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究

时间:2024-04-24

吴青丽 刘佳

关键词 高校 思政教育 传统文化 00后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党建思政2019立项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2019YC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青丽,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助教,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刘佳,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助教,高校行政人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57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最根本的还是要把握与践行好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文化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沉淀,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财富,弘扬与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高校大学生作为与时代接轨的青年人,更应该学习与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把握好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敢为人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能够有效的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内涵,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效性[1]。

一、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时期作为青年学子从学校到社会过渡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其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在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普遍虽有投入,但产出较少的局面下,寻找到一条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新思政教育道路,是当下许多思政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我们和世界接触的也随之增加,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让国人目不暇接,尤其以高校青年学子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在他们拥抱世界,接受世界文化时,却缺乏应有的自我辨别能力,部分人逐渐产生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甚至产生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曾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这是革命先行者对于当时青年的殷切希冀,也是当代青年学子自我反省和自我要求的参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之间具有相当多的共性和相同的价值追求,将二者结合应用,具有极高的探索价值。因此,如何以高校思政教育为基础,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飞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校思政教育在面对全球数据共享,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的挑战时,同时也发掘出新的机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上到领导与管理机制,下到学生课程文化学习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只要能够把握好现阶段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高校立德树人目标,落实育人机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亦可以变挑战为机遇。

二、“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018年以后,高校学生开始以“00后”为主,他们在高校求学的时间正好是中国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因此,相较于以往的青年学子,他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想活跃,观念新颖,追求个性化、自由化,带有较为明显的个人性格色彩[2]。且由于接触现代信息较多,对于传统文化感知能力偏弱,虽然经过中小学的文化教育及熏陶,却无法形成自我认知和升华应用,对于课堂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停留在背诵和考试等粗浅理解层面。“00后”们使用网络的频率非常的高,据报道,他们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网络自学等都被他们认可接纳[3]。虽然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有意识的发掘新媒体教学模式,自媒体“两微一端”在高校用的居多,短视频、网络直播形式融入思政课堂,但由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热点话题的传播与把控总体经验不足,课堂效果并不太理想,而且对于个性张扬的“00后”大学生来说,自媒体使他们的个性与特点得到极大发挥,自媒体思政教育下教师个人空间变小,权威性被削弱,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激增。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阵地单一,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无法满足自媒体的舆论场[4],传统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00后”大学生形象性文化的需求。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的路径研究

(一)依托课程主渠道,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前期数据调查显示,42.38%的学生认为高校未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22.26%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于传统文化不重视,过度重视考试和专业课的培训。63.72%的学生希望能在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应的课程。“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对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就必须追根溯源,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教育,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只能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路线,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地方课程,逐步完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课数量,并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之上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质量。高校行政教辅老师应和专业教师相互学习与借鉴,利用学校有此基础的专业老师和学生成立专业的团队,鼓励有授课经验的青年教师担任课程的主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相结合。为更好的弘扬和传播好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在原来课程授课方式的基础之上创新课程方式,可通过翻转课堂等新型授课方式,由学生主导课程,教师监督,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自己去了解、查阅、分析现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思考,做出反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与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具体表现成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让学生敢想、敢思、敢做,提升学生的主动寻求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在对学生希望如何在校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的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希望开设专题讲座、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形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勤俭节约等风训,为了更好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不仅要看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应该要重视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基石。我校一直在传家风·树校风·扬国风这一系列活动中做的很好,父母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影响学生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学生进入校园后,学校的校风校训可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但是我校的一系列家风活动与校风活动都仅限于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展开,与同学的故事串联,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其他的优良品德与传统未进行发掘与深挖。学校可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举办传统文化月,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开展“经典永流传”等朗诵活动;全校一起过传统节日、着故时服裳、习传统礼仪等,大力发展与丰富学生的校园分化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学习、发扬传统文化。除上述活动外,学校还可以结合时令,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体,如学生宿舍评比大赛、海报设计大赛、征文活动等,开展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活动,展现校园风采,将趣味性与专业性相统一,逐步引导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三)助力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与采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既可以增加大学生了解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提前了解社会,提升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调研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在不断创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时,注重“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著名专家到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少数民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提升學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5]。学生在校内通过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活动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以外,学校可趁着寒暑假等长期的时间,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月,组织并带领学生进行三下乡,通过访历史古迹,探寻现存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走访、调研、采访,并形成访谈报告,通过自媒体等平台将所见所思所感发布出来,分享给更多人看见与学习。我校上个暑假安排了一支三下乡队伍前往潮州,探寻潮州的非遗文化,学生在下乡走访调查的过程中边调查边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以推文的形式通过团学向其余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收获,进一步让院系的同学也了解到潮州的非遗文化,后期学生自身也谈到通过三下乡等一系列活动,自身的学习和锻炼都得到较大提升。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留下来的历史感,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并将其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专业与校园生活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实现在大学校园里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高校思政教育,在高校课堂生根发芽,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主体已是必然。网络时代越来越发达,高校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越来越大,只有通过多途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洪伟.网络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9(15):22+21.

[2]崔楠,张楠.辅导员做好“00”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20(4):74-75.

[3]李浩,刘红梅,蒋晓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基于“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的调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6):61-64.

[4]梁钦.自媒体对“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20(8):94-96.

[5]潘洪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9, 41(4):49-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