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与推进思政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4-05-20

刘新 孙宏媛

[摘要] 美育,尤其是推进美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对美术专业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深入理解美育的重要意义及其时代价值,找准美术专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途径,是新时代美术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追求。作为专业的美术院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和学生的特长,尽最大努力创造美、传播美,揭示和体现美的价值,使大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美育精神的影响下取得正向发展,实现美育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本文即从美育的特点出发,试图找到美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可利用点,从而于思政教育的美育途径方面提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 中华美育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美术教育

美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改进学校美育的时代背景下,美术专业院校的美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美术专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自身便具备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美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发挥表率作用,从而将美育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美育工作对当今美术专业院校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美术专业院校应该如何作为、如何把美育精神扎根在德育培养之中、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高校美育工作值得深思。《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指明了美育的根本意义。

(一)培养杰出人才的必然要求

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更多的大艺术家、大教育家,而以往的专业美术院校只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且是以师徒传承的形式展开,这导致学生的画风大多是导师的影子,整体看来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对审美价值的寻求,忽视了心灵层面的教化。毕竟,有了好的创作思想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是很难成为真正优秀的艺术家的。推进新时代的美育工作,就是要发挥美育的独特功能,为人才提供全面发展的土壤,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中华美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美育的时代要求,即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若要在新时代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艺术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艺术理想融入国家的建设事业之中,真正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能夠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如今,一些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一味地追求一些庸俗化的创作手段,忽视了品位、格调和创作的主流思想。面对这一现象,在推进新时代高等院校美育工作的过程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十分重要。艺术类高校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对美育工作的新要求。

(三)传承文化艺术经典的必然要求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活力。美术专业院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融合,赋予新时代美育以独特的精神内涵,在探寻经典、学习经典的过程中实现对经典的升华,最大限度地促成中华文化艺术经典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无论是临摹还是写生,都可以围绕经典文化的传承而展开。提升美术院校学生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品格,引导他们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是高校美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因此,随着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们沐浴于文化艺术经典的滋养之中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学科实践的必然要求

美术院校要实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凸显出自身的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美育模式。建设好国家级一流艺术类专业点,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市场有机衔接,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同时,要遵循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律,推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相辅相成,不断完善艺术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不能割裂开来。高校应积极开展艺术惠民活动,且此类美育实践活动要“面向人人”,设立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课程。比如,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举行了“以美育人,向美而行——中国画学院推进沈阳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活动”,面向中小学生普及绘画和书法知识,致力于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今时代,人们对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院校除了引导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外,还要积极倡导学科美育与跨学科美育课程的设立,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

二、弘扬美育精神与思政育人融合的困境和挑战

(一)传统美育精神与高校思政育人之间的关系

美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小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环节。当前,高等美术院校正在积极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多种手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以之助力于学生综合素养和美好品行的塑造。鉴于此,高等美术院校应将思政课同专业课有机结合,围绕专业课的特点进行思政内容的创造性转化。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青年学生中存在着淡化和漠视美育的现象。当前,就业压力、整体的社会认知及其他相关因素制约了青年学生对美育课程的认知和理解,使得部分青年学生错误地认为美育课程并不具备实用性。这种思想严重制约了美育力量的充分发挥。高等美术院校应通过有力举措来提升美育教育在青年学生群体间的影响力,帮助他们塑造全面、完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艺术思维、艺术想象、艺术审美能力,使他们未来的艺术发展之路能走得更宽、更广。

第二,目前高等美术院校的美育教育存在途径单一的现象。现阶段的美育只是独立地存在于课程教育之中,未能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无法很好地融合在各个教育环节之中。

第三,对中华美育精神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距。***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就是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建设文化强国。将中华美育精神融入思政育人的全过程,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手段,增强当代青年学子的人文修养,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毋庸置疑,现在美术专业院校中的确存在一定数量的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为淡漠,对中华美育精神认识不足,这无疑是缺乏文化自信心的表现。

三、拓展美育融入思政育人过程的现实路径

在当今时代,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完善美育的育人体系,可以同时利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不同种类教育资源,通过课堂育人和实践育人来逐步构建全维度、全覆盖的思政育人平台。

(一)创新美育育人的内容形式,促进美育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

美育与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融入思政教学课堂的美育如同催化剂,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远胜于枯燥的说教。融入了中华美育精神的思政课程能够以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构思来影响青年学生正确地认识美、创造美,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人生理想。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是完善思政课堂的重要推手。***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談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就要求高等美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从美育视角切入,教授思政内容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与故宫博物院深入合作,将课堂搬到了紫禁城,令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隽永的书画魅力。这是中华美育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绝佳例证。

(二)转变思政教育方式,发挥美育专业课的辅助作用

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仅限于课堂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形式呆板、单一。高等美术院校的思政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同时围绕思政育人工作的多样性开展研究,使课程更加贴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高等美术院校的思政课堂应该深入结合专业课程,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新貌。比如,鲁迅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很好地利用了学校所珍藏的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经典艺术作品,开设了“有画对你说”系列短视频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立足新时代美育育人要求,建立“大思政”格局

育人过程应基于美育视觉,结合新时代要求,立足国情、学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育人相融合的研究不断向前推进。在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层面,应精心选择具有促智、养德、健体价值的文化范本。对高等美术院校来说,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呈现出来,结合学生实际,调研思想动态,开拓性地探索多层面、多类别文化内容的校园传播路径,提升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充分挖掘中华美育精神的思政育人资源,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追求,充分审视中华美育精神的育人价值,并将之应用于思政育人环节。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审美形象感染学生,借助具有人格之美的古今模范人物影响和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受正面人物的人格力量。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审美创作启发学生,通过开展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引领学生感知美、创造美,有效地践行自身对美的理解,引导他们将审美思维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四、结语

在新时代美育不断推进和普及的过程中,更好地在高等美术院校建立“大思政”格局极为必要。这可以使青年学生更好地领会中华美育精神,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明确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