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歌剧《玫瑰骑士》脚本的素材来源

时间:2024-05-20

张慧娟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歌剧《玫瑰骑士》脚本的素材来源

张慧娟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玫瑰骑士》在音乐风格方面的一个突出特色就在于风格影射,该剧的脚本也同样包含这一特色,原因在于理查·施特劳斯和霍夫曼斯塔尔两位合作伙伴都有通过这部作品,回顾、总括歌剧发展中各派创作传统的志向,并且在为《玫瑰骑士》创作脚本的时候,脚本作家在歌剧中混合了不同时代的因素,体现出脚本素材的不同来源。

《玫瑰骑士》;理查·施特劳斯;霍夫曼斯塔尔;脚本

歌剧《玫瑰骑士》是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与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通力合作的第一部歌剧,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施特劳斯为其创作的音乐涉及到了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作品的风格。霍夫曼斯塔尔在为该剧创作脚本时同样融入了不同时代的风格要素。剧作家敏锐地感到,所有的发展都是沿着一条螺旋的曲线进行的,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在歌剧中混合了不同时代的元素:作品基本上是仿照17世纪意大利喜歌剧的风格样式写成的,歌剧的来源主要是法国文学,故事背景设置在18世纪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统治下的维也纳,第一幕的舞台布景几乎完全复制了荷加斯(Hogarth)于1745年所画的“伯爵夫人的清晨招待会”情景(The Countess’s Morning Levèe)。相信通过《玫瑰骑士》脚本素材来源地分析与论述*本文内容主要根据Alan Jefferson, Richard Strauss: Der Rosenkavali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第二章(p12-20)梳理而成,而章节的布局、构架为笔者的个人构思。,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歌剧的风格特色。

一、文学来源

《玫瑰骑士》是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特意为施特劳斯量身定作的,剧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可以作为话剧单独上演。作家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作家作品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使得该剧成为歌剧史上一部纤巧华丽、美仑美奂的作品。

霍夫曼斯塔尔有深厚的法文功底,《玫瑰骑士》脚本素材最直接的来源主要是法国文学,其中主要包括:莫里哀(Molière)的《布尔索涅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669)和《斯卡潘的诡计》(Les Fourberies de Scapin, 1671),博马舍(Beaumarchais)的《费加罗的婚姻》(Le Mariage de Figaro, 1784),和不太有名的古维瑞(Louvet de Couvray)的《弗布拉斯骑士的爱情》(Les Aventures du Chevalier de Faublas, 1781)。此外,还有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第十二夜》(The Twelfth Night, 1600)与荷加斯的组画《时髦婚姻》(Marriage a la mode, 1745)等。

当霍夫曼斯塔尔开始草拟他的脚本时,正与凯斯勒伯爵住在一起。凯斯勒图书馆中收藏有约翰· 约瑟夫· 克芬许勒-梅切*约翰· 约瑟夫· 克芬许勒-梅切(Johann Josef Khevenhuller-Metsch)亲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陆军元帅,他拥有渊博的礼宾知识,对传统极度尊重。亲王的日记。日记的时间从1742-1749年,其中记载了宫廷的日常活动,以正式的宫廷风格写成。这些日记为霍夫曼斯塔尔提供了18世纪言行举止的独特资源。克芬许勒亲王的日记成为作品灵感的重要源泉,其中储备了剧中的部分角色和情节。

尽管脚本素材多数来源于法国文学,霍夫曼斯塔尔却将他的故事地点设定在维也纳,时间大概在18世纪中叶,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统治时期,因此,通过舞台布景,最主要的是通过语言,霍夫曼斯塔尔为他的故事和剧中角色罩上了一层18世纪中叶优雅的、洛可可般的面纱。这一氛围的设定部分源于丰厚的法国文学宝藏,部分出于作家的生活经历。下面,笔者就剧中包含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素材来源作进一步的阐释。

二、故事来源

在歌剧的早期创作阶段,霍夫曼斯塔尔在魏玛与他的朋友凯斯勒一起草拟了歌剧的大纲,形成了歌剧的雏形:

1.吉朗特家里:他正等待他的女婿,一位来自乡村的贵族。索菲与快乐的弗布拉斯在一起,并谈论有关婚姻的话题。她惊讶地发现这个话题使他感到恼火。布尔索涅带着特别的礼物(双人床)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位年长的妇人和随从。阴谋者被派来。玛丽凯丝与弗布拉斯在晚上汇合。他一点也不高兴。索菲请求援助。阴谋者们。

2.玛丽凯丝的卧室:夜晚调情。早晨。布尔索涅道出了感激的心情。弗布拉斯同样如此:当然,贵族的私生子,理发师,仆人等所有人,都来纠缠布尔索涅。玛丽凯丝正在做头发,布尔索涅邀请女仆共用晚餐。吝啬的布尔索涅(详细讨论晚餐地点)。布尔索涅离开。阴谋家到来讨论应怎样行事。

3.旅店的房间里:助手们预演。晚餐。弗布拉斯的女装下面穿着靴子。吉朗特在阿谀者面前妥协。玛丽凯丝进入。吉朗特想走进新娘的房间。弗布拉斯出现。玛丽凯丝确定他是男人。*Charles Osborne, The Complete Operas of Strauss, London: Michael O'Mara Books, 1988, p. 79.

霍夫曼斯塔尔很快对大纲进行了增补,并将第一幕与第二幕的顺序进行对调。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笔下的吉朗特变成了后来的法尼纳尔。乡下律师布尔索涅在莫里哀作品中是一位体态臃肿的老男人,来巴黎娶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但被姑娘年轻的恋人设计戏弄一番,败兴而归,他在《玫瑰骑士》中摇身变成了男爵奥克斯。美丽的弗布拉斯化名为奥克塔维安。他男扮女装以及以后大胆的恶作剧,是从古维瑞的小说中获得了启发。索菲的名字及其性格特征也部分来源于古维瑞的作品。玛丽凯丝变成了《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霍夫曼斯塔尔将莫里哀作品中阴谋家们的口音和籍贯改在奥地利。他们在《玫瑰骑士》中变成了瓦采契尼和安妮娜。两人的足迹遍及意大利、德国甚至波西米亚。在歌剧第3幕中,安妮娜乔装成波西米亚妇女的模样,假冒奥克斯的妻子带领一群孩子到小酒馆不停地叫爸爸。这一情节也来自《布尔索涅先生》。

荷加斯的组画《时髦婚姻》是歌剧的又一素材来源之一。荷加斯(1697-1764)是18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他的铜板画和油画反映了英国各阶层的生活,并对当时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有《时髦的婚姻》、《妓女生涯》、《浪子行径》等。荷加斯在美术理论方面有较高的修养,著有《美的分析》。他的艺术紧扣着他所生活的社会,正如他所说:“我的图画,我的舞台”。[1](P254)荷加斯的作品多是主题加情节式的,犹如连环故事,有较强的文学性,但较少注意造型艺术本身的特点,并充满道德说教意味。许多剧作家都会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启发。斯特拉文斯基著名的歌剧《浪子的历程》(The Rake’s Progress, 1951),就是直接从《浪子行径》中获得灵感而作。

《时髦婚姻》这组油画共6幅,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表现了以下情节:没落的贵族子弟为了发横财与暴发户的女儿签订婚约。两人的婚姻没有爱情,贵族子弟无聊地打发时光,过着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而妻子则勾搭上一个无赖,无赖在决斗中将贵族子弟杀死,暴发户的女儿也不堪良心的谴责,以服毒自杀结束了这场悲剧。

《玫瑰骑士》第一幕的舞台布景几乎完全复制了组画中的第四幅“伯爵夫人的清晨招待会”(见下图)。画中豪华、舒适的卧室,沙发,梳妆台,放有床的内室在歌剧中都可以看到。除了舞台布景外,这幅画还是歌剧第一幕中的许多人物和情节的灵感源泉。画中坐着的伯爵夫人、理发师,前来送巧克力奶的小黑仆,歌手和吹笛人以及正在讲述伤心故事的中年妇女(霍夫曼斯塔尔将她变成了贵族寡妇)。

组画《时髦婚姻》第四幅《伯爵夫人的清晨招待会》

组画中的第一幅“婚约”(The Marriage Contract, 见下图)中的几个人物和情节也被霍夫曼斯塔尔所采用:神情沮丧的少女;大献殷勤的求婚者;就婚约和债务问题争论不休的两位律师。

组画《时髦婚姻》第一幅《婚约》

第二幕在法尼纳尔豪华的府邸里,奥克塔维安作为奥克斯的玫瑰骑士为新娘索菲呈献订婚信物——银玫瑰,这一情节主要是霍夫曼斯塔尔个人的灵感结晶。作家早年曾用笔名劳伦斯创作过一些浪漫的诗作,其中有一首诗作名为《玫瑰的故事》(Le Roman de la Rose)。诗中赞美象征爱情的玫瑰,认为赠送或得到玫瑰是心中爱意的展现。霍夫曼斯塔尔将这种象征性场景融入到歌剧中间。此外,古代天主教会为贞洁、高贵的夫人献上一朵金玫瑰的习俗,也为歌剧提供了参照。

18世纪和19世纪波西米亚的象征艺术为《玫瑰骑士》中的仪式场景提供了素材来源。在当时波西米亚婚礼仪式上,男士们带着高帽,妇女们手拿玫瑰或一束爱神木(一种植物),以此来象征爱情。玫瑰会出现在结婚仪式中的各种饰品和图案上,一名贵族身上总要有一朵玫瑰作为自己装饰品的一部分。在《玫瑰骑士》中,当奥克斯的侍从出现在法尼纳尔的府邸中时,每人手中都拿了一束爱神木。霍夫曼斯塔尔将这些传统和风俗巧妙地进行加工,并将它搬到了帝国首都——维也纳来。

歌剧第三幕小酒馆里的幽会和闹剧来源于即兴喜剧*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16至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喜剧。人物定型、表演程式化,除男女主角外,其余都带面具。和维也纳喜剧。在这些剧目中,经常会有一些例如活板门、假窗户之类的恶作剧。菲力普·哈夫纳(Philip Haffner)创作过一部巴洛克时期的维也纳喜剧《旅店内的诡计》,喜剧表现了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破旧的旅馆,在那里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利安德(Leander)是一位年轻的贵族,想娶艾赫安(Einhorn)先生的女儿——十六岁的安吉拉(Angela)为妻,但姑娘的父亲反对这门亲事。年轻的恋人在一名女巫师的帮助下,在一个旅店里设计说服父亲,有情人终成眷属。女巫师的任务在《玫瑰骑士》中由瓦采契尼来完成。两位恋人也很自然地让人们想到歌剧中的奥克塔维安和索菲,以及他们结合的阻挠者法尼纳尔。

三、人物造型来源

1.玛莎琳

玛莎琳在德语中即“元帅夫人”的意思,在中文语境中通常将这个词音译为“玛莎琳”,她是歌剧的中心人物之一。玛莎琳与博马舍和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中的伯爵夫人非常相似,但是霍夫曼斯塔尔将她塑造成一个更复杂的人物。玛莎琳是一个成熟的女人,她与古维瑞的《弗布拉斯骑士的爱情》中的玛丽凯丝(Marquise)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剧作家为她安排了一位小情人,经常前来与她幽会,以此来寻求情感上的慰籍。在《费加罗的婚姻》中,年轻的凯鲁比诺暗恋上了美丽的伯爵夫人,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在《玫瑰骑士》中变成了故事的重心之一。霍夫曼斯塔尔甚至还煞费苦心地为这位女主角取名字。元帅夫人显然是采用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名字。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中的伯爵小姐奥丽维娅(Olivia)也对霍夫曼斯塔尔有所启发。

2.奥克斯

奥克斯是这部歌剧中最多姿多彩的一个人物。在众多喜歌剧作品中多会出现这样一位由男低音来担任的滑稽角色,这也是此类歌剧的传统之一。他的爱情观,他对女性的爱慕与追逐以及他在最后一幕被戏弄的场景,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仍然是莫里哀《布尔索涅先生》中的人物为他提供了形象来源。布尔索涅先生是一位63岁、自负的乡绅,来到巴黎娶一位年轻的姑娘。《布尔索涅先生》这部戏是法国文学中无数欺骗性闹剧的最佳代表。霍夫曼斯塔尔将布尔索涅先生请到了维也纳,为他穿上了奥克斯的戏装,作者亦从意大利的即兴喜剧中摄取养分,将奥克斯润色得更细腻、更轻松、更滑稽。这些特点在第三幕表现得尤为鲜明。第三幕奥克斯及其它恶作剧的参与者使人们联想到了丑角戏,他最后终于难逃被年轻恋人戏弄、悻悻而归的命运。在《玫瑰骑士》中,奥克斯不幸成为这类老男人的代言人。戏剧发展到最后的结局,是监护人法尼纳尔被说服,好色之徒奥克斯遭挫败,自以为是者奥克塔维安也被玛莎琳高尚的举动所征服、感化。但像其它喜剧角色一样,尽管受到愚弄,奥克斯在观众面前仍保持一种若无其事、充满自信、滑稽可笑的模样。在英国文学作品中,人们可以发现有许多人物形象与奥克斯非常接近,他们是法尔斯塔夫(Falstaff)、《第十二夜》中的托比·培尔契爵士(Sir Toby Belch)等。

3.奥克塔维安

奥克塔维安是剧中的又一个主要人物,他与博马舍和莫扎特笔下的凯鲁比诺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年少多情;都爱上了一位比自己年长许多的贵妇人;亦都是由女演员来扮演,但奥克塔维安在剧中所占的份量显然要重于凯鲁比诺。莫里哀在《斯卡潘的诡计》中塑造的奥克塔维(Octave)和古维瑞的《弗布拉斯骑士的爱情》中的主人公弗布拉斯,都给了霍夫曼斯塔尔以创作灵感,使得他笔下的奥克塔维安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此外,霍夫曼斯塔尔还给了奥克塔维安一个名门旺族的出身。观众从他的名字中就可见一斑:奥克塔维安·玛丽亚·埃伦赖希·博纳旺蒂尔·费尔南迪·海森斯·罗夫拉诺(Octavian Maria Ehrenreich Bonaventura Fernand Hyacinth Rofrano),埃伦赖希,博纳旺蒂尔,费尔南迪,海森斯等人名均在日记第一卷中出现过。奥克塔维和海森斯是《斯卡潘的诡计》中的人物,在莫里哀的作品中,海森斯是奥克塔维的妻子。罗夫拉诺是维也纳一个显赫家族的姓氏,在18世纪20年代曾得到侯爵的封号。在剧中,奥克塔维安的兄长便是一位侯爵、帝国的皇家总管大臣。

在古代戏剧中有着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的传统。年轻的女子装扮成男子模样,在随后的戏剧事件中被同性别的女子所爱慕,或者反之,继而产生一系列的误会、矛盾和纠纷,从而形成戏剧冲突,以此推动剧情的发展。《玫瑰骑士》第一幕及第三幕,奥克塔维安两度装扮成女仆玛丽安德以求脱身,或戏弄奥克斯达到自己的目的,便是受到这一传统的启发。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经常采用这种手法,且用得更加灵活、巧妙。莎翁剧中的女性角色甚至多是由男演员来扮演,如伊莫金(Imogen)、罗莎琳德(Rosalind)、维奥拉(Viola)等。而霍夫曼斯塔尔戏剧中的男性角色则由女演员来扮演。*奥克塔维安就是由一位女演员来扮演的。这便产生了一种性别模糊,它易于在不同环境中产生误解,引发戏剧冲突,同时也给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4.索菲

索菲在剧中是位美丽清纯、涉世未深的少女,是倍受年轻骑士青睐的对象。她的主要参照者是古维瑞的《弗布拉斯骑士的爱情》中的同名人物索菲·安娜·芭芭拉(SophieAnna Barbara)。芭芭拉还让人们联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圣芭芭拉(Saint Barbara)是一位异教徒的女儿,被囚禁在一座塔里,最终被杀害,原因是她不能归顺基督教。在《玫瑰骑士》中,霍夫曼斯塔尔也同样安排法尼纳尔威胁女儿索菲必须与奥克斯签署婚约,否则将被送回修道院,终老一生。

5.法尼纳尔

法尼纳尔这个人物的雏形主要来自于莫里哀《斯卡潘的诡计》中的吉朗特。吉朗特是一位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好父亲,但霍夫曼斯塔尔又赋予法尼纳尔势力、爱面子、乐于攀附权贵等性格特征。法尼纳尔与奥克斯联姻一事也是有其历史缘由的,在玛丽亚·特蕾西亚统治时期,许多富裕的商人多通过供给大臣钱财或赞助哈布斯堡军队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剧中,法尼纳尔通过作军需官,在弗兰德斯为军队的胜利做出贡献,从而获得了贵族封号。这些人还会通过支付一大笔嫁妆来与没落的贵族联姻,以此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

霍夫曼斯塔尔在确定法尼纳尔这个名字时,也以许多文学作品为参照。康格里夫*康格里夫(Congreve, 1670-1729),英国剧作家,英国风俗喜剧代表作家之一。风俗喜剧是喜剧的一种,它描绘并且讽刺上流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复辟时期的英国上流社会是英国风俗喜剧的讽刺对象。《为爱而爱》(Love for Love,1695)是一部写实主义的喜剧,剧中有个名为菲纳尔(Fainall)的人物。日记中还提到在布吕恩(Brun,现在名为布尔诺,Brno在波西米亚)有个有钱人叫做费利西亚·朱利叶斯·奥塞佩尔斯基·范·法纳尔(Felician Julius Hauspersky von Fanal)。法尼纳尔这个名字与上面提到的两个人名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变化。是剧作家以上述名字为参照而取的名。

6.瓦彩契尼与安妮娜

瓦彩契尼与安妮娜是剧中的两个阴谋家,整日忙着陷害他们的顶头上司。虽然这两个人物是剧中相对次要的角色,但霍夫曼斯塔尔仍然精心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与启发来塑造和润色他们。即兴喜剧及莫里哀、高多尼(Goldoni)、博马舍的作品均为这两个人物提供了素材来源。在莫里哀的《布尔索涅先生》一剧中,那不勒斯人阴谋家斯布里卡尼(Sbrigani)就是一个滑稽性的角色。《玫瑰骑士》第三幕中瓦采契尼和奥克斯间的关系类似于斯布里卡尼在剧中的作用。斯布里卡尼的妻子奈妮娜(Nerine)在霍夫曼斯塔尔的笔下摇身变成了瓦采契尼的侄女、同伙安妮娜。在《布尔索涅先生》中,莫里哀也安排了一位叫卢斯特(Lucette)的女子假意与布尔索涅先生结婚,并唆使一群孩子围着他不停地叫爸爸。这些阴谋家为戏剧增添了色彩,从而原谅他们所设计的阴谋诡计。

结语

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在创作《玫瑰骑士》的时候,摄取了多方面的戏剧资源来刻画剧中的人物,丰富戏剧情节。这些素材主要来自于莫里哀、博马舍和达·蓬特的作品,此外还包括意大利的高多尼、英国的莎士比亚,作家甚至回到古老的意大利即兴喜剧寻找灵感与启发。霍夫曼斯塔尔充分吸收了前人戏剧作品中丰富的创作技巧与经验,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剧中两位年轻人一见钟情;纯洁的少女被迫与丑陋的老男人签订婚约;而这位老男人却仅是垂涎姑娘丰厚的嫁妆和美丽的面孔;姑娘的父辈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机智的仆人帮助年轻的恋人摆脱困境,终成眷属……。

歌剧脚本还从传统中吸取了很多可圈可点的戏剧创作技巧,如男扮女装或演员扮演异性角色;喜欢大发奇想的少年乔装后被同性别的人所误会、所追求,从而引发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为不义之人设置圈套;突然进来一位意想不到的人来扭转局面,收拾残局;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终于在最后得到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爱和智慧最终得到胜利等等。

霍夫曼斯塔尔与施特劳斯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戏剧资源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同时也为歌剧注入了新的因素,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玛莎琳是一位在正歌剧中经常出现的人物,这类人物时常会面临爱和职责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最终的解决方案通常是主人公为了更高尚的爱和职责,放弃自己个人的爱。作家为作品设置了这样一位正歌剧中常见的人物,将传统而古老的情感程式“眼泪和欢笑”引入到歌剧中,使得该剧具有正歌剧的严肃品格。作者还为该剧穿上了维也纳风格的外衣,在感伤、机智与滑稽之间取得平衡。歌剧中的布景风格、采用维也纳方言等方面又是从维也纳古老的喜剧作品中摄取的养料。这样的歌剧品种使得观众在笑过之后还会感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一种优雅的情趣,甚至会陷入久久的沉思当中。

此外,霍夫曼斯塔尔使用语言的风格像他的角色来源一样多样。公证人和奥克塔维安的赠送演说使用的是那种冠冕堂皇的官方语言。奥克斯在剧中是一位言行与其身份不相称的贵族,剧作家为他安排了较随意、粗俗的语言。剧中涵盖了维也纳上流社会和地方性的语言——18世纪宫廷语言和19世纪方言,剧作家称其为“标签语言”。霍夫曼斯塔尔将他的脚本作为戏剧单独出版,在这种形式中他的所有语言之中微妙的细小差异都极大地丰富了作品本身。但在歌剧中许多词义都丢失了,即使对于德语最流利的人而言,在不知道脚本每个文字意思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理解歌剧的所有内涵,因此,将之翻译成其它语言便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霍夫曼斯塔尔当然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但却对其置之不理。在他看来,语言的情感和暗示同等重要。

《玫瑰骑士》整部作品悬念丛生、高潮迭起,戏剧冲突环环相扣,既让观众发笑,又会引起他们的深思。丰富的戏剧传统与霍夫曼斯塔尔高超的创作技巧互映生辉,为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保障,为歌剧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郑铁民)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3.004

2016-03-03

张慧娟,女,博士,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J617.2

A

1002-2236(2016)03-0027-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