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冯星宇
河西走廊魏晋墓葬砖画的装饰艺术研究
——以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为例
冯星宇
河走西廊魏晋墓砖画题材丰富,数量巨大,保存完整,文化意蕴丰厚,是敦煌莫高窟之外的又一“地下画廊”。有“大漠戈壁中的地下艺术宫殿”的美誉。河西魏晋时期砖画对敦煌壁画在内容、造型、构图、装饰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河西走廊 魏晋墓葬砖画 装饰艺术
通过魏晋时期的砖上壁画,或多或少的可以看见敦煌壁画的影子,画匠们在悠久的中国传统画法中一直保留了习惯性的绘画技法。例如:敦煌早期壁画多用红土线打底色,笔法灵活自由,朴实亲切。这与河西走廊魏晋墓中的砖画一次性完成画稿的作法相比,具有类同相似的特点。河西走廊魏晋时期墓葬砖画与敦煌壁画的关系非比寻常。
嘉峪关魏晋墓群,从它的分布和这些砖画所描绘的内容来看应为家族墓葬。由于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差异——性别、官职高低或文武之别,这些壁画墓的形制规模大小也有所不同,其砖画表现内容也随墓主人的身份所表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在砖画内容上,嘉峪关砖画壁画墓中并没有完全继承汉代以来的祥瑞图案和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是具有魏晋时代张扬实际的特色,真实反映人的现实生活。砖画主要以歌舞、生产、生活等场面为主。
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砖壁画大约 600多幅。其中六号墓是出土有最有价值和极为罕见的壁画。已发掘的 13座墓中,六号墓就占 132幅,约是整个出土壁画砖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因此,学者们把六号墓看作是整个魏晋墓群的微缩景观。
首先,河西走廊魏晋时期墓彩绘砖画以一砖一画的形式集中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例如:生产劳动的场面:
其次,河西走廊魏晋时期墓彩绘砖壁画还用图像记录讲述了魏晋时期人们从事家禽家畜的宰杀、做饭炊事的家庭生活场面。
部分墓室内壁垒砌的灰条砖上刻画的彩绘砖壁画是国内较为罕见,极具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图像文献。例如:彩绘砖画中以 5号墓砖壁画《驿使图》最为有名,这幅砖画曾在 1982年第一次被用来作为中国邮政的标志。并把它做为中国邮政全国通行的“形象代言人”。在这幅砖画上画工用概括抽象的简洁线条描画了一个邮差神态紧张的骑在一匹红鬃色马背上,砖画采用了中心构图法,把整个马与人都放置在画面中间,突出画面主题,忽略画面背景,用墨线勾勒出马和人的动态姿势,人物形象则以侧面展现,马身上稍加土红色晕染,主题鲜明,极具装饰性。它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走廊信使,骑马飞奔,驰送文书的真实场景,砖画上的信使被视为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差的形象,以此可以见证中国邮政悠久辉煌的邮驿历史。再如,嘉峪关新城魏晋 3号墓前室东壁的墓室彩绘砖画《滤醋图》呈现:墓主人专门把滤醋的过程绘与砖壁画中,这说明醋是西北河西走廊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河西人食醋与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是有密切的关系。在这幅砖画中还采用了水平线的装饰构图方式,上面三个醋罐,中间的桌面和下边接醋的小碗或碟子,三者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使得画面上面与下边呈现平行并置的关系,这样的构图抑制了整个画面的跳跃感,追求稳重 ,让人在视觉上产生平静感和平铺,有序,安定的视觉印象。构图形式感强烈,把人的视线吸引在了这三个物体之上,可以发现,砖画表现物象的手法简练概括,化繁为简,突出主题。
嘉峪关新城 6号魏晋墓彩绘砖画《牵驼图》则勾画了魏晋时期各地商客熙熙攘攘的经贸繁华景象;5号墓室内砖壁画的《采桑图》描绘了两男子正在树下采桑的动态,证明了在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就有了较为成熟的桑蚕养殖业。在《采桑图》中,古代少数民族——鲜卑人出现在其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并与汉族人共同生产劳动,和睦相处,反映了当时河西走廊的乡土风情,因此,这些砖上壁画也被认为是古代各民族大融合的极具说服力图像证据.以上述两张人物画像砖中为例,他们有着相似的表现手法处处弥漫着装饰性。首先,从人物画法技巧上:都以线条刻画为主,概括人物形象动态,以较粗的墨线贯穿始终,画法追求笨拙厚重,其人物形象都以土红色涂染,忽略背景,砖画都以白色打底色,这与画面中人物运用的土红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人物形象神态都以描画人的侧面为主,这一点与古埃及墓室壁画有相似点。其次,在构图上,都以长方形构图为主,在视觉上形成安定,简明,稳重的特点,其加强了和扩大了画面的张力。再次,砖画讲究色彩的形式化秩序化,将墓室所有砖画(包括这两幅),都统一成三个大的色块,即红白黑,其三种色彩又相互联结,相互呼应,相互调和,使整个画面形成为一体,色彩感觉和谐统一。在整个墓室砖画中以一砖一画的形式出现,反复连续,重复出现,讲究节奏与韵律。色彩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幅较大的装饰画,使整个墓室充满了宁静之美、色彩装饰美。
其次,河西走廊魏晋墓砖画打破了汉代以来砖雕艺术的单一格局,拓展了以砖为艺术载体的绘画形式。在用笔技巧上,画面简洁,忽略细部的刻画,重视外轮廓的勾画,用笔挥洒自如,运用不同手法勾勒出生活场景;在构图上,讲究画面的平面性,透视采用平面透视法,使形象在长条形方形砖面上拉近了视觉距离,砖面画面从远处看,大面积图像在统一形式下并置呈现,造成较为强烈视觉冲击力,装饰艺术性油然而生。再次,据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河西魏晋墓砖壁画的创作时间要比敦煌壁画还要早 140多年。它为研究敦煌壁画艺术找到了直接源头,也为敦煌壁画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图像资料。例如,嘉峪关新城 13号墓的墓主人盖棺上均绘有神像图,其男盖棺上画有东王公和西王母。女棺板里画有女娲和伏羲。这种表现神话题材的砖画与敦煌石莫高窟壁画中的 249窟中画的东王公、西王母图,以及 285窟中画的女娲、伏羲图相像,在题材和表现技法上也相近。由此推论,敦煌石窟壁画中关于神话的题材的壁画,应该是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画的传承和创新。
1.墓道两壁及其门楼上砖画的装饰性
从砖画的放置方式看装饰性:从门楼(也叫照墙)照墙上彩绘砖画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动物,植物和各种静物的鲜明轮廓,用黄、白、朱红、浅绿、赭石等矿物材料颜料略施点缀,构成了鲜艳欢快的色调。以出土的嘉峪关 1号墓的门楼,为墓门,顾名思义是指进入墓道的入口处,相当于墓主人身前住宅建的楼橹,由于墓主人身前都是世家豪族或为高级官吏,地位显赫,所以门楼的修筑也是模拟生前的楼橹而建,因此,这些高大的门楼,奢华的装饰和修饰都非常讲究。墓室门楼由砖画组成,分为三部分:下边墓门的拱劵部分,中间门楼的幕墙部分,和顶部与墓道的屋顶相连部分。从发掘的1号墓中为列,墓门一般都用双层条砖封堵,它的排列顺序或以人字形或以一字型摆放纵横交错有序,在墓门拱劵上端,也是有砖建门楼,门楼顶部基本上与地面平齐,以两侧砖斜砌成人字形,然后从上往下顺序依次为三层平砖一层侧砖,五层平砖一层侧砖,这样整个砖壁面由一块块砖画构成重叠有序的墓门,打破了呆板方正单调的僵化布局,使砖块的摆放排列都充满了韵律的动感和装饰的审美意味。
从装饰艺术角度看,墓室构造遵循了装饰艺术的形式美的原则。表现出变化与统一。即变化疏密有致,和谐统一,变化中又含有对比,统一中兼顾协调。
2.墓葬室内砖画的装饰性
首先,从砖画的类型看:一类为门楼上描绘有彩色的青龙、白虎、朱雀、麒麟外,还有如雷公画像造型砖,托梁神兽造型砖,以及鸡首人身像和牛首人身像砖画等等,另一类为古墓室四壁装饰还绘有多种建筑型德的装饰图案,如彩绘鸟纹,彩绘马,老虎头作装饰纹以及云气纹,鱼纹,连续出现的三角纹等众多纹样。
1.化客观为主观,在砖画上作画的画工用寥寥几笔概括勾画出物象的造型特征,运用提炼,添加,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对这些客观现实的形态,进行艺术的加工处理,使这些砖画不论从形体,色彩上、神态上恰如其分地表达当时墓主人的心理,这些类似绘画装饰的手法简约概括,物象的造型既真实但又不拘泥于真实,力求抽象神似。
(1)追求画面的平面化
这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空间处理的平面化,另一种是装饰色彩处理的平面化。首先,空间装饰平面化,在装饰艺术中使立体的物象平面化,追求平面表现形式,削弱立体造型中的明暗立体的表现关系,使画面表现方式具有简洁,单纯的装饰性特点。例如在门楼照墙上的这些砖画就遵循了这一原则,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对象从三维的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的艺术形象,讲究二度平面的空间占有分割,这些照墙上的彩绘砖虽然是一砖一画,但在处理三维空间中的遮挡重叠关系时,平面化的语言运用在画面上空间位置以上下安排使画面富有装饰艺术的特点。
(2)装饰色彩的平面化
在这些砖画中,大都是以平面和单一色彩纯度强调类似剪纸的装饰风格。比如,砖画中颜色一般就用土红色,石青色和白色三种色彩,底色为白色打底稿,以土红色颜色做为边框,以墨线勾画出物象的轮廓,再以土红颜色上色,这样,颜色变得极为简单简练,在大面积的照墙上形成单一简练的色彩,造成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通过对事物原本复杂空间的压缩,使其平面化。抽取任何形式的透视,抹去明暗关系,使二维空间立体化,用线条概括抽象出物象的神态,用单一的色彩统一画面,在同一画面中形成几个大的色块,对比越强烈,形式感就越强,装饰效果也就愈加明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河西走廊魏晋墓砖画表现出的装饰艺术法则的研究,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也能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启示。
[1]【日】王天一.地下画廊——嘉峪关魏晋墓砖画[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89.
[2]林少雄.古冢丹青——河西走廊魏晋墓葬画[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