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4

张祥伟 李彤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思维 培育路径

十九届四中全会在2019年10月份闭幕,其针对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国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进一步的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行完善和整合,提高党治理国家、执行政策的能力,从法制层面上构建国家、社会、政府,一方面这是实现治理能力与体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以及发展的内在需要,要坚决落实“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任务,需要依靠当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大学生来进行推行和落实。而由此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尤为重要,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之所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是指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且有本领的新时代人才。

一、从四个价值方面来深度分析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必要性

(一)国家方面

在国家价值方面来说,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路径。大学生作为一个施行法治的大群体其法治思维水平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法治化的进程,是衡量国家建设依法治国程度的重要指标。大学生群体人数众多,且已经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领悟能力以及接受能力,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完善。因此才能夠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成为推动政策的先行军,能够对全面依法治国更快的接受以及领悟,并且很好的将其施行。因此应当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才能够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及思维,才能够贯彻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政策。

(二)社会方面

在社会价值方面,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推动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当中,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及速度非常的迅速、便捷,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社会发生的法律事件以及政治时事新闻一发布便会被广大人群所认识和了解。在社会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能够通过法治思维来以辩证的、法治的思维来看待和辨别信息及事件的真实性,能够有独立且正确的认知程度与价值观念,使得大学生可以主动引领社会舆论朝着科学、积极的方向发展,能够推动整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性。

(三)个人方面

在个人价值方面,大学生培养法治思维是满足和完善自身人格的需要。在当下这个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应是“法律人”,都应当具备法治思想及人格,因此只有培养自身法治思维的形成才能够以此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才能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根据大数据显示,当前社会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够明白自己的义务以及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但是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由于专业不对口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使得对法律的内容并不能够全部知悉,部分较为复杂的法律事件可能在处理上会犯错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因此在大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形成以及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让大学生接受法治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意志,从而形成健全的法治思维及法治人格。

(四)发展方面

从发展方面来看,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的社会当中,当各种社会问题扑面而来时,仅靠传统习俗、本身的道德规范约束以及社会风向舆论是无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只能够依靠权威的法治的强制作用才能够贯彻彻底。大学生是推行全面依法治国的主力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力量,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形成才能实现中国梦,才能够让大学生保持理性、信念来处理相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才能够避免更多违法行为,才能够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现状

(一)自我意识较弱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除了与法律对口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法律有兴趣的学生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也只不过是为了通过考试,更有甚者会完全忽视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也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碰到需要法律来解决的事件时会发生手无足措、力不从心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本身对于法律知识的忽视。一个人只有在思想上主动去认识、学习法律知识,在行为上约束自己,服从法律规则才能够形成相应的法治思维。在当前社会中不乏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违背法律规则的事情,更甚者会钻法律的空子来获得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这都是其法律思维缺乏所造成的现象。就比如之前火爆全网的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件,加害者以及被害者都是本校研究生,可以说始作俑者林森浩没有素质或者是成绩不优异吗?只能说是因为其法律意识与法律责任淡薄,没有一个完善的法治思维,才酿成了如此惨剧。

(二)学校对于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并不重视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不能仅靠自身,也需要多方的支持和推进。在当前的大部分高校中对于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方式较为传统单一,主要是依靠政治方面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导。但这一课程里并不是只有法律知识,其讲述的大部分都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较多,并不能有针对性的来讲述相关法律知识,其教学内容中法律知识占比极小,且内容极为抽象,并不能够被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起不到根本性的帮助。并且在高校当中对于公共基础课并不是十分重视,师资方面专业性不够强,平时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大班授课,并且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教师在讲台上不断的灌输知识为主。本来部分法律知识就较为抽象难懂,这样一来更是降低了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方式使课堂氛围较为枯燥,降低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及形成。

(三)家庭教育缺失

家长作为孩子降生以来的第一位教师,其自身的道德素质、教育方式、法律意识以及水平都可以深刻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与思想,因此一个良好、严谨的家教对于孩子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国很多家庭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思想并且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无限宠溺、只关注孩子成绩而不关注孩子性格行为发展,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及忽视孩子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而且自己本身对于法律知识就并不是很了解也就导致了孩子的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甚至还有部分家长本身的法律素养以及意识较差,不能够对孩子以身作则,在生活中也会经常性的发生一些类似于酒驾、赌博之类小的违纪现象,这些现象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思维方式,不利于孩子法治思维的形成。

三、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研究

(一)高校应当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时,第一,就是应当对大学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在必修与选修两方面的课程融入法治思维教学。在教学当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基础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法律知识进行扩展讲解,并且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进行专业法律教学。就比如说像是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中航海专业的学生群体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将与船员本身条例以及海运相关业务和海商法的法律知識对学生进行教学。第二,应当把课上所讲的法律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整合,并且落实到生活及社会实践当中去。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从而可以直观且清晰的了解案件庭审、判决等过程,能够在实践中落实抽象的法律知识概念,增加学生理解。

(二)增强大学生自觉性

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与个体本身长期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时也要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法治思维的习惯,能够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才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另外,大学生活中学生在遇到冲突、难题或者矛盾时可以预知自己接下来的行为是否会造成法律后果,要培养学生在这种时候不要使用武力而是合理的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培养了学生自觉遵守法规的习惯才能够让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处理相关法律问题。

(三)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从身边小事开始规束自我,提高自身法律素养,遵纪守法,成为孩子的榜样,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知法、懂法、用法。家长在平时接收社会法治热点以及新闻时事时也需要针对事件本身来进行科学、合理、严谨的判断。当代大学生通过抖音、新闻头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途径来了解热点以及新闻时事,当人们对同一法治热点新闻问题来进行讨论时必然褒贬不一,说法各不相同,大学生因社会资历较少,很容易便被不好的舆论风向带偏,这时候就需要具备相关法律知识的家长在旁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法治思维进一步形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已成必然。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建设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主力军要主动接过历史所交付的接力棒,深刻认识、理解法律知识,树立相关法制观念与思维,能够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且要在生活中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以及规束自己的行为。高校以及家长也应当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从两个途径上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法治思维思想,让学生能够站在法律的角度上去看待、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实现中国梦的同时推动国家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