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 马成翔
“花儿”对唱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花儿”艺术在祖国西北各省区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基层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各行各业中“花儿”艺术的爱好者、专业及业余“花儿”艺术的表演者、各民族中研究和创作“花儿”艺术的学者、专家,都在不同的层次,竭力地宣传、推广、普及“花儿”艺术。他们在继承、学习、民间演唱、舞台艺术的推出和记录、整理、出版、研究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思想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主要是年青一代对于“花儿”艺术的欣赏需求已远远超越了现有的程度。人们渴望更好、更美、更新颖、更能抒发现代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花儿”艺术精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
如何进一步做好“花儿”艺术的开拓创新,是摆在各位专家、学者及广大“花儿”艺术爱好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花儿”艺术在如何创新、发展、推陈出新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供各民族“花儿”研究专家及广大“花儿”艺术工作者”探讨及参考。
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我们:“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拙,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要提高,首先是一个要全面、正确地继承的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音乐艺术的发展,必须根植于其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这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DNA。要继续加强西北地区各地民间“花儿”艺术的搜集、采录、整理工作。近几十年来,我们是在这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各地还有很多“花儿”艺术开发的盲区。有些边远地区、社会各方面欠发达地区具有特色“花儿”艺术的品种、曲目和传承人,还有待我们继续挖掘、整理、和推出。但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学会、掌握好各地“花儿”艺术的精髓。
拜师要真拜,不是形式上的拜。只有长期跟随师傅本人,了解他们的思想、喜好、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从事的艺术工作的程序;成体系的学会“花儿”艺术在曲目、剧目、唱段、歌词、旋律、结构、发声、演唱、方言、习俗及流派等方面的整体内容,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流传演变的过程和老一辈艺人们在表演作品时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并且还要在师父的指导下,准确的再现这些内容,才能算你学了点东西。本人了解到的很多拜师,只是拜了个名声,并没有很多实质上的内容。还有很多人就是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一切和个人利益相联系,需要时师父长师父短,不用时就丢在了脑后。这样的学生,老师心里很清楚,也不会给你什么真传。另外,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好逸恶劳、散漫懒惰的现象风行,也造成了得真传的人越来越少的现象。本人在新疆学习、记录、整理各民族民间音乐40余年的时间里,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很多民间艺人和他们的父辈、祖辈,是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并且极有天赋,才能成为像维吾尔族古典大曲《木卡姆》、或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或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或“花儿”艺术的大师。要想掌握一派或一门“花儿”艺术的精髓,必须诚心诚意的、踏踏实实的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拜师学艺,才能有所收获。
学习继承上,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基层,放下架子和民间艺人交朋友,打成一片。要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各种流派及重点曲目的产生、流传和发展的情况。掌握好他们的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尤其要研究、揣摩民间艺人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研究其演唱的作品的内容、题材、结构、调式、调性、旋法、和声、伴奏的特点,重要曲目要背旋律,记歌词。更加全面、系统地做好挖掘、记录、整理和所有曲目的传承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已有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近一百年来,国内外一些文化研究学者,也曾大量地或个别地做过西北各地“花儿”艺术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这些都是前辈艺术家直接或间接经验的总结。因随着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去世,后人们只有利用这些间接经验和现当代传播的“花儿”艺术实例相对比,才能比较准确的把握“花儿”艺术的精髓。这些资料,散落在国内外的各种书籍、期刊和报纸及其它学术资料中。要花费精力,尽可能全面的搜集到一起,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才能基本把握“花儿”艺术的特征。
要比较全面地掌握东西方传统的音乐理论。然后针对“花儿”艺术的应用实践,从理论的高度把握“花儿”艺术的推广、研究及创新。近100余年来,我们在音乐理论方面,大量引进和学习、研究的,多依靠欧洲和前苏联的理论体系。实践证明,用这些理论体系解释、理解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差距很大,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有些根本不适应。我们要认真总结中国古典哲学和相关的古典音乐理论片段、依据从古到今音乐实践的实例,结合西北“花儿”艺术的具体情况,及西北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推出指导“花儿”艺术发展的成体系的音乐理论,才有可能将“花儿”艺术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者和“伊犁花儿王”八十子老人
作者和“米泉花儿王”韩生元老人
西北各地的“花儿”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多以劳动人民生活中的爱情、民俗民风和生产劳动等为主。虽然也有表现反封建和男女情爱的民间叙事长歌,但一般题材以小多见。要在保留优势的同时,大力拓展内容、题材的表现范畴。要大力歌颂中国人民近几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革命运动,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尤其要歌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空前成果。目前,要结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结合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和“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使“花儿”艺术的推广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要注重文化、教育、科技对人们的巨大影响。要注意对形形色色人物的刻画,对斑斓色彩的大千世界的刻画,对微小的领域和大的空间同样给予重视。总而言之,必须突破过去“花儿”艺术较窄的内容和题材,在更大的空间和维度上,赋予它新的生命。
历史上“花儿”艺术的流传和继承,因受封建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形式也多以民间乡村山野之间和家庭中的个人及若干人之间的独唱、对唱形式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在内容、题材及表演形式上有所突破,但民间花儿的演唱大部分还是保留了原有的形式。虽然也有专业文艺团体推出过较新的表演方式,如:大型花儿歌舞、舞蹈、花儿剧等形式。但民间还以独唱、对唱为主。总体形式还是显得单一,各方面的信息总量显得薄弱,距离新时期人民大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形式上的出新上我认为首先要解放思想,在保留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比如:多声部的混声大合唱、男声、女声或童声大、小合唱、二声部到多声部的重唱、表演唱、歌舞表演、花儿剧、音乐剧、大小型歌剧、甚至流行风格的街舞、现代歌舞等等。演唱时,过去都以清唱为主,现在可以利用钢琴、大小民族乐队、管弦乐队、混合乐队或者电声乐队的形式的伴奏形式,使花儿和民歌的演唱效果更加多姿多彩、丰满感人。
所有歌曲作品的创作、推出都是和歌词紧密相关的。如何写出精彩的、受人民大众欢迎的好歌词,也是摆在每一个“花儿”艺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写的问题。好的作品的流传,必须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认可。所以一是要全面贴近人民的生活。重点要描写、歌颂生活、工作在第一线的老百姓。写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写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写他们对党、对社会主义、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二是要选用人民群众喜欢的语言,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及艺术表达方式来写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词。三是要强调各民族的语言特点,创作出新的节奏模式,使“花儿”艺术的表现力更加完美动人。
传统的“花儿”歌曲,结构都比较短小、精炼。虽然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叙事曲,但一般也都是单一部结构和单二部结构的重复,这些也是因为长期的小农经济的原因造成的。随着内容和形式的出新,结构上也须有较大的拓展。可在复二部、复三部、回旋曲、拱形结构体,甚至奏鸣曲式上下功夫。也可以根据形式和内容的需要,创出新的结构形式。
传统“花儿”艺术在和声的应用上几乎是个零。单一声部是它常用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借鉴西洋和声。西洋和声的基础是物体震动所产生的泛音例,它具有物体的自然属性,是科学的、必然的。多声部在声部的相互共振中,会产生大量、高频响的谐波音,这些谐波音对现场观众大脑皮层的刺激是巨大的,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当然,根据笔者的经验,回族花儿据其旋律的特性,应用中国民族调式和声来创作多声部较为妥帖。这样也更具有民族性和民族特色。也可以根据内容和形式的需要,用现代和声来创作。还可以创试新的和声及其理论,这需要作者以效果来进行试验和尝试了。
多声部写作一般分为主调音乐的多声部写作、复调音乐的多声部及主、复混合的多声部写作。
伊犁“花儿”歌手蓝萨利尔、拜克、郭志义
原始的“花儿”歌曲一般只是单一的线条,齐唱只是这线条的重复与八度的重复,只有极个别部分出现了枝声复调。若要在多声部方面出新,首先须根据你所采用的和声关系写好主调音乐的多声部。即以一主旋律为主,其它声部处于辅助和附加地位。也可借用西方复调音乐的写法,多旋律、多声部、多层次、多中心,在整体的和声关系中,又有相对独立的多个旋律,形成对立统一、丰满协和的音响效果。还可以在主调音乐的基础上,产生相对独立的两至三、四条旋律,使整个音响兼顾了主、复两种写法的特点。但要写好多声部音乐,必须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较为严格的和声学训练和复调音乐写作训练,熟练掌握其理论和技法。另外要善于总结中国民族音乐、西北地区各民族音乐中应用多声部和声、复调的成功经验,才能在你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产生所需要的效果。
要充分重视作品的包装和推出,这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现代社会和过去以往社会在产品的营销和推介上的重要区分之一。
一是选用较高水品的演唱人才。名人演唱和非名人的演唱往往有着质的区别。名人效益,往往是和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是成正比例的。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技能,能够正确的诠释歌曲的内在意义,较高地展示作品的艺术水品。另外名人的社会影响大,能够引起社会较大的关注度,使作品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二是要采用高水品的编配及录、摄制技术。高水品的配器能够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社会上搞MIDI音乐编配制作的人比较多,但大多数缺少在正规的艺术院校或者专业老师指导下的系统的作曲专业理论和计算机音乐制作理论的学习和培训。他们往往在流行歌曲的编配上有一些体会,也搞出了一些较好的歌曲伴奏。但音乐编配知识和技能并不全面,在有目的地进行作品编配时,便显得力不从心,也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邀请在以上各方面水平较高的专家进行歌曲的编配,从而获得较佳的艺术效果。另外,也要邀请有较高演奏、演唱技术的专家进行伴奏和伴唱。还要选择设备比较健全的录音棚,选择当今世界上较先进DTS-CD5.1或7.1立体声音频录制技术,DTS-DVD高清数字的视频技术来制作。以上两种媒体形式,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数字媒体形式,可基本与国际上音频、视频的发展同步,处于高科技现代制作技术的前沿,引领视听录制技术发展的崭新格式。
三要善于利用各种现代的传媒手段,高新精的传媒技术来推介作品。如作品的包装要舍得投入,邀请高水品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策划、设计。要充分利用各种平面媒体、立体媒体、网络及CD、DVD等手段,全面地展示歌曲新作。
1、继续拓展声乐演唱的形式。
在做好独唱、对唱、齐唱的同时,加强各种重唱、单声合唱、混声合唱及少儿重唱、合唱的推出。
2、进一步在表现西北地区各族题材的歌剧、舞剧、音乐剧、广播剧和各类舞蹈上有所拓展。
3、民族器乐曲的创作和表演。器乐曲,一般情况下是歌曲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延伸。近年来,花儿风格的器乐曲一般较少见,尤其是专门表现基层人民生活的、由花儿演唱时所使用的特色伴奏乐器来演奏的器乐曲更是少见。应该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拓展。
“花儿”艺术在演唱中一般使用的乐器有竹笛、三弦、板胡、二胡、秦琴、扬琴、梆子、瓦子等乐器。可以在这些乐器的独奏、重奏、合奏等方面进行创作和开发。
也可以在钢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提琴类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以及吉它、萨克斯管等西洋乐器的独奏、重奏、合奏等方面进行创作和开发。
还可以在中西乐器的混合使用上进行创作和开发。
新疆各地也常见有用维吾尔族的艾捷克、热瓦普、都塔尔,或用哈萨克族的冬不拉,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等乐器为回族花儿及民歌伴奏。北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博尔塔拉等地区,也常见用手风琴、巴洋、曼陀林、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为回族花儿及民歌伴奏,但很少见到用这些乐器演奏的回族风格的器乐曲,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些有益尝试。
4、管弦乐、交响音乐、室内音乐领域的开拓。可选用:西洋交响乐队、中国民族乐队、电声乐队、或以上几种乐队的混合与重组。在造就宏大的、丰富的、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较大型音乐作品上下功夫。
5、表现西北地区“花儿”艺术方面的电影、电视剧等。
6、在应用美术、装饰、服饰、建筑等领域加强“花儿”艺术的原素。
总而言之,一定要走出现有的圈子,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广阔的领域内拓展“花儿”艺术的展示。在全面继承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地、各民族先进的思维方式、创作理念,典型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切入点以及先进的专业技术、技巧、优秀的表现手法,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引领新潮流的“花儿”艺术新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