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黄茜 管剑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加强农业品牌的培育与壮大,充分发挥农业品牌的溢价作用,将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地方乡村振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阐述黑龙江省农业品牌构建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农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设计学的视角提出了落实品牌强农的策略,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品牌强农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 品牌强农 设计策略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和品牌强农战略以来,我国农业迎来了高速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推进品牌强农战略,是切实提高农产品价值和竞争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是助推乡村振兴的。
一、黑龙江省农业品牌创建现状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这里的木耳、松子、蘑菇、蓝莓等山特产品琳琅满目;独特的寒地黑土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居全国之首,具有中国地理标志的产品有几十种之多,素有“中华粮仓”的美誉。基于国家的乡村振兴和品牌强农战略,我省也出台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相关意见,对我省农业品牌创建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打造以“生态黑土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的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重点围绕我省农产品八大类产业,进行全省农产品品牌的挖掘、遴选和培育工作,目前,我省已培育出“寒地黑土”“北大荒”“五常大米”等一批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其中,五常大米、九三大豆、东宁黑木耳等荣获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通过举办黑龙江绿色食品年货大集、五常大米节、对接推介会等活动,集中推介一批我省重点区域性公用品牌,重点培育扶持以大米网为核心的专业化、本土化的电商集群,打造一批品牌,如乔府大院、五米常香等企业品牌。深入推进农业与文旅产业的品牌融合,举办了三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绿色农业、休闲康养的新理念。黑河的“极境寒养”农产品品牌(如图1)是较为典型的代表,品牌取自“极境黑河 寒养至味”。它与黑河市承办的“第三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合作,推出联名的农产品伴手礼,成为此次大会重要的礼品,同时也成为推介黑河农业的名片。此次旅发大会的吉祥物也选用了当地盛产的大豆作为吉祥物(如图2),成为农业与文旅融合的标志 。
我省具有农产品商标1.3万余件,具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品牌仅42家,虽然农产品资源丰富,但资源整合不足,缺乏品牌营销软实力,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够,影响范围广且品牌美誉度高的精品匮乏,品牌呈现小、弱、杂、乱的局面,优质品牌带动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同时中小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对品牌强农意义的充分认识,投入到品牌建设上的资金匮乏,针对以上不足进行改进,形成政府重视、经营主体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才能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 设计助力农业品牌形象升级
虽然过去三年黑龙江省扶植创建了不少知名农产品品牌,但由于对农产品品牌概念认识模糊,品牌意识缺乏,认为品牌就是简单的商标注册。品牌形象力不突出,缺少时尚性、趣味性,不注重包装的用户体验等,品牌维护和品牌推广的能力不足。农产品品牌之争,归根结底内核是品质之争,外延是设计之争,只有设计参与到农产品品牌创建和维护之中,才能使龙江农产品在“走出去”上具有高辨识度和排他性,才能使龙江品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知名度。
首先,要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应用的规范性,构建农业品牌知识产权保障体系,避免品牌滥用,扰乱市場,损害产品口碑的现象。根据我省实际,要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这类产品最能体现地缘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次,要重视农产品包装设计的改良和升级,虽然品牌不等于包装,但农产品的包装确是品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是链接农产品与消费者价值认同的重要桥梁,对于构建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设计思路从“产品营销”转变为“品牌营销”,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以“人为中心”,进行品牌输出和以消费者需求倒逼设计动机,达到“产品-品牌-消费者”信息对等。
设计创新的核心和持久动力在于人才,农业品牌设计人才需要了解农产品种类、特性、区域品牌建设及包装设计等内容。对此,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鼓励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联合培养适应农业品牌建设的专业设计人才。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五常市委签订校地合作协议,2018-2019连续两年,装潢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对接五常10多家农产品企业进行品牌及包装设计,多个方案被企业采用,成效卓著(如图3、4)。一方面高校出师资培训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专业设计人才输送到企业,由专业设计人才参与到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建设中,以便为农产品品牌和包装设计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使农业品牌建设成为促进产业兴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牵引力。
三、文创协同创新赋能农业品牌建设
农产品是缺乏分辨性的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出来便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农产品很难从产品本身辨识产地、档次以及优劣,如猕猴桃外观较为相似,一般消费者难以分辨陕西的猕猴桃与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奇异果),很难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既然农产品本身缺乏分辩性,就要利用“文化”和“地域”为农产品加上差异性的标签,因为每一个地域的农特产味道都承载了这一地域人的乡愁,是一份思念家乡的味道。
文创其实是对在地文化再造,深入挖掘土地所孕育的自然资源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这也是乡村振兴最值得挖掘的宝藏。文创协同农业品牌创新就是在农产品形象塑造中有机融入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农产品故事等文化元素,同时突出农产品的商品化 。即“农产品的文创化”包含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兼具文化和创意,二是兼具文化和商品化。因此,我省农业品牌创建之初必须首先找到农产品的“三个点”,即产品特点、地缘优势、销售卖点,从农产品种植历史、传统民俗典故、历史人文等方面,赋予龙江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然后将其与产品特色、地缘优势浓缩、提炼为大众可接受的商品卖点,使其具有可传播性,最终达到品牌变现。
四、互联网+农业助推农业品牌发展
开放、共享、包容、创新是目前互联网经济的基本特征。互联网+农业的品牌设计思维由于呈现平台的不同而更加多维化、立体化。一方面,由于大众文化的崛起,消费进入泛娱乐化时代,使得品牌设计从企业驱动转变为消费者驱动的设计价值观;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与科技的跨界合作使品牌形象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开放,消费者已经由以往的基础性需要,逐渐向精致化方向发展,从以往重视质量开始关注需求。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品牌设计应该从生产驱动、文化驱动、消費者驱动等几个不同的场景进行变革。特别要关注的是以消费者驱动的体验经济,对生活场景,消费场景的挖掘和洞察寻求消费互动。如消费场景直播带货模式,产地真实场景的体验感与消费者的及时互动,能够有效达成品牌传播与销售。消费者之所以能够在线上进行农产品购买行为,除了对产品功能需求之外,还有更多的乡土情怀需求,这些乡土情怀包括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在互联网+时代,农业品牌设计从设计思维、呈现形式以及媒体平台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设计师都应当认识到互联网+为农业品牌的创建和传播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不断创新品牌传播形式,深挖产品文化,洞察广大消费者在新时期所展现出的新消费点,又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为农业品牌设计的优化升级注入强大现实动力。
结语
我省农业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向农业品牌强省迈进的品牌强农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唯有以质量安全为基础,以地标特色为内涵,践行“协同设计、深度融合”的设计理念,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把地标的品牌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强化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挖掘具有农耕文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农事习惯和乡土文化,打好历史牌、文化牌、风俗牌,讲好地标故事,让城乡居民见山望水、记住乡愁。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邦凡,栗俊杰.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推进我国文创农业发展的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2]颜开.电商销售渠道下的文创农产品消费者需求研究[J]物流科技,2020(6).
[3]于晓燕,李峰.品牌强农战略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对策研究[J]品牌研究,2020(4).
[4]王阳.基于集约化的文创农产品品牌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5]唐兴荣.基于乡土感、故事感、设计感的文创农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式研究[J]2017(2).
[6]【英】尼克.林德,理查德.布坎南.品牌变现[M]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
[7]曹瑛,彭柳林,卢慧,吴昌华.江西省品牌强农的困境与对策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20(6).
注:本文系2020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名称:“品牌强农”背景下的黑龙江农产品包装特色化研究,编号:2020—KYYWF-037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