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面旗帜在祖国大江南北飘扬,并登上了世界舞台。10月17、18日,话剧《曾联松与国旗》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演出,讲述一位普通的年轻人为新生的共和国设计五星红旗。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出品,是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国家一级编剧王兴东撰写剧本,上戏电影学院副院长董健导演,上戏师生共同打造,作为2021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的开幕大戏。本刊特别专访编剧王兴东,听他谈谈创作的来龙去脉。
这个戏“立”起来了
在上海戏剧学院现场观看了演出后,我特别激动,这个戏立起来了。我非常感谢导演董健,她完整地体现了剧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们体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对国旗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对创作者的尊重。
国旗是怎么创出来的?国旗是怎么选出来的?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必修课和基本常识。在上海戏剧学院这样一个著名的戏剧人的摇篮,表现一个上海人创造、设计共和国国旗的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五星红旗飘扬了72年,这是第一次在舞台上树立起国旗设计者的形象,这部戏将载入上海戏剧史,成为上海戏剧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和戏剧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国旗”的来龙去脉
1998年我在国家博物馆看“国旗在我心中”的展览,看到国旗的设计者叫曾联松,因为对戏剧的敏感,作为编剧的我马上找到了主办方,国旗班班长告诉我这个人就住在上海山阴路。然后,我就坐飞机到了上海,找到了曾连松,和他本人交流。那时候曾联松脑血栓在住院,他一见我就说:“你要写电影,你给我讲讲你的来龙去脉。”来龙去脉,这点特别体现上海人的精细,在剧中我也有特别提到。
后来,我又找到他的妻子、儿子、孙子、邻居、学生等了解情况。他老婆跟我說,他当时每天在阁楼上干啥事我不知道,但是早晨起来总是在地上扫到一些蜡光纸,国旗出来后才知道他在楼上干什么。他不敢声张,因为知识分子要面子,悄悄干成了再说。我到他退休的公司,当时的副总经理说:“曾先生脱党成了他一辈子的‘黑历史和心理压力,直到68岁重新入党,他都流眼泪了,他说了一句话——总算叶落归根了。”
1999年,我到上海山阴路住了15天,创作了电影《共和国之旗》。我做了40多年编剧,写过《建国大业》《辛亥革命》《黄克功案件》,写历史剧编剧必须深入生活,历史是不能戏说、不能篡改胡编的。
我为什么重新写话剧
我做了40多年电影编剧,这次创作让我体会到了话剧创作的乐趣。在电影中我想要表达的是全世界所有国旗中唯有中国国旗是由一个普通公民设计的,是曾先生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设计的,这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写话剧剧本的时候,我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新创作。我想在新的剧本修改过程中增加上海的背景,写一个新的政权诞生。我认为写主旋律作品,写主人公还是要讲究戏剧的规律,这样展现主人公的心理那就有戏了。因为战争的特殊原因导致主人公脱党的历史,让他在戏中总是问自己“你对新中国有什么贡献”。在剧中解决他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整个戏剧的主题问题,写主旋律作品也不能忘记挖掘人物心理。
剧本是什么
剧本是编剧思想感情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时代印记。汤显祖生活在四百多年前,但是《牡丹亭》现在还在演,当年的演员和导演谁都记不住了,但是《牡丹亭》流传了下来。莎士比亚没来过中国,但是他的戏剧能在中国演出。剧本即脚本,唯有好故事是长脚的,能够走入人心的。
万物得其本而生,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的一切,只有好剧本好故事才能成就导演造就演员。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矣必浚其泉源。剧本是戏剧的命根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