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兼具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婴戏图

时间:2024-05-20

/于 希(于 熙)

“中国很早已有绘画婴孩的传统,从晋代开始,儿童就已被画家纳入绘画题材中。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使之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婴戏图在明代宣德以前多为‘庭院婴戏’,宣德以后多为‘郊外婴戏’。观婴戏图可窥知当时的社会风俗面貌,因而婴戏图往往包含了丰富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兼具生活性和趣味性”。

据考古资料载,儿童作为艺术形象出现,最早的载体应该是汉代及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从绘画的角度看,婴戏题材应从唐代开始,时间当与仕女画相差无几,但刚刚萌芽,技法也未成熟。

婴戏,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在宋代。宋代重文治,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城市经济日渐繁荣,工商业发达,人口集中,市民阶层迅速壮大并逐渐形成一支可以影响画坛的力量。宋代画家从主要服务于宗教及贵族阶层,转而开始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表现市井平民生活的风俗画开始兴盛,这其中便包括以孩童嬉戏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婴戏题材。

宋代,擅画婴戏题材的画家很多,最著名的是以描绘富贵人家庭院生活为主要题材的苏汉臣和以普通百姓市井生活为主要题材的李蒿。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苏汉臣以儿童在庭院里玩“推枣磨”游戏为题材的《秋庭婴戏图》:画面的右侧有一高大耸立的太湖石,石旁有盛开的芙蓉花和雏菊,以示时令在夏末初秋;画面的左下方,离太湖石不远的圆凳上放着玩具“枣磨”,姐弟俩正聚精会神地玩耍,他们衣着富丽,有大户人家的气质。太湖石前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有“宝塔”、“轮盘”、“陀螺”、“铙钹”等精美的玩具。这幅画的人物刻画精细,色彩艳丽,富贵气十足。清代乾隆皇帝为《秋庭戏婴图》御题诗:“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乾隆皇帝在欣赏这幅画作时,看出了情趣之外的文化内涵——“礼让”。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李蒿绘制的以城乡交界处百姓生活为题材的《货郎图》:左起是一位妇人和六个孩子簇拥着乐呵呵挑着货担的老货郎——妇人迎着货郎,从前筐中取出玩具,正俯身给自己的孩子看。三个孩子已挤近货郎身前,在前筐中挑选玩具。两个孩子已追上了货郎,小小的手已伸向货郎身后的货筐;相隔一些距离,是一位妇人和六个孩子——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正匆匆走向货郎,伸出左臂仿佛在跟货郎打招呼,两个孩子像是在跟母亲提要求,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四条活蹦乱跳的狗。有一个孩子已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正往家跑,另一个孩子好像也喜欢,俩人相互拉扯起来。稍远些有一位孩子提着葫芦,嘴含手指,静静地看着。这幅画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生活气息很浓,很有情趣。

由于婴戏图反映的是生活中美好、祥和的一面,因此,婴戏图一直都是画家笔下的主要题材之一。

婴戏图,从宋代起成为了陶瓷装饰的主要纹饰之一。

宋代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是陶瓷彩绘装饰的起点,婴戏图是其主要装饰题材之一,有池塘赶鸭、打陀螺、蹴球、骑马、钓鱼、玩鸟、放爆竹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宋代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婴戏纹枕》。此枕呈腰圆形,枕面前低后高,白釉,以黑彩装饰。枕侧绘简单的花草纹。枕面外周以双线勾勒如意形开光及双弦纹,开光与弦纹间饰四组卷枝纹。开光内绘主题纹饰婴戏图:一个孩子头顶一只小鸟,作逗引状;另一个孩子着急态,欲上前抢夺小鸟。整个画面简约,传神,童趣十足。

元、明、清时期,婴戏图开始出现吉祥寓意,如祈福纳祥、祷告平安、升官发财等。瓷上的婴戏图还从最初的一俩个孩童发展到百多个孩童,反映了我国自古就有的祈求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结。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代景德镇窑的《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此瓶圆唇,撇口,细颈,溜肩,垂腹饱满,圈足,足跟外撇,以斗彩装饰。瓶颈部饰变形蕉叶纹、黄地折枝花纹和垂如意头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部饰回纹一周。瓶腹绘主题纹饰婴戏图:栏杆围起的庭园内有竹林、芭蕉、湖石、花草树木,16童子在其间玩耍,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斗蟋蟀,有的在抬杠子……孩子们个个灵动活泼,神情欢快,好一个旺盛的大家庭。

笔者选择以婴戏为题材在瓷上作画,一是因为孩子的生活能折射社会现实;二是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天真烂漫,惹人喜爱;三是因为孩子是人类的未来,看到了孩子,就看到了未来;四是因为人们在婴戏图上赋予了非常美好的的寓意,人们喜欢将这些富有美好寓意的瓷画置于屋内,而且这些约定俗成的寓意人人都能看懂,如:以莲花和孩童组图,赋予人们希望家族兴旺的“连生贵子”;源于民间故事——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人们借之表达希望孩子长大能取得功名有美好前程愿望的“五子登科”;寓意“百子千孙”,祝福人们子孙满堂、家族兴旺的《百子迎福图》、《百子闹春图》、《百子迎春图》。

笔者的粉彩瓷板画《新春》和《满载而归》都绘“五子”,其中寓意人们一看便知。《新春》描绘的是孩子们放鞭炮“接福迎春”的场景。孩子们又爱放鞭炮,又怕鞭炮炸响,拥挤在一起的俏皮样真是喜庆又惹人爱。《满载而归》描绘的是孩子们钓鱼归来的场景。孩子们一个个神气十足,站成一排,相互欣赏着,很了不起的样子,能看到收获带给他们满满的自信。这两幅作品都是我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我喜欢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我喜欢用孩子的纯真和童趣来表达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