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东汉摩崖刻石《张汜雨雪辞》考述

时间:2024-05-20

东汉摩崖刻石《张汜雨雪辞》,镌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石龙山巅(一作蚂蚁山,属伏牛山余脉)一块巨石的自然断面之上。石高2.5米许,其上、左、右岩面均略呈放射状展凸,既裹且罩,对刻石有所遮护。近两千年来,斯石湮寂无闻,未见录于史籍。此山至今仍人迹罕至,芜林荒荆,苦难踏陟,唯牧羊者、碑估等时造访之。

2011年1月5日,兹摩崖刻石的现场图片两幅,被一位网名为“天中山水”的摄影人,发布于“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网站“驻马店分站”的论坛之中,这或许是历尽沧桑的《张汜雨雪辞》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一个多月后,驻马店当地媒体《天中晚报》(2011年2月10日第A08版“城事记录”)刊发了该报记者张朝的署名文章《石龙山惊现摩崖石刻》。兹乃《张汜雨雪辞》首次被官方纸媒登载,正式完备文献样态。尽管如此,社会反响依然冷清,学界迄未见有完整考释文章公开发表。2015年8月27日,笔者攀藤附葛登上石龙山,现场查探了这方弥足珍贵的汉代遗存。

这件刊刻于东汉永初七年(公元113年)的摩崖刻石,记载了吴房县主官张汜,率领主簿魏亲等属吏为民祈雨的事迹。全文近200字,虽遭岁月剥蚀致有风化残泐,但整体上无碍辨识。刻石的内容,涉及到东汉时期的气象、天文、历法、农业、民俗、信仰、地理、行政区划、职官、公务管理、匠作、文体、文字、书法艺术等诸多方面,通过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可以“发掘”出许多剀切而又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一、摩崖内容释读

兹摩崖刻石略近正方形,宽57.5厘米、高51.5厘米,环周界以粗边阴刻单线,框线交搭处四角饰有汉代流行的卷云纹(与《鲜于璜碑》碑阳篆额“凸”字形界框六角饰纹、《芗他君石祠堂画像石柱题记》正面顶端饰纹等稍近);隶书阴刻,有行有列,清晰严整。凡16行,满行13字,空缺13字,共计195字;每字高、宽2厘米至3.5厘米不等,字距、行距皆约1厘米;石面未见界格凿痕,或当时书丹现场有习见的朱砂界线,后经雨水冲刷而消失;字态饱满淳朗,用笔挺健、线质凝劲,点画方圆得所,可与多种传世汉石互见。摩崖原文数处漫漶,现经笔者句读后如下(文中“J”为行界分隔符):

惟永初七年,十二月有闰六日戊,戌,吴房畏平阴张汜字春孙,以韶.莆雨。絮斋指山,为民褐福。敬香充牲,稽首震恪。上天崇速,款允不逵。乃骘田瘢,造灵作乐。天监闵照,玄,云胼错。觚胙未终,甘雨累落。庶卉咸茂,国敕挛乐。惟精之感,厥应孔。邀。时舆主簿魏规并馀官厨,攀兀,登峻,壹慨再息。晏臻兹坐,劬劳借,极。余来良鞋,君亦歉渴。率土之演,此鄣朝贺。钦记鄙醉,以征百福。唯.速既哀,殖我稼穑。圆殷民考,盖如,斯石。乱曰:登斯瀛兮,望旋机;三光霜兮,雪徽徽;降我穑兮,育英芝;因敕宁.兮,福崇崔;永如山兮,靡隋时。

通览上文不难看出,县长张汜的率众请雨活动,实质上是一次地方官员积极迎合中央部署的职务行为。为农作物祈甘雨是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往往与其政绩、考核密切挂钩。祈雨活动尽心与否、效果如何,都可能会录入其任职履历,故未有不戮力而为者。在相关文献中,“祷雨辄应”“祷雨即沛”等描述并不鲜见。至于张汜的此次请雨,更是天遂人愿、顺利异常,“天监悯照,玄云骈错。觚胙未终,甘雨累落。庶卉咸茂,国赖宁乐。惟精之感,厥应孔速。”

因为刻石铭文的撰、书、镌等事宜,悉由文职人员事后操办,又在民众视野之外的山巅摩崖之上,所以,其中究竟有无“美化事实”的成分在,尚不得而知。

二、祈雨背景浅探

从刻石内容来看,张汜选择隆冬腊月请雨,并且是奉诏行事,可见当时吴房县旱情之严峻。一般来说,地方郡县的祈雨之举,是根据现实灾情相机而动的。若遇极端情况,譬如大旱引起了中央注意,则由皇帝下诏求雨。但检索《后汉书》及《全汉文》(清代严可均辑,商务印书馆,1999年10月)等,却并未发现汉安帝刘祜有针对祈雨事宜专发的诏书。

据《后汉书》载,永初七年“夏四月丙申晦,日有食之。五月庚子,京师大雩”。案“夏四月丙申晦”这天是公历6月1日,有日食现象发生。在古人看来,日为太阳之精,而太阳又象征人君。日遭遮蔽,实乃凶兆,“日食,鲁国凶,边兵起及水旱。”苦旱之时逢日食,必须有得力措施方可消解灾异。遂于次月在京都洛阳,安帝亲自主持了“大雩”。所谓雩,乃是旨在祈雨的祭祀活动。《春秋公羊传》云:“大雩,旱祭也”。“雩祀”铺排盛大,远超寻常官方祈雨,上升到了国家礼仪的高度,由王室或皇帝垄断执行。这是有文献记载的距离张汜祈雨时间最近的一次国家级同类活动,其影响之大不难想见。并且,“大雩”之后不久,“八月丙寅,京师大风,蝗虫飞过洛阳。……郡国被蝗伤稼十五以上,勿收今年田租。”如此大面积的旱、蝗灾害,难免不波及到汝南郡的吴房小县。接上级指令,按相关规定,视实地情况,县长张汜将祈雨时间、地点分别敲定在当年的“闰十二月六日”和“田岳”。

惯常而论,郡县祈雨选址,多锁定属境内名山、大渎以及风伯、雨师等自然神灵及社庙、先贤祠庙、佛寺道观等。这缘于山林川泽是雨水的涵源地,而社稷先人则可饮助祈雨以神力。由此不难揆知,今日石龙山,应当是东汉时期吴房县域最受瞩目的登高拜祭之所。据摩崖铭文,“田岳”登顶之后,紧接着便是“造灵作乐”。这里的“造灵”,系指祈雨造土龙,取土龙致雨之意。龙是中国神通最为广大和最有影响的司雨水神,以龙祈雨最为习见。土龙的原型是汉族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应龙,造土龙祈雨肇于殷商、盛于两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对此有详述。笔者在石龙山顶考察时,发现沿山脊有错落不等的石块堆叠而起的矮墙,长可千米,蜿蜒如龙,未审其出自何时、何人之手,是否与祈雨等祭祀活动有关。

永初七年闰十二月初一(癸巳朔),已经是公元114年(元初元年)1月24日,初六是1月29日。连续数月没有降水,正是天干物燥之时。一般来讲,秋收冬藏的时节,阳气衰而阴气盛,是不宜举行被董仲舒定义为“损阳益阴”的祈雨活动的(汉旧仪:“讫立秋,虽旱不得祷求雨也”),除非旱情坚挺持续或者突发重大旱灾。从这个角度,亦可再次说明,吴房地界为旱、蝗之灾所困已非一日。此外,张汜等择定“初六”这天,是有讲究的。在董仲舒关于祈雨的论述中,阴阳观念十分浓重。以一年四季为例:夏、秋为阳,而冬、春为阴,故而夏祈数字为七、五,秋祈为九,皆阳数;春祈数字为八,冬祈为六,皆阴数。

深冬腊月,道是请雨,实则同时也是祈雪。铭文中因“甘雨累落”而致的“庶卉咸茂”,在北方“十二月有闰六日”的特定时空背景下,大概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象。这般令人费解的描述,系一时手误还是着意“谀言”,暂难遽断。而篇末的“三光雾兮,雪徽徽”(三光,日、月、星;徽徽,美好而静谧。或即“霏霏”,状雨雪之盛貌),还算具备季节特征。祈雨而获雪,在情理上也勉强能够讲得通。有鉴于此,兹摩崖刻石题日《张汜雨雪辞》或更妥帖。

辞,言词、词句,亦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韵文。通读之下不难发现,这篇摩崖以四言句式为主,有显见的韵脚(“乱日”之前主要押仄声韵,韵字有雨、福、恪、乐、错、落、速、息、极、渴、贺、穑、石等;之后则押平声韵,韵字有机、徽、芝、崔、时),其中“入声韵”所占比重较大。全篇畅达优美、富有文采。文中张汜以谦卑的口吻所说的“钦记鄙辞”,呼应篇首的“以诏请雨”,在强调自己对皇帝命令的重视程度与落实力度的同时,也将把摩崖文体定调为“辞”的意思表达了出来。

三、张汜、魏亲寻析

汉安帝“永初六年(112年)夏,旱;七年(113年)夏,旱”,“元初元年(114年)夏,旱;二年(115年)夏,旱。”在这场连续长达四年之久的缠绵苦旱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与祈雨有关的活动不在少数。吴房县于永初七年深冬时节,于辖境内筹划、操持的一次小型祈雨活动,无论如何部署缜密、收效良好,大概都不会有什么意料之外的反响。县长张汜其人,也并未因了这次霖雨苍生的行为,而免却“失载于正史”的命运。

姓名“张汜”者,《后汉书》载凡三人:一个“建武十年”时任“阳武令”:另一个为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同母兄弟阴兴之挚交,“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阴兴系刘秀极信赖的妻弟,建武九年(公元33年),年方25岁,即“迁侍中,赐爵关内侯”。综上可知,这两位“张汜”,均为活动于建武十年(公元34年)前后的成年人,不可能与80年之后(公元113年)的吴房长“张汜”有任何瓜葛。第三个张汜,字子禁,实际上应该叫“张汜”或“张汎”,是汉桓帝刘志在位期间南阳郡的高赀恶霸,被当时的南阳太守成缙诛杀于延熹九年(166年)。相关的文献记载有“南阳大滑张汜(汜)”,“按:《岑睚传》作‘张汎,汎与汜同”,“时桓帝美人外亲张子禁怙恃荣贵,不畏法网……”,“宛有富贾张汎者(《考异》曰:《陈蕃传》作张汜,谢承《书》作张子禁,今从《岑匪传》),与后宫有亲,又善雕镂玩好之物,颇以赂遗中官,以此得显位,用势纵横。岑匠与贼曹史张牧(贼曹,主盗贼事)劝成瑁收捕汎等;既而遇赦,瑁竟诛之,并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后乃奏闻”等。汜、沉,皆通“泛”,大水漫溢的意思,与“子禁”二字“制止、抑制”的含义之间,有着明晰的牵系、照应关系。总之,此“子禁”非彼“春孙”,是一望而知的事实。

显然,“字春孙”这三个字,成为与吴房长“张汜”具有排他性关联的身世元素。古人有名有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有的名和字是同义词,有的是反义词。有时候看不出名和字的联系,这主要是语义变迁的缘故。《说文解字》云:“汜,水别复入水也。从水,巳声。”也就是说,“汜”是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春,万物生长之季;孙,再生、孳生的植物(树木旁枝所生新枝,即称“孙枝”)或脉络的细小分支。统而言之,人所惯见的春水涨溢、河汉纵横、决而复入的自然情状,恰将“汜”与“孙”有机结络起来。由张氏名、字义的前后关系整体上看,或勉无扦格之失。

祈雨铭文中提到的人物,具姓名者仅张汜、魏亲两人,正史均无记载,可补史阙。铭文显示,魏亲时任吴房县主簿一职。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簿籍的佐吏,为古代官署所常设。祈雨作为县内大事,诸曹掾史一干属吏自必参与,铭文中忽略县丞、县尉等官员而于县长之外单表主簿,或与情理不符。兹祈雨铭文,显然是以张汜口吻着述,未知是否出自魏亲代笔。又摩崖刻石的撰、书、镌诸般事务,是否事后悉由魏亲董理,待考。

四、刻石书法刍议

“两汉刻石隶书的发展,可分为西汉

东汉早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06年)、东汉中期(公元115年至公元146年)、东汉晚期(公元147年至公元219年)三个时期。”据此,《张汜雨雪辞》正处于东汉隶书早、中期界搭过渡的节点之上。其字体态稍修峻,具波磔而不张扬,笔致道凝,会圆于方,通篇气息古劲、清拔、肃谨、朗畅。唯末字“时”,因篇尾空间陡然宽绰而逸兴奔纵,将竖钩部分长抛而下,并于驻脚位置豪顿重按形成肥硕效果,有汉竹木简牍书趣致,与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刊立的《张景造土牛碑》(现藏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汉碑亭)中的“府”字相类。如斯书写水准,实非乡野刍荛所能梦见,理当出自训练有素的官方文职人员之手。

汉代官制中有令史、书佐等职,其主要任务是拟定和抄写各种文书函件,是中央和郡县各级行政官员的书记秘书。各地出土的汉代公文简牍和东汉的丰碑巨刻,往往都是他们的作品。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书写于阔大粗砺的自然石面上、旨在叙事纪功的《张汜雨雪辞》,不仅没有惯常摩崖书风的朴野恣纵,反倒呈现出一派庄雅仪度。可以说,就书法风格而论,在两汉摩崖刻石作品中,《张汜雨雪辞》是一个异数。

目前所知的400多种两汉刻石,大多集中于东汉中后期,主要分碑刻、摩崖两种类型。其中,著名的摩崖刻石有《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57年,52字)、《开通褒斜道刻石》(63年,124字)、《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137年,60字)、《沙南侯获碑》(140年)、《石门颂》(148年,655字)、《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158年,105字)、《西狭颂》(171年,383字)、《郡阁颂》(172年,472字)、《杨淮表记》(173年,173字)等。此外,《巩义东汉七言诗刻》(刊镌时间不详,49字,现存河南巩义石窟寺左侧土窑洞后部岩壁)、《张仲有修通水大道刻石》(98年,隶书19行,每行字数不等,民国十四年河南洛阳出土,现下落不明)以及山西省芮城县发现于2013年3月的《汉大阳檀道界君位至三公》(刊立时间不详,ll字),也属于摩崖刻石。略加比较即可发现,《张汜雨雪辞》(113年,195字)无论从刊立时间还是总字数上,都是比较早、比较多的。

就存世汉代碑石撮要作一纵横比勘,或可为《张汜雨雪辞》大致勾描出一个坐标点:从生存环境、物理形制看,《张汜雨雪辞》与《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现存四川省荥经县)近似;若自时序接近度观察,《张禹碑》(现藏河南省偃师商城博物馆)是目前所知与《张汜雨雪辞》同刊立于永初七年的唯一一通汉碑,书风细硬古瘦、方劲不屈。另外,还有并镌于元初二年(公元115年)的《子游残碑》(现藏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张盛墓记》(现藏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骈刊于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的《袁敞碑》(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与《祀三公山碑》(现存河北省元氏县)等。

笔者在展开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对《张汜雨雪辞》进行了通篇临摹。这方刻石的凝挺线质,若遣驭毛笔表现于生宣,则宜裹锋涩行,不可轻滑草率,更忌痴重软肥。依笔者体会,如果能够在对《石门颂》《景君碑》《张景碑》《礼器碑》等经典汉石进行“热身”临写之后,再深入《张汜雨雪辞》,应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保护方式探讨

自被发现以来,《张汜雨雪辞》不断遭受人为破坏。其所面临的保护问题,业已迫在眉睫。

由于监管不力,暴露于荒山之巅的《张汜雨雪辞》,一直被各方人等无序捶拓。在现场,打拓片者产生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岩缝里还塞着脸盆、毛巾、鬃刷、批刀、浆糊等作业工具。本已遍布裂纹与坑坎的摩崖石面上,层叠着黑糊油腻的砸染痕迹。《张汜雨雪辞》的多方面价值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当地有关部门为阻遏捶拓,紧贴着刻石边框,用电钻与膨胀螺丝,罩上了内外两重钢筋方笼。对此,有观点认为,钢笼深禁,固然可使碑估却步,对千载汉石而言,或为另一种伤害。

那么,全国范围内的其他汉代摩崖刻石,各自的保护现状如何呢?笔者抽样列表(见附表),将包括“汉三颂”在内的数处知名摩崖,作了简要统计。相关专家指出,用钢笼将千年刻石“禁闭”起来的做法,显然有失妥当。一般来讲,除非万不得已(譬如《石门颂》《开通褒斜道刻石》等,为配合修建水库而整体割移至汉中博物馆),摩崖刻石最好不要离开其原生的自然环境。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像《西狭颂》那样,为《张汜雨雪辞》在石龙山顶修建一座高质量的碑亭,安排专人值守,再围绕碑亭完善配套设施,从而为全面展示文物魅力提供有力保障。

(郑志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