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 赵琰哲
晚明文士赵世杰在《古今女史》中有言:“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绍兴,孕育出颇多富有才情的擅绘才女,尤以明清二代为多:傅道坤、范隆坤、商景兰、商景徽、李因、胡净鬘、陈道蕴、赵淑贞、蕴菖、孟蕰、潘似、王端淑、王静淑、金礼嬴、祁修嫣、周演巽、倪素坤、陈元淑、王倩、孙祖芳、徐昭华、李佩金、任霞等人。这些擅绘丹青的灵秀才女,最具“天地清淑之气”,足可称得上“咏絮之才”。
明清绍兴女画家既需面对社会现实,又有对才艺的理想追求。她们中的大多数从家庭中汲取艺术养分,多依靠父兄丈夫攻习丹青艺事。同时又有少部分才女展现出自身的才情灵性,突破家庭,独立进行艺术活动。绍兴女画家不仅彼此之间多有往来,她们与男性文人圈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才女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是与男性文士之间的相互唱酬,这些交往游历都有助于女画家的艺术追求。
明清绍兴女画家笔下的丹青书艺涉及多种题材与风格,呈现出不同于男性画家的独特面貌。就绘画题材而言,她们图绘花鸟题材的画作数量最多。同时,由于人物写形技艺的具备,以及真山真水的游衍经历,也使得不少女画家长于人物、山水题材。
花鸟画是绍兴女画家最为偏爱的绘画题材,所绘数量较多。
晚明才女傅道坤,会稽(浙江绍兴)人,同乡范太学继室。貌丽而慧,自幼工习丹青。《无声诗史》称其婚后一年元夕灯会,灯带失绘,众仓皇间寻不到画手,傅听说后,援笔立就,画名大振①。傅道坤擅绘花鸟,清丽简约。其花鸟画存世作品《古木竹石图》(图1),画面的上半部分留白,下半部分以浓淡墨色绘枯木、翠竹、湖石等,呈现出不求形似的审美意趣。
图1 [明]傅道坤 古木竹石图 115.5×30.8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女画家李因,字今生,号是庵,龛山逸史。关于李因生卒年说法不一,学界多认为其生年约在1611-1613年之间②。籍贯说法不一,本文取会稽之说③。李因幼时“家贫落魄,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然命运多舛,一度沦入风尘。17岁时以《咏梅》诗中“一枝留待晚春开”句,赢得葛徵奇倾慕,纳之为妾。擅绘花鸟,尤其长于对景写生。清顺治二年(1645),葛徵奇因明亡而忧愤郁结去世。之后的数十年间,李因毁容守节,矢志不嫁,生活清苦,以卖画自给。“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作苦吟诗”,颇受乡人敬重,人所称道。“时在秀州,友人偶言公(指葛徵奇)故姬李因守志,毁容屏艺,自甘岑寂,有古闺侠风”④。
李因擅长花鸟写生,对陈淳画风十分偏爱,不仅临仿揣摩,还用沉香木刻陈淳雕像敬拜—“然止风篁雨箨,尝鼎一脔耳,盖为白阳先生遗迹乎?遂刻沉香而事之,悉臻堂奥。”⑤其不过分追求形似的写意花鸟画风,被认为“颇得青藤白阳遗意”。李因则因其笔墨和画风中没有闺阁气、脂粉气,具有士气,使得画史对她褒赞有加。另外,李因曾随画家叶大年学习花鸟画笔墨技法。徐沁《明画录》中记述李因“画花鸟,叶大年授以笔法……点染生动,大幅益佳,此闺阁而得士气者”。李因多用水墨,苍古静逸,幽淡清雅,同时注重师法造化。李日华在《六研斋三笔》中称:“葛无奇家姬李因者妙于写生,无奇以牡丹折枝贻余,余酬一绝云:‘珠箔银钩独坐春,抛将绣谱领花神。脂轻粉薄重重晕,恰似崔徽自写真。’”葛徵奇曾明确说夫妻二人在画题上的各自擅长—“山水,姬不如我;花鸟,我不如姬。”“每遇林木孤清,云日荡漾,即奋臂振衣,磨墨汁升许,劈笺作花卉数本,余亦各加题跋,以别赝鼎。”⑥李因以画荷花鸳鸯题材(图2)为最著名,清气盎然,意境奇特,更代表夫妇恩爱情笃之意。
图2 [明]李因 墨荷鸳鸯图 155.5×53.2cm 绫本水墨1643年 故宫博物院藏
胡净鬘,又名鬘华、华鬘、净德,小名小鬘人,诸暨人,为明末画家陈洪绶的侍妾。明崇祯十六年(1643),陈洪绶46岁从北京回杭州途经扬州时娶回,还曾伴陈洪绶游扬州铁佛寺。时人以苏东坡之妾朝云比之,传诵为“韵人韵事”。《玉台画史》将其编入“姬侍”类。郭麐在其《灵芬馆诗话》中称:“老莲姬人胡净鬘,又名鬘华,又名华鬘,又名净德,又小名小宝。友人文后山藏老莲、鬘华合作花卉册子,见其私印如此。”⑦胡净鬘擅长花鸟草虫,笔致工丽,画风受到其夫陈洪绶影响,在绘画形式上继承陈洪绶古拙方折、富有装饰性的绘画特点。《静志居诗话》称其“善花草”,朱彝尊称其画作“皆入画品”,但画作在当时“见者绝少”(图3)。
图3 [清]胡净鬘 梅花册(之一) 纸本水墨 苏州博物馆藏
陈道蕴,陈洪绶长女,诸暨人。生母为萧山来斯行之女,在陈道蕴八九岁时去世。陈道蕴幼承闺训,继承家学,得到父亲陈洪绶的悉心传授。后又与陈洪绶之妾胡净鬘志趣相投、讲画论法,受其指导,画艺提高。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陈道蕴以诗文书画擅名越中。其花卉、翎毛、人物皆工,尤其善于画竹。陈道蕴画竹学习元代女画家管道昇,晴箨新篁,洒脱出神。
王端淑,字玉映,号映然,山阴人。明佥事王思任之女,宛平诸生丁圣肇妻。山水宗倪、米,兼工花卉,书法宗“二王”,除书诗外尤长史学。其父曾曰:“身有八男,不易一女。”卒年八十余,著有《吟红集》《玉映堂集》。清代张庚《国朝画徵录》称其工诗文,善画。清代恽珠《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天资高迈,楷法“二王”。王端淑同丈夫丁圣肇曾隐居于明代书画家徐渭的青藤书屋。其笔下的花鸟画作,受到徐渭水墨写意花卉风格的影响。清代女诗人顾春有七绝诗《题王端淑碧翠禽》,描绘了王端淑的花鸟画作:“风前玉蕊蒙蒙写,天际浮云淡淡遮。小鸟枝头相睡稳,月明初上碧桃花。”⑧
徐昭华,字伊璧,号兰痴,浙江诸暨骆介采之妻。其母为商景徽,徐昭华幼承母教,承袭母亲商景徽的文学才情,诗词名噪一时。著有《徐都讲诗集》《花间集》《凤凰于飞飞楼集》各一卷。徐昭华为毛奇龄弟子,善花草,尤工画蝶,颇得毛奇龄赏识。毛在《西河集》卷八十五称:“文章之盛,无如徐昭华者。”又称“昭华画蝶工甚”⑨。毛题徐昭华画幛云:“吾郡闺房秀,昭华回出尘。书传王逸少,画类管夫人(仲姬)”。又在《观徐昭华画幛作》诗后补注:“此诗颇传人间,后昭华画真有追管夫人处。”
清代乾嘉时期的绍兴闺阁画家金礼嬴,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前,卒于嘉庆十一年(1806)后至嘉庆十二年(1807)前。字云门,号五云,自号昭明阁女史,一称昭明阁内史,山阴人。晚居杭州。嫁嘉兴王昙为继室。夫妇以诗文书画相商榷,志趣高远。性喜吴越幽胜之区,探索殆尽。金礼嬴幼娴翰墨,山水、人物、仕女、界画亭台、花卉皆长,能师心独运,妙夺古人。其笔下的花鸟画,学习恽寿平的没骨花卉风格,灵动秀丽。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其《花卉图》册,其中图绘梅花、芍药、牡丹等花草。图中题款明确指出,此画作于“丁未(1787)暮春之月,戏橅南田翁大意。”⑩金礼嬴非常喜好梅花,曾作《梅月双清》图,亦多有吟咏梅花诗作。殁后葬于杭州散花滩梅林中。
绍兴才女王倩亦善绘花卉题材。王倩,字雅山、雅三、曼仙,号梅卿,山阴人。永定兵备道王谋文之女。长洲陈基之继室。工诗词,为清代中期文士袁枚的女弟子;善花卉,工兰、竹、梅等画题,尤长于墨梅,学元代墨梅画风,亦善仕女。夫妻常偕游吴越间,以琴书相对,人称“刘樊仙侣”。陈基前妻金纤纤有遗诗未刊,王倩卖画数十幅并其自著《向花楼集》,悉以付梓,流传艺苑,世人多称之。后欲绘仕女百幅未就,病逝于云间。著有《洞箫楼诗词》《寄梅馆诗抄》《问花楼诗抄》。
图4 [清]金礼嬴 观音像 111.6×44.1cm 纸本水墨180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金礼嬴所绘《顾横波夫人小影》(图5)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春日,即其二十五六岁之时,也是比较少见的后世女画家对于前代名妓的摹绘。此画虽为临本,但颇有影响。画中人物即为晚明名妓顾眉,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又名顾媚,字眉生,号横波,人称“横波夫人”。应天府上元县(今南京)人。顾眉琴棋书画皆擅长,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嫁文士龚鼎孳,二人情意甚合,生活美满。顾眉婚后改名徐善持,晚号智珠、善才君等。在晚明金陵名妓中,顾眉可谓是其中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受清廷诰封为“一品夫人”。
图5 [清]金礼嬴 顾横波夫人小影(局部) 25.5×307.5cm 纸本设色
金礼嬴所作《顾横波夫人小影》画幅大半为园林背景,描绘了瘦透漏皱的太湖奇石与舒朗横斜的花树翠竹。画中顾眉为正面半身像,头梳松鬓扁髻,衣着简约规整,妆容清雅,身形掩映于树石之间,表情淡然地直视观者。从画中年龄来看,此时的顾眉早已不再是周旋于烟花柳巷的风尘女子,当属于脱籍从良嫁归于龚鼎孳之后。
图6 [清]任霞 风尘三侠图 110.9×43.4cm纸本设色 1898年 故宫博物院藏
在绍兴女画家作品中,山水画题材所占比例最小,数量较少。但时至明清二代,当山水画成为画坛主流之时,绍兴地区也出现了多位工于山水画题的女画家。她们在审美追求、意境表现及笔墨技法等方面,与男性文人画风相一致。
王端淑只身辗转各地,作闺塾师以维持生计。所谓闺塾师,指称的是在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盛行的江南地区,逐渐形成的家庭女教师群体。与当时多数女性需要依赖男性亲属才能得以出游不同,由于其闺塾师的身份,王端淑可以更自由地安排出行游历。正因王端淑外出游历经验丰富,对真山真水的游历经验影响到王端淑的山水画创作,使其成为清初少有的擅长图绘山水画题材的女画家。
王端淑笔下的山水画以摹古为主,董源、米芾、倪瓒等各代名家山水画风皆能。画史称其“楷法二王,画宗倪米,兼工花卉画。”《山水图册》(图7)是王端淑学习历代山水画大家风格之作,不求形似而讲求笔墨趣味,其审美追求与当时文人画主流风格丝毫无异。王端淑因才情出众而为官府所闻,顺治帝曾欲召她入宫以教授诸位嫔妃公主,其辞而不就,隐居于杭州吴山诸地,以绘山水自娱。
图7 [清]王端淑 山水图册(之一)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清]汤漱玉、汪远孙著《玉台画史》,刘幼生点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271-272页。
②一说1616-1685,一说约1611-1685,一说1610-1685年。参见赫俊红《丹青奇葩—晚明清初的女性绘画》,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114页;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故宫出版社,2007年,第61页;杨秀礼《李因生年字号考》,见《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并见《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
③籍贯说法不一,一说为海昌人,一说为杭州人。
④[清]朱一是《为可堂集》,转引自黄裳《来燕榭书跋(增订本)》,中华书局,2011年,第268页。
⑤[明]李因《竹笑轩吟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⑥[清]葛徵奇序,载李因《竹笑轩吟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⑦[清]汤漱玉、汪远孙著《玉台画史》,刘幼生点校,第306页。
⑧周小儒,蒋玲玲《中国历代女书法家》,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第123-126页。
⑨[清]汤漱玉、汪远孙著《玉台画史》,刘幼生点校,第289-290页。
⑩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第86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