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祥龙再现 四海腾涌

时间:2024-05-20

文/黄晓岑 刘一苇 by Huang Xiaocen Liu Yiwei

6 月28 日下午,“祥龙石的千古之谜”石种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市大宁灵石公园湖畔的大宁会议中心举办。本次研讨会是由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主办,栖云文化承办,以及“海上石语”微信公众号、文人空间、一画、《宝藏》杂志、《中华奇石》杂志协办。

研讨会主要围绕“祥龙石是什么石种”进行大讨论。《祥龙石图》为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书画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描绘了一方造型奇特、玲珑剔透、宛如祥龙的观赏石,但却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能够确定它是什么石种。本次研讨会向石界一线石商、石友、石农征集方案和依据,从实践经验出发,结合石种特征来寻找答案。

此次参与研讨的各石种方家,分别代表太湖石、黟县青石、英德石与灵璧石四石种发言,各抒己见,氛围热烈。

编辑仅对各家发言进行文法规范校正,至于观点是否正确,引证是否准确无误,本文不作考证。

一、“只有太湖石够资格进入北宋宫廷!”

代表太湖石的几位发言人,从外形特征、形成条件、历史遗留、美学传承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核心论点如下:

(一)祥龙石造型及表面特征接近太湖石

《祥龙石图》小序中写到:“其势腾涌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形容凹凸起伏的石形既玲珑剔透,又犹如左向昂首、盘曲蜿蜒、腾空欲飞的虬龙;细劲线条勾描的尖峭轮廓强调了石身之瘦秀,也增添了虬龙雄强之气质。

研讨会现场

同时祥龙石表面布满大小相近的小凹坑,如弹子大小,俗称弹子窝;同时又有大小深浅不一不规则的长环状涡;中间三个孔洞,瘦、漏、透,其造型符合太湖石水石的特征。

(二)祥龙石的出处接近太湖石

从宋代石谱中,我们可以知道太湖石、英石是水里的石头,灵璧石是土里的石头,而祥龙石是水石,所以将灵璧石排除在外;而祖秀《华阳宫记》中记载“政和初,天子命作‘寿山艮岳’于京城之东陬,诏阉人董其役。舟以载石,舆以辇土,驱散军万人,筑冈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石皆激怒触觝,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态万状殚奇尽怪。”这其中只提到太湖石、灵璧石,英石也可排除,因此判定祥龙石出处接近太湖石。

(三)从美学继承上看较为接近太湖石

首先,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汴京(中原)一带,苏杭是当时的经济文化重镇。南宋时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杭州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与英州交流多了起来。其次,宋徽宗毕竟是个皇帝,格局必定大于一般人,讲究恢宏、大气、雄强、端庄的审美,所以有假山、庭院、花石纲、艮岳等文雅的审美及生活方式,从这方面看太湖石明显强于只以瘦、皱见长的英石。

二、“祥龙之石 非英莫属”

代表英石的发言人精心准备两个月,从“点-线-面-气”四个角度,论证了祥龙石与英石特征相符,证据环环相扣。观点新颖,同时拓宽了人们对于英石的认知。

(一)从点分析

点是“祥龙石”的最大特点之一,也是判断“祥龙石”是什么石种的重要佐证。这里说的“点”就是“花”也即“皱”。“祥龙石”的“花”从图中能确定为“雨点花”“弹子窝”。

很明显,“祥龙石”的“花”是呈直线排布。所以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结论:祥龙石的花是直线排布的大雨点花,这在英石中有大量的实证,英石因为其生成环境因素决定了这种“花”大量存在并富有变化。

(二)从线分析

“祥龙石”的线条干净利落,棱角分明。因为灵璧石与太湖石埋在土里或泡在水里,它们与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反应是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石头反应面是向最大化发展的,即向弧形方向发展的,所以它们不可能有这些特征。

反观英石,因为它裸露在山头,历经太阳暴晒、烈风吹凌、疾雨锤打,更多的是物理过程,所以英石这些特征比比皆是。

(三)从面分析

初观“祥龙石”,首先跳出脑海的是富有个性的“面”,平面感很强同时层次感很丰富,达10 层之多,这个“面”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平”,二是“多层”,因为前面所说的后天环境的原因,灵璧石与太湖石很难生成如此模样,而英石就大量存在,这主要是与英石中很多种类是团块状灰岩有关。

(四)从气分析

每种石头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节,例如灵璧石:雄伟浑厚,颇有皇家之恢宏气势;太湖石:玲珑剔透,隐透道家之随意洒脱;英石:清瘦傲骨,突显忧国忧民之忠节气质。

这也正如《芥子园画传·山石谱》中所言“画石起手当分三面法观,人者必曰:气骨。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曰云根。无气之石则为顽石。尤无气之骨则为朽骨。岂有朽骨而可施于骚人韵士笔下乎?”

而“祥龙石”之气正应了英石之气,突显了忧国忧民之担当与责任,宋徽宗老先生在位时,政局动荡使他焦头烂额,即使国运再不济,他的内心也希望国家强大不受欺负……故寄希望于“祥龙”,以求得心理之安慰。

三、“徽宗糅合创作的‘理想之石’,灵璧石可能性最大”

灵璧石代表秦文联用了枚举法、加权分值计算法逐一分析几类石种呈现“祥龙石”各类特征的可能性。最后提出,祥龙石不能明确指向任何一个石种,则有可能是徽宗糅合创作的“理想之石”;如果确有其石,则灵璧石可能性最大。理由如下:

(一)石体密布弹窝如鳞,说明石头硬度不大。按这个特征对应,太湖石首选,英石次之,灵璧石再次之。

(二)该石筋骨有如刀片般锋利,这种力道肌理是太湖石所不具备的,而英石最鲜明,灵璧石次之。

(三)该石的洞立体感十分鲜明。太湖石、英石的洞相对规律,灵璧石的洞则富于变化。灵璧石可能性第一。但硬朗、阳刚,洞边口锋利的特征,英石也有,因此英石也有较大可能。

(四)石的外部轮廓,左侧圆润饱满,右侧却突然伸出两细枝。多数灵璧石的硬度大于英石和太湖石,容易出变化丰富的造型。其可能性依次为灵璧石、英石、太湖石。

(五)石头的坚硬感和湿润度,室外太湖石是很难具备坚硬和润泽的质感的;而英石湿润与之显然有点远,唯有灵璧石可以有坚硬和湿润兼备的质感;因此灵璧石第一,英石次之,太湖石又次之。

祥龙石是徽宗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心中祈祷国运、提振士气的化身。它融入了灵璧石的阳刚、太湖石的空灵、英石的宁折不屈的骨气以及中华龙图腾的精神。很可能是徽宗出于其政治意图臆造出来的。

四、“祥龙石就是徽州的黟县青园林石”

在讨论现场,突然蹿出一匹黑马——黟县青石。安徽黄山停云馆主汪洋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祥龙石作为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石种,“人工凿痕”应该是其真实写照,灵璧石和太湖石都不具备这些特征。

(一)从祥龙石的历史背景分析,祥龙石极有可能产于古徽州。

从赵佶题跋叙述的地理位置来看,祥龙石应该是宋徽宗艮岳中众多赏石中的一块。因宋徽宗赵佶酷爱花石。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进呈,后来规模越来越大,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络绎不绝,故称花石纲。花石纲之扰,波及两淮和长江以南等广大地区,而以两浙为最甚。百姓正苦于花石纲掠夺勒索,到处响应抗议,这就有了方腊起义。一个徽州人——方腊因花石纲揭竿而起,给我们今天的论题“祥龙石的石种”产地提供了线索:它极有可能出自于古徽州。

(二)祥龙石是一种小众、奇特的石种,可排除各类名石之列。

正因祥龙石很奇怪,是绝大多是人不曾见过的,极为小众的石种,我们才聚此讨论研究。而我推断,祥龙石就是我们徽州黟县青,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石种。

(三)细究祥龙石的表面特征。

赵佶是宋代绘画写实主义的始作俑者,通过观察,祥龙石有弹子窝的石头肌理和半月状的内偃外拓的人工凿痕。在太湖原生态环境里可以见到,但在园林赏石、灵璧石和太湖石中,目前还没有发现该特征。

(四)研究黟县青假山的石头肌理。

黟县青假山石是一种纯手工打制的园林赏石,它的出现是仿自然的艺术表现。黟县青假山造型十分古朴,符合宋人的审美情趣,讲究清奇古怪。其表皮的外部肌理,纯粹是仿照大自然的风化侵蚀感。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弹子窝状的肌理和半月状的内偃外拓的凿痕。

经过三个小时的“百家争鸣”和“唇枪舌战”,祥龙石千古之谜依旧是个谜,但解谜不是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本次研讨会最大的意义在于为“实践派”与“理论派”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交流平台。

于理论派而言,各位学者在做研究、查阅文献和梳理观点时,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很多历史文献的一个重要问题——证据性不足。这个证据性不足或是臆造,或者讹传,或是片面,或是孤证。这样一来,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就显得总有单薄之处了。

学术的本质就是学(理论)和术(实践)结合起来的过程,而研究,就是弄清楚前因后果和其中逻辑,故而学者从实践中看“问题”必不可少。本次研讨会采取讨论与辩论相结合的形式,理论派听这些长期和赏石出产打交道的“一线人群”的观点表达。是“实践指导理论”的一次尝试,也是一个开始。“祥龙石”石种问题的讨论不会就此为止,这种务实科学的形式也不会昙花一现,为从事观赏石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不少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得研究过程更加“接地气”。

于实践派而言,用学术报告的形式来阐述观点,这对于许多发言代表来说是新鲜事。一些人甚至花费了数月时间,多趟采集证据,用证据说话。这样的研讨形式也为“实践派”提供了表达的机会,让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产地石友,为大家展现古典赏石这四个主要产地罕为人知的细节和他们多年的经历和经验。

参与研讨会的有石商、石贩乃至石农,这些“一线人群”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经常苦于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看问题不够全面,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通过此次研讨会有助于这些“一线石友”将实践经验和证据、文献相结合去看待和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形成缜密的历史观、论据观和学术性思维。

是“结论”重要,还是“讨论本身”更重要?这是本次研讨会引发的思考。对于当下观赏石艺术的发展,要想促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向进步,就需要有“问题意识”。由小而务实的话题着手,用证据、文献、实践经验来综合分析。相信,关于“祥龙石”石种的讨论还在继续,这种务实科学的研讨形式也会越来越受欢迎。

发言嘉宾与参会嘉宾互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