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评价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时间:2024-05-20

楼旻

摘 要:近年来,幼儿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幼儿园开始引进国外音乐教育理念,加盟各种音乐课程。然而,由于我国幼儿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这些问题和误区,必将阻碍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注意帮助幼儿音乐经验的积累;注重对幼儿感受美和表达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状态;重视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这四个方面,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这四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元素 感受表达 情感 创造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也呈现出了朝气蓬勃的景象,各种前沿的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方式悄然而至,甚至成为幼儿园的主要特色。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幼儿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发展很不平衡,教师队伍的建设,家长的教育理念、评价机构的完善等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这些问题和误区,都将会成为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绊脚石。那么,什么样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呢?判断一堂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是否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不是仅仅看幼儿完成了什么活动作品,也不是仅仅看活动是否丰富多彩,幼儿是否兴趣盎然。而要以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效果的价值判断为关键,要以是否达成了活动的目标,来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具体地说,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指向“音乐元素”的感知,关注幼儿音乐经验的积累。

音乐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人情不自禁沉醉其中。音乐作品如此让人无法抗拒,让人着迷,都离不开音乐作品中“音乐元素”的功劳。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中,“音乐元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样式: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结构、风格。音乐作品中旋律高低的美,节奏长短强弱的美,和声的美和演唱演奏中音色的美等等,汇聚了富有魅力的音乐海洋,深深打动了幼儿的内心深处。要想让幼儿在音乐的徜徉中,获得终身的音乐能力,就必须要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音乐经验,即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有“音乐语汇”的支撑,活动中幼儿的关注力要指向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果我们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只教他们唱、跳、奏,而不注意培养他们对音乐元素的感知敏感度,终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当幼儿把学過的歌舞、乐曲忘记以后,就什么也不会了。虽然我们并不主张将这些音乐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幼儿,但这些音乐知识作为音乐的要素,不可避免地会与幼儿产生互动,比如《摇篮曲》和《那不勒斯舞曲》风格不一样,我们听到以后的感受和反应会不一样;强的音响像大雨,弱的音响的像小雨;长笛的声音像小鸟在飞,大提琴的声音像大象在走路等等。如果在教幼儿唱、奏、演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去感受到各种音乐元素带来的音乐魅力,并积极地表达出来,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音乐经验,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评价一堂幼儿音乐教育活动,首先要看通过该活动,幼儿是否完成了音乐活动中对某种音乐元素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在《猫和老鼠》这个小班韵律活动中,教师原本是希望幼儿通过随音乐模仿猫和老鼠的形态,来感知理解音乐的快慢强弱。整个活动过程中,虽然幼儿快乐无比,兴高采烈,但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却并不在音乐上,而是在游戏本身上。他们没有随着音乐做出动作,有的幼儿一看到老师装扮的猫出现,就开始兴奋地大叫躲藏,完全忽视了音乐的存在。虽然整堂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活动氛围很好,教师也热情大方。但细思一下,会发现幼儿并没有在这堂活动中获得预期的音乐元素认知,没有得到预期的音乐经验。因而可以说,这堂活动是比较失败的。这样的失败案例,在幼儿园很多。原因就在于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忽略了音乐的学科特点,忽略了音乐的感染作用,脱离了音乐语汇的运用。在歌唱活动中,经常听到教师问幼儿“歌词记住了吗?”、“歌曲是什么情绪啊?”、“唱会了吗?”等等,或是强调歌词中带来的其他知识。一堂音乐活动结束,幼儿脑海里留下的多是歌词里的语言,音乐成了背景。教师忘记了音乐教育活动最重要的,应该让幼儿去感知歌曲三拍子的特点,去感知旋律的起伏,去理解强弱快慢带来的不同音乐情境等等,帮助幼儿积极地积累音乐经验。因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否能很好地引导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音乐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如果没有“音乐语汇”的支撑,没有指向对音乐元素的感知,幼儿热热闹闹的音乐学习,终将是昙花一现。

二、重视审美感受,关注幼儿感受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培养歌唱家、音乐家或是演奏家。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即对幼儿感受音乐美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的培养。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并能够积极地用自己的方式,很好地表达出这种美,这就是音乐能力。幼儿天生的音乐能力有强有弱,有些孩子从小就有着很强的音乐爆发力,对音响有着绝对的敏感和表达欲望。音乐能力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就肩负着这样的重任。

当幼儿听到音乐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同时产生强烈反映的表现。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达感受的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喜欢用整个机体去感受节奏和情绪起伏的律动,用身体动作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身体动作产生于音乐,反过来音乐也体现在他们的身体动作中。幼儿这种能够很好地用身体动作去感受和表达音乐,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的“音乐技能”。“音乐技能是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因而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技能”绝不是指传统的视唱、识谱等技艺,音乐技能是指用技能去表达音乐的能力,即音乐能力。同时,我们也绝不能把动作技能当作音乐技能。这里看一个案例:在一次大班打击乐活动中,幼儿随音乐敲击乐器,他们很认真地摆动着双臂,动作娴熟,双臂有力,整齐划一。然而我们却不难发现,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专注力并不在音乐上,而是在敲击乐器的动作上。活动中,幼儿更在意乐器声音亮不亮,敲击的动作漂亮与否,忽略了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成了背景。反观另一次小班的打击乐活动,小班幼儿的手臂协调性,手臂力量,动作的规范性,都还没有达到大班幼儿的程度。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更倾向于音乐本身,虽然他们的动作还有些生硬,小鼓声音敲得也不是很响,但他们的表现却本能地与音乐本身相呼应,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与音乐共呼吸,动作融入了音乐。因而可以确切地说,在这样的活动中,小班幼儿的音乐能力展现了更强的一面。

再来看一个案例:为了促进幼儿听辨音乐能力的发展,小班音乐活动中,老师设计准备了两段风格对比鲜明的音乐,一段音乐轻巧、跳跃,另一段音乐缓慢沉重。用故事的形式,老师启发幼儿通过模仿小兔子的动作来感受第一段音乐,通过模仿狼的动作来感受第二段音乐。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模仿小兔子的跳跃时应注意音乐轻巧跳跃的节奏特点;在模仿大灰狼动作时,应注意音乐沉重缓慢的节奏特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较好地把握了音乐中不同节奏的特点。  在这个案例中,评价幼儿音乐能力发展好坏的重点,不是看幼儿模仿兔子和大灰狼的动作是否规范,而是在于幼儿是否通过对动物的模仿,成功地表达出了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是否在活动中乐于表达,是否在模仿表达的过程中,积累了对音乐强弱快慢的感知经验,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乐趣并一直延续下去。

音乐是来自心灵的呼唤,是美的享受,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在身体与心灵的对话中,幼儿用动作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表达着自我的感受以及对音乐的认识。一堂好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一定会让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与音乐共呼吸、同起伏,帮助幼儿在多种感官协调下获得审美感受,并创造出属于自己情感表达的音乐活动作品。同时,在活动中还应该让幼儿养成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表演的习惯,从他人或自己身上学习好的经验,在思考中成长,促进自己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启发情感体验,关注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状态。

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情感”,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有着表情性的特质,就如《荀子·乐论》说到“君子以钟鼓导志,以琴瑟乐心”,就是让人在音乐的熏陶中陶冶性情,使心里快乐。自古以来音乐便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音乐以人的情感为起点、为高潮、为过程、为归宿去表意、言志、传情。

幼儿对音乐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陶醉是从心里自然迸发出来的,他们会把天上的星星当作点亮的小灯,把落叶当成树妈妈的宝宝。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是幼儿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的情感一直贯穿在他们整个的认知活动中,是贯穿于所有音乐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有一个5岁的男孩,一次同行偶然听到了《秋海棠》的音乐,他正在旁边玩耍,听到音乐突然安静下来,脸色严肃地跑过来说:“妈妈,怎么有爷爷去世了吗?”在音乐的感染下,孩子感受到了哀伤的情绪,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情感上与音乐情绪达到了高度共鸣。幼儿的情感共鸣与表达基于情感的体验与理解,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伴随即时的情感体验、理解和共鸣,并以一定的情感表现出来。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也在不断扩大,社会情感不断增加。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展起来。

我们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状态,不能够仅仅停留在“高兴地参与”、“快乐地表演”等层面,还应该关注活动是否提升了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

首先,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需要获得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体验。他们在这里乐于参与并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够在集体面前表现大方,敢于表达。在快乐的情绪中,达成对音乐的兴趣直至终生;其次,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需要获得音乐带来的审美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例如歌曲《小海军》充分散发着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小男子汉气概。一个好的教育者,一定会带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把自己当成了勇敢的小海军,深深体会到小海军的坚强勇敢,不畏艰难,与小海军的情感达成共鸣。第三,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还需要获得音乐作品带来的道德感和理智感。例如歌唱活动《小树叶》,第一段歌词启发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达秋天到了,小树叶要离开树妈妈时,不舍与忧伤的情绪;第二段启发幼儿用豪迈的声音演唱,表达春天来到了,小树叶要回来打扮树妈妈时勇敢自豪的情绪。同时,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鼓励幼儿说:“我喜欢……”、“我感觉……”、“我认为……”等等,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好的音乐教育活动,一定会带领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获得高尚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熏陶。

关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状态,不仅要关注他们获得了什么样的情绪情感,还要关注他们是否乐意,并能够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情感。这是评价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标志之一。

四、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音乐是创作的艺术,音乐家创作出音乐作品,是第一级创作;音乐表演者把音乐作品演绎呈现给人们欣赏,是第二级创作;欣赏者对自己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内化,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理解,是第三級创作:而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不是固定唯一的。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知,以及表达想法的方式,都与成人不一样,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感觉和方式。因而在幼儿时期,及时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鼓励幼儿创造性的想法和表达,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是人的本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注重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与成人的创造力不同,幼儿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幼儿的创造性想法和表达,往往只是基于他的个人价值。

在音乐欣赏活动《雪花飘》中,教师让幼儿扮演小雪花,随音乐舞动,感受音乐的律动和优美,其中一个幼儿最后静静地躺到了地上,教师问其原因,幼儿回答说:“我这朵小雪花落在地上,融进土里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想象。幼儿在音乐活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心里最纯最真的东西,他们不会去考虑比例、考虑规则,不受任何思想的束缚,完全凭他们自己的想象和感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应该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来评价,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性,积极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

评价一堂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要看幼儿的音乐活动作品中是否显示了主动创造的痕迹: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喜欢并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想象体现在音乐活动作品当中。例如,幼儿通过模仿猫和老鼠进行了音乐欣赏活动的游戏,感染到了音乐节奏感带来的快乐,活动结束后,他们仍然喜欢玩这一游戏,甚至可以转移为其它小动物,小羊和老虎等等。又如,在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活动中,学习完歌曲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主动创编歌词,在旋律不变的基础上,添加演唱出歌曲中没有的小动物名称。这些行为都表明了幼儿主动创造表现的开始。

看一个案例:中班韵律活动《洗刷刷》,通过把音乐赋予了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模仿拟人化的蚜虫的各种动作去感受音乐,其中有一段音乐,老师启发说:“这个时候,蚜虫们开心极了!高兴地挑起了舞,老师是这样表达自己的高兴心情的(老师随音乐示范了自己的动作),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你们要怎样表达自己的高兴心情呢?”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动作。请几个动作比较好的幼儿上前面示范,给其他幼儿提供更多的创编想像资源。音乐激发人的灵感,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巧妙地启发幼儿创编,鼓励幼儿大胆地联想与想象,挖掘幼儿思维潜能,促进了幼儿创造意识与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活动中不能牵强地让幼儿创造。例如,在歌唱活动《两只老虎》中,一位教育者让幼儿随音乐创编动作。但是这首歌曲结构短小简单,歌词内容固定,并没有给出幼儿发散想象的空间,因而这次的创造实践活动失败了。再看另一位教育者,在《两只老虎》歌曲学会后,启发幼儿创编歌词“想一想,老虎还可以没有什么?”……“还可以有什么动物可以很奇怪?”……并鼓励幼儿随音乐伴奏演唱自己改编的歌词,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的创造活动是在艺术审美的指导下进行的创造。因此,在这种创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师要努力营造幼儿有意识创造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維的发展。

结语

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帮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积累音乐经验,促进音乐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的高级情感,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形成。音乐知识、音乐能力、情感、创造力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相互激励的。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彩娟.“尚美乐心”幼儿音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上海教育科研,2017.

[3]候杰.从美育与育美的关系审视幼儿音乐教育[M].教育评论,2014.

[4]林培荣.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程与评价新思考[M].2015.

[5]刘丹.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M].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