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南海用瓷没有留下遗憾

时间:2024-05-20

毛晓沪

问:您刚才说关于“主席用瓷”的制作是我国现代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您为什么认为它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答:在我国现代陶瓷史中,“文化大革命”是一个重要时期,陶瓷界和收藏界常常将这一时期的瓷器称为“文革瓷”。这一阶段的陶瓷制作工艺和瓷器的造型与风格均有其独特而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主席用瓷”是这一阶段瓷器制作的顶峰。也可称之为该时期最高水平的代表,在“文化大革命”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主席用瓷”采取的制作工艺和所达到的藝术水平,不仅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

问:海外甚至有人将这批“主席用瓷”称之为“当代官窑瓷器”。

答:这种说法显然不太合适。“官窑”瓷器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按理说它的生产制作应随者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王朝的灭亡而结束。民国初年,袁世凯筹备称帝时,命政事堂参事少卿杨度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为陶务署监督,赴江西烧造一批有“居仁堂”款识的瓷器,被公认为民国时期的“官窑”,即所谓“洪宪瓷”。它具备了官窑瓷器的一切特征,然而这只是一个特例。应该说“官窑”至此已寿终正寝。然而这种说法也并非毫无道理.大家都知道,自唐代以来中国陶瓷就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瓷器历来都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古董商和收藏家所青睐。在艺术品市场上,它的售价往往要高出同时代民窑瓷器售价的数十倍、数百倍乃至上千倍。“官窑”瓷器之所以为世人瞩目,其内在原因有三,一是官窑瓷器是集中天下最优良的原料、设备和最优秀的工匠精工细做而成,因此它代表着当时陶瓷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二是不计工本,由于此类产品并非为市场流通而做,仅供特定成员使用。为求品质超群,烧成后常在众多产品中百里挑一,落选者统统毁掉,因此其成本极其昂费,甚至无法计算;三是其造型、釉色和纹饰图案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特定的含义。从以上三点来看,“主席用瓷”的制作确实又带有某些官窑瓷器的特征。我认为它是否算官窑瓷器这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代表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陶瓷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问:如果从制作过程和产品数量上讲,我认为“主席用瓷”比历代官窑瓷器更珍稀。历代官窑瓷器大都是年年生产,而“主席用瓷”却仅制作过一批。

答:确实如此。1974年“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了8年之久,全社会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江西、山东、湖南等地的政府(省革委会)接到中央来人传达的上级指令,要为毛泽东设计、制作一套生活用瓷。并明确提出,它必须能代表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且超越前代。简称“主席用瓷”或“中南海用瓷”。各地都以最快的速度拿出设计方案和样品送往北京选定。驻地在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提交的样品,是以明朝正德官窑器的器形为基本造型蓝本,采用半薄胎高白釉新工艺。瓷器通体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在白色釉面上饰以粉红色桃花并有绿叶相衬,此图案又称“水点桃花”。通过对各地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提交的设计样品一举夺魁。后又采纳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建议,对原设计进行了三项重大修改。第一,由于传统的釉上彩绘原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成分,为确保主席的身体健康,改用釉下彩生产工艺。第二,由于毛泽东政务繁忙,饮食无定时,为便于其饭菜的保温和保洁,所有的食用容器,包括碗、盘等都要加配盖子。第三,将“水点桃花”的图案改为毛泽东喜爱的梅花图案,在粉红色的折枝梅花旁点缀着几片青翠的竹叶以衬托花朵的艳丽。此方案确定后,又经审阅,最后报主席批准。1975年初,中央正式下达了有关生产文件,并起名代号“7501工程”。

问:能否再详细谈谈这项“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

答:据我的了解,“7501工程”生产文件正式下达后,江西省公安厅随即组成专门工作组,由厅长带队亲赴景德镇监督此项工程的实施,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当时与其他许多单位一样,实行了军管。军代表与业务领导人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后,在全所进行总动员。当时的陶研所集中了一批景德镇最优秀的陶瓷技术人才,从中选出四十余名技术过硬、政治进步、出身无问题的设计、制作和生产人员,其中包括现已70多岁的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高级工程师徐亚凤、刘平和彭召贤等人。据参加者讲,当时对此项工程的组织和管理极其严密,参与工程的全体人员都经过严格政审。窑场四周设立岗哨,未经工程指挥部批准者,一律不得入内。凡历史上有“问题”的人,都不敢靠近窑场。从选料到成型,从配釉到彩绘,直至烧结、包装等大部分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并有公安人员在旁监视,以确保产品安全。制作前,首先要从数十吨上好的原料中,人工手选出两吨精选料。当时人手不够,工程指挥部又调来了数百名“红卫兵小将”加入了选料工作。如果说工程参加者享有政治上被信任的荣誉感,而他们的工作却十分艰苦。

据一位参与者讲,他当时负责配制彩绘颜料的工作。在此之前,景德镇的釉下彩颜料只有钴蓝(青花)和铜红(釉里红)两种,至于烧制梅花图案用的粉红色颜料无成法可援,开始他和他的同事们屡经试验均告失败;不是颜色欠佳,就是彩绘处的釉面出现龟裂。所幸他们后来试验出合适的配方,总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经过制作者们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在1975年底前烧制出千余件“7501”瓷器。然后从中挑选出两套,每套138件。据说每套包括:9~15厘米盖碗48件;15~30厘米盖盘(又称和合器)40件;1号和2号茶杯各10件;调羹10只;布碟10只;醋壶、酱油壶、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饭锅、品锅、大汤勺、茶叶罐各一件,然后派专人护送进中南海。余下的产品按上级有关部门的指令要全部就地销毁,不得保留。但是这一指令并未被严格执行。陶研所当时只销毁了一小部分瓷器,其中大部分是碗盖。此后又拿出一部分陈列在该所贵宾室的珍品柜中,其他均封存入库。(摘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