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一帆
当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张一帆
民间美术这个艺术种类是广大人民群众创立的生活文化,因此它与人民的生活气息、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均有着非常严密的联系。在传承先辈的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吸收外来的艺术元素的过程中,其逐步形成了具有群体性、娱乐性、地域性特征的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 群体 地域
当代民间美术传承了先辈的传统文化精髓,也吸收了外来的艺术元素,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顾名思义讲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满足自身娱乐、审美等几方面的需求,从而开创的三维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这种文化形式,在纵向研究体系中,可以与皇室美术、文艺美术相提并论;在横向研究空间中,它还可以与美术家的美术平分秋色。
民间美术是一种发展较为成熟的艺术门类。民间美术和艺术种类中的其它部类一样,,它的形成是因为一切美的表达都需要形式来作为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民间美术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人类对于原始造物艺术的传承,这就肯定了原始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关系。原始先人在满足生存需要之后,会进行一些娱乐自己的活动,其中就包括造物活动,在造物活动中先民们积累的许多成就,为世代子孙们的艺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人类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的积累当中,接触者各式各样的客观事物,这些众多的事物在人类头脑中形成的影像逐渐发展成为某种具有联系的庞大的意识文明体系,这个体系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反映着它本身的本质特征、思想情趣与发展规律。
民间美术这个艺术种类是广大人民群众创立的生活文化,因此它与人民的生活气息、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均有着非常严密的联系。创作出来的艺术产品中的多数作品,是具有点缀装饰作用的,它们可以直接用来美化生活、增添意境。这些作品精美大方的造型、完善实用的功能、贴近生活的设计品味等,受到了广大艺术作品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民间美术这个门类的技艺有世代传承与教学相长的特色,由于其直观的形象使得大家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学习者经常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这个艺术门类逐步壮大起来,并拥有了广泛的传承群体与消费市场。
民间美术是在人民群众集体劳动的基础上萌发的。群众就是它的创造者,也是它的受用者、欣赏者、传承者。在这个意义上说,民间美术是具有集体性的特质的,它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群体创作是该艺术种类萌发的基础。
群体性特质是众多的个人个性特征的磨合与求同。这个概念的本质是广泛大众的实践量的积累。这个特征是民间美术与专门美术特质的重要的区别。专门美术的创作者堪称为美术家,美术家们的创作劳动是个体的劳动,个体独立的创作在整个艺术创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间美术的作品虽然也是出自于民间个体的手中,可是这种艺术创造活动产生的作品确实是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集体社会生活的需求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种艺术作品表现出生活需要的层次与社会艺术需求的纵向发展。
1.功能与美感
民间美术受到大家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可以作为生活用品被大家使用,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这种极强的实用价值是最主要的功用,漂亮精致的外在艺术形式可以点缀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生活的娱乐,因此,创造者在生产艺术作品的时候,就必须依据这样的两个标准:功能与美感。
民间艺术作品的创造是集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生产者的创作和享用者的欣赏两方活动构成的。生产者和享用者两个角色都是实践劳动者本身。创作与欣赏的过程就是“人———物——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全展现了“体验——构思——传达”的创作过程,和“猎奇——追溯——共鸣”的欣赏过程。在长期的各自角色的实践中,作为劳动主体的双方都不断经历、不断总结,逐渐积累了艺术创作的经验,作为经验的对象的民间美术的作品在功能、形式上也随之不断地完善起来。
社会在形成的初期阶段至今,集体意识就是人类所需的,在情感思想、生活风俗、群体利益等的多个方面都体现出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向心性,一种凝聚力,也是人类在对抗大自然过程中的集体约定。民间美术创作规律本身也是一种约定,同时被大家默默的遵循着。这种不言而喻的约定俗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创作者可循的规律性,也成为享用者衡量民间美术作品价值的尺度。这种约定俗成似乎是可触及的,有着要求与标准;似乎又是无形的,只可意会不言传的,大多数表现为一种宽泛的潜意识。
2.群体特征
民间美术的群体性特征是在集体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原始生活中造物活动的直接传承。这种原始造物的群体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水平低下的时候,为了生存而必须将自己与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状态。人们之间需要互相协作,所有的事情都要仰仗群体的能力。人类的创作活动,均是靠着群体成员的集体劳动成果。创作的物品所表现的思想观念也必须是群体的意识或者群体的共同情感的外在集中体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产品类别的细化和社会分工的精细,促使很多劳动创造者不再成为产品的直接生产人,但是生产人们在产品最终形式的体现上是有着共识的,这个共识即是功能和审美等各个方面的消费共识的许多共同的需求。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创作产品,同时也不断的捕捉美世界的新元素,将其融入更新产品以期待更加完善。
兼具了审美与功用双重价值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这是人民群众在生产之余进行的社会民俗活动的一种。创作者个体的创作活动,其创作作品多数为小件,数量为单个物品;以分工为特点的生产线所产生的作品,多位大件物品,在生活当中的需求量大,需要成批进行流水作业。民间美术的种种作品都是群体劳动的升华,是在群体审美标准的衡量下进行的艺术创造。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和享用者,都属于生产劳动者,在亲自动手创作的美好环境中生活,在享受着自己动手的亲历快乐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社会传统文化的教育。
1.乐于其中
民间美术的艺术作品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许多方面的需求,更要提及的在这种创作生产的过程当中,创造者体会着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源于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作品发挥其艺术价值的时候,这是一种人类能力的外在显现,也是人类对于自我能力认可的情感表达。
创作者在艺术实践中的人性的自由发挥,是民间美术这一艺术种类最能激发人们欣喜的原因之一。人性的自由释放是遵循艺术实践中,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一种高端的意识活动。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民间美术,是艺术创造者自由创作与美的创作的结合。人类认识越深刻、其需求就越明确,需求的程度就越高,获得的愉悦就越具有较高的层次。
民间美术作品发挥其艺术价值的时候,劳动的人也会从中享受到创作的快乐体验。艺术作品在生活当中,发挥的功能作用越大,创造者在享用的时候喜悦感就越强。在强烈的喜悦感的体验当中,创造者的情感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人性得到释放。
2.教化功用
艺术实践者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日益积累起来的社会化文艺规律,分散在社会平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口传身授的文明,它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民间美术使得劳动者们的休闲生活得到了欢乐,这种欢乐之中渗透着教化作用,同样,这种教化作用就是伴随着欢乐深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的,人民群众就是在这种欢乐中,不知不觉得学会了技艺。
民间美术意味深远的造型、实用功能的强大、丰富知识内涵的体现,都是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展示。它有时直接给人一种启示,有时呈现为一种联想,不论是什么都在默默地发挥着它的艺术功效。有些民间美术的作品的种类,有时与民间文艺的一些表演形式相结合,从而使得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扩大化。
固定地区生活的人们,深受地域文化因素和本土风俗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传统通常会带有显著的地域性特色。以造物为主要特色的民间美术,其区域性特征的体现更为突出。
1.地域特征的成因
样式各异的民间美术是在约定俗成的传统和深入人心的审美,这种双重要素的影响下产生的。由于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人,因此,作为创作主体的人在其创造过程中,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审美倾向、民风民俗、气候环境等。
民俗民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和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有关,所以显现出各异的样态,与之相宜的民间美术也会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各地区因地理条件的不同,收获的物产也相异,这就使得就地取材的民间美术这种艺术类别具有愈加明朗的地域特色。相异地区的艺术创造者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因自身主客观原因的差别,使得得以完成的民间美术的艺术产品也存在着较大的相异性,继而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
2.地域特征的固化
由于固定区域的固有文化传统起着深远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通过艺术作品本身所体现的地域特征的性质,和审美标准在欣赏者头脑中进行反映与累积,甚至在此种观念趋势的影响下,进行着构思与传达的双重活动来实现。
游走于民间的艺术群体、云游演艺人士为了满足欣赏者的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活动,对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也起到了固化作用。
上述的几个特征当中,有着起主导作用的内在属性的体现,也有民间美术在时间、空间上的特质的显现。这些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在联系之上又存在着区别,呈现出主次分明、内外相应、互补互立的态势。
[1]丁文静.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3).
[2]曹淮,陈晓华.论地域性危机与民间美术的当代出路[J].艺术百家,2007(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