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回忆50年前看马戏

时间:2024-05-20

文/夏荣根(原重庆建设工业集团公司)

回忆50年前看马戏

文/夏荣根(原重庆建设工业集团公司)

“齐齐哈尔市马戏团抵本市,即将进行公演”。

1966年2月26日,《重庆日报》刊载的这则标题新闻,犹如一粒石子投进平静的水中,击起层层涟漪,重庆市民特别是杂技爱好者奔走相告,热切期待着这场马戏演出。

两天之后,演出在大田湾体育场临时搭建的大篷里拉开了帷幕。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特殊时期,当时的文艺演出也极具时代特色,如从售票方式及演出团体的介绍中我们可以领略其一二。

当时的票价为4角,团体30张以上凭单位介绍信3角,农民30张以上凭生产大队介绍信1角5分,大专学校学生100张以上凭学校介绍信2角。

再看节目单上齐齐哈尔市马戏团的简介,文字虽不长,但时代特点尤为鲜明:

齐齐哈尔市马戏团,是1952年成立的。自从建团以来,在党和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和文艺路线的正确指引下,在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在广大观众的亲切关怀和兄弟团体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帮助支持下,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始终坚持勤学苦练,深入工厂、矿区、农村、部队不断地进行艺术实践,队伍思想和技艺水平获得较快的提高。在各地巡回演出中,给广大观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1957年曾先后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做访问演出,并荣获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主席授予的一级劳动勋章。近几年又应北京、长春电影制片厂邀请,参加了《马戏团新节目》《龙飞凤舞》《春燕展翅》等影片的拍摄。

十余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了革命化、现代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方向。经过不断的革新和创造,发展了《集体跳板》《悬空走绳》《空中术》《巧钻地圈》《顶花篮》《愉快的炊事员》《红旗马术》《马上玩耍》《集体马术》《驯水牛》《驯小动物》等节目。

齐齐哈尔市马戏团在党的领导下,在发展社会主义杂技、马戏艺术上,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距很远。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时代的要求,适应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我们热忱地、恳切地期待着广大观众和兄弟团体的批评指正,以便改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不仅如此,在演出的节目中“突出政治”的时代特色也有所体现。我至今还记得有一个特别的节目叫《看!美国佬的下场》。对这个节目之所以印象极深,是因为节目单上没有,是一个临时加演的近似于活报剧的应景节目。它虽然政治性强,但表演时仍没忘记杂技的基本特征,两位演员(一位扮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一位扮演美国佬)使用了杂技的翻转腾跃、跟斗等基本技巧,让这个政治色彩浓郁的节目多了几分难度和精彩。

此外,节目单上原有的节目名称,演出时也有随时调整的,如《集体马术》报幕时就改为了《民兵马术》。不言而喻,这是要贴近当时“全民皆兵”的时代特征。

马戏团带来的30个节目(不含幕间滑稽),虽然杂技的比例较重,但8个马戏类节目却让观众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可谓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小动物表演》中小狗钻筒钻圈、直行、后空翻;《黑熊表演》荡晃板、耍飞叉等,在今天看来虽然算不了什么,甚至不屑一提,但在上世纪60年代却难得一见、颇为新奇。压轴的《水牛表演》更是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该节目以牧童短笛声声、水牛翩翩起舞的清新表演,彻底颠覆了“对牛弹琴,牛不懂”的传统概念。这头水牛是该团在越南访问演出时,胡志明主席赠送给该团的,这自然也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不由对这头穿戴“时尚”的越南水牛刮目相看。

3月31日演出圆满结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观众几乎场场爆满。我前后看了三场。不知是运气不佳,还是其他原因,从节目单上我当年标注的记号看,仍有《三节飞杠》《双蹬技》《绳技》《蹬伞》《扛杆》《悬空走绳》《空中坐椅》《马上玩耍》等8个节目未能看到,至今仍以为憾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