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湘云论诗”看中、日、德、美招贴设计大师们的创作风格——以其一幅代表作为例

时间:2024-05-20

严荷菱

《红楼梦》是展现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地抒写着对人生和社会的感喟和理解,他把前沿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高度融合在一起,造就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是诗歌王国,诗歌创作也是大观园女儿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娱乐活动。在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写了香菱学诗的一个过程。香菱因为薛蟠外出做生意,搬到大观园的蘅芜苑与宝钗同住,大观园浓厚的诗歌氛围激起香菱强烈的兴趣。香菱学诗不敢太劳烦宝钗,一来宝钗是主子,对下属虽说宽厚,但总是“端着”,不和任何人多亲近;二来宝钗一向认为女子还是不识字的好,识字读书便移了性情。于是,她就拜“大观园第一诗人”黛玉为师,黛玉给香菱推荐了王维、杜甫、李白的诗集,又给予香菱精心的指导。在香菱痴迷诗歌的过程中,可巧蘅芜苑又来了一个湘云,湘云极爱说话,没昼没夜地高谈阔论。湘云谈的是创作风格,“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惹得宝钗打趣她们俩说:“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作者只用“沉郁、淡雅、绮靡、隐僻”便把杜甫、韦庄、温庭筠、李商隐的作品特点概括了出来。大凡文学大师都已突破前人的窠臼,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招贴设计大师也是这样的,下面笔者将选取中、日、德、美几国的设计大家,以他们各自的一幅代表性招贴设计作品为例,谈一谈他们的创作风格。

图1:靳埭强

图2:《香港艺术家作品德国展》

图3:田中一光

哪几位大家呢?靳埭强、田中一光、冈特·兰堡和保罗·兰德,如果按照湘云的总结方法,他们各自的创作风格就是:靳氏之融合、田中之简洁、兰堡之隐喻、兰德之组织。

一、靳氏之融合

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图1)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设计的理念中,并以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达传统。他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他说:“在设计运用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首先要了解它本身的内涵和意义,其次要用现代人的生活感悟思考,寻求新的切入点,赋予一个新的意念。”①

相比世界上很多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值得骄傲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好东西,是我们丰饶的艺术宝库,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靳埭强常常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不过是吸收了许许多多大师的优点,再把这些优点加上自己的思想。我所做的不过是伸手去收割别人帮我播种的庄稼,如此而已。”他深刻思考了中国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融合的问题。从较表面的民俗艺术借用,到以现代构成手法更新传统图形,从汉字与水墨的创新,到东方思想内涵的表现,他的设计不再强调民俗风格的外表,而是进入内敛明净、具有哲理深度的现代设计风格。②图2是靳埭强的《香港艺术家作品德国展》招贴设计,他运用两种绘画工具的笔触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太极”之形,象征东西文化的融合,极具现代气息。

靳埭强自幼受到工艺师祖父的熏陶,爱上了书法、绘画,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大量传统水墨的运用。他认为无论设计师或艺术家,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港人那颗漂泊的心中,这是他们唯一能抓得住的东西,也是他们寻求“从哪里来”的依据。靳埭强格外重视这一点,并把这当作他的创作源泉。

二、田中之简洁

田中一光(图3)的作品,形象与色彩高度概括,简洁而单纯的色块排列得像交响乐一样震撼人心,可以作为“减法”设计的代表。“人们一旦对某种东西过度了解,就会马上失去想进一步了解的好奇心,各种绘画、雕刻、电影、产品、建筑之所以能深深吸引我,是因为其中深藏着的迷团,引发我探索的欲望,激励我想要去认识更多。简洁的表现手法可能提供的情报并不充足,使人隐约感到不安,但同时它具有准确抓住本质的魅力,并且能够引起人的好奇心。”③这便是简洁的魅力。

他的作品《日本舞蹈》招贴(图4),画面以方块等分,用几何形状呈现,按理说这种方式是机械的、理性的,而田中在处理时却把代表眼睛的两个半圆同时向内侧倾斜,这一斜就产生了表情,圆形嘴巴不仅与眼部的表情统一起来,还形成微笑的造型。通览田中一光的作品,感受最强烈的是他大胆的想象和表现的洗练性,同时,也看到大和民族崇尚单纯简洁的艺术气质。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在《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中说:“每个具体的审美意识内都包含了民族价值观的梳理,审美某种意义上就是价值观的体现。”④“简洁”便是黑川雅之归纳的日本八个审美意识之一,也是大和民族价值观的体现。比如,日本人的家里看不到过多的家具,日用品也都收纳起来,只有在使用时才拿出来,室内仿佛空无一物,这是东方禅意;庭院也讲究虚空留白,好似能看见气息的流动,这也是一种优雅的东方哲学——空纳万境。

三、兰堡之隐喻

德国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图5)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通过隐喻来展现自己的观点。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特别的象征含义。“艺术的本质是诗。为什么是诗?不唯诗有比兴,诗贵言志,更因为诗中有‘隐’。正因为这种‘隐’,诗始终处于非现成的被给予,被激活的状态,而时时期冀在未来被解读和呼唤的瞬间,那当场的洞明的显现。诗的这种期冀指向实际的生活体验,并在那里保有着隐而未发的势态。保有着‘因时之所宜而定之’的湍急的活力。”⑤冈特·兰堡的作品具有诗的特性,散发出隐喻的魅力。

“童年时代播于心灵的种子,是很容易在后来的生活中发芽、开花并长久地产生出刻骨铭心的力量。”⑥兰堡出生于1938年的德国,土豆伴随着他度过苦难的青少年时期,他认为是土豆救活了整个德意志民族,土豆就是德国的民族文化。在《土豆系列招贴》(图6)中,将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叠加相结合,在平面营造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他的其它作品也多是此风格,这些作品展示了他丰富的阅历和隐喻的诗意,让我们感觉到隐含在作品下面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四、兰德之组织

保罗·兰德(图7)是一位美国设计师,有人说他是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掌握了最聪明的组织手段来做设计的。兰德真可谓是对“组织手段”的运筹帷幄,他设计的作品视觉秩序清晰明确、画面简洁,却不影响主题思想和信息的传递。兰德认为:“艺术化手段不再是艺术家致力想要追求的效果,即便是优秀的元素,例如子弹、箭头、括号,装饰性的首字母。除非它们被合逻辑地、合理地使用,否则最多不过是表面的装饰而已。”⑦

《IBM公司招贴》(图8)是兰德设计的一幅脍炙人口的作品,由一个眼睛、一只蜜蜂和一个M组成,“I”设计成眼睛,是对人的关爱;“B”设计成蜜蜂图形,代表的是辛勤劳动;“M”是信息与科技的不断创新。在创作时,兰德并没有用简单的英文字母来设计这幅招贴,而是用相应的符号信息代替英文,然后再将各种符号信息重新组合,体现了IBM一直在锐意创新、辛勤劳动并积极进取的精神,风格独特又和谐自然。

他的这种创作风格也和美国文化有关,美国的历史才短短几百年,但是却吸纳世界各地的人力物力,发展成强大的国家,这也是善于组织的力量。巴勃罗·毕加索有一句名言:“糟糕的艺术家抄袭,伟大的艺术家偷窃。”换句话说,糟糕的艺术家只会抄袭他们所看到的,而伟大的艺术家能够完全理解艺术品背后的全部创作理念,他们偷窃了包括构想、视觉工具在内的全部艺术,然后,他们在该艺术品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⑧

图4:《日本舞蹈》

图5:冈特·兰堡

图6:《土豆系列招贴》

图7:保罗·兰德

五、结语

靳氏之融合、田中之简洁、兰堡之隐喻、兰德之组织,每个艺术大师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背后是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文化背景。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宝玉看了黛玉所作的《桃花行》,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忙自己擦了。因问:“你们怎么得来?”宝琴笑道:“你猜是谁作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宝钗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之句,妹妹虽有此才,却也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⑨黛玉若能听到宝玉的这些话,便又要慨叹宝玉是知己了。

《红楼梦》中的儿女当然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比如“潇湘体”“蘅芜体”,甚至“薛蟠体”。和设计大师们一样,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也会拥有自己的风格,因为风格既是伟大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图8:《IBM公司招贴》

注释:

① 靳埭强:《设计心法100+1》,香港: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第87页。

② 靳埭强:《靳埭强身度心道——中国文化为本的设计·绘画·教育》,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44页。

③ 善本出版有限公司编著:《少则多——以密斯·凡德罗的哲学做减法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第24页。

④ (日)黑川雅之:《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第87页。

⑤ 许江:《大学的望境》,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90页。

⑥ 高楠:《艺术心理学》,哈尔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0页。

⑦ 李砚祖:《设计文化——理解平面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60页。

⑧ (美)斯科特·w·桑托罗著,李苦岩译 :《走进平面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第318页。

⑨ [清]曹雪芹:《红楼梦》,西安: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2019年,第676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