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由儒释道易谈中国本土化图形设计的表现方式

时间:2024-05-20

林国胜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设计的影响是普遍存在而意义深远的,本土化图形设计的表现方式受到传统思想方法、文化艺术、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呈现出多种形式。文章由儒释道易四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对当代一些具有本土化设计倾向的成功平面设计作品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突显其本土化特征的几种表现方式,以资进一步研究与借鉴。

关键词:儒释道易 本土化图形设计 表现方式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去论证梳理我国当代设计的“本土化”,在今天这个西方文化的新一轮全球化攻势中是有积极意义的。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设计的本土化现象从不曾消失或势微,设计环境越成熟,本土化设计现象越彰显。无论是设计师本人还是享受设计的人都无可避免地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有意无意,他们会运用中国思维方式去亲近这样的元素,超越“中国元素”层面的本土思想文化资源虽然是直面“中国当代设计本土化”这一重要问题的理论层面上的反思,在实践层面上我们依然要对其表现方式加以研究,寻其规律,探其端倪,以便在设计实践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本土化图形设计的表现方式受到传统思想方法、文化艺术、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呈现出多种形式。儒家的天命,道家的道,佛家的空,易家的太极,皆是宇宙全息图的不同体现方式。万物既以此为出发点,又以此为最终的归宿,万物唯以此为出发点,才能生存于天地之间,儒释道易的本质是相同的。本文试图从儒释道易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出突显其本土化特征的几种表现方式:

一、儒

儒学的宇宙观为中庸之道,德善为本:左道右道取中庸之道,法治理治取德治。儒文化推崇中规中矩,以礼治贯穿始终,讲究等级制度。按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百姓不能拥有鼎,宋代的《营造法式》将建筑知识与礼制合为一体,要建城池,其大小、城墙高矮、城门几重、宫室多少,都与人的等级有关,就连木、石、砖、瓦这些建筑材料,及雕梁画栋这些装饰艺术都不是可以逾越等级的。儒文化体现在本土化图形设计上具有构图对称、居中,排版秩序条理,疏密得当等特征。

1.对称

指在构图上以左右对称、上下贯穿、或图形居中进行排版的方式。中国人向来追求中、全、和,所谓“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儒学表现的正是这种中正平和的大家气度,它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优秀的传统中。两两相生的对称之美是由来已久的,“对称”被公认为是美的一种因素。对称,指图形中相同或相似的造型元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绝对均衡的构图方式。贯穿,指以一条中心线自上而下贯穿整张画面的构图方式。居中,指图形或文字集中在画面正中进行排版的方式。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的对称排版最为知名,他认为:“中国的老房子,有很严格的中轴线,在设计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归中的秩序,它体现了中国人一种均衡、自我圆满的状态。”图1是典型的上下贯穿式中线排版的例子,这种排列方式易形成规范、平稳的视觉效果。图2版面中左右两种造型元素不论体量还是色相都较为相似,体现左右对称构图的均衡之美。

2.秩序

秩序,指诸多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达到条理有序的视觉效果。图形设计的秩序感往往由宽松咸宜、大小得体的疏密关系来体现。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动与静、疏与密造成画面的变化,同时又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在秩序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有规律,充分体现节奏和韵律之美。吕敬人的书籍设计借鉴传统文人的书匣形态设计书盒、书函的造型,图3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之中。图4中的竹子疏密排列得当,形体呼应,富有韵律。

二、道

道文化是华夏母体上土生土长的血脉文化,道家奉“道”为根本,寻求“天人合一”,追溯宇宙的规律,尊重自然本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如果说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思想也因此而受到了完全为礼制服务的儒学制约的话,那么幸好有老庄道家和楚骚传统作为对立补充,才使中国的设计思想有了完整的发展空间。道家那种清静无为的道德准则和封闭含蓄的文化特征造成了总体上中国传统艺术重意境的特点,道家文化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兼容空间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其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含寓意的艺术表现方式,又为本土化图形设计注入独特的精髓。

1.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一个重要的范畴。“意”,指意象;“境”,指境界。水墨是中国画特有的造型手段,它随意的笔触和虚实的关系为现代设计所借鉴,运用水墨来体现设计之意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通过水墨的夸张、渲染等手法营造一种自然而然、随意浪漫的设计效果,旨在追求画外之意、象外之形。水墨又是即兴发挥的,可以给图形设计营造出轻松超然、一气呵成的效果。图5将水墨运用到海报设计中,体现出一种意境之美。图6运用传统书法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图形看似即兴勾画,却是作者匠心独运、精心打造的结果。

2.自然

道家认为,道为万物之母,天下万物都由道衍生而成。道散即成器,器聚而成道,成为无色无味无形无色的最朴实无华的道。古朴之美,在“巧”中求“拙”,“拙”是不矫揉造作,不求精细,不雕饰,不拘于小处的微妙处理而立足大气氛的把握,体现古野、拙朴、自然的美感。图7作品的古朴之美中,可以引申出磅礴大气,深厚沉稳的内容。这种设计没有半点浮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发自于内心,与实际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设计,是一种非常客观、理性的将人的生存融合于自然的设计。

三、 释

儒家和道家都产生于中国本原文化,只有佛教来自于“西方净土”,佛教讲究“四大皆空”,认为人只要不执著于这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世界,潜心佛法,便能达到“涅磐”的境界。中国文化对于佛教最成功的改造便是唐代的禅宗,中国思想史只有等到禅宗出现,才能真正摆脱印度的影响而征服佛教,也才值得去解读一种作为中国思维方式的佛学思想对于中国艺术和设计创作的启发。“空灵”是禅宗带给设计创作的启发,是一种美学追求,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独特之处,是道禅之相通处。 “空”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在本土化图形设计中的“空”是指空白和虚实的表现方式。

1.空白

指版式中的空间或空隙,由此营造想象空间及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空白”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之一,古人云:“画留三分空,生意由之发”、“无画处皆成妙景”,说出了“空白”美的真谛。空白不是实体,却是版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沟通版面对象之间的联系,使整个版面布局合理,章法清楚、气脉通畅,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图8借空白体现产品的纯天然性,在传达设计主题、体现设计内涵上无疑都达到了这种效果。反白的空间是由大面积的黑底包围部分白色实体,取得质朴而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震撼力。

2.虚实

虚实也是体现“空”的有力的表现方式。佛教认为“空中有实,实里皆空”,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虚实对比,能营造出虚幻飘渺的视觉效果,图形设计中的笔触或线条丝丝夹白的“飞白”也是营造虚实效果手法之一,正是靠这些飞白的衬托,才能发挥笔墨的造型功能,体现其表现力,图9运用的正是这种表现方法。现代图形设计常用肌理来处理块面,形成“虚”的效果,通过点、线、面或材料的表面处理把实体进行分割,渲染画面的气氛,增强表现力。图10中运用的肌理虽不是传统形式上的皴法,也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四、易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是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儒家奉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之为道藏三玄之首。《易经》由一种世界上最简单的抽象符号“——”(阳爻)“— —”(阴爻)构成,并按最基本的八卦、64卦组合规律,通过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功能“象、数、理、义、占”来描述说明宇宙万物之纷杂变化。它不立文字,寂然无为,《易》之“象”是中国哲学善于用具象物体和抽象图形进行哲学思维的表征,这种中国独有的图形思维,对其进行转换成为一种今天能够加以反复应用的设计方法。作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今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念指导作用,其包含的美学元素与审美哲学也为当今艺术设计提供必要的审美指引。

1.图底反转

庄周曰:“易以道阴阳。”一语道破《周易》之核心精神乃阴阳。在古圣先贤看来,阴阳互根、互依、互动、互化即是太极,即是易道,即是天地人之总法则。《易经》的阴阳是对世界万事万物所有对立面的统称,而且阴阳总是和合体,不是纯然对立,而是和合交互。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组成的“四喜人”等,现代人垂青于这种形式,并对它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使它有了一种现代感和新的生命力。图底反转的图形游戏是现代图形创意的亮点,可以说是这种阴阳观的图形化深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先注意正形,进而马上会发现负形,而设计的趣味正是存在于这种视觉发现的节奏中,就像捉迷藏一样,让你一眼看不完,在图形中寻找、回味,领略其中的妙处。图11、12体现出这种巧妙之处。

2.圆道图形

古人认为与时空一体的天地万物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征,图形设计中采用围绕一个中心,互相通融的程式,被称为圆道图形。但通过概念范畴等手段,明白地将这一观念表达出来,则始于《周易》。圆道意识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文化中即已滥觞,大量出土的彩陶图形,S形纹样象牙梳等,即属比例。受中国圆道观念影响,中国人的图形表达,多回顾往复之态,其间最极端的例子,当属太极图,该图形无论从左至右,或上下左右颠倒,都是一个意味隽永的作品。这种表现方式,千百年来,顽强地影响支配着中国的图形设计领域。图13围绕一个中心,互相通融,组构成古拙中透露深沉,飞动中呈现雄健的图形设计。

本土化设计是一个普遍存在、影响深远的设计现象,本土化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设计是创造,归纳所谓的“中国元素“似乎容易陷入程式化模式,然而当代许多设计作品虽然没有刻意标榜中国文化,但实际上中国的某些思维方式已经通过作品采用的意象呈现了出来。文化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凡是优秀的设计,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内核,相反在内部却是充满张力的。“中国设计”也并不等于传统或者复古,而是深入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以中国面貌加入国际设计话语场,促进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研究传统文化影响当代设计的观点不能直接解决设计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还存在很多理论上的难点,但何为”中国思维方式“它们通过何种渠道与设计实践相沟通,进而转化成设计资源,内在地植入当代中国文化,是自始至终都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祝帅.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柳冠中.设计文化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1.空白

指版式中的空间或空隙,由此营造想象空间及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空白”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之一,古人云:“画留三分空,生意由之发”、“无画处皆成妙景”,说出了“空白”美的真谛。空白不是实体,却是版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沟通版面对象之间的联系,使整个版面布局合理,章法清楚、气脉通畅,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图8借空白体现产品的纯天然性,在传达设计主题、体现设计内涵上无疑都达到了这种效果。反白的空间是由大面积的黑底包围部分白色实体,取得质朴而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震撼力。

2.虚实

虚实也是体现“空”的有力的表现方式。佛教认为“空中有实,实里皆空”,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虚实对比,能营造出虚幻飘渺的视觉效果,图形设计中的笔触或线条丝丝夹白的“飞白”也是营造虚实效果手法之一,正是靠这些飞白的衬托,才能发挥笔墨的造型功能,体现其表现力,图9运用的正是这种表现方法。现代图形设计常用肌理来处理块面,形成“虚”的效果,通过点、线、面或材料的表面处理把实体进行分割,渲染画面的气氛,增强表现力。图10中运用的肌理虽不是传统形式上的皴法,也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四、易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是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儒家奉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之为道藏三玄之首。《易经》由一种世界上最简单的抽象符号“——”(阳爻)“— —”(阴爻)构成,并按最基本的八卦、64卦组合规律,通过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功能“象、数、理、义、占”来描述说明宇宙万物之纷杂变化。它不立文字,寂然无为,《易》之“象”是中国哲学善于用具象物体和抽象图形进行哲学思维的表征,这种中国独有的图形思维,对其进行转换成为一种今天能够加以反复应用的设计方法。作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今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念指导作用,其包含的美学元素与审美哲学也为当今艺术设计提供必要的审美指引。

1.图底反转

庄周曰:“易以道阴阳。”一语道破《周易》之核心精神乃阴阳。在古圣先贤看来,阴阳互根、互依、互动、互化即是太极,即是易道,即是天地人之总法则。《易经》的阴阳是对世界万事万物所有对立面的统称,而且阴阳总是和合体,不是纯然对立,而是和合交互。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组成的“四喜人”等,现代人垂青于这种形式,并对它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使它有了一种现代感和新的生命力。图底反转的图形游戏是现代图形创意的亮点,可以说是这种阴阳观的图形化深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先注意正形,进而马上会发现负形,而设计的趣味正是存在于这种视觉发现的节奏中,就像捉迷藏一样,让你一眼看不完,在图形中寻找、回味,领略其中的妙处。图11、12体现出这种巧妙之处。

2.圆道图形

古人认为与时空一体的天地万物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征,图形设计中采用围绕一个中心,互相通融的程式,被称为圆道图形。但通过概念范畴等手段,明白地将这一观念表达出来,则始于《周易》。圆道意识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文化中即已滥觞,大量出土的彩陶图形,S形纹样象牙梳等,即属比例。受中国圆道观念影响,中国人的图形表达,多回顾往复之态,其间最极端的例子,当属太极图,该图形无论从左至右,或上下左右颠倒,都是一个意味隽永的作品。这种表现方式,千百年来,顽强地影响支配着中国的图形设计领域。图13围绕一个中心,互相通融,组构成古拙中透露深沉,飞动中呈现雄健的图形设计。

本土化设计是一个普遍存在、影响深远的设计现象,本土化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设计是创造,归纳所谓的“中国元素“似乎容易陷入程式化模式,然而当代许多设计作品虽然没有刻意标榜中国文化,但实际上中国的某些思维方式已经通过作品采用的意象呈现了出来。文化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凡是优秀的设计,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内核,相反在内部却是充满张力的。“中国设计”也并不等于传统或者复古,而是深入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以中国面貌加入国际设计话语场,促进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研究传统文化影响当代设计的观点不能直接解决设计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还存在很多理论上的难点,但何为”中国思维方式“它们通过何种渠道与设计实践相沟通,进而转化成设计资源,内在地植入当代中国文化,是自始至终都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祝帅.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柳冠中.设计文化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1.空白

指版式中的空间或空隙,由此营造想象空间及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空白”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之一,古人云:“画留三分空,生意由之发”、“无画处皆成妙景”,说出了“空白”美的真谛。空白不是实体,却是版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沟通版面对象之间的联系,使整个版面布局合理,章法清楚、气脉通畅,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图8借空白体现产品的纯天然性,在传达设计主题、体现设计内涵上无疑都达到了这种效果。反白的空间是由大面积的黑底包围部分白色实体,取得质朴而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震撼力。

2.虚实

虚实也是体现“空”的有力的表现方式。佛教认为“空中有实,实里皆空”,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虚实对比,能营造出虚幻飘渺的视觉效果,图形设计中的笔触或线条丝丝夹白的“飞白”也是营造虚实效果手法之一,正是靠这些飞白的衬托,才能发挥笔墨的造型功能,体现其表现力,图9运用的正是这种表现方法。现代图形设计常用肌理来处理块面,形成“虚”的效果,通过点、线、面或材料的表面处理把实体进行分割,渲染画面的气氛,增强表现力。图10中运用的肌理虽不是传统形式上的皴法,也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四、易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是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儒家奉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之为道藏三玄之首。《易经》由一种世界上最简单的抽象符号“——”(阳爻)“— —”(阴爻)构成,并按最基本的八卦、64卦组合规律,通过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功能“象、数、理、义、占”来描述说明宇宙万物之纷杂变化。它不立文字,寂然无为,《易》之“象”是中国哲学善于用具象物体和抽象图形进行哲学思维的表征,这种中国独有的图形思维,对其进行转换成为一种今天能够加以反复应用的设计方法。作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今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念指导作用,其包含的美学元素与审美哲学也为当今艺术设计提供必要的审美指引。

1.图底反转

庄周曰:“易以道阴阳。”一语道破《周易》之核心精神乃阴阳。在古圣先贤看来,阴阳互根、互依、互动、互化即是太极,即是易道,即是天地人之总法则。《易经》的阴阳是对世界万事万物所有对立面的统称,而且阴阳总是和合体,不是纯然对立,而是和合交互。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太极纹”;由两个娃娃组成的“四喜人”等,现代人垂青于这种形式,并对它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使它有了一种现代感和新的生命力。图底反转的图形游戏是现代图形创意的亮点,可以说是这种阴阳观的图形化深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先注意正形,进而马上会发现负形,而设计的趣味正是存在于这种视觉发现的节奏中,就像捉迷藏一样,让你一眼看不完,在图形中寻找、回味,领略其中的妙处。图11、12体现出这种巧妙之处。

2.圆道图形

古人认为与时空一体的天地万物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征,图形设计中采用围绕一个中心,互相通融的程式,被称为圆道图形。但通过概念范畴等手段,明白地将这一观念表达出来,则始于《周易》。圆道意识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文化中即已滥觞,大量出土的彩陶图形,S形纹样象牙梳等,即属比例。受中国圆道观念影响,中国人的图形表达,多回顾往复之态,其间最极端的例子,当属太极图,该图形无论从左至右,或上下左右颠倒,都是一个意味隽永的作品。这种表现方式,千百年来,顽强地影响支配着中国的图形设计领域。图13围绕一个中心,互相通融,组构成古拙中透露深沉,飞动中呈现雄健的图形设计。

本土化设计是一个普遍存在、影响深远的设计现象,本土化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设计是创造,归纳所谓的“中国元素“似乎容易陷入程式化模式,然而当代许多设计作品虽然没有刻意标榜中国文化,但实际上中国的某些思维方式已经通过作品采用的意象呈现了出来。文化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凡是优秀的设计,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内核,相反在内部却是充满张力的。“中国设计”也并不等于传统或者复古,而是深入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以中国面貌加入国际设计话语场,促进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研究传统文化影响当代设计的观点不能直接解决设计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还存在很多理论上的难点,但何为”中国思维方式“它们通过何种渠道与设计实践相沟通,进而转化成设计资源,内在地植入当代中国文化,是自始至终都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祝帅.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柳冠中.设计文化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