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专业解读田黄及其仿冒品的鉴别

时间:2024-05-20

白峰,黄瑞,赵庆跃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2.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北京 100029

引言

田黄作为寿山石的珍贵品种,被尊为“石中之帝”。因其质色俱佳,稀有贵重,田黄自古以来就是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的宠儿,具有极高的观赏、投资、收藏价值,古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田黄寓有“福、寿、田”之意,民间相传田黄可以益寿延年、驱灾避邪,这更给田黄增添了高贵神奇的色彩。“黄金万两易得,田黄一颗难求”,随着田黄的优质资源日渐稀缺,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田黄市场的势头旺盛,收藏价值倍增[1]。在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市场上,田黄中的名家大师精品、珍稀资源藏品一直是藏家们追逐的焦点。田黄除资源稀缺、特质突出外,还具有极高的人文艺术价值。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田黄文化日趋弘扬,人们对田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越来越受到海内外藏家的青睐[1]。正因为田黄价格昂贵,数量稀少,加上人们对田黄的渴望及对田黄认识不足,市场上田黄的仿冒品甚多,且鉴别难度大,严重损害了田黄的良好声誉并扰乱了市场,给收藏者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田黄及其仿冒品的鉴别已成为田黄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宝石学专业角度解读田黄及其仿冒品,以提高消费者对田黄的科学认识。

1 田黄的宝石学定义

从宝石学专业角度定义,田黄是寿山石的一个珍贵品种,是由寿山石原生矿高山石经过搬运、埋藏形成的,具有明显次生特点的田坑石[2]。其传统产地只有福州寿山村旁寿山溪及其两侧的水田、沙土中,西起坑头占,东至结门磹,长约8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3]。田黄的颜色有黄色、红色、白色和黑色等,以黄色为主,质地致密细腻,微透明至半透明,蜡状光泽;具有卵状、石皮、萝卜丝纹和红筋格等主要特征,素有“无皮不成田”“无纹不成田”及“无格不成田”的说法[4];折射率1.55~1.57,密度2.5~2.7 g/cm3,摩氏硬度2.3~3.0[2]。田黄多数块度小于500 g,大于500 g者罕见[5]。其矿物组成上大多数以迪开石或珍珠陶石为主要矿物成分,也有少数以伊利石为主要矿物[2,6-8]。

2 田黄的品种

田黄按照颜色和质地可分为田黄石、田黄冻石、红田石、白田石、黑田石、灰田石、硬田石等[2]。

田黄石:黄色微透明,肌里隐现萝卜丝纹,通常有黄皮、红筋格。根据田黄石颜色色调、鲜艳度、深浅程度的不同,可细分为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桂花黄、鸡油黄、熟栗黄、桐油黄等[9];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质极通灵者,是田黄中的上品;

红田石:质地鲜艳通灵,红如橘皮;

白田石:颜色微黄偏白,萝卜丝纹较明显;

黑田石:颜色呈黑赭色,萝卜丝纹较粗;

灰田石:颜色淡灰,略带微黄;

硬田石:不通灵之粗劣田石。

田黄的颜色以黄色调为主,黄色有深浅不同,常表现为外浓里淡。无论红田石、白田石、黑田石等都带有“黄味”[5]。行家对那些具有润色通灵绝佳的黄色田黄称为“熟透”或“老”,就是指色调较浓,表里一致;而对那些润色欠佳,外浓里淡的田黄称为“未熟透”[9]。田黄的“黄”是在埋藏过程中,遭受流水及土壤层中的元素浸染而形成的次生黄色。田黄颜色深浅与三价铁含量呈正比关系,表明铁是田黄的致色元素[7,10-12]。田黄本身的颜色是由原生矿自身特征及田黄埋藏环境所决定的。

3 田黄的产出特征

原生优质高山石类是田黄的母石。寿山石中的优质高山石类,是围绕高山锥状火山产出的原生矿。高山锥状火山是寿山―峨嵋早白垩世火山喷发盆地中比较知名的Ⅴ级火山构造,位于火山盆地的中部。火山西北侧到坑头出产的高山石类如坑头石、荔枝冻、太极头等高质量高山石是田黄的物源。这些高山石类品种,在风化剥蚀、重力崩塌和流水作用下,沿着北部山坡向下汇入到寿山溪中,形成田坑石田黄[13]。

根据产出分布特点,田黄主要产于寿山溪溪沟和两侧的水田中。田黄石产区分为上坂田、中坂田和下坂田等(图1)。

图1 田黄产区及山坑石分布[14]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ian Huang and distribution of Shoushan stone

上坂田,是指寿山溪上游的坑头溪段,上部靠近坑头。上坂田的田黄崩落和掩埋距离最短,因而保留坑头石的多棱角状、颜色偏嫩而清淡、透明通灵、带有萝卜丝纹理、有黄铁矿晶体的残留等特征[12]。黄铁矿颗粒的存在是高山坑头石的典型特征。田黄中的白田和银裹金田黄多出自上坂田。

中坂田是坑头溪之下到大洋溪交汇处这一段的水田,称寿山溪。中坂田是田黄主要开采区。该段田黄主要来自高山西侧和北侧崩塌的矿脉,经大段溪与坑头溪共同汇聚掩埋于此。中坂田出产的田黄由于搬运距离较上坂田更远,因而磨圆度更高,石质温润,色泽稳重,萝卜丝纹理清晰。许多高质量的田黄就产于此,如田黄冻石、黄金黄田黄、桂花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金裹银田黄等[13]。

下坂田是指寿山溪从碓下到下游的水田,因土质黝黑,所产田黄表层常有一层黑皮。下坂田流经距离更远,田黄产出较少。

4 田黄的特征

4.1 田黄的类型

根据主要矿物组成的不同,田黄目前可分为三种类型:迪开石质、珍珠陶石质和伊利石质田黄[8]。

迪开石质田黄:以迪开石为主要矿物,可含有少量珍珠陶石和伊利石等矿物。迪开石质田黄是田黄中最多的类型(约70%左右)。

珍珠陶石质田黄:以珍珠陶石为主要矿物,可含有少量迪开石和伊利石等矿物。珍珠陶石质田黄往往比较温润通透,有较高透明度,属于优质田黄品种[14],其中田黄冻就属于珍珠陶石质田黄[6]。珍珠陶石质田黄在田黄中占少数(20%左右)。

伊利石质田黄:以伊利石为主要矿物,可含有少量迪开石和珍珠陶石等矿物。极少数田黄属于伊利石质(10%~15%),这类田黄一般透明度相对较差,质量不太好,容易产生裂隙[14]。乌鸦皮田黄多属于伊利石质并含少量迪开石[15]。

迪开石、珍珠陶石和伊利石可分别形成单一矿物成分的田黄,也可互为副矿物形成复合型田黄[7,8,16-18]。李英搏等[18]研究了一块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组成的田黄,前人一直将不含高岭石作为田黄矿物组成的特征之一[19,20],是否存在高岭石质田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2 萝卜丝纹

萝卜丝纹是指在田黄半透明的基质中呈现的一些微透明的丝状物质[2],这是一种透明度比石质稍低的凝胶状矿物网状细脉,形态多样,主要呈“萝卜丝纤维”纹理状、粽粒状、网状、水流纹状、疏网状等[10]。萝卜丝纹的透明度较基体低,总体呈扩散过渡的体状,与基体无明显规则界限[10]。萝卜丝纹是田黄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明显、细腻、均匀为好。任磊夫[6]认为萝卜丝纹在田黄冻中纹理较细,而在田黄石中纹理较粗,是一种原始超微胶态结构,暗色条纹含铁,而透明条纹不含铁。萝卜丝纹不仅存在田黄中,还见于一些山坑石中,特别是坑头石、高山石等。

萝卜丝纹的矿物组成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与田黄基体成分相同的成分,主要由迪开石和珍珠陶石组成[4,21];另一种观点认为萝卜丝纹的成分与基体成分不同,李平认为萝卜丝纹的组成矿物是伊利石[12];刘云贵等[10]测得田黄萝卜丝纹的矿物成分为硫磷铝锶石,在热液蚀变作用中早于基体形成,矿物颗粒不定向分布,主要呈碎屑状集合体和纤柱状集合体,为一种原生结构特征。由于田黄的稀缺性和复杂性,萝卜丝纹的成分还需进一步研究。

4.3 次要矿物

在田黄中发现有少量其它次要矿物,如石英、硬水铝石等[7]。石英、硬水铝石等是寿山石及该区域叶蜡石矿中常见的次要矿物,也可能出现在田黄中。田黄中还含有黄铁矿,很多学者将其作为田黄的鉴别特征之一[21,22]。含黄铁矿的寿山石主要见于坑头一带,特别是黑色―灰色的坑头石中[15]。结晶较粗的黄铁矿呈金黄色,肉眼可见其较好的晶形;结晶细小的黄铁矿呈黑色。黄铁矿是一种产于还原环境中的硫化物(FeS2),在氧化环境下很不稳定,极易氧化成褐铁矿(Fe2O3·H2O)。田黄是在地表氧化环境下经过搬运、埋藏而形成的,田黄中存在的“黄铁矿”应是已经氧化后保留了黄铁矿假象或呈点状的黑褐色褐铁矿[14,21]。

4.4 田黄次生特征

田黄属于田坑石,因此具有明显的次生特点。

(1)石形:田黄是由寿山石原生矿原岩剥落后,又经历了水流的搬运作用后埋藏在田坑中而形成,所以原石多磨蚀成鹅卵石状,磨圆度较好,圆顺、温润。但卵形并不是唯一的形状,有的田黄棱角也比较明显,比如在上坂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有时可呈次棱角状。这是因为接近源头,滚动距离短、磨损时间少[5]。还有个别田黄的棱角明显是因为这颗田黄还埋藏在地下时因地壳运动而裂开,虽又经过泥土长期的滋养,断面石皮再生,但是棱角依旧[9]。

(2)石皮:田黄大多都有石皮。石皮是田黄表面的一层物质,其颜色一般与内部的颜色不同,并且透明度经常比内部差[2]。石皮是田黄原石在搬运和埋藏过程中经风化和水岩作用形成的岩石表皮,皮色常与其被埋藏的土质有关。因石皮的不同,分为黄金皮田黄、银裹金田黄、金裹银田黄、乌鸦皮田黄等。黄金皮田黄石是指皮色呈金黄色,肌理为黄色的田黄石;银裹金田黄石是指外层皮为白色,肌理为黄色的田黄石;金裹银田黄石是指外层皮为黄色,肌理为白色的田黄石;乌鸦皮田黄石是指外裹黑皮,肌理为黄色的田黄石。石皮有厚、薄、稀皮之分,偶尔还有双重皮、三重皮。如产于黄沙土中的田黄多带有黄皮;从沙滩底下出产的多为“银裹金”田黄;而中下坂水田黑泥土中出产的则大多数具有黑皮,因似癞蛤蟆之皮肤或乌鸦之颈,因此又称为“蛤蟆皮”或“乌鸦皮”[9]。石皮是鉴定田黄的重要特征。

陈涛等[4]研究黄色皮田黄,测得石皮主要成分与田黄基体成分一致,以迪开石为主,含有少量高岭石矿物。高岭石通常为无序结构,而迪开石与珍珠陶石为有序结构,在表皮处出现高岭石可能是由于田黄在形成过程中遭受了水岩反应以及长期的外力作用,使其结构逐渐从有序向无序转变。任磊夫[6]测得银裹金田黄的白色石皮部分主要矿物仍为迪开石,与基体成分一致。

(3)红筋格:田黄内部呈现的充填有红色物质的纹理[2]。田黄表层偶尔会出现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它是田黄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23]。红筋格颜色有深有浅,由外向内逐渐变浅,一定程度上呈浸染状向基质扩散[24]。红筋格是田黄重要的次生特征。田黄的红筋格形成于次生沉积环境,是以针铁矿为主的红褐色铁矿物沿裂隙富集而成。红筋格中的针铁矿可以呈厚膜状、短针状和微细粒状等多种形态附着于田黄的裂隙面上[24]。

4.5 田黄的“六德”

识田黄除考查其成分及特征外,还需兼顾其“细、结、润、腻、温、凝”六德[1]。这“六德”是田黄具有的德行化特征,也是品评田黄质量的标准。田黄质地温润、细腻、富有灵性,具蜡状、油脂光泽,这是一种“感觉”、一种“味道”,很难用文字表达[9]。好的田黄“六德”皆备,“六德”俱备的田黄,一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25]。

田黄的“六德”与结构密切相关。陈涛等[4]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田黄基体中的迪开石结晶程度较好,但结晶形态较差,多为半自形―他形片状结构,晶体厚度一般不超过1 μm,但片状颗粒直径变化较大(从1微米到十几微米)。迪开石晶体之间的定向性较差,呈三维无序排列;田黄中的珍珠陶石也多结晶成薄片状,无序堆叠;组成田黄的伊利石晶体不具晶形,在三维空间杂乱排列[4,20]。任磊夫[6]研究发现,田黄冻中珍珠陶石在扫描电镜下主要呈团粒状结构,个别部位结晶度稍高,可见晶面。芦明媚等[26]通过扫描电镜对比掘性独石和上坂田田黄发现,掘性独石中矿物片晶直径多数大于5 μm,而上坂田田黄中矿物片晶直径均在5 μm以下。结构致密的田黄显示出相互镶嵌紧密的片晶堆叠结构。

田黄石皮与内层基体的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田黄石皮各矿物颗粒互相紧密堆叠镶嵌,几乎无法看到颗粒完整的晶形;而基体部分各组成矿物颗粒结构明显,且存在颗粒间隙[26]。田黄的油脂光泽主要集中于石皮中。石皮中高岭石族矿物相较于内部矿物堆叠更为紧致,可能是导致田黄石皮油性足(当地称为“油皮”)的根本原因。陈涛等[20]研究也认为田黄的石皮中高岭石族矿物的颗粒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表现为肉眼所见的光滑温润特征。

以上的研究成果表明,矿物颗粒细小、结构细腻致密是产生田黄“六德”的重要原因。

5 田黄的光谱学特征

5.1 红外光谱

田黄主要有迪开石质、珍珠陶石质和伊利石质。其中迪开石和珍珠陶石属高岭石族矿物(化学成分为Al4[Si4O10](OH)8),这些多型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均有四种类型的不等效OH,分别为内羟基OH1,内表面羟基OH2、OH3和OH4[20]。

高岭石族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在1200~400 cm-1(指纹区)中频和低频波段的O-Si-O、O-Al-OH吸收,谱峰差别很小,仅出现微弱的峰位移动和峰强变化,并且不同多型矿物的吸收峰不具特征性,不适合用于多型区分[6,20]。但是借助红外反射法无损检测获得的红外谱图,几乎不影响对印章石、黏土矿物质玉的指认。

图2列出了高岭石族矿物(迪开石、珍珠陶石、高岭石)、伊利石、叶腊石、滑石、绿泥石的红外反射谱图[27],可以通过红外反射法区别出高岭石族矿物和其他相似品种。

图2 高岭石族矿物及其相似品种的红外反射谱图[27]Fig.2 IR spectra of kaolinite group minerals and their similar varieties

迪开石、珍珠陶石、伊利石和高岭石很容易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官能团区(3600~3710 cm-1)3个OH的伸缩振动峰的位置、相对强弱和谱峰分裂程度来鉴别(图3)。迪开石质田黄的红外吸收光谱在此范围内具有三个吸收峰且分裂明显,从高波数区到低波数区依次增强[8,20];珍珠陶石质田黄在此范围内的三个吸收峰中,低波数区为两个吸收强度相近的峰,且分裂程度差,高波数区为一弱峰;伊利石质田黄的红外吸收光谱在此范围内仅为一个独峰;高岭石在此范围内的三个吸收峰两端强,中间弱,且高波数的峰最强[8]。当高岭石有序度增高时,中间的弱峰会分裂成两个小峰[20]。田黄中高岭石族矿物的OH振动峰指派见表1。

图3 田黄与高岭石的红外吸收光谱图谱[8, 20]Fig.3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of Tian Huang and kaolinite

表1 田黄与高岭石的OH振动峰指派[8, 20]Table 1 Assignment of OH vibration peaks of Tian Huang and kaolinite

5.2 拉曼光谱

迪开石质、珍珠陶石质和伊利石质田黄的拉曼光谱在3600~3750 cm-1的OH振动区表现出与红外光谱相似的谱峰,表明拉曼光谱可以作为一种无损、快速、有效的测试方法应用于田黄的鉴定[8]。具体拉曼峰位及指派见图4、表2。

图4 田黄主要矿物的拉曼光谱图谱[8]Fig.4 Raman spectra of main minerals of Tian Huang

表2 田黄的拉曼光谱峰值指派[8, 20]Table 2 Raman spectrum peak assignment of Tian Huang

6 优化处理冒充田黄

通过对寿山石等高山石进行优化处理来冒充田黄的方法有烟处理、染色处理、做皮处理和拼合处理等[28, 29]。

(1)烟处理:也称为“煨乌”处理,是制作黑田石或乌鸦皮田黄的方法。具体是将一般的高山石、坑头石表面涂上油或者不涂油,置于燃烧稻糠壳的炉火中进行熏烤,稻糠壳产生的烟会把石头表面熏染成黑色,然后再进行“回湿”和“修光”处理,即制成“黑田”或“乌鸦皮”来冒充天然的黑田[28]。这种“煨乌”黑田石表皮颜色漆黑、均匀,没有深浅变化,干涩呆板,透明度差,质地粗糙,性脆,与天然黑田石温润细腻的特点完全不同。

(2)染色处理:有“煅红”和“罩染”两种处理方法。“煅红”是将黄、橙和红色寿山石的细坯或浅色寿山石浸泡在硝酸亚铁溶液中,取出干燥后置于稻糠壳炉火中或电热箱中加热,使颜色变成浓赭色,退火后再进行“回湿”和“修光”处理,即制成“煅红”田黄石[28]。这种“煅红”田黄石颜色黑、红,表面黑色石皮干涩,光泽干涩刺眼,不透明,石性硬脆,裂纹增多。“罩染”是将寿山石成品置于高锰酸钾等溶液中染色处理,以仿制田黄[28]。其特点是颜色深而不自然,主要呈古铜、枣红、墨绿、暗红或紫檀色,裂隙和棱角处颜色较深。

(3)做皮处理:有“蒸煮法染色做皮”和“染涂做皮”两种处理方法。“蒸煮法染色做皮”是将色黄质佳的高山石、都成坑石或连江黄等山坑石打磨成卵圆形,然后置于杏子水或藤黄水等颜料中蒸煮,取出冷却后,外表面再涂上一层黄色石皮,主要冒充田黄原石[28,29]。其特征是颜色集中在裂隙及孔洞中,用丙酮擦拭会掉色,石质较干燥。“染涂做皮”处理是将黄色寿山山坑石打磨成鹅卵形,将黄色石粉与环氧树脂混合调匀,涂染在表面,待干燥后,再进行工艺处理,制成假石皮,冒充田黄[28,29]。其特点是石皮表现出染色特征,石质干燥。

(4)拼合处理:有拼接和镶嵌两种。拼接是将具有相同质地的若干小块田黄碎块,粘合连接成大块毛石,在拼合处进行薄意工艺雕刻处理以掩盖拼接痕迹。镶嵌处理是将田黄中质粗或含杂质的部分剔除,用质优的田黄片镶嵌贴补,以充当上好的田黄[28,29]。鉴别这类拼合处理的田黄需要注意观察拼合部位的拼接痕迹,观察内部纹理是否连续。

7 田黄相似石种及仿制品

7.1 与田黄成分相近的石种

在以高岭石族矿物为主的石种中,昌化石、老挝石、巴林石和其他寿山石品种中也有一些近似田黄的黄色石料,它们中有的具有田黄的外观、内部特征或石皮,因此常被用于充当田黄。

(1)寿山石掘性石:掘性石是出产于矿脉坑口附近的寿山石石种,有掘性坑头石、掘性高山石、掘性都成坑石和掘性奇降石。掘性坑头石是指寿山石中高山石类坑头矿脉坑头洞旁砂土中产出的品种,其颜色有赭黄、棕黄、灰黄、白等色,质地较细腻,半透明,有红筋格,肌理含萝卜丝纹或白晕点,多有稀皮[2];但由于搬运路程太短,多成棱角分明的外形。掘性高山石是指寿山石中高山石类高山矿脉高山峰产出的品种,其外观特征纯洁通灵,外泛淡黄色,时有萝卜丝纹与色皮[2]。掘性都成坑石是指寿山石高山石类都成坑矿脉都成坑砂土中产出的品种,其质地温润,多有石皮,肌里隐有萝卜丝纹与红筋格。掘性奇降石是指寿山石中高山石类奇降矿脉奇降山土中产出的品种,其质地温嫩,有色皮[2]。掘性石这类寿山石种与田黄非常相似,在田黄比较稀缺的背景下,掘性石有望进入广义的“田黄”范畴。

(2)其他黄色寿山石:这一类黄色寿山石的颜色与田黄相似,有的品种也有与田黄相似的内部纹理和石皮。主要有黄冻石、鲎箕石、鹿目格石、连江黄石等。黄冻石是指寿山石中高山石类坑头矿脉坑头水晶洞产出的品种,黄色,不透明,洁而凝腻。鲎箕石是指寿山石中高山石类高山矿脉高山峰西南侧芹石村产出的品种,微透明,多有棉砂地,纹路粗,有金黄、暗红、白色等颜色,质优者俗称“鲎箕田”。鹿目格石是指寿山石中高山石类都成坑矿脉都成坑山坳产出的品种,其质地细嫩,微透明,多黄色外裹色皮,时有红色透出,其中质优者俗称“鹿目田”。连江黄石是指寿山石中汶洋石类(主要矿物组成为伊利石)山仔獭矿脉金山顶旁产出的品种,其质地稍脆,色黄,微透明,隐见直纹、多细格[2]。

(3)昌化田黄:主要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地区西北面的玉岩山一带,出产的区域有昌化石矿硐的原生矿,以及向下游延伸至水田、湿地、溪涧等的次生砂矿。“昌化田黄”与田黄在颜色、外观、成分等方面非常相近,也具有石皮、萝卜丝纹、红筋格等特征,偶见“鸡血”(辰砂)[14,30]。次生矿床中出产的“昌化田黄”原石常具有石皮,但磨圆度较差[20]。从地质产状上讲,“昌化田黄”多分布于上坡土层中,属残坡积矿床成因,相当于寿山石中的掘性石,石形上主要为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块体大、中、小都有,但大者(大于1000 g)较多;石皮色调单一,主要为土黄色。“昌化田黄”质地多比较粗糙,润度较差,缺乏田黄的“六德”[31]。

“昌化田黄”具有高岭石质和迪开石质两种类型[20,30,32]。成分上没有珍珠陶石和伊利石,以高岭石居多[31]。迪开石质田黄和“昌化田黄”的微形貌特征不一样。“昌化田黄”中的迪开石结晶程度好于田黄,晶体颗粒具有自形―半自形结构,集合体呈书本状叠置;田黄中的迪开石大多为他形结构,晶体颗粒呈杂乱无章排列。“昌化田黄”中还可含有微量的明矾石[20,30,32],田黄和“昌化田黄”中均发现含有少量硫磷铝锶矿[20]。

(4)老挝田黄:老挝石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石种,产自老挝阿速坡省,其中黄色老挝石的外观特征与田黄十分相近,市场上称之为“老挝田黄”[18]。“老挝田黄”也可见明显次生风化皮,但红筋格少,部分可见萝卜丝纹。

前人研究表明,老挝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迪开石和珍珠陶石,没有叶蜡石和伊利石,且含高岭石的比例明显高于寿山石。“老挝田黄”的矿物组成多为高岭石,而田黄中少见高岭石,这是二者在矿物成分上的重要区别[18,33-36]。徐文静等[34]认为“老挝田黄”的Ga元素含量高于田黄,而Co、Rb、Ni等元素明显低于田黄。因此,Co-Ga、Rb-Ga和Ni-Ga投点图可作为“老挝田黄”与田黄产地鉴别的重要证据。汤德平[14]认为在“昌化田黄”“老挝田黄”中都没有发现伊利石,因此,伊利石是田黄区别于相似品种的重要和可靠的鉴别特征之一。

(5)巴林黄冻石:也称巴林福黄石,是埋藏在残坡积层里的黄冻石,一般体积不大,棱角光滑,属次生矿,俗称跑卧石。该石质地温润细腻,纹理均匀,肌里清晰,主体呈黄色,外观与田黄相比毫不逊色,因此也称“巴林田黄”[37]。“巴林田黄”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迪开石,可含有次要矿物明矾石。随着明矾石的增加,其硬度会增大,透明度会降低[38]。如果巴林黄冻石有红色辰砂渗入并有一定聚集,黄色的地子,红色条纹如同鸡血,又名“巴林田黄鸡血石”。这两种石种在巴林石中产出数量极少,非常珍贵[37]。

7.2 田黄仿制品

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田黄仿制品有印尼“金田黄”和绿泥石质玉,偶见滑石质玉,低端市场可见模制仿制品。

(1)印尼“金田黄”:是近年发现的玉石新种,因其诱人的金黄色,在外观上与寿山田黄极相似[39]。“金田黄”块度较大,外形多不规则,偶见褐色至灰黑色石皮;“金田黄”成品通体为橙黄色至金黄色,色调单一,缺乏层次,颜色鲜艳而均匀,透明度普遍较高,抛光面常呈玻璃光泽,与田黄的蜡状至油脂光泽不同,无寿山田黄的润泽感[40]。“金田黄”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与田黄成分完全不同,也没有田黄常见的萝卜丝纹、红筋格等重要结构[39,40]。

(2)绿泥石质玉:绿泥石质玉仿田黄在外观上和田黄相似,黄色至褐黄色,半透明,弱玻璃至油脂光泽,质地细腻,具有类似萝卜丝纹与红筋格的内部结构,但矿物组成上却是以斜绿泥石为主[41,42]。

(3)滑石质玉:滑石质玉仿田黄利用天然滑石集合体玉石,常染成黄色。滑石质玉结构细腻,外观上颜色、质地及光泽非常像田黄,但结构较均匀,缺乏田黄特有的萝卜丝纹或红筋格,而且由于硬度偏小,常在抛光成品棱角处可见磕碰的白点(微小断口)。

(4)模制仿制品:模制仿制品有模制塑料和模制再造仿制品。模制塑料仿制品是用半透明或亚透明的塑料经模压的方法制成型,仿制田黄雕件。塑料仿制品具有质轻、可能含有流动纹或气泡、受热后软化、模压痕明显、手摸有温感等特征。模制再造仿制品是将寿山石粉染成黄色,加树脂拌匀后,直接模压制成型,或再磨刻而成。这类仿制品通常整体一色,内部放大观察可观察到树脂基质互相粘接的颗粒状结构,可有气泡,表面有异样的树脂光泽或模压痕等[29]。

7.3 田黄与相似石种及仿制品区别

由于田黄稀少,价值昂贵,研究样品难得,使得有损研究受到限制。采用无损的检测方法,获得的信息量有限,增大了鉴别难度。所以田黄的无损鉴定一直是宝石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根据现有的田黄研究成果,对田黄和与田黄成分相近的石种(掘性石、昌化田黄、老挝田黄、巴林田黄等)的鉴别仍然存在难度,而对田黄仿制品(印尼金田黄、绿泥石、滑石质玉、塑料仿制品等)的鉴别相对比较容易,可以通过宝石学参数和红外光谱测试进行有效的区分。对田黄及其冒充品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学者们更深入的探索才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鉴别方法。表3列出了田黄与相似石种及仿制品的宝石学参数及主要特征对比,供鉴别参考。

表3 田黄与相似品种及仿制品的对比[43]Table 3 Comparison of Tian Huang and its similar varieties and imitations

8 结论

田黄目前可分为迪开石质、珍珠陶石质和伊利石质三种类型,具有卵状、石皮、萝卜丝纹和红筋格等主要特征。市场上有通过对寿山石中高山石进行优化处理来冒充田黄的产品,更多的冒充品是与田黄成分相近的石种如昌化石、老挝石、巴林石和其他寿山石品种中一些近似田黄的黄色石料(如掘性石等)。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田黄仿制品有印尼金田黄、绿泥石质玉、滑石质玉、塑料模制仿制品等。目前对田黄和与田黄成分相近的石种的鉴别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大众要充分了解田黄的稀缺性,认清田黄市场仿冒品的存在,谨慎入手。只有掌握田黄的专业知识,才能为收藏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