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黄 涛
摘 要:著名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本文从该民歌衬词入手对康定地区同类型民歌探根索源,并沿此线追踪四川地区含同类衬词的民歌,试图寻觅到该民歌同其它四川民歌的渊源关系,以此证明该民歌是四川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淀起来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结晶。
关键词:康定情歌;溜溜调;同型衬词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2-0015-04
康定是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其地处我国西部南北民族走廊中段。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藏汉等诸民族友好交往的圣地,宋元时期即有川藏高原各部与内地商贾的频繁往来,著名的茶马古道之一经由这里使内地与边陲紧密相连,堪称“西南屏障”。到明清时,康定更为川边重镇,设置陈兵,商旅活动也更加繁盛,时至今日仍不失为川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重地。被誉为我国民族情歌王冠顶上的宝石的著名民歌——《康定情歌》,就是从这个康巴文化发祥地的古城康定唱遍全中国,享誉全世界的。这首民歌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我国音乐活动中的“出镜率”和它产生的“名歌”效应使世人为之瞩目。笔者在这里无意再费笔墨重叙其伟迹,而仅欲对其衬词和旋律音调同当地及四川民歌的渊源关系作一些考查和论证,以期人们对该民歌不甚明了的问题有所释疑。
康定民间将含有“溜溜”衬词的一类型汉族民歌称为“溜溜调”。《康定情歌》里就采用了这个衬词,除外还使用了另一个衬词“月亮弯弯”。这两个衬词在民歌中均具有各自的表意性。
一、《康定情歌》衬词的含义
“溜溜”是《康定情歌》的第一衬词。因它同康定地区的“溜溜调”有着亲密的同源关系,故本文将此衬词作为重点来讨论。
(一)衬词“溜溜”的含义
经笔者查阅有关民歌资料,发现“溜溜”的释义在民歌衬词运用中比较宽泛。现仅以四川民歌为例:1、作名词释义。如温江民歌《吆猪号子》歌中衬词“溜溜”表示川西农家对猪的代称;2、作动词释义。如阆中民歌《唱起来》中唱到“唱起来那嘛溜溜溜哇唱起来哟,唱一个山歌嘛溜溜溜哇,溜溜打头牌,月儿溜溜花哟喂,慢慢溜下来哟。”此歌的正词只有“唱起来,唱起来,唱一个山歌打头牌”两句,其余均为衬词,而其中的“溜溜”是歌唱的拟声和边唱边走的动态;3、作形容词释义。如康定民歌《溜溜》(一)“大河溜溜的涨水,小河溜溜的流”中的“溜溜”就有形容大河涨水和小河流水的样态之意;4、作叹词释义。如安县民歌《妹儿爱的是勤快人》曲首的衬词“溜……”表示民歌起兴时的呼喊和吆喝声。前例温江民歌《吆猪号子》中的“溜溜”,也有对猪的呼唤、吆喝之意;5、作无特定含义的虚词使用。这在民歌衬词使用中比较普遍。其词义模糊,且常附和着歌曲正词所要表达的内涵而游移不定。如本文所要讨论的这支《康定情歌》中的第一衬词“溜溜”就是以这种虚词形式出现的。第一段上句“跑马溜溜的山上”中的“溜溜”似为表现跑马山的样态,“一朵溜溜的云”中的“溜溜”似为表现云朵在天空中流动的情景。下句“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中的“溜溜”似有“恰到好处”、“好玩好耍”之意。第二段歌词“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材溜溜的好,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中的“溜溜”似有“聪慧可人”和“帅气能干”之意。第三段歌词“一来溜溜的看上人材溜溜的好,二来溜溜的看上会当溜溜的家”中的“溜溜”似有“一心”、“非常”、“勤快过人”之意。第四段歌词“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中的“溜溜”似为“靓女”、“俊男”和“巴心巴肝”之意。
以上通过对“溜溜”这一衬词在民歌应用中的普遍意义和在《康定情歌》中的简略释义,可看出这个衬词在民歌中有时虽无明确的特定含义,但它无时无处不在深化着歌曲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内涵,使景、物、人都鲜活起来,以其更加生动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正是此衬词在民歌中所要达到的特殊效果,也是多数民歌在衬词应用上的一大特色。在四川民歌中采用此种衬词的民歌非常多,但其内涵均是随着每一首民歌所要表现的不同内容而更替着它的模糊表意的。
(二) “月亮弯弯”的含义
这首民歌的另一个衬词是“月亮弯弯”。这一衬词以景物来喻情的表现内容是非常显明的。歌曲在唱完了上下句后,为了深化内容和情感的表达其结构扩展出了第三句。这一句的前半用衬词“月亮弯弯”唱出,交待了爱情所表现的特定意景,使民歌主题所要表现的情感更加得到升华,曲式结构更加规整充实,全曲的终结更加稳定完满。这一衬词在四川民歌中也广有所见,且在多数情况下同衬词“溜溜”一样,是以无特定含义的虚词形式出现的。
二、关于“溜溜调”
在康定民间同《康定情歌》一样采用“溜溜”衬词和旋律音调上与其同类型的民歌不在少数。这里仅举几例作简要对照分析。
例1:
(选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第1卷》油印本 289页)
再将此旋律作F调的五声化处理,偏声si换正声do,则曲谱成为下例样态。这里让我们将它同《康定情歌》作一对照。
例3:
这样,我们就可看出此二首民歌旋律结构的亲缘关系了。甚至我们可以说它们是一对康定“溜溜调”的孪生姐妹。
下面这首《清早起来去进林》虽没冠以“溜溜”的歌名,但从此歌衬词的使用、音乐节奏、旋法和分句、结音等方面看还是应归为“溜溜调”之列(此歌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第1卷》油印本290页中即冠名为“溜溜”[二])。
例4:
(选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上册》 606页)
另外,在康定当地流行有一首汉族民歌《粉团花》,歌词中虽没有“溜溜”衬词,但同“溜溜调”类民歌仍有一些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下例是此歌与《康定情歌》前半基础部分的对照谱。
例5:
(选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第1卷》油印本 292页)
从对照谱中不难看出二者在节奏类型上的一致性。
上面是对流行在康定地区几首汉族民歌的对照分析。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康定情歌》同当地藏族民歌的一些联系。
例6:
愿我是一只孔雀
(选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第1卷》油印本103页)
上例《愿我是一只孔雀》,其曲在节奏、音调,尤其是上下句的终止音调与《康定情歌》有如出一辙之感。
下面这首藏族民歌《夏几钟族贡波》则在旋律音调上与《康定情歌》有较多相似之处。
例7:
(选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印藏族民歌第1集》69页)
以上分析的仅是流行于康定当地的一些广为传唱的民歌。而在甘孜州其它地区也有类似的民歌流行。如丹巴藏族民歌《勤劳动》,其曲在旋律音调上也与《康定情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8:
(选自《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印藏族民歌第1集》138页)
我们通过对《康定情歌》与多首含“溜溜”衬词和不含此衬词的汉藏民歌的一些比较分析,可见其除“溜溜调”外还有不少民歌与《康定情歌》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它在音乐上综合了川西地区汉族民歌和康定本地藏族民歌的特点。可以说,《康定情歌》是由汉族民歌与藏族民歌相化合而产生出来的一首具有独特音调特征的优秀民歌。
三、四川地区采用与《康定情歌》同型衬词的民歌
《康定情歌》衬词的使用不仅存在于康定地区的民歌之中,就是在四川乃至全国各地也都有广泛流传。下面,笔者仅根据现有资料,将四川民歌中采用了《康定情歌》两个衬词的此类民歌汇总如下诸表,用以展示其此同类民歌衬词在应用上的广泛性。
据不完全统计,含“溜溜”衬词的四川民歌有25首,其中,除24首汉族民歌外,还有1首《一个鸡蛋两个黄》为康定回族民歌。同时,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有如“溜溜连连”、“溜花儿啥”、“西溜溜的”、“须溜溜儿”、“溜啊溜里梭,梭啊溜里连”、“斯溜溜的姐耶”、“溜呐溜溜呐”等多种不同的变化用法。
据不完全统计,含“月亮弯弯”衬词的四川民歌有20首,其中,除18首汉族民歌外,还有1首名《十绣》的松潘回族民歌和1首名《月亮弯弯儿啥》的茂县羌族民歌。同时,从上表中也不难看出其用法仍有如“月亮弯儿月”、“月亮弯儿嘞”、“月亮弯弯儿啥”等各种不同的变化用法。
据不完全统计,二个衬词共存同一民歌的四川民歌有14首(全部为汉族民歌)。这种用法还是存在一些不同的变化形式。
对“溜溜”这一衬词在全国民歌中的应用情况笔者未作过具体的统计。但笔者仅在音乐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中国民歌选》上就看到有像湖南汉族民歌《溜溜歌》(353页)和《官家养女官家求》(180页)、安徽汉族民歌《溜溜山歌》(80页)、山西汉族民歌《刨洋芋》(214页)、广西瑶族民歌《蝴蝶歌》(340页)等都是采用了“溜溜”衬词的民歌。仅此即可说明“溜溜”这一衬词在中国民歌中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也可说明以“溜溜”命名的民歌不是四川康定地区的汉族民歌才有的特定称谓。
四、结语
综合以上探讨和分析证明:
1.在四川民歌中大量存在采用“溜溜”和“月亮弯弯”两个衬词的民歌,且其中一部分还将二者一道在同一首民歌中套用。流行于康定地区的“溜溜调”即是沿袭套用此二个衬词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歌形式。
2.含“溜溜”衬词的民歌形式在中国民歌中也广为存在。因此,以“溜溜”命名的民歌不是四川康定地区的汉族民歌才有的特定称谓。
3.《康定情歌》是康定地区“溜溜调”类型民歌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典范之作,它沿袭着四川民歌中广泛存在的习用衬词和曲体结构模式,同时又吸收融进了康区藏族民歌的旋律音调因素,使它更具川西地区汉族民歌的独特个性和韵味。由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康定情歌》是四川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淀起来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珍品,堪称我国民族情歌王冠顶上的一颗宝石。
责任编辑:陈达波
参考书目:
[1]编委会.甘孜藏族自治州概况[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2]编委会.康定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
[3]编委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上、下册)[M].中国ISBN中心,1997.
[4]四川省文化局,四川省音协.四川民间歌曲选·汉族部分[M].(内部资料).1978.
[5]四川省音协.四川民间歌曲选·汉族部分(第2集)[M].1982.
[6]西南音乐专科学校教务处.四川民歌(第2集)[M].1959.
[7]西南音乐专科学校教务处.四川民歌(第3集)[M].1959.
[8]绵阳地区文化馆.绵阳地区民歌选[M].1982.
[9]四川省音协.涪陵专区民间音乐选辑[M].1964.
[10]编委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宜宾地区资料卷[M].1990.
[11]甘孜州文化局集成办公室.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第1卷)[M].1987.
[12]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工团.藏族民歌(第1集)[M].1973.
[13]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阿坝州资料卷[M].1987.
[14]四川音乐学院.南川民歌[M].1964.
[15]四川音乐学院.仪陇、阆中民歌[M].1964
[16]国务院川甘青边境工作团民族歌舞团.南坪民歌[M].1955.
[17]编委会.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
Having a limited View of Liuliu Tune from Sichuan Folk Song——Kang Ding Love Song
Huang Tao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words of Kang Ding Love Song, the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n several folk songs of the same type in Sichuan province, trying to find the origin of Sichuan folk songs.
Key words:
Kang Ding Love Song; Liuliu tune; words of the same type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