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曹加杰 郑若楠 吴向崇
摘 要:城市滨河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是城市文明的缩影,生态性河道景观不仅担任着城市河流排污防涝的责任,同时也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环境的作用,保证城市滨河景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南京市外秦淮河副支景观改造为研究基础,遵循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与基本方法,结合南京外秦淮河副支景观现状问题从生态化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滨河景观要素进行具体的生态设计与改造。以期为城市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河 景观设计 生态化设计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区中的滨河景观蕴含着丰富的植物和丰富多样生物。在以往的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中主要注重水利建设而忽略了滨水区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河道渠化、硬化,进而使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往的这种设计缺乏滨河景观的生态性设计,不能够保证滨河景观生态性设计效果可持续性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河景观环境现状质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生态化设计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者认为生态化滨河景观应具有丰富的生态景观要素,健康的水系,生态化的驳岸,合理的植物配置,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与建筑,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的历史气息。
一、城市滨河景观研究范畴
城市滨河区域是指城市陆地区域与城市中的河流水体相连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区域,其特点是水域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滨河景观区涵盖了水域,陆域与水陆交错区域的景观要素,城市滨河景观要素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三个部分。主要是水体景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滨河护岸景观,滨河道路,以及休闲滨河空间中的景观建筑与设施这些组成了城市滨河区的景观设计要素。
二、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
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是以生态学相关生态学设计原则和方法为指导,修复滨河景观空间生态景观,提升滨河空间的活力与吸引力,注重滨河景观要素的生态化设计,营造丰富的滨河公共空间空间与优质的户外活动空间,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城市名片作用的滨河景观空间使之成为城市活力的核心场所。
1.生态、景观、防洪等多功能兼顾。
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滨河景观线在面临的问题,在满足对河道防洪设计的的基础之上要考虑城市河道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以建立生态性,防洪性,美观性等多功能兼顾的城市滨河景观空间为目的,满足城市居民生活与城市建设的多样化需求。
2.以绿化为主,生态优先。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主要以景观绿化种植为主,用过营造自然生态化的景观植被群落,通过植物造景的的方式,优先选择乡土植物,耐水湿植物,同时运用天然的植物材料以及铺装材料营造生态护岸景观,最终营造生态化具有自然趣味性的滨河景观。
3.景观与结合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城市滨河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挖掘地域特色,利用景观设计手法融入到我人文景观设计中,尊重历史文脉延续的设计原则,对恢复和提高滨水景观的活力,增强滨河景观的地域性、文化性、趣味性以及生态性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南京市外秦淮河景观生态化设计
1.南京市外秦淮河背景概况。
外秦淮河副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北侧,整条河流向为西北走向,范围是从象房村泵站开始止于龙蟠中路,是连接秦淮河与内秦淮河的重要纽带。河道整体外形似一轮新月,倒映在外秦淮河副支的河水中,该项目全长约 1.2 公里。
2.外秦淮河景观存在问题分析。
外秦淮河副支主要位于秦淮区,是连接秦淮河与内秦淮河的重要纽带,是秦淮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混乱的河道环境降低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影响了城市环境的建设,南京市外秦淮河河道景观设计仍存在许多问题
(1)滨河公开放共空间不足。河道两岸部分公共空间紧促,河道景观破旧杂乱, 几乎没有适宜居民日常使用的户外空间。
(2)未能突出地域优势。外秦淮河副支紧邻夫子庙风景区 ,但是该区域与夫子庙在旅游资源上应该形成相互补充, 营造互为因借的良性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
(3)河岸景观偏硬质化,缺乏亲水性。河岸两侧均为硬质化驳岸,缺乏亲水平台的设置,滨水道路由于设置不合理,使用率较低。
(4)河流两岸的绿地植被杂乱无章,部分土壤裸露,易造成水土流失。
(5)外秦淮滨河植物乏当地特色,绿化带杂乱无章,植物的层次單一,没有色彩季相的变化。
(6)河道两岸景观单一,缺乏地域特色。
3.外秦淮河生态化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外秦淮河的景观绿化基础、地理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基础, 以体现南京市地域文化特色为中心, 融合南京市秦淮河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适当原则乡土植物的选择。
(2)人性化原则。城市河流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景观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居民是最主要的使用参与者,所以在城市河道景观的设计中要以以人性化为主要原则,通过生态化的设计方式使河道景观更加具有人性化,通俗化与生态化。通过设计各种亲水设施、广场、休息亲水平台、建筑小品等,满足人们休闲的不同需求。让人能更容易到达水边,亲近自然,同时也要考虑到亲水设施的安全性,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原则。
(3)生态优先原则。外秦淮河景观主要是通过传统河道景观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与生态设计理念的方法,对河道景观进行生态设计,保持河流水质的健康,营造生态化驳岸,硬件正态化植物景观,根据河道现状与功能,重新构建符合河道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滨水景观与河岸绿道生态系统。生态性河道是一种近自然的设计方式,主要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人渴望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体现。
(4)景观性多样性原则。在满足河道防洪功能的的前提下,设计的同时要结合河道两岸特色景观,营造靓丽的城市风景线,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魅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从而丰富城市河道滨水空间景观。
4.外秦淮河景观设计总体构思与定位。
本设计主要是以生态学设计原则和方法为指导,体现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与自然性,凸显城市河道地域文化特色。依据要把外秦淮河副支打造为生态秦淮,人文秦淮,风景秦淮的设计目标,本设计以 “以景靓岸,生态建设,文化长廊” 为设计总体构思。根据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虑防洪、雨水收集处理、堤岸改造、水质改善、沿岸景观等统筹设计,提出河道绿化设计的主要理念为 “安全、生态、环保、自然、宜居、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融入河道两岸的历史文脉,从河与岸,河与人,河与城,河与文化的设计角度出发,融入多元、生态、活力、和休闲这四种元素,打造一个、生态、绿色、健康、休闲,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性城市滨河景观带。
5.外秦淮河生态化设计内容与方法。
(1)滨河生态护岸设计。生态护岸的设计区别于传统的水利工程形式的防洪护岸,在保证其防洪功能的基础上,融入生态化的设计理念,营造生态护岸景观,使其能够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在确保河流护岸的防洪安全的同时能够保证滨河景观环境的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中生态护岸景观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南京外秦淮河副支流经能静城市中心位置区域,周围建筑相对密集,主要以生活居民区为主。外秦淮河副支现存河道主要是以硬质防洪堤岸,在河流环形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外秦淮河副支侧河岸西侧为软质驳岸,因此对于此部分未硬质化得驳岸采用生态驳岸的设计方法,外秦淮河副支护岸景观改造主要是基于硬质驳岸和自然驳岸的现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生态化设计。
外秦淮河副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为居民有房用地,河流价位宽阔,河流东侧主要是硬质河岸,河流的亲水性较差,河流两岸景观公共空间狭窄拥簇。无法满足市民的使用,河岸景观单一,且河流内没有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自然生境,河流自然净化能力差。
外秦淮河副支河流护岸现状主要实在硬质铺装的基础上上运用生态化设计的方式通过在种植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以及采用立体栽植技术,增加河道景观绿化带。在河流亲水性的设计上通过隔断的方式将河岸改造为多台阶形式,通过层层亲水平台增加河流与护岸平台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增强了游人的亲水性。
在河流生态护岸设计的同时增加亲水平台边缘设计,可通过立体栽植技术,进行河岸的软化。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在河边放置一些碎石等为河流中的动植物提供健康的生境。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浮床设计方法种植水生植物,不仅能够净化河流水质同时也可以丰富河流景观效果。
在河流西侧主要是以自然缓坡为主的驳岸。主要位于秦淮河象房村段,周边是扇骨里居民小区,驳岸自然高差加大,滨河道路无法贯通,土壤裸露严重,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河流驳岸缺乏亲水性,河流水系自净力较差。根据河岸两侧空间的大小,选取不同形式的生态护岸形式。在进行生态驳岸改造前首先要解决的是高差问题。通过降坡的方式缓和与扇骨里小区的地形高差,通过层层台阶设置来解决高差问题,与降低突破,同时营造滨河绿地景观,营造滨水活动空间,满足居民的公共空间的需求。
河流在城市中担任着重要的防洪功能,不能采用河流线有的自然式原型驳岸,这种类型的驳岸设计虽然具有生态性,但是河流护岸基地不够坚固,防洪能力较差。采用抗洪较好的刚性生态驳岸,刚性生态驳岸主要是采用刚性材料,如石块,混凝土块砖,石笼等构成,在建造时使用干砌的方式,并且留出一定的空隙,有利于河流域与河岸得互动交流,有利于滨河水生植物的种植于生长,随着植物的成长,滨河驳岸呈现近自然状态的景观效果。
(2)滨河植物景观生态化设计。根据外秦淮河副支河流区域段的植被现状分析,对河流两岸的灌木、小乔木进行自然植被恢复与生态设计。通过整理与修复滨河绿地上杂乱的植被景观,保护乡土植物和原生性植物种群。根据滨河区域不同的水湿条件,土壤条件等情况对植物群落进行合理配置和生态性恢复,建立植被与生态环境水分条件等相适应的生态植物群落的生态关系。营造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群落,为滨水生物提供繁衍栖息的优质生态环境。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喜光,速生的乔木种植宜稀疏,喜阴湿、生长缓慢的树种宜密植。同时,利用植物四季色彩的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季相景观。外秦淮河河道景观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增强河道绿化空间的层次感,成为完整连续的景观绿廊。乔木择常绿落叶相互搭配。外秦淮河河道周边植物景观在季相上通过植物的不同季相,不同季节性及不同色彩植物的搭配增强视觉冲击力。
(3)滨河道路生态化设计。外秦淮河河道道路景观设计中主要遵循自然朴素,生态的设计理念;外秦淮河河道景观道路主要功能是休闲漫步为主。河道景观道路生态设计主要体现在生态性透水铺装的设计;透水铺装是一种能够利用雨水资源还原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的环境友好型地面铺装材料。与传统路面材料相比较,透水路面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生态型道路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透气性。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通过将滨水步道打造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海绵体,通过设置植草沟,营建下凹的滨水绿地,通过微地形的营造,更好地实现雨水的储存与地表径流的补给,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的压力。
(4)滨河景观建筑及设施生态化设计。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滨河空间休闲娱乐的场所需求,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是要注重考虑河道两侧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在河道周边布置类似公园的场所,景观建筑与景观设施主要采用新中式的设计风格,材料的选择以经济适用,质朴为原则。在景观节点处增加小广场和生态廊亭为周围居民提供安全行的亲水活动空间。使用生态绿色环保材料可利用。采用天然材料运用到景观设施小品的设计中,尽量能就地取材,用乡土材料,会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能够更好的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结语
生态性滨河景观与城市景观的相互融合有利于美化城市整体环境、增加城市河流的生命力。使城市河道成为人们积极参与和互动体验的城市开放空间。生态性滨水景观在解决污水排放治理问题的前提下以景观设计学为原则。以生态学理念为基础,打造自然形态的河岸线,应在生态性滨河护岸,采用生态性铺装与环保材料,合理搭配植物,融合城市历史文脉,才能够让城市河道富有生命力,城市居民更加有具有活力,最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目标。将秦淮河副支本身的自然形态与城市的人工环境相结合,形成生态绿色的滨河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京婧.初探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4(2) : 66.
[2]许一驹.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实践[J]. 治淮, 2014(10):26-27.
[3]常保德.城市河道生态建设与治理探讨[J].资源与管理,2011,5:378-379.
[4]俞孔坚.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与“美化”[J].现代城市研究,2003(5):12.
[5]曹加杰, 阮宏华. 受损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11): 125-129.
[6]张国忠.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研究 [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5).
[7]许大为,隋晓冬.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分析[J].低温建筑技術,2011(5):35-36.
[8]刘达, 肖飞. 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中小河流治理的几点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 2015(11): 22-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