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铸铁血军魂 绘壮阔征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14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侧记

时间:2024-05-20

□ 刘 红

2019年7月26日至9月5日,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14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八一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共有259幅作品入展,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宣传画、连环画、装置、实验艺术等多个门类,这些作品主题突出、内涵深刻、形式新颖、风格多样,既有表现我军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也有反映强军兴军火热实践的现实题材作品,散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彰显出强烈的战斗品格。军旅美术家以饱满的情感、厚重的笔触、多维的视角,浓墨重彩绘就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画卷,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进强国强军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热忱讴歌全军将士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崭新风貌。

李翔、杨文森、韩书阁、王云霞 西风烈 300×400cm 纸本设色

苗再新 绿野清风 151×199cm 纸本设色

开幕式上,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认为,以艺术的方式为强军抒怀、为人民写照,是广大军队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也是军队美术家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要求的重要实践。

一、史诗与艺境的完美呈现

展厅内,风雪弥漫的长征险途,硝烟之后的整装待发,日常训练的英勇身影,鹰击长空的现代化军事设备……一幅幅作品如同新中国时代车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在眼前一幕幕掠过,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成一阕恢宏壮阔的视觉史诗。

秦文清的油画《攻克天津—突破护城河》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细致入微的笔触,将宏大的战争场景和千军万马鏖战搏杀的身影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我军为了解放事业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较之激烈的战场描写,陈坚的《缅北之巅》则把中国画含蓄写意的表现手法,融汇在现代情境中,使作品具有一种诗意;李翔、杨文森、韩书阁、王云霞合作的中国画《西风烈》,以宏阔的视角、细微的情节,通过恶劣环境与大场景描写,再现了红军长征中那种壮阔雄浑、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铁血精神;陈树东的油画《岁月如歌—延安鲁艺的一天》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手法,以表现主义的笔触力量和肌理效果去传达内心情感,在雄浑朴茂的风格语言上,营造出一种斑驳、遥远、模糊的历史印迹;金俊的连环画《草地党支部》表现了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的29名受伤战士克服重重困难过草地的故事,作品整体色调浑厚,作者运用强烈的黑白对比,将坚韧的信念化作画面的亮色,从而体现红军战士的党性和使命感;张飙的雕塑《雪莲花》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4个小红军战士相互偎依在一起取暖的情景,造型手法简洁洗练,人物排列富于变化,她们稚嫩的脸上充满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充分体现了在艰苦岁月中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人心灵的震撼。另外,张道兴的《托起生命》、骆根兴的《钱学森在美国之三》、王树鹏的《叶挺军长》、周武发和张继双的《抗联1939年冬》、王永民的《太行奇兵》、白金的《贺龙的故事》、蒋彦的《聂荣臻与白求恩》、冯海娇和任蒲涵的《红军经过的地方》等作品以造型艺术的语汇锤炼、历史叙事的视角聚焦,将艺术家的个体感怀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纽系在一起。让人们看到了当代美术家对于人民革命战争的真切描绘、对于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的完美塑造,凸显出英雄主义的精神底蕴。

二、“宏大叙事”与“微观表现”的巧妙结合

20世纪以来,中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已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英雄主义”美学范式,形成了史实的现实主义与史诗的理想精神共振、雄强的阳刚之美与细节的精微深入结合等诸多特点。在当日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原主任刘曦林认为,军事美术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技巧,比如直接表现、间接表现和侧面表现,像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石鲁的《转战陕北》,是一种侧面表现和间接表现。本次展览不乏这样的作品,例如王赫赫的《守望》,没有宏大的叙事,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了内蒙古大地,风吹草低,一位质朴的老妇人倚在蒙古包前,眼含期盼,深情遥望,画面含蓄,着力表现丰富而微妙的光影变化,如诗如梦,给人无尽的遐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认为,军事美术在阳刚、铁血之下,还应有浪漫诗意的情怀。如周末的《女兵系列》采取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手法,将西方油画语言的“形”与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意”相互融合,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精神气质,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使油画的艺术性展现的纯粹而自然。

“贴近现实,关注当下”始终是军事美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新时代,如何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以艺术的方式及时而深刻地反映出军旅生活的新变和时代的新质,也已成为军队美术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从2017年举办的第13届全军美展中,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军事美术随着军队向着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目标迈进的坚定步伐而带来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气象;感受到了“科技强军”思想下催生出来的新思维、新观念;感受到了立足“敢打必赢”的军人本色和豪情壮志;感受到了多元艺术下军旅美术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性思考。本届展览,这种气息愈发浓厚。孙立新的《边关风雪》、窦鸿的《雪中餐》、苗再新的《绿野清风》、夏荷生的《戈·鸽》、周福林的《海军陆战队系列》、袁文魁的《拉练纪事》、闫铭钰的《强军战歌》、陈林的《钢与火》、房子剑的《中国蓝盔》等作品刻画了战士军训的威武形象,并试图通过对于硬朗阳刚的军人形象塑造,揭示这些钢铁之师所深蕴的富有血性的民族精神,从而展示了和平年代另一种青年形象的社会人生与人性品质;李连志的《阳光洒满大地·奔跑》、钟泽畅的《洗尘》、张恺桐的《梦》、张驰的《勇燃》、侯天白的《骄阳》、郝永红和崔猛的《战》、邓毅和崔猛的《公差日》、寇泽旭的《重新吹响》、赵学宝和史春红的《勇往直前》等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强军之路上部队的生活细节和现代军人的精神面貌,洋溢着浓郁的军情兵味;黄援朝和唐秀玲的《敬礼·祖国》、赵猛的《猎鹰女队》、阮梅和王一帆的《奋斗的青春》、杨跃乐和丁雨生的《我们班》等作品则生动刻画了女兵们的飒爽英姿。这些鲜活的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的感觉回到日常、回到现实、回到个体,也回归人性,使军事题材绘画作品显得亲切感人,充满情趣。

李金朵、詹清雨 女兵 180×180cm 纸本设色

反映科技强军的题材也是本届展览一大亮点。范琛的《筑梦太空》生动刻画了宇宙空间里航天器的复杂结构,水墨晕染的特殊效果营造出充满梦幻的太空环境,巨大星球与宇航员的体积对比不禁让人感叹人类梦想的伟大;许向群的《起航》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时空交错、平面切割、硬边语言等各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画面饱满,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给观者带来全新的、惊心动魄的视觉感受;王瑾、苑鸣鑫、肖川的《扬我军威·铸我军魂》是一组四幅的宣传画作品,分别以火箭、坦克、航母、战机为画面主题,作品以插画的塑造方式,将众多军事元素幻化为绚丽的平面化色块进行组合,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青春气息。

当下的军事题材创作在脱离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才能深刻地表现主题?如何实现交融共进?对此,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建议,军事美术创作要处理好人、事、物三者的关系,也就是说画军人、军事和军备不要图解式,不要把军事美术画成一个军队设备的大陈列,在创作中要凸现出军人的内心情感、人性的伟大。周补田的《巡海》、葛炎的《潜艇舱》、游健和王兵的《大国重器》、孔平的《飞天壮歌》、冯玉红和傅海波的《大国之翼》等作品虽然都是用笔墨展现我国军队的新型装备和现代化作战水平,但在这些创作中,作者们以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同的笔触,以精湛的技艺与满腔的热情描绘出新时代最前沿的军事、科技成就,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与精神面貌。

此外,陈琳、祖伟玮的《亚丁湾—中国海军》、张小磊的《援非医疗队》、孙均和范韬的《中国老师》等作品表现了中国军队参与国际援助行动的场景,展现出大国军队的风采;郭建明的《平安家园》、成君和刘丽的《春天里的阳光》、曹加新和李艺凝的《枣园清晨》等作品聚焦微观的生活细节,展现出军队守护人民、人民爱戴军队的军民鱼水情。

三、艺术语言“当代性”的自如转换

全军美展从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即第一届全军美展)迄今已经举办14届,从艺术表现手法到绘画语言以及技法,一届有一届的特点与新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军队的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个大背景下,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方面继承军队美术创作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创作语言和创作方法。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继第12届、13届军展之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展览中,大大拓展了军事美术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在视觉感受与精神感染两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主旋律绘画的表现深度和力度,使军事美术作品在彰显军事美学特征、风格趋向与精神诉求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浏览一幅幅作品,我们发现不论是主题还是创作手法,包括个性表达,内容和形式、传统与创新、材料和技法的关系不再显得生硬, 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的话来说,这种当代性的转化一切都显得“自在”“从容”。

例如王树山的《转场》,在创作中融入浪漫、写意乃至超现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法,使得雕塑作品更加多元、更富个人风格,在关注历史的同时,又呈现出很强的当代性;张蕊的中国画作品《中国鲲行动》,在画面的上中下三个部分用平视、仰视、俯视三个视角去组织画面,透视感十足的朵朵降落伞和深色的飞机背景融合在一个画面上,几十个姿态各异的空降兵成为一种视觉上的奇观,同时又预示着我们强军、强国、中华民族复兴如鲲鹏之变,扶摇几万里;新媒体《远》引喻特征更明显了,通过讲述中国航海史的故事,表示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决心;吴国成、高振斌的《X密码》同样是航空航天题材的作品,作者别出心裁地将达·芬奇作品中的人体与宇航员的姿态相结合,重叠交错的肢体轮廓动感十足;王一帆、李典的《冲出C形圈》用中国的意象思维、线条的疏密关系的搭配,营造出一个既平面又抽象的空间。朔人懿烽的《凉凉的硝烟》、周末的《女兵系列》其用光、用色,包括手法运用、感觉处理,是借鉴图像的成功转化,把浪漫主义的唯美主义精神内涵推向极致;王雯的《军港之乘风破浪会有时》表现工地脚手架那种线性的结构感,非常新颖;许德华的《鏖战海空》借鉴了立体派、构成主义的手法,勾画了一幅高科技现代化的海空编队;高正石的《深海列阵》强化了轮廓线、构成感;张姝的《与风并肩》以及赵志炜和赵春生的《军威锣鼓》采用印象派的手法,意象的笔触来呈现一种速度感,显示了创作手法的多元性。

展出的作品融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浓郁的生活色彩,表现出艺术家对新时代精神的讴歌,并在其中呈现出新的突破。“今年的全军美展相较往届有三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如动漫、剪纸等表现形式都是往届鲜有的,且创作质量有明显提升。二是青年创作力量突出,在60件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其作者有大半都是后起之秀,甚至有军艺本科在读学生。三是评选机制更加公正,此次展览的评选专家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与参展画家几乎没有交集,由此,参展作品的质量与多元化得到了保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表示,此次展览是全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不仅是美术家们表达对祖国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为新中国70华诞献礼的窗口,更是强军成果和全军精神面貌的直接展现,意义非凡。

庄明正、李海鹏 援非医疗队 233×198cm 纸本设色

四、新征程,再出发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本届展览题材广泛,不论是当代军人形象的塑造还是军训日常生活场景,抑或现代化军事武器装备的描写等,形式多样,艺术语言新颖,视角独特,情感真挚诚恳,生活气息浓厚。展览最大的特点是涌现出的一批青年美术家,他们努力探求、不断求新的特征,反映出当下军队美术的创作状态与成果。对此,著名画家张道兴认为,军队美术素有薪火相传之传统,强军兴军改革之下,老一代画家仍在不懈地努力,一大批青年才俊涌现,他们对多样艺术语言的探索,更启示了军事题材艺术未来发展的多元化方向。

新时代、新风貌、新征程。阅览70年壮阔征程,感悟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创造的伟大奇迹,回顾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的辉煌历史,本次展览必将激励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不断强化爱国奋斗、强军打赢的使命感、责任感,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陈琳、祖伟玮、陈菲 亚丁湾—中国海军 240×219cm 纸本设色

张道兴 托起生命 245×235cm 纸本设色

许向群 起航深蓝 187×188cm 纸本设色

郝永红、崔猛 战 165×125cm 纸本设色

王一帆、李典 冲出C形圈 210×166cm 纸本设色

王赫赫 守望 200×200cm 纸本设色

张小磊 援非医疗队 195×195cm 纸本设色

李季原 红五星 200×196cm 纸本设色

吴国成、高振斌 X密码 200×200cm 纸本设色

张蕊 中国鲲行动 240×180cm 纸本设色

黄援朝、唐秀玲 敬礼·祖国 234×200cm 纸本设色

杨跃乐、丁雨生 我们班 220×180cm 纸本设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