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宏林
汉代铜镜中的TLV纹,因其形似神话传说中的创世之神伏羲女娲手持的规矩(象征:天圆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即被日本学者称为“规矩纹”,并把饰有这种纹饰的铜镜称之为“规矩镜”。尔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术界一直沿用此名。
但随着“六博局”的偶尔出土,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发现“规矩纹”与“六博局”的纹饰是相一致的,因此,对“规矩镜”的命名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该称为“博局镜”或“六博纹镜”。特别是国家博物馆的周铮先生,根据其馆内旧藏的一幅“四神规矩镜”拓片中的“博局”铭文,认为:“‘博局是新莽时期铸在镜背上的名称,不是后人强加与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依此镜铭,将‘规矩镜改称为‘博局镜。”该观点一出,反响甚大,以后,在国内的一些著录中,逐渐地把旧称的“规矩镜”改称为“博局镜”了。
“规矩镜”中有着或相似或不同的各种铭文,而各种各样的铭文均蕴含着各不相同的历史信息。笔者就“规矩镜”中的某些铭文结合纹饰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试谈几点看法。
一、“规矩镜”“博局铭”与“八极纹”
“规矩镜”中极少带有“博局(六博)”铭文。这些有着“博局(六博)”铭文的“规矩镜”对其纹饰内涵的揭示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因此,“规矩镜”中的“博局(六博)”铭文镜是研究者和收藏家颇为看重的。为此,笔者先把目前已经公开和尚未面世的10面“博局(六博)铭文镜”的出处和铭文一并介绍如下:
(一)江苏东海县出土的刻治六博铭禽兽规矩镜
汉有善铜出丹阳,卒以银锡清而明。刻治六博中兼方,左龙右虎游四彭。朱爵玄武顺阳阴,八子九孙治中央。常葆父母利弟兄,应随四时合五行。浩如天地日月光,照神明镜相侯王。众真美好如玉英,千秋万世长乐未央兮。
(二)河南南阳出土的博局铭四神规矩镜
七言之纪从镜,苍右左白虎,甫(博)局君宜官,长保二亲大子子,竟。汉有善铜出丹阳,和用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主四影,八子九孙治中央。朱爵武順阳阴,千万岁长乐未央,七言之纪。
(三)《息斋藏镜》中的刻治六博铭四神规矩镜
汉有善铜出丹阳,卒以银锡青而明。刻治六博□文章,左龙右虎去不羊。千秋万世,长乐未央。
(四)传出河南的刻镂博局铭四神规矩镜(图1)
汉家治镜大毋伤,刻镂博局成文章。左龙右虎掌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吏中央,大富昌。
(五)《三槐堂藏镜》中的刻镂博局铭四灵规矩镜
作佳镜,清且明,葆子孙,乐未央。车当传驾骑趣庄,出园四马自有行,男□□侯女嫁王,刻镂博局去不羊。服此镜,为上卿。
(六)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刻具博局铭四神规矩镜
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为□,朱爵玄武顺阳阴。八子九孙治中央,刻具博局去不羊,家常大富宜君王。
(七)河南省博物馆陈列的刻镂博局铭四神规矩镜(图2)
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掌四彭,朱爵玄武顺阳阴。八子九孙治中央,刻镂博局去不羊。家常大富宜君王,千秋万岁乐未央。
(八)《三槐堂藏镜》中的刻镂博局铭四灵规矩镜
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掌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刻镂博局去不羊。家常大富宜君王,千秋万岁乐未央。
(九)出于绍兴的刻镂博局铭四神规矩镜(图3)
新有善铜出丹阳,和已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掌四彭,朱爵玄武顺阳阴。八子九孙治中央,真尚安作出阳方,刻镂博局去不羊。
(十)日本西田狩夫提供的刻镂博局铭四神规矩镜
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掌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刻镂博局去不羊。家常大富宜君王,千秋万岁乐未央。
从“刻镂(具)博局去不羊”“甫(博)局君宜官”“刻治六博中兼方”和“刻治六博□文章”之类的铭文中,我们不但知道了铜镜中由TLV纹组合而成、原先被称为“规矩纹”的这类纹饰,应该来源于“六博局”。而且,通过镜铭知道,还可以把“刻镂(刻治)”于铜镜上的TLV纹称之为“博局纹”或“六博纹”。
诚然,我们从镜铭中了解到铜镜的TLV纹是从六博局中移植而来的。但是,对六博为什么要用TLV纹作局(即运棋行子的格道界栏),TLV纹又是从何而来的,它承载着怎样的文化内涵?这些仍然是令铜镜爱好者和研究者深感困惑的难解之谜。
关于“博局”的起源,李学勤先生根据:“《尸子》的一条佚文,见于《文选》卷二十九左太冲《杂诗》注,文为:‘八极为局。认为:‘局即博局,这是说博局上有‘八极的形象。”并说:TLV纹如果要找一个有典据的词代替,似乎最好叫做八极纹。
何谓“八极”,李学勤先生又根据古代典籍:“《荀子·解蔽》云:‘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可知‘八极为天地的边际。《淮南子·地形》云:‘天地之间,九州八极。高诱注:‘八极,八方之极也。《地形》篇还详述八极之名……”论述说:“综合这几种记载来看,‘八极实指支撑天宇的八座山,是天地间的维系。”由此可见,博局中的TLV纹是来源于“八极”。
绍兴曾出土过一面东汉时期的“胡氏所造”龙虎镜,上有“上华山兮,见神仙;食玉英,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张八极,入青云……”的铭文。由此可见,汉代确实流行着被当时人们称之为“八极”的纹饰,而且这种“八极”纹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是起着人间与天界沟通的作用。
源于“八极”的TLV纹,也被作为日晷上的纹饰。日晷是古人根据天(太阳)地(地球)运动的规律而用于测量时辰等用途的天文仪器。薛孝通《博谱》说六博:“则天地之运动,法阴阳之消息”。可见,博局确实与天地运动相关,与阴阳观念相连。在古人的思想意识中,是富含阴阳属性、维系天地(宇宙)运动的构成图式。
二、“博局(六博)”纹应该是民间的习惯称呼,“博局”铭文镜应为私家铸镜作坊铸制
《通典》云:“秦置尚方令,汉因之。后汉主作手工作、御刀剑、玩好器物及宝玉作器。”《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黄门、钩盾、尚方、御府……”师古注曰:“尚方主作禁器物”。由此可见,朝廷所设的尚方机构,其工作是制作为宫廷皇室所用的器物。至于尚方何時参与铜镜的生产,我们从出于绍兴的“新家作镜出尚方”铭文的规矩镜(图4)中,及由“尚方”铸制的“尚方御镜”“尚方作镜”铭文的规矩镜中已经出现了“新有善铜出丹阳”和“多贺新家人民息”(图5)之类的“新”朝国号铭文中就可以知晓,至迟到王莽立新之时,朝廷的“尚方”机构就参与了铜镜的生产。据研究,汉代“尚方”规矩镜中所饰的反映五行观念的五灵纹饰如果结合十二辰铭文来看,其序位的排列应该是:“青龙在寅、朱雀在巳、麒麟在未、白虎在申、玄武在亥。”而且其纽的穿孔应在子午位。因为只有这种序位的排列,才与汉代祭祀五帝时的坛位相一致。由此可见,“尚方”制作的规矩镜极有可能是由朝廷内精通阴阳五行学说的史官参与设计的,其纹饰的配置是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按照祭祀五帝的坛位顺序排列的。
而上述的“博局(六博)”铭文镜,均无尚方铭文,其所饰四神或五灵序位的排列也多杂乱无章。例如:镜一和镜二的纽区就无十二辰铭文;纹饰也似乎不是四神或五灵。又如:镜九纽区十二辰铭文外再饰一周铭文带的装饰风格,显然不符合“尚方御镜”的制作规范。另外,新莽时期的“尚方御镜”“尚方作镜”铭文规矩镜的边饰,通常为我们所称的流云纹或锯齿纹间双线折波纹(笔者认为这种边饰应该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只是我们尚未破译),而同一时期“博局(六博)铭文镜”的有些边饰却是禽兽纹。凡此种种的不尽相同之处,似乎都在间接地表明,因为民间铸镜工匠未识“尚方规矩镜”的内中玄机,所以造成了两者之间纹饰排列与装饰风格的不同而导致文化内涵的差异。或许正是民间铸镜匠师不解TLV纹之内涵,认为刻镂于铜镜的TLV纹就是当时流行的“博局”纹,所以,在其制作的铜镜中,就有了刻镂“博局”去不羊和“博局”君宜官之类的铭文。而设计“尚方”规矩镜的史官因为熟知TLV纹之本源,了解民间所谓的“博局”纹其实是来源于“八极”的,所以由“尚方”制作的规矩镜中,从无“博局”和“六博”铭文出现。以上所述,是笔者对“博局”纹应该是民间的习惯称呼和“博局”铭文镜应该出于民间铸镜作坊的基本看法。(摘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