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意识

时间:2024-05-20

李肇瑜

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景观意识

李肇瑜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传统艺术正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题材,它不仅展现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从造景模式上无不体现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崇尚自然,乐游山水、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观。从某种意义上也反应了人们所崇尚的生活理想。本文通过对传统山水画创作中诸要素的分析,寻找它与现代景观设计关联性线索。也试图透过对中国传统水墨画造景模式与理念的研究,来促进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山水画 景观意识 现代景观设计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绘画艺术无疑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而其中的中国山水画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从简单走向丰富,从古老走向现代。中国山水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部分,它融合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哲学观念,产生出中国特有的山水画形式。21世纪的今天,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追求更加高层次上的精神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中国传统山水画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艺术,它不仅仅只作为单一的审美对象来愉悦人们的性情。其所蕴含的各种文化意义,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尤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无论从绘画观念还是从具体的取景造图模式上看,中国传统山水画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主要以儒、道、释作为基础来指导人们的处世态度、目标理想乃至宇宙观,甚至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文人的画家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照,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山水画所讲究的意境美,即画家在画面构成中所追求的层次空间和诗性般空灵的意境,无不闪现着“以形媚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1.儒家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景观意识的影响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称:“圣人以神发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这说明中国山水画的崛起是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作用的结果。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画家则把似与不似、虚实相间的创作方法与人格因素相结合,通过对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人的思想与人格之美。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则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融合在一起。古人善于以“天地之气”聚而为山,融而为川,山水与人的“气”相通,把自身的人格置于山水中,形成了“同构”的关系。正如《林泉高致》中所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会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并对人的心性与自然的物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与刻画。这种被现代人称之为“景观意识”的山水画创作活动,也正是符合了现代人在景观设计中所追求的和谐人居观,故而,尽管在现代设计活动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脉相承的中国的文化。

2.道家、佛家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景观意识的影响

在我国山水画艺术发展史上,除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外,同样也受到道家和佛家思想的极大影响。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画家则以观大自然之貌,而得大自然之精神,来做为山水画创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主张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借记忆感受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某种“神遇”。在画面上建构一个空灵有趣的艺术效果。宗炳在山水画论中指出的“会心”、“感神”、“神超理行”等观念被看作是佛道合流所形成的山水画美学思想。而佛家的“禅宗”理念,提倡对自然的“顿悟”,领悟其中的奥妙玄机,从根本上解放画家的思想羁绊,创造出更加悠远空灵的山水画作。王维的《叙画》中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概述则更加强调的是突出其主体的内在精神和其客体的某种外在形式,彰显山水的神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把这种理念加以渗透,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符号的山水人居环境,这种把传统融入现实无疑是现代设计走向未来的方向。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造景模式中的景观意识分析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追求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过程中,其景观意识则一直贯穿着整个画面,创作者往往将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推向极致。

1.造景的主从关系

一般而言,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其所描绘的景观系统都存在主与次的差别,即在空间关系的处理上有主有从。具体地说,有近景、远景之分,近以显巧,中以构景,远以取势。不同的距离层次,有着残、略、详、空之分。所谓残,指的是意境的残留,略是过渡的画面,详是近人的场景,空是所谓能够带给人们联想空间的留白。画面的核心和主体是景物,是画家其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表现,近景和中景、虚景和略景的营造,其作用在于对画面意境的延伸,起到烘托主景气氛的景观效果。在北宋范宽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印证以上的观点,这种近、中、远,残、详、空、略的构景手法,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有”与“无”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解释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关系结构。

2.人与自然的主从关系

在诸多传统的山水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要素,从整幅画面构图上看似乎居于次要地位,但是,人物的点缀则体现了人与自然观景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了在以环境为主体的背景下,表现出人物游、思、赏、憩等观景、赏景、借景抒情的客观行为。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中就借助人物的表现,表达了文人内心中希望体会隐居之乐的情怀与思想。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山石矗立,虬松盘绕,乱云飞渡的景象中,隐约可见几位“世外高人”临流而坐。画面借助整体景观上不同构成元素的大小、位置、主次、领域和秩序等等关系协调,最终表达出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3.恰到好处的景观比例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造景中,比例关系的恰到好处,不仅可以传递出形式美的状态,而且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物理比例关系,还可以恰当地阐释出人与世界的和谐、共生的哲学关系。中国山水画中的景观尺度,以人体的尺度作为基本的模数参考,采用散点透视法,呈现出多元共存,和谐统一的意境。在创作的手法上,画家追求尺寸的合理与结构的完美统一,最终达到完美的审美效果。画面中的树木、建筑、桥段、人物和山峦,都需要有适当的比例与合理的安排,才能诠释和表达出最为理想的画面效果。

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景观营造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山水画经过先人不断探索追求的结果,已建立了十分完备的审美系统和与其先适应的表现技法,包括对山水画画面空间的处理、应用方法上都有一套很成熟的理念和做法。

1.远近法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早在魏晋时期,朴素的透视原理就已经出现了。景观意识在实际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北宋郭熙的“三远法”,整体画面从下向上体现出景观的高、远之势,带给人们一种深远的感觉,从近山望向远山,主次分明,尺度恰到好处。在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篇》中,作者表示,山水画有着三个层次的说法,每一层都存在着其特定的尺寸,层层递进,同时层层交相呼应。创作者在对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其景观视点的范围,进而对事物之间的大小和其远近关系进行综合性的判断。而这种远近关系的存在,能够给人以空间的伸展,是营造可居、可游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

2.空间布白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手法,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虚无”,恰当的留白可以引发人们的艺术想象力,使画面产生联想的空间和心理暗示的作用。对于山水画来说,想要打造出极致的景观之美,就要在创作上学会巧妙地使用虚实、疏密的关系。画面结构中的有无、疏密,是山水画景观十分强调的细节,需要在创作中注意到有画部分和无画部分的呼应结合,使得观赏者在空白处发挥想象。最终达到“画之形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的效果。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代笪重光《画筌》),就是对这种意境的最好诠释,与疏密、虚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环境中的“布白”我们可以理解做空地的合理搭配,是开放的活动空间,是人们休闲呼吸的气眼。这在现代景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可见,这种审美意义上的布白,同样有其现实的意义。现实中的人文景观的营造,也同样遵循着“疏密”与“虚实”的审美规律,园林空间所缔造的美景,正是在这样虚实结合、以无为有的创作理念中呈现的。

3.笔墨设色

中国山水画有水墨和设色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墨在传统中往往也被看作为色,唐代张彦远有“运墨而五色具”的说法,后来又有五墨、六彩,说法不一。墨法,归结起来,有浓、淡、破、积、焦、宿几种,运用水墨,达到五色斑斓的效果。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设色讲究讲求随类赋彩。则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赋以色彩。中国画特别强调类性与固有色,例如宋郭熙所言,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林泉高致》),不大注重光线下色彩的复杂变化。山水画的设色,首先要看四时、朝暮明晦的不同,阴阳凹凸的区分,如春天有早春、暮春之别。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自然不同于暮春三月郁郁葱葱的草色。在具体处理画面色调的时候,则讲 究“相 和”、“相 映”、“ 相应”,使画 面 墨 色 趋 于和谐与稳定之美。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样注重强调建筑与园林造景在色调上的对比协调关系,不仅在景观主体中的风格样式上得相统一,还要注重软硬、冷暖、刚柔等元素之间相映成趣,形成更加和谐统一,富有情调的人文景观。

总之,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从根本上无法摆脱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的影响,在追求形式与精神相统一的过程中,在构图造景上所要追求的画境的理想,是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的作用下,以及在文人们的不懈努力中产生。儒家哲学思想的婉约美,道家哲学思想的刚性美,都融进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近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的不断提升,民族的自信心也随之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也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的中国设计也必将深远地影响着世界。

[1] 刘泽颖.论中国传统山水画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 [D].河北农业大学,2013.

[2]冯炳超.浅谈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题材内容的差异 [J].山西青年,2013(24).

[3]张盼.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蒋海鹏. 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的营造[J].作家,2013(08).

[5]宋帅.中国传统山水画生发的主要表现[J].中国画画刊,2014(02).

[6]黄 齐贤 .“ 天人合 一”与 中国 传统山 水画 图式 [J]. 江 西社 会学,2014(04).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