惯习因素通过人们的社会化经验,内化为个人相应的倾向——正是这些倾向引导群体成员进行实践。惯习圈子的区分在本研究中主要体现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交习惯三大方面。具有不同音乐喜好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习惯体现出较大的异质性——根据前文分析,喜爱古典音乐、爵士乐的学生投入了较少的学习时间,去自习室的频率也比喜爱流行音乐和民谣音乐的学生低,却取得了较高的学业成就。在生活习惯方面,“抽烟、喝酒”是喜爱摇滚乐和爵士乐的学生“圈子文化”的外化表现,其原因在访谈资料中可见端倪:“看摇滚演出一般都是去酒吧或者Live house,在酒吧里除了喝酒,最常见的就是抽烟了。”(访谈,2017,N大学硕士一年级研究生)“我在学校参加了街舞社,跳街舞的音乐一般都是爵士或者嘻哈,跳累了会有学长给烟……我们社团抽烟的人蛮多,感觉每次跳累了出去抽烟聊天已经成了习惯,有时候不抽烟反而有点觉得尴尬。”(访谈,2017,J大学大四学生)而反传统式交友习惯在喜爱摇滚乐的大学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面临着传统大学生社交文化固有规则的冲击,处于某种边缘化的地位。“我对于竞选班委、参加社团和‘混’学生会没有太大兴趣……搞摇滚的不就是要特立独行吗?为什么要认识那么多朋友呢?”(访谈,2018,S 大学大二学生)生活活动区域受到惯习倾向的影响,并反作用于个人生活习惯。喜爱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无意识的自信心、追求自主的生活哲学、独立而从容的处世态度,享受生活与具多重选择的人生路径。
目前看来,我国大部分大学生接触最多,最喜爱的音乐风格在广义上大部分属于“流行音乐”的门类范畴。研究证明,不同流行音乐风格的喜好对高校学生学习状态、生活习惯有一定影响或相关性,应对其有所重视和引导。同时,由于严格的基础教育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很多学生在步入大学后才能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因此,大学阶段对于促进学生音乐爱好养成、提升其音乐欣赏水平和学习音乐知识具有深远意义。那么,从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多元的音乐品位、具备更强的辨别与鉴赏能力的意义上,加强对高校流行音乐教学和学术的研究则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