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研究——以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为例

时间:2024-05-20

刘一

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研究
——以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为例

刘一

文章全面介绍了双口小号的发展历程,并与传统小号的音色和形制进行了详细对比,然后通过对最具代表性的双口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的曲式结构、旋律音调和特色技法及音响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呈现了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

双口小号;沃尔夫·科塞克;《西班牙圣诞夜》;曲式分析;演奏技法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艺术的持续创新,在小号的发展历程中各类型的小号层出不穷,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双口小号,持续发展至今已逐渐影响到整个小号家族,并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双口小号与传统小号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形制上的不同,其在音色上的表现也更加突出。双口小号能够通过随时切换变音活塞按键来表现不同的音色,打破了传统小号在切换不同音色时必须中止演奏的局限性,使得不同风格的作品增加了演奏和音乐表现的可行性,且在乐曲的情感处理方面也更加细腻流畅。迄今为止,双口小号在欧美国家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直到2013年,才由著名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霍夫斯将其引入到中国,至今也只有短短4年时间。目前笔者尚未听闻为双口小号而作的中国作品,国内更无人针对双口小号艺术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显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引介和补白双口小号的艺术理论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方向。

本文以德国作曲家沃尔夫·科塞克(Wоlf Kerschek)特别为双口小号而创作的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为例,通过对该曲的曲式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探究其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表演的理论研究,同时探讨双口小号演奏此曲时所需要的特殊技法和演奏风格的要求。

一、双口小号的出现、发展及特色

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中,乐器形制的不断变革对于音乐风格的演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小号逐步发展为管弦乐团中极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并在乐器演奏性能上获得了重要改良,其最鲜明地体现是从康纳多小号(Cоrnettо)到转阀式小号(Rоtary Trumpet)再到配有三个活塞按键的竖键小号(Pistоn Trumpet)这三个根本形式上的转变。19 世纪初期,作为双口小号发展基础的竖键小号,其出现“大大加强了小号的吹奏技能,丰富了小号的表现色彩,将小号丰富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①傅义洁:《从小号的乐器变革透视欧洲的音乐发展》,《齐鲁艺苑》2007 年第 6 期,第 59 页。,因而得到作曲家和小号演奏家们的一致认可,如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Dmitriyevich Shоstakоvich,1906—1975)、安 德 烈·朱 利 威 (André Jоlivet,1905—1974)、亚历 山 大·阿 鲁 秋 年(Alexander Arutiunian,1920-2012)等众多杰出的作曲家都曾创作过经典且广为流传的协奏曲,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从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小号的音域及性能,把传统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表现方式及其技术技巧完全提高到现代技术技巧的范畴,并把小号演奏艺术及其表现力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②亓迎春:《小号形制的流变与演奏艺术的发展》,《音乐探索》2008 年第 4 期,第 101 页。。

1.双口小号的出现和发展

在小号家族的持续演变和改良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具有革新性质的特殊类型小号,例如之前提到的康纳多小号、转阀小号、竖键小号等。在双口小号诞生之前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曾出现了一系列属于“双口类”铜管家族的乐器,例如双口大 号(Dоuble Bell Euphоniums)、回音短号(Echо Cоrnet)、富 鲁 格 短 号(Flugel-Cоrnet)、双口圆号(Dоuble Hоrn)等。从 1880 至 1930 年之间是铜管乐团在美国发展的黄金年代,也是双口类乐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当时双口大号与回音短号因在双口类乐器中独特新颖的乐器性能而被众多管乐团所重用。随着乐器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以及演奏家对双口小号的演奏需求,从1960年代初始至2000年期间,陆续有乐器制造商与小号演奏家合作尝试研制和开发双口小号,例如:在1973年尝试开发双口小号的美国乐器 制 造 商 多 米 尼 克·卡利 基奥(Dоminic Calicchiо),又如在 1980 年代为爵士小号演奏家巴比·舒(Bоbby Shew)制作双口小号的世界著名铜管乐器制造商大卫·莫奈特(Dave Mоnette),再如2000-2012 年与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霍夫斯共同合作研制双口小号的德国铜管乐器制作商马克思·泰恩(Max Thein)等。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以及不断尝试后,他们分别制作出了样式不同但各有特色的双口小号。但由于双口小号在业界的“知名度”较低,且当时的信息相对闭塞,对双口小号了解并感兴趣的人群较少,几乎没有厂商尝试进行大批量生产,导致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双口小号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直至2010年冬,德国乐器制造商马克斯·泰恩完成了双口小号“最终形态”的制作,并通过德国作曲家沃尔夫·科萨克与著名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霍夫斯的合作,才使得这件极富创意的乐器被真正唤醒。时至今日,在众多演奏家以及乐器制作商的不断努力下,双口小号在音准、音色、乐器演奏性能上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是在整个双口类乐器百年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巅峰之作。

2.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

双口小号与传统小号虽然同属小号家族,但是两者相比在外形以及音色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外形上,双口小号的特别之处在于同时拥有两个降B调小号喇叭口(见图1),即在安装阀门的降B调竖键小号之上,再装备一个喇叭即第二喇叭口,并在第一活塞管和活塞帽之间配置一个双口小号专有的变音活塞键,演奏者可以通过按压此键快速调节演奏中不同色彩的音色以及声音的强弱变化。演奏者的左手大拇指按下变音活塞键时由第二喇叭口发出带有弱音器的音色,松开变音活塞键后由下面主喇叭口发出没有弱音器的正常音色。这种快速的转换能力,解决了传统小号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使用弱音器时,必须中止演奏的缺陷。此外,双口小号的第二喇叭口可以平行旋转90度和180度,将其旋转至这两个角度时,第二喇叭口会和主喇叭口形成相互映射,演奏出不同强弱的回音效果。正是由于乐器形态的改良使得演奏的音色色彩得到更完美的呈现,其亮点在于能够单独完成双人同时演奏才能完成的连续的、对话式的演奏,即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能够在正常音色与加上弱音器后的音色之间快速地进行无缝转换,还可以通过给两个喇叭口带上不同效果的弱音器,演奏出时而嘹亮透彻,时而神秘暗淡的音色。这种音色多变性的大幅度提升,使得演奏者可以不断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不断扩展音乐眼界以及提高演奏技巧,使其在乐曲的情感表达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图1 双口小号各部位名称示意图

在实际演奏中,传统小号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不同风格不同段落的作品的情感渲染方面也具有片面性。而利用双口小号崭新的乐器特性,不仅在演奏形式上更加生动多彩,且同一首乐曲中不同风格的表达能力也更胜一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细腻的,也是繁复的,通过双口小号进行演奏,可以更好地突出乐曲丰富的内容,细腻的情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双口小号对于演奏形式,情感表达亦或是内容展现,都能更加准确完美地表达作曲家的意图,带给听众更强的作品感染力与震撼力。

二、《西班牙圣诞夜》的音乐分析

沃尔夫·科塞克作为新时代的作曲家,秉承将古典、浪漫、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融于一体的创作理念,于2010年10月完成双口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并由马蒂亚斯·霍夫斯和德国汉堡交响乐团于当年12月在汉堡首演。这部作品是当今小号界公认的最具创新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旋律时而宁静优美,时而欢腾奔放,整部作品洋溢着西班牙式的热情与光彩,最大程度地展示了双口小号在快速转换音色时产生的多种音响效果特性。2012年在沃尔夫·科塞克年与马蒂亚斯·霍夫斯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张双口小 号 专 辑《Adventures оf a Trumpet》出 版 发 行 ,《西班牙圣诞夜》更是作为专辑主打曲目收录其中,由此可见两位大师在双口小号作品创作以及演奏表现上的极高契合度。笔者通过解析这部经典作品的作曲技法和演奏特点,更好地展现了双口小号演奏的独特优势和乐器性能。

《西班牙圣诞夜》的整体结构为变奏曲式,在单一主题核心的基础上进行多层展开,根据作品陈述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致四个阶段,结构图示如下:

表1 《西班牙圣诞夜》曲式结构图示

全曲有a、b、c、d四个基本材料,这四个基本材料在音高和节奏方面体现了在对比中统一的辩证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作曲家对其进行重复、展开、对比与综合。

第一大部分是引子,分为两个阶段,D大调。第一阶段(1-18 小节)的核心动机是 a(如谱1所示),这一部分的乐句主要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以级进为主的悠长宽阔的上行五音列,后半部分是大跳式音型的旋律,这里节奏也变得更为密集。值得注意的是,引子后半部分的旋律乐句初次呈示使用主喇叭号口演奏,紧接着重复的一遍则采用加上了弱音器的第二喇叭口演奏,其演奏效果就好比是前一句的回声,相同的旋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音色效果,由此可见这种重复式的乐句既展示了“小号除了能奏出嘹亮的号角声外,还能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以增加神秘色彩”③陈杰斌:《现代小号演奏中弱音器的使用与研究》,《音乐时空》2014 年第 19 期,第 136 页。的丰富音乐表现能力,又同时展示了双口小号在音色转换上与众不同的创新特性。

谱1 引子材料a

第二阶段(19-36小节)速度发生改变,由较为自由的慢速演奏转为快速。这一部分是以即兴演奏为主的连接段落,连接段的材料b与材料a形成鲜明对比。例如材料b含有两种音色元素:一个是由吉他、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谱2,长方形方框内为其演奏的缩谱)所演奏的和声音型,另一个则是小号声部演奏的密集三连音形成的装饰音型。前者在听觉上具有“以自由、生动、鲜活的激情”④李智敏:《西班牙的艺术瑰宝——兼论诠释人类生活的弗拉门戈》,《神州文学》2013 年第 2 期,第 2 页。为元素的弗拉门戈⑤弗拉门戈是属于西班牙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将舞蹈、歌唱以及器乐结合为一体,成为了西班牙的代表性艺术之一。弗拉门戈是西班牙丰富的音乐财富中最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后者则明显展示了爵士风格中“即兴”的元素,它实际上源自材料a,从布鲁斯音阶的级进出发后加入跳进,力度随着旋律走向而高低起伏,期间一直作为“衬托角色”的是吉他、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演奏的由简至繁的节奏型。仅在引子部分的36小节中就已全面出现了西班牙音乐风格节奏、布鲁斯以及爵士即兴,充分证明了作曲家在其音乐风格多样性上的创作特点。

谱2 引子部分,第25小节

第二大部分主题陈述段落(37-117小节)为降B大调,在这里首次呈示全曲出现次数最多的核心主题c,此处小号担任独奏,吉他、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分别担任固定节奏以及和声伴奏声部。从管弦乐队进入开始,在小号独奏声部演奏核心主题c之后管弦乐队紧接着重复演奏主题c。主题c旋律(谱3)始于属音弱起,蜿蜒上升近两个八度,交替运用了二度级进和四度跳进音程。根据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理论,主题c的音级集合为 4-14(0457),音程涵量为[111120]。在第39小节抵达顶点后转为下行,乐句半终止于属音。随后承接属音,分裂发展前乐句,节奏进一步复杂化,使得节奏感不断加强,后半段乐句终止于主音。

谱3 主题部分,第37-40小节

第52小节处乐句由小号独奏开始,紧接着由管弦乐队对这一乐句进行重复演奏,而此时主题c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变形,原先的上行旋律在这里变为下行旋律,由此衍生出材料d,这里旋律进行方向截然相反,起始音与结束音也各不相同,材料c的“纯四度+大二度+小二度”在材料d这里倒影发展为“小二度+大二度+纯五度”,这个五度上跳与之前的A-D四度是互补关系,材料d所包含的纯五度音程是小号常用的“号角音型”,在这里获得了舒展的对比效果。尽管两个主题旋律在音乐表现上是相互对比的,然而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材料c与材料b的音级集合皆为 4-14(0457),两者的音程内涵也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对比与统一的辩证哲学,这是德国作曲家自古典主义时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这一点在沃尔夫·科塞克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从58小节开始,管弦乐队与带有弱音器效果演奏的小号开始展开 52-57 小节的材料,61小节处由管弦乐队中的铜管声部与吉他、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模仿该主题演奏,这之后加入了一个新的材料,由此形成了一个小号与铜管声部的滑音技巧(谱4)。

谱4 主题部分,第61-64小节

在69小节处回到小号、吉他、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的组合形式,其中保留了b中见到的快速附点与三连音节奏型。与b相似的是这一句的结尾(77-78 小节)同样运用颤音 a做结尾,引出了弦乐组的主题c。这一部分的音色转换演奏很具特色,由主喇叭口直接切换到第二喇叭口而不重新演奏,这种音色的游移给人一种神秘感,在传统小号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从77-118小节这个乐段里,主要以模仿复调的手法展开,这是典型的逐层展开式乐队演奏模式。小号高音的装饰,主要是运用弱音器技术在持续演奏a音上的即兴式材料,这个材料漂浮在整个卡农乐段的上方,如同圣树上彩灯的轮廓装饰般格外耀眼。而作为主体部分的管弦乐队则连绵不断的铺开主题c的演奏,首先是弦乐、其次是吉他、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模仿依次在低音弦乐的高低音区内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105-108小节小号主喇叭与第二喇叭交替演奏的频率非常快,达到了一拍一换,既明显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也同时使节奏更具动感。

第三大部分(117-236小节)基本是对之前已经呈示过的材料进行变奏,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17-155小节)是主题的纵向对位,第二阶段(156-189小节)是对材料的陈述加上小号即兴演奏,第三阶段(189-221小节)是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阶段(221-226小节)是两种材料的综合。这一部分双口小号使用加弱音器的第二喇叭口进行滑音演奏,其音色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乐曲的高潮段落,125小节处形成了两个主题纵向上的对置且被分配于不同的乐器中,形成了多重对位织体,并一直持续到133小节。在接下来铜管声部与小号声部对话式乐段后,所有的乐器在167-176小节与小号形成协调的布鲁斯和声式进行,交相辉映,将整部作品推向最后的高潮。

如总表中所示,此c3主题的再现与之前不同,并不是由小号奏出,而是由弦乐开始,乐句有所缩减,节奏也更加紧凑。从189-212小节主要强调的是小号、铜管、吉他、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之间的平行结合,所有铜管声部乐器以极富光辉感且强有力的音色奏出主题c,与加有弱音器的小号声部乐段形成鲜明对比,此段的铜管声部音色被突出放大,从而形成了全曲中最为辉煌的乐段。最后乐曲进入收束段落,作曲家避开了此前被不断使用的主题c,选用了主题 b与主题d素材,充分运用了如双吐、三吐、高低音连接等各类小号演奏技巧,可视为全曲的华彩段,它不仅“将小号抒情性与炫技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更令作品所蕴含的气质、个性、精神等内在因素变得极为丰富”⑥田铁汉、刘金刚:《抒情与炫技、魅力与内涵的交融——奥斯卡·彪迈 f小调小号协奏曲的分析与演奏》,《音乐创作》2014年10期,第171页。。

第四大部分(237-252小节)是本首协奏曲的尾声,起到收束作用,这里出现的a主题,形成了与引子相呼应的曲式结构。在229小节处进入到小号与铜管声部的对话乐段,作曲家在之后的237小节只留下乐队中弦乐声部的拨奏,目的是为了突显小号演奏出的纯净音色。4小节后是整个管弦乐队强而有力的齐奏,其极富戏剧张力的处理,在本首作品结尾处刻意强调了小号最具代表性的“号角”音型,并与引子中的号角之声首尾呼应。

总结起来,虽然本首作品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包含了几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作曲家运用多种写作技法,体现了《西班牙圣诞夜》风格多样性的特点。这些风格和技法交替使用,互相对比衬托,以双口小号不同音色无缝转换演奏为亮点,为其营造出了一种热烈欢闹的气氛,将圣诞夜人们举杯欢庆的情景表现得入木三分。同时,通过双口小号和管弦乐队之间对话式的竞奏音乐表现形式,使得双口小号的乐器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展示了其不输整个管弦乐队的丰富表现力。通过驾驭不同风格音乐的能力,体现出双口小号在乐器演奏性能方面已超越了传统小号,也因此具有更高、更新的艺术价值。

三、特色技法及音响特征

如前文所述,作为一部当代作品,沃尔夫·科塞克的双口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运用了多种风格元素,尤其是对爵士风格元素的借用,使得此曲需要运用多种极富特色的演奏技法。

《西班牙圣诞夜》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大量强弱交替式乐句,频繁程度达到“每句一换”。如谱5所示,凡是在括号小节内的音符均要使用弱音器演奏,那怕是在正常演奏中,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急速“跑动”也会给演奏者带来挑战,在演奏过程中来回变换强弱音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谱5 变奏部分,第164-169小节

谱6 引子部分,第5-19小节

谱7 变奏部分,第221-278小节

如果使用传统小号,显然是无法完成这类乐句的演奏。小号弱音器的使用涉及到其特殊材料和方式,演奏者必须特别注意弱音器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音准问题,因为其覆盖的密集程度会引发音高的改变。如果用传统单喇叭口小号演奏需要频繁使用弱音器的作品,演奏家会变得非常繁忙,需要反复安装和取下弱音器,不仅会导致音准偏差,还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其它失误。

而双口小号的优势显而易见,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按下变音活塞键可以转换到第二喇叭口以演奏带有弱音效果的乐句,使普通音质转化为带有弱音器的音质。尽管手中只有一件乐器,却能在多种不同的音色中迅速变化。这种类似回声的效果,为演奏增添了更强的表现力,同时在多变的音色切换中创造出“对话式“的音乐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快速覆盖小号的整个音域,而更为特别的是,通过两个喇叭口音色之间的强弱变化,可以充分体验双口小号带来的亦真亦幻的听觉感受。

如谱6和谱7所示,引子中的a材料以变化重复的方式形成了三个乐句,第二乐句是将第一乐句原句加弱音器演奏,造成了一种宛若回声般的奇妙音效。材料a预示了后面的b、c、d主题材料,它包含三连音节奏,三十二分音符震音、弱音乐句以及具有装饰功能的快速半音下行等。这几乎包含了全曲的音高与节奏素材原型,因此可以说,演奏者能否恰当地处理引子段落,决定了全曲演奏的成败。

与 221小节相似的材料还有 109-116 小节,演奏者可以借助双口小号轻松完成强调音头并弱化中层音响的处理,通过变音活塞键的使用,谱2中未使用弱音器的旋律音被突显出来,由于强音的听觉延留,从而形成了近似两个声部的对比。

音乐演奏在乐器和技法不断创新中展现了无限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而乐器的使用赋予音乐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下愈加神奇的魔力。演奏中,每一种乐器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其音色是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作为基于传统小号上的双口小号,在音乐演奏中展现了乐曲全新的魅力,不仅因为乐器具有独特的多重音色与音效及更加特殊的音乐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双口小号别具一格的演奏技法以及音响特征,使得音乐作品的内涵得到更加深刻的展示。

结语

任何乐器的革新及发展都有其必要的历程,双口小号的出现“是乐器加工工艺不断完善、音乐要求不断提高的产物,更是音乐思维不断发展的标志”⑦傅义洁:《从小号的乐器变革透视欧洲的音乐发展》,《齐鲁艺苑》2007 年第 6 期,第 59 页。。双口小号发展与传播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小号演奏家马蒂亚斯·霍夫斯毕生致力于小号相关的乐器结构变革,显示出了在乐曲演奏中大胆尝试不同风格作品以及革新演奏方法的理念。笔者作为艺术院校的小号专业教师,无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还是在精进演奏水平上都深受其益。

特殊的音乐作品需要特殊的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演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乐器的音乐效果及表现力。借助双口小号独特且具创新性的乐器性能和特有的回音效果,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浓郁,音乐内涵更加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更具魅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用心去感悟和聆听,才能在其中填充更加丰富的内容。正所谓灵魂不灭,艺术永生,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艺术的魅力会越来越浓,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艺术的新鲜血液以及独特魅力。正因如此,笔者在研究和介绍双口小号艺术特色上抱有极大的热情,作为小号艺术的传承者,对马蒂亚斯·霍夫斯和沃尔夫·科塞克两位大师在双口小号艺术发展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责任编辑 章 滨)

J621.6

: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7.02.018

1003-7721(2017)02-0147-08

2017-03-15

刘 一,男,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讲师(杭州 310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