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军垦文化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时间:2024-05-20

孟福利 郭志静

摘 要:通过对石河子大学中区校园景观设计提升的教学实践,从景观设计理念、功能布局景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三大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对军垦文化内涵挖掘,结合场地的区域特点,以营造地域特色校园景观为目标,设计理念融入军垦文化,以石河子大学场地由戈壁变为绿洲的历史文化为设计载体,以中区的景观主轴以时间秩序,营造石河子大学中区 “宜教、宜学、宜游”的校园景观空间,同时体现石河子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同时提升地域性景观设计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军垦文化 大学景观设计 景观提升 教学实践

一、文化校园景观概述

多元文化校园景观是指根据学校所具有的历史、地域特色、文化等,在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同时将其融于校园景观文化再现过程。使校园内的景观都能展示这校园的地域风貌,而局部景观不是单一的外形堆砌而是由多方面因素所组成[1]。利用生态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地域资源与文化,使校园景观建设朝着园林生态化的发展方向进行,并保留着校园传统文化特色,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空间环境,论文拟从新疆石河子大学校园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军垦文化视角切入,利用适宜干旱区、半干旱区的绿色景观设计技术,提升具有军垦地域文化特征校园空间环境。

二、军垦文化概念及内涵

1.军垦文化内涵及特征

军垦文化是边疆在进行军事准备和生产建设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新疆屯垦戍边活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因此军垦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强劲的发展生命力;军垦文化独有的“军垦魂、包容性、进取心”文化內涵{1}。军垦文化经过 16 个朝代一直传承下来的精髓,是屯垦戍边事业的灵魂所在。

2.军垦文化内涵的当下城市景观中的转译

石河子有浓厚的军垦文化、西部文化、移民文化、诗歌文化,这些文化的相容,形成了石河子特有的城市文化。“军垦第一犁”、“隔壁母亲”、军垦博物馆、艾青诗歌馆等都是石河子军垦文化最美集中的体现。

如何根植于石河子城市军垦文化的背景和特殊的生态地理环境,把梦想与生活、绿化与文化加以融合与整合,培育出石河子大学的绿地绿化景观特色,使之成为城市及大学的形象,将是本次景观设计课程实践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石河子大学校园景观现状问题分析

1.石河子大学现状区位分析

石河子大学地处新疆天山北麓的(农八师垦区、石河子市),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沙漠南缘,市域总面积460平方公里。石河子垦区原本是古老的游牧区,清乾隆年间,有小量兵屯开垦,以后召集民众垦种,逐渐形成村落,后因战乱,群众大部分逃往它处,至解放前只有少量少数民族散居在此从事农牧业生产。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后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师(后改为农八师)及25师(后改为农七师)一部到此开荒生产。石河子市是由军人选址、军人开垦、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石河子市北部气温低南部高,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石河子城市绿化覆盖率40%,绿地率32.3%,主要是榆树和白蜡树,以及海棠树。现以农场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的军垦新城,以“戈壁明珠”的美誉著称于世{2}。(图1)

2.石河子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现状分析

(1)地域景观特色。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石河子大学的发展,校园景观形成了北区(建设最早)、中区、南区、东区等四区的校园形态格局,绿化景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北区的树高林密,林荫庇人,空间尺度亲切;中区空间尺度大,林草娇嫩,仍处成长期,景观风貌尚未定型;东区建设成长期,呈典型的此生建设风貌特征。

(2)大学校园景观文化是大学内涵的整体表现,校园景观文化凝聚了大学的发展历史,展现了大学文化内涵风貌,是大学校园景观的灵魂{3}。石河子大学中区现状校园景观没有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景观规划缺少文化氛围、重形式、轻功能、人性化设计不足、校园景观品质差等景观问题,缺少文化特色,不能很好的展现石河子大学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和大学建校以来在数十年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凝聚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区的世纪之星广场,只是简单的几何图案和硬质铺装,大学的文化氛围及活动空间品质低,缺少文化展示空间。

3.石河子大学中区校园景观功能现状分析

大学校园交通流线是大学环境的主体要素之一,景观区域划分与连接都是有道路来完成,石河子大学中区道路南北方向主要由文昌路和会泽北路、会泽南路三条主干道,东西道路主要有外国语学院北路,图书馆北路和图书馆南路三条道路,这几条主要道路将石河子大学中区划分为各个不同的校园景观区域,主要有办公区、教学区、休闲绿地、学生住宿区等。

(1)主干道道路现状分析。石河子大学中区主干道现状良好,很好地将大学划分为各个功能分区,使大学交通比较流畅,布局相对来说挺合理,夏天道路两边的行道树绿树成荫,使行人感受到绿无尽头的纵深感,景观效果较好,改造方案中将保留原有主干道路布局及植物绿化。

(2)景观主轴道路现状分析。石河子大学中区景观主轴主要是各功能区域与之间的交通纽带是人流量最大,使用最频繁的交通路线,中区景观主轴硬质铺装破损严重,形式单一,空间尺度过大(图2),影响整体的校园景观品质。改造设计中要加强对这种现状改造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

4.石河子大学中区绿化景观现状分析

石河子大学中区景观设计中地被植物、灌木、乔木之间的比例没有做到科学性的搭配,如道路两侧、学校入口处、教学楼下等地方,乔木种植过于密集,并且树的品种单一,容易使人产生单调与疲倦的视觉感受(图3)。石河子大学中区绿地覆盖率比较高,但颜色上感觉到强烈的单一性,缺少花卉和一些带有色彩的植物。这样就会造成夏天一片绿绿葱葱的景象,秋天一片黄金,在季节变化上颜色过于单一。

总体评价道路绿量足,林荫效果强烈,但整体的绿化层次与色彩相对单一,缺乏精彩的节点景观。大部分的道路都以种植市树白蜡作行道树,但市花月季和榆叶梅的普及种植力度不足,职务多样性体现较差,总体景观缺乏地域特色。校园道路景观设施配套不全,接头绿地配置不足,又以对行人安全的关注有待提升。常绿树种的引用和植栽缺乏总体设计,冬季道路景观相对较差。

四、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石河子大学中区校园景观提升策略

1.景观营造提升原则

(1)绿化造景法则。植物选择要坚持适地选择原则、地域特色原则、多样型原则与城市风格相协调原则掌握好地域特性与植物的生态习性,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品种,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树种之间的搭配以及后期的管理养护都直接关系到树木的存活。

(2)因材适宜的原则。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植物综合作用根据城市性质和绿地类型确定绿化的主要功能,使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因地制宜;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绿化功能与景观感受。

2.景观提升整体策略

石河子大学中区校园景观改造中的整齐设计思路是以中区中轴线为时间轴,以原始耕犁图案作为图书馆前面广场铺装造型贯穿图书馆和整个校区,而图书馆北路以南造型采用龟裂形的道路铺装和植被种植,整体景观均呈现出龟裂状(图4)。,图书馆北面景观则呈现出耕田状,外国语学院以北则采用大面积绿色铺装,整体寓意同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整个沙漠,也打开了文化、知識之门,使石河子由沙漠逐渐变为绿洲。力求营造具有地域特色、历史特点、文化特色等校园景观的石河子大学(图5)。

3.功能布局景观策略

大学校园功能对于大学的环境与其它景观类型相比要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4}。景观功能布局决定了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和使用性,任何一个好的景观规划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对所规划空间区域的功能布局具有明确性、合理性、多元性。每个功能区域既有独立性又有联系性。

(1) 南门入口中心广场文化展示区。主入口广场是宏观展现校园文化的最主要景观节点,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景观不仅在微观上要体现出所具有的文化性,在宏观上同样要展现多元文化视角下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地域特性、历史性、文化性等{5}。

大学南门主入口广场以军垦犁为原型,因为石河子市是军人选址,军人开垦、军人建造的典范,而石河子大学发展也是军垦之城开拓发展的缩影。广场整体如同一把耕犁,同时隐喻为一把开启智慧与文化的钥匙,象征着开拓进取的军垦文化,不仅开垦地域荒漠,使荒漠变为绿洲,更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之门,文化之门,体现石河子大学服务地方的综合作用(图6-7)。

(2)主轴核心景观区。校园景观中心广场是综合展现校园文化核心区,是地域文化展示平台。改造方案中重点考虑了新视角下多元文化的特点,该区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原有景观结构布局,在原有基础上予以景观改造设计。在布局上仍然遵循相对对称的原则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图书馆北面区域改变了原有的半圆形,以梯田状造型,台阶之间种植各种景观植被,体现了从大门处的沙漠龟裂状变为耕田的一种演变,地域文化时间轴的核心。圆形广场采用红色铺装,隐喻红色军垦文化精神在新时期依然具有生命力。

(3)特色种植体验区。特色种植体验区是改造方案中最具有特色的区域之一,该区位于南区逸夫实验楼南面区域。特色种植区的植物种植方式以“楔形”为主,将不同的果树以不规则区域进行种植。规划后不但可以展示北疆地区所特有的乡土植物,采摘后的果品作为对外交流的校园特色纪念品赠送。特色种植体验区,更好的进行农业科研实验提供了场所,同时为师生营造了农耕文明下的休闲体现空间(图8)。

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植物生长发育时一个生命周期的过程,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既加快景观的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五、结论

石河子大学中校区校园景观改造案例,通过对石河子地貌元素,军垦文化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大学校园文化元素的整合,采用适宜的改造方式,很好的展示了石河子大学中区校园景观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当地特色风情的多元文化校园景观,在创建有形校园的同时,营造无形的空间氛围。地域景观教学实践,以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空间,创造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目标。地域文化决定了景观设计的特色,但只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脉络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深入地挖掘地域景观的人文内涵{6},营造出真正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元化下的校园文化景观。

注释:

{1}雍会.兵团党校学报[J].兵团党校学报,2015(5):61.

{2}张官禄.校园文化论[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7):89.

{3}龚飞,李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理念初探[J].西安:景观设计学,2014(9):30.

{4}熊瑛.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太原:山西建筑,2007 (18): 76.

{5}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80.,

{6}江芳.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J].天津: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2013(4):70.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