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传统建筑门槛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4-05-2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形式及功能的演进,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住宅大门入口处的高门槛逐渐降低,甚至慢慢消失了。门槛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构成元素,其作用及意义影响深远。纵观前人传统建筑文化领域的研究发现,对于建筑门槛领域的研究严重缺失。门槛出现在文章中仅仅比喻“进入某范围的标准或条件”,历史上没有学者对中国传统建筑门槛的发展做过相关研究。文章针对此领域内容的缺失的情况下进行文献梳理分析,结合目前门槛演变为门槛石的现状,探索出门槛的发展演变规律。在古代,门槛的高度大约跟膝盖高度相同,而如今的门槛已经没有这个高度,只有一寸左右。住宅大门入口处门槛的高度降低最后演变成现代建筑的门槛石,甚至有些地区门槛构件被慢慢取消,这是建筑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图1

1.简介

门槛在建筑构件中的定义是指“门下的横木”(《辞海》)。门槛另一种写法为门坎;在古代的典籍中,则称之为门限。《尔雅•释官》这本书写过“木失谓之阈”的话,注释者说“阈为门限,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后汉书·藏官传》里也提到过有关门槛的记载:“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记录了门槛的断裂状态。门槛作为门下的横木,除了用木材制作外(如图1),也有用窄长形石条的(如图2),固定在铁闸与大门之间的地上。从晋朝开始,门槛成为建筑的一个必不可缺的构件。门槛可以作为内外空间的交界地带;作为地圈梁可以增加建筑结构强度,提高建筑稳定性和抗震性;门槛遮挡在门下部,可以防风挡尘,并且起到保护门扇的作用。

图2

2.历史

2.1 户限

门槛最早起源于我国的“户限”,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小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晋书·谢安传》这本书上记载:“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在上古时代,人们以穴居为主,墙体与屋顶没有分开,门开设在屋盖上,门下设有矮墙,可遮挡风雨、尘土侵袭,由于其为室内外之界限,所以命名为户限(如图3),后来逐渐发展为门槛。

古代的门槛有石材、铁质、木质的区别。明文震亨《长物志》卷一中记载:“[门]若用石,必须板扉”,即为石门槛。唐张怀《书断·僧智永》中记载:“人来觅书并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可见铁门槛即铁叶包裹之木门槛。古之门限亦曰,亦称地。为何物?《尔雅·释宫》曰:“•谓之阈。”郭璞注:“阈,门限。”邢疏:“者,孙炎云:‘门限也。’经传诸注皆以阈为门限,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由此可见,即为门槛(如图4)。

3.高度变化

门槛高度由最早的膝盖高度过渡到现有的一厘米高度,高度变化很大。古代讲,在门口加高门槛对住宅风水是有好处的。但不要做得太高,太高容易把人绊倒。如果门外为一片平地,门槛则要做高些,以五寸高为最好,因为“五”数主五行。这样可以阻止屋内的气外泄。如果门外有直路相冲,或其他犯煞的因素,门槛要做三寸六分,这是与一年的日子相同。门口没有犯煞,门槛高一寸二分即可,这是与一年的月份相同。

对于门槛的制作也极为讲究,以距地高、包装美为贵,尤其是那些豪门大宅,互相攀比,不肯低眉于人。在流传至今的俗语中,常说某家门槛高,其意为这个家庭各方面条件好、体面。唐宋以后,门槛的高度随着建筑风格的变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逐渐降低,过高的门槛毕竟带来行走的不便。《明兴杂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方便士人出入,特地降旨,把南京国子监号舍里的门槛全部拆掉。在末代皇帝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他为了在皇宫中骑自行车可以畅通无阻,下令将门槛一一锯去。

门槛是大门的重要组成部分,门槛断裂就好像是住宅的大梁断裂一样,因此如果门槛出现断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更换(如图6)。

4.演变

门槛高度慢慢降低,最后慢慢演变成现代家装的门槛石。门槛石用于在厨房、卫生间地面和客厅铺设,或者是指房间的木地板,以及客厅的瓷砖。门槛石是指用来分割不同材质或者区分不同功能的一块石头。

门槛石能起到防潮的作用,防止地板起拱。卫生间和厨房的门槛石,还具有防止水流到外面来的功能。如果不用门槛石,卫生间和厨房地面就要往下降,与客厅形成了一个高度差,视觉上不美观,生活上也不是很方便。

门槛石的设计一般比卫生间的地面略高5-10毫米,能够阻挡水流就好,这样的美观性也是最佳的。如果在卫生间门槛石风水中,这个门槛石过高,那么就会给我们走路带来太大的磕绊,而且作为卫生间找坡的最高点,流水应该很少,所以不用设计得太高,否则会给家人的日常活动带来不便,从而影响家人的健康。

5.结语

从最古老的户限与屋顶结合的形式,慢慢过渡发展为门槛横木高度的降低,最后演变成现代家装的门槛石,这是门槛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组成元素发展的必然。为了满足建筑实用功能性设计原则,传统建筑的门槛构件不得不降低门槛高度甚至取消门槛。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提出,也促进了门槛高度降低的进程。虽然现代建筑逐渐用门槛石将中国传统建筑大门下部的门槛取缔,但门槛流传下来的文化代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

图3

图4

图5

图6

参考文献:

[1]白谦慎,薛龙春.艺术史有没有自己的方法——白谦慎、薛龙春对话[J].国画家,2016(03):9-12.

[2]石莉.谈传统和中西融合[J].国画家,2017(06):24-25.

[3]舒士俊.探究风景、山水和丘壑的演进关系[J].国画家,2016(04):2-5.

[4]饶维纯.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更新[J].世界建筑,2002,(11):68-70.

[5]黄珂峰,陈纲伦.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J].华中建筑,2004,(04):3-7.

[6]王其亨.《营造法式》材分制度的数理涵义及审美观照探析[J]. 建筑学报,1990,(03):50-54.

[8]王其亨,王方捷.中国古建筑设计的典型个案——清代定陵设计解析(中篇)[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6,(01):3-45.

[9]罗德胤.中国传统村落谱系建立刍议[J].世界建筑,2014,(06):104-107+118.

[10]王振复.正本清源:理性地解读“风水”[J].学术月刊,2011,43(08):105-116.

[11]李琦珂,曹幸穗.中日韩三国“风水”文化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3,22(01):108-118+129.

[12]孙峰华,方创琳,王振波,颜廷真.中国风水地理哲学基础与人地关系[J].热带地理,2014,34(05):581-590.

[13]蒋子杰.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心肌酶数值变化,即CK(磷酸肌酸激酶)、CKMB(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a-HBDH(a-羟丁酸脱氢酶)、AST(谷丙转氨酶)。(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cTnT(心肌肌钙蛋白T)、BNP(B型利钠肽)进行比较。(3)观察并统计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

[14]刘梦捷.传统风水中体现的美学特征[D].河南师范大学,2015.

[15]赵薇.风水理念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6]汪溟.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D].中南林学院,2005.

[17]韦宝畏.从风水的视角看传统村镇环境的选择和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05.

[18]胡义成.风水包含着科学成分——国内外风水研究述评[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01):16-20.

[19]蒋诗贤.建筑风水理论合理性解读[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0]高思缘.中国古代风水思想与宅居择址理念研究[D].厦门大学,2007.

[21]许达.风水学在个园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3.

[22]唐舜.风水与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3.

[23]蒋子杰,严力蛟.浅谈风水和城市地产的结合及风水景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235-238.

[24]麦思杰.风水、宗族与地域社会的构建——以清代黄姚社会变迁为中心[J].社会学研究,2012,27(03):203-222+246.

[25]郑赛日,唐强.风水学下的场所精神探究[J/OL].艺术科技,:(2017-10-26).

[26]汪琴.基于“风水格局”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探析[D].西南大学,2009.

[27]DavaajavDelgermaa(德维).现代风水学理论在别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