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禅宗美学与南北宗论的关系

时间:2024-05-20

马誉榕

摘要:本文将探究禅宗美学与南北宗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并叙述明代的书画美学家董其昌因受到禅宗美学的影响,借用禅宗有南北二宗之分的思想,也将中国画坛以南北加以区分,提出南北宗论这个美学思想。董其昌推崇南宗文人画,而贬低北宗职业画家。绘画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禅意,他认为是山水画中的最高境界。故把擅长水墨入画的王维推崇为南宗之祖,将擅长青绿山水的李思训标榜为北宗之祖。随着南北宗论的理论提出,这两种不同的风格体系,更加证实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成与转变,直接或者间接受到了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美术史。

关键词:禅宗美学董其昌南宗北宗南北宗论

明末清初时期,董其昌在中国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他在书画风格、美学旨趣的艺术理念方面,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脉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受禅宗美学熏陶的董其昌将有着“闲远清润”“天真平淡”且擅长水墨画的王维标榜为“南宗之祖”,将“廉纤刻画”和有“纵横之气”的青绿重彩一派的李思训标榜为“北宗之祖”。具有持续性、广泛性影响力的外来佛家宗派,融合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禅宗进入到文人的眼前,进入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影响着他们的艺术生活与实践。

一、以古为师一董其昌和他的时代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生于嘉靖三十四年,死于崇祯九年。作为明末的画家、绘画理论家的董其昌,除此之外,他也是当朝有名气的鉴赏收藏家,一生所创作的绘画无数,欣赏收藏的画册也多如牛毛。他收藏的艺术作品,上至五代巨然《山水图》,下至北宋年间,誉为“大李将军”之称的李思训《蜀江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及不少其他大家的名作。满腹经纶的董其昌在年少时期就已是盛名在外,在他去世之后也有大量存世作品。身为画坛上的领袖人物,自然结交不少好友,其中和邵弥、杨文聪、卞文瑜等九位名家,被称为“画中九友”。

绘画方面,董其昌尤擅山水画,追其原因,可从《画旨》中的描绘探究一二,自己的曾祖母是高克恭的曾孙女。也许有了这层沾亲带故的关系,董其昌自小对于书画的创作就有极高的热情度,专攻研究高克恭的艺术精品之作,故自身艺术造诣极高。董其昌以董源、巨然为宗,元四家是属于典型的文人画风格,故极力提倡,而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贝[J受到其的轻视。他认为绘画要讲究气韵生动,以书法入画,追求“似与不似”。他的画面天真平淡、清润文雅秀润苍郁,趣味感十足的同时也带有着宁静与自然的文人之思(图1)。在总结技法方面,将前人的结构、技法特点加以归纳。在美术理论方面,对宋朝与元朝的品评,十分精妙,他的书评、游记对于后人研究绘画史和理论时是不可或缺的文献。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将中国美术史的山水画类别分为南宗与北宗,南宗是以尤擅水墨入画、注重抒情的王维为宗祖,北宗是以注重写实、有工匠气、“金碧山水”重彩工笔著称的李思训为宗祖。他崇南贬北,其理论与实践深受莫是龙等人支持,弟子满门。

董其昌的代表作有《容台集》《前后赤壁赋册》《岩居图》等,时至今日绘画的艺术价值仍在影响书画界。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对于董其昌绘画风格、笔墨技巧、美学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八开的纸本设色画册《秋兴八景图》。这幅山水画册是董其昌处于创作的巅峰时期,但是也正处于人生的“多事之秋”。可以说是董其昌花尽毕生心血之杰作。他在书法方面更是一绝,取法“二王”颜真卿等名家书法,吸收古人书法之精华,用笔精道,有“颜骨赵姿”之美,自成一体。行草书(图2)、楷书方面的造诣颇深,用笔圆劲秀逸,在圆熟秀逸的“赵体”称雄数百年后独辟蹊径,领一时风骚。小楷作品《月赋》是董其昌正值47岁时所写,取法唐晋,笔画秀娟。董其昌平淡古樸、生秀淡雅的书风在清末以后风靡一时影响力颇深。

二、一代宗师——董其昌南北宗论之渊源

佛教的传入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有记载,除了一开始在所绘的样式上颇具中亚特色,在佛教的宗派的划分上来看,禅宗是非常具有特点的宗派之一。佛教的宗派除了所谓的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外,还划分有“天台、禅、净上、密、法相五宗及其他等”?此时的佛教与所弥漫的玄学之风在思想这片净土上相交融。禅宗与净土宗作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不仅使得人可以顺着本性生活,且修行方式也不似其他门派般繁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②,成为禅宗的核心思想。出生于唐代岭南地区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建立了南宗,与北宗所强调的“拂尘看净”所不同,南宗则是所强调的“顿悟”将禅学生活化。《六祖坛经》中也可得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③一刹一永恒、一木一浮、一人以众生等等理念皆为佛学思想,世俗生活与禅学修行的边界,也因此不复存在。

古时的文人颇有一种雅嗜,为了显示自身高雅,显示寄情与爱好,会给自己的书房又或者是居所,取一个雅号,寥寥几字,便可体现自身的内外形象,也可供他人观言察行,作为检验标准之一,可谓是意义深邃。董其昌因为受到禅宗理论的影响,将自己的画斋,命名为“画禅室”。而“室”自的缘由来自于古人房屋内部,前“堂”后为“室”。与董其昌“画禅室”相媲美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还有唐文学家的刘禹锡的“陋室”以及近现代政治家梁启超以“饮冰室”命名的书斋。董其昌的绘画思想大多都是在此地创作整理而成,包含他的《画禅室随笔》这部绘画理论著作(图3)。

在《画禅室随笔》一文中,曾描述了31岁时的董其昌的佛缘。“其年秋,自金陵下第归,忽现一念三世境界,意识不行凡两日半,而后乃知,大学所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是悟境,不可作迷解也”?这也是董其昌的参悟经历之一。董其昌之所以能够苦心钻研书画,造诣非凡,从他的仕途生涯中也可以窥探一番。出于对政治的敏感,他几次辞官归乡,广游山川与寺庙,不忘修禅,与友人探讨佛理,这也是个契机给予了他潜心研究书绘画和与自然交融的时间,为他鹤立艺坛埋下了伏笔。

在董其昌离世的近四百余年离,他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将自身对禅宗美学的理解,把山水画体系分为南北二派,翻开了文人画创作的新篇章。北派李思训父子、“马远,夏圭”等院体画家为代表;南派以王维为宗,董源、巨然为代表。绘画中“崇尚率真,轻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南派大多在画面中表现出柔美和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而北派所展现出的却是刚硬,富贵浓丽的一面。导致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的不同,这与南北宗画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审美旨趣,人生经历等方面有关。就好比说南方所处大多有烟雨溟蒙之景象,而北方大山大川,大刀阔斧,给人气势雄强的感觉。

三、佛家禅宗——董其昌之渐修与顿悟论

重其昌在书画诗文画论上造诣高,并精通禅礼,早年所学禅的经历,使他对禅学有所参悟,旦累积了不少禅学修养。他常用禅礼论艺学,用禅宗顿教的法门与渐教的法门,两种不同的修行法来比喻绘画风格,以此来划分。文人画像禅之南宗,院体画像禅之北宗。禅宗中北宗重功利,犹如神秀的“渐修”,院体画家大多被归于北宗,他们受命统治阶级,为皇室服务。这些画家作画注重理法,刻画严谨细致。不同于南宗重“天趣”、犹如慧能“顿悟”,南派画家则是以文人画家居多。元代画家倪瓒的“自娱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被归于南派的文人,大多是隐士或在官场失意人,他们在作画目的上无功利性可言,主要书写心中的愤恨不满,发泄牢骚,注重的是神韵。

“渐修”与“顿悟”可以说是互为因果关系,若无渐修何来顿悟,顿悟是依赖于渐修的基础之上,所用时长也比“顿悟”来的长,旦更讲究的是随心所欲,随缘自在。然而,也不意味着渐修者就一定可以顿悟,顿悟只是最后的目的。“渐”、“顿”的修行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所体现的已经截然不同。在書画创作与美学思想方面,董其昌将禅学与画学相交融,旦将对于禅宗的理解,注入他的美学思想之中。

从晚唐以来,用水墨渲染形成文人画,并日渐法发展成为画坛主流。董其昌山水画方面的划分与禅宗的南盛北衰如出一辙,画面的高低也通过所表现出禅味的深浅以此辨别。摆脱了形迹的思想,与文人画中的相同。禅意在王维的绘画中已呈现的十分明显,与董其昌复归于朴、追求自然的清高之气息的美学趣味相符合。由于王维变勾勒为渲染,渐进自然,具有“天趣”,故南宗之祖非王维莫属。《东坡题跋·书摩诘》中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⑥董源、巨然、米芾发展了元四家,发展至成熟。擅以少胜多,以虚带实,以拙代巧,以简带繁。这种表现方法,表现了空远、幽静的气息。而以大小李将军为始的北宗,发展青绿山水和宋院体画以及明代浙派都具具有纤细的刻画、纵横之气,禅意明显不足。

四、宇宙在手一|剖析南北宗对画坛的影响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本是作为营造图像的手段,而董其昌再提出的绘画语言后,笔墨语言凸显出来,对文人山水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董其昌追求的简淡、天真、意蕴无穷,这里所指的“淡”为美,是一种并非人为可以雕塑的美,是自然、朴素、真实的美。他不单单追求笔墨变化的表现力,制造出“不似之似”的组合,还延续元代赵孟頫“尚古意”的主张强调掌握古人笔墨与图式的同时,化古为我,“集其大成,自出机抒”以及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与“画欲暗不欲明”的生动性与含蓄性,也发展了墨法,推出了前人因题作画,结合有关画史画论题记而发挥笔墨个性的表现方法。

董其昌的《岩居图》《前后赤壁赋册》《仿倪山水图》(图4)等,时至今日绘画的艺术价值仍在影响书画界。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对于绘画风格、笔墨技巧、美学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纸本设色作品《秋兴八景图》,这幅山水画册是董其昌处于创作的巅峰时期,但是也正处于人生的“多事之秋”。可以说是董其昌花尽毕生心血之杰作《东方先生画赞碑》是董其昌正值50岁时的楷书作品,字体规整,行气疏朗,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南北宗论的提出,一时间受到众多文人画家的支持与赞赏,从而鹤立于画坛之上,占据主导的位置。但是后期时候,由于重南抑北太过于严重,后期画坛宗派林立,门户的观念也加深,因此也有了“正宗邪派”之分。在董其昌死后的四百多年中,一定时间内画家的眼界也被缩小,绘画的繁荣发展也不似从前,旦青绿重彩少有问津,北派的水墨画的继承人也有些许缺乏,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忽视了写实的重要性与对生活的关注。对于相对短缺之处,后人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结语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主流,是一种生命哲学,是一种追求与文化理想,给艺术从事者从禅宗美术思想中汲取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资源。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将禅宗美学思想引入山水画中去,将两个同一个平行时代,却又互不相属的绘画传统,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董其昌也被后人推崇成为“南宗”的一代泰斗,清代皇室将“四王”列为画坛“正宗”。“四王”在继承董其昌的基础上,尤崇元四家,旦还讲究摹习古人山水画作;同时期明末清初画家的八大山人原学董其昌,但亡国之后与董其昌大异其趣。

总而言之,自晚明以来,董其昌的美学思想与绘画理论,是一场难得的水墨盛宴,对绘画领域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这也引起较大的学术争议,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南派和北派的划分依据是有矛盾,论证是不清晰的,是带有个人偏见的一种见解。一时间画坛众说纷纭,但无法否认的是,禅宗的美学观为后人剖析绘画,提供了来自哲学方面的思考。董其昌无论在艺术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具有学术史的意义以及历史价值,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与整合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注释:

① 祁生彦.青海的佛教宗派[J].群文天地,2011(9).

② 齐腾腾.禅宗的“不立文字”与中国古代诗学领域中的“重意轻言”[J].新余学院学报,2017(2).

③ 周文杰.大味必淡——试论弘一大师书作的美学意蕴及成因[J].法音,2002(4).

④ 李澍周.画禅室随笔[J].东方艺术,(10).

⑤ 罗海涛.倪瓒"逸笔草草''实非草草——倪瓒绘画技巧探析[J].美术界,000(011).

⑥ 莫道才.文中有画亦有诗——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品读[J].古典文学知识,2016,No.184(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