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抽象形态演化——图形变异的关键环节

时间:2024-05-20

李寅虎

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在一个整体中出现异于常态和常规的局部突变是变异的主要特征。

变异手段用于图形设计,即是将常态下的形体从具象形态变化成抽象形态再演变到符号状态终结的全过程。一变一异,使得形体的内涵得以多维度延伸。在变异过程中,人以其自身的审美能力,有目的性地建构着各种抽象思维,最终丰富形体的功能性,使该形体体现设计领域中的本质性。一切人为的变异处理都包含了创造性因素,因为“变”的动机是对美的渴求,也是对创造愿望的反映。同时,一切创造都需要以“变的动机”为先导,以“变的创造”为结果。这一过程需要以求变的心态去获取异于恒常的理想表现,也需要以变为手段改造客体,使之融入心中之意并兼存客体本来特性,进而成为现实与幻想、形与意相合的物化载体。

形体变异的研究应从两方面延展,一是研究形体的本身造型,二是研究形体如何进行正确而有步骤的变化过程。本身造型指写生中求得的自然形体和所借鉴的艺术形体,二者合一的目的是形成形体变化中的关键造型。它们的雏形的造型特点反映了艺术家对形体的潜在识别。艺术家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把自己的初级感受与具有美的特征性的造型形体呈现在画面上。进而,在表现出来的造型上加入人为的艺术活动,使得形体从内到外逐步变化。简单而言,即艺术家通过概念性的理智能力,意识到形体的反自然简化功能,进而发挥其内心情感,采用对形体的移情手段,表现其装饰性,使形体服从于材质,并向图案化发展,最终变异成符号。

这就是形体变异的一种新形式:使造型经历具象——联想——情感——抽象——符号的全部过程。其中抽象形态的演化,是图形变异中的关键环节。

形体的抽象变异阶段,是具象形体造型研究的延伸阶段。

在形体变异之初,肯定有所茫然。因为只有心中有竹才能笔下成竹。变异形象如同我们亲历“哈哈镜”的场景,哈哈镜把人的形体通过镜子表面的凹凸变化,向横向、纵向或无规律的方向拉长、缩短、扭曲。随着人的姿态变化,镜中的造型也在夸张形体的特征。形象变异也如此。经过训练的人也能够达到这种变形意识,可以尝试这种新的思维形式,进行初步的造型变化:首先,选择向纵向发展,大胆地表达你所想要的极致,使形体组成新的结构特征,然后可再选择向横向发展。

经过“哈哈镜”的过程,已经正确地打开了自我思维,有了一定的变形想法。如果加以寻求自然的变化,就能够从中找到形体的自然变化之美,但这对于图形的转换过程仍然是不够的,它只能解决客观造型的既有形式变化问题。

有了客观现实的造型特征,为了完全发挥自己的形体变异特点,在变异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新的胆识来完成,即进行人为的夸张变化。这种夸张变化不像我们从事其他画种的绘画那样,理智性地进行夸张,而是一种完全以主观经验为主导的夸张变形过程,根据你的主观意识和审美能力来完成,以此来表现形体更本质、更感人的内在精神,使形体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夸张女人体的头部、胸部、臀部,更深入地进行自我意识的主观表现,使形体向圆形统一的整体感受发展,突出女人体丰盈、饱满的体态特征。

造型特征是根据所需要描绘的造型要求进行变化的,随着造型特征的进一步表现,可能需要一定的技法手段来反向地帮助开发思维。透叠的技法,把形体每个单独的结构,通过装饰线简练、统一、完全地表现出来,形体之间的结构即出现前后贯穿透叠的效果。在这种造型基础上,对所描画的形体进行有针对性的黑白处理,这样形体又产生一种带有力度感的黑白画效果。形体更加整体化,形体内部结构在黑白基础上依次连贯外部结构,突出联结性,其造型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

随笔涂鸦,未必只是反映出一点雅趣,有时更具真实和诗意。

用毛笔画出人体侧卧的一根主线,这一笔,可能就带动了一个新的造型变化思维过程,这条粗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再根据形体特征来刻画新的装饰线条,它们彼此相辅相成,更具装饰性。

随着联想的不断延伸、主观创意思维的不断侵入,装饰性形体与具象性形体的差距不断拉大。随着形体不断地夸张、概括,变异形体慢慢地倾向抽象化。抽象思维随形体的变化不断地显现和改变形式。随着抽象信息的到来,大脑一刻不停地运转,依据美的规律,重新进入新的空间领域。如同音乐带给人激情,它把具象的(客观的)美好以抽象的形式谱写成新的乐章,令人动情,让人向往。人们往往以美的音乐赞美一切,反过来人们更赞美音乐的旋律。夸奖好的乐曲“绕梁三日,余音未尽”。这一抽象的美好诉说,用到装饰造型中更具说服力。例如,用抽象的音符来表示女人体的造型特征,以展露美的形体好似“余音未尽”。

宇宙间万物都具备其特有的形象美,而美的自身价值是根据人的意愿来定位的。但这些美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些神秘的幻想。人的情感是通过客观事物抒发意愿的。以人的标准来研究一切美的事物,实际是“美”以其固有的目的性来满足人的内心世界。人本身的素质越高,对客观世界的状态越有更深的幻想,艺术家利用新的幻想重新服务于人类,重新开发于“自然”。从视觉艺术角度来看,人对客观物象进行赞美,一边积极地修饰它,一边对它再幻想,以至在头脑中打上烙印。由于人的内心偏爱的作用,客观物象通常被归纳为某种特殊的形体或简洁的符号在大脑的记忆中编辑,形成概念化的符号。所以,当一个形象被大众认可时,艺术家已经对它实施了神秘的描述,它比原先更加突出,更加美好,更加典型化。

艺术家用一种诚恳的劳动态度,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着主观的情感世界和客观的现实世界。艺术的产生,开始可能是精神上的思索,但这还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只是单纯的思想和观念。用艺术表现方法,将个人认识表达出来,传达给自己和大众,这才有了艺术。

在图形由具象形体向符号发展的一系列复杂过程中,正是因为艺术思维的存在,才使得抽象形态的演化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