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文/陈一歌
《守望先锋》(英文名:Overwatch)是由暴雪娱乐公司开发的一款未来地球背景下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于2016年5月24日全球上市。《守望先锋》精良的游戏制作与合理的规划运营使其吸引了全球范围内千千万万名游戏爱好者,人气经久不衰。
游戏短片包括游戏预告片和动画短片等,用于游戏上线前的宣传,或是游戏世界的补充说明。随着游戏技术的进步和游戏市场的扩大,游戏短片的电影化制作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游戏公司通过制作精良的短片,展示游戏的世界观、主要玩法、背景故事、人物设定等要素。短片运用电影化的视听表达,吸引游戏玩家们的目光,直观地为玩家们提供了解游戏的机会,从而提升该游戏在玩家群体中的知名度。“‘我们试图创造一个宇宙,而不仅仅是这款游戏的一个预告片’,《守望先锋》的视觉效果主管杰夫·张伯伦如是说。杰夫希望这些短片不但能吸引观众购买《守望先锋》,同时还能鼓励玩家更深入地了解游戏世界。”[1]
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围绕暴雪娱乐公司创作的《守望先锋》的游戏短片《我们出发吧》,主角为游戏中的中国角色——美。暴雪公司制作的游戏短片以质量精良著称,游戏玩家们因此时不时戏称暴雪为“影视公司”,《守望先锋》的游戏短片也不例外。以中国角色“美”为主角的短片《我们出发吧》于2017年8月24日全球发布,目的是宣传“美”新上线的游戏皮肤。
“美”的角色设定是一名常驻南极的气象学家,原名周美灵。她憨态可掬,乐观向上,极具探索精神,是守望先锋成员之一。故事的发生地点设定在南极科考站,美的工作地点。短片以一段九年前的录像作为开头,交代前事件:科学家们需要进入冷冻舱休眠以减少科考站资源消耗。从短片中呈现的舱位数量来看,科考站本应有六名科学家,而九年后的美苏醒时,身旁空无一人,唯一的伙伴是与她形影不离的智械——“雪球”,其余科学家去往何方,她不得而知。在信息台,她了解到守望先锋的近况:智械危机日益加剧,“黑爪”组织(游戏中反派)与守望先锋的矛盾仍在延续。她需要离开暗无天日的科考站,与守望先锋取得联系,首先要克服资源短缺与信号阻断的难关。在改装长途跋涉的必需品——冰霜冲击枪的过程中,科考站电量彻底耗尽,“雪球”挺身而出,用自己剩余的为数不多的电量支持美完成枪械改造。“美”与寒风搏斗,借助枪械制造的冰墙成功和“雪球”走出科考站,踏上寻找守望先锋的路。有了科考站外太阳光的照射,“雪球”重获生机。
《守望先锋》出自美国游戏公司之手,围绕游戏角色而创作的短片由该公司一手包办,那么不管是从角色角度还是短片本身角度,在尊重世界各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跨文化的多重色彩。
游戏短片围绕游戏角色创作,那么应首先讨论游戏角色的设定。暴雪游戏设计师曾坦言,中国英雄的设计最大的难题就是要特别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文化,所以设计中国英雄的首要策略是求稳,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承受了相当大压力。正式呈现在游戏中的“美”的角色,是设计师们推翻成型设计重新来过的成果,因为初版美看起来像是与现代文明隔绝的爱斯基摩人。游戏上市后,“美”的角色设定收获了绝大多数中国玩家的认可,有玩家认为,“美”是第一个由西方人把“中国”当作一个平等形象来塑造的角色。
游戏《守望先锋》
这种平等最为显著地体现在“美”的背景故事的灵感来源——中国航天科技的探索与冒险精神。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话语对中国崛起的抗拒和敌视态度,身为美国公司的暴雪反其道而行之,丝毫不吝惜对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肯定。短片《我们出发吧》清楚表现出美的性格特质:科考站补给资源因气候原因未送达,她持乐观态度面对这一事实,语气始终轻快;进冷冻仓前,她惦念着“出来之后,就有很多数据等着我们去分析了”,尊重事实、追求科学是她秉持的原则;醒来发现同伴不在身边,她没有让负面情感吞噬自己,很快便恢复了清醒的头脑,进行下一步行动;接收到守望先锋的召唤,她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不惧艰险向目标前进;对于常伴身边的智械雪球,她不离不弃,重情重义。短片中展现出美的性格特征,甚至带有一些乌托邦式的幻想,这样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恰恰代表欧美文化圈对当代中国的认可,不论是从现代化建设层面,还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层面。
角色外观设计上,“美”仍然被融入符号化的中国元素。但是比起丸子头、旗袍、功夫等老生常谈的中国符号,设计师们显然更用心,美的身材被设计成盛唐时期的丰满美人,发辫上插着一把发簪,服饰上则绣有云气纹、云雕窗花、如意纹等中国传统图案——虽然一般这种图案应该出现在瓷器或者家具上。试想2038年,一位驻扎南极考察的女科学家,常年佩戴发簪、身着古装是否合适呢?但暴雪设计师们似乎在“为传统而传统”,着重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元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美”的身份与中国连结在一起。其实在我看来,一件足够御寒的外衣,加上一面小型中国国旗,足以表现“美”的身份。
游戏短片《我们出发吧》不论是思想内核还是故事模式,都带有浓厚的美式色彩。换言之,即用中国角色美来演绎一个美国故事。《守望先锋》的故事背景设定于2038年,此时全球正面临智械危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守望先锋成员纷纷响应召集令来携手拯救地球。身处地球上不同文化族群的人们似乎达成共识,携手对抗智械,世界性战争进行的同时,文明对抗告一段落,进入前所未有的和平状态。听起来是一个文明融合的故事,而故事中更多的成分其实是对抗。人类与智械对抗,守望先锋与黑爪对抗,甚至守望先锋内部成员间也存在对抗,个体与个体间界限分明,是典型的西方话语体系讲出来的故事。
《守望先锋》绝大多数游戏短片完全可以划分到动画电影的范畴,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线、精良的制作,样样皆完备。提到美国电影的叙事策略,必然绕不开这个编剧万金油——“英雄之旅”模式。其中《我们出发吧》便是一部典型的套用“英雄之旅”叙事模型的短片。按照该模型,短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和同伴一起进入冬眠状态的“美”在九年后醒来,九年间,科考站资源几近枯竭,同伴不知所踪,她在信息台了解到当今世界战争现状,且受到守望先锋组织“冒险召唤”,于是她勇于迈进“第一道边界”;第二阶段,主角应与恶势力进行较量,短片中的恶势力即为科考站恶劣的环境,“美”制定计划、改装武器,为回归守望先锋做准备;第三阶段,主人公经历磨难最终回归,“美”在制作武器的过程中遭遇科考站断电,同伴雪球选择牺牲自己的电量帮助美完成剩余制作,整理好行装即将上路的美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此过程中险些丧命,最终获得胜利,踏上回归守望先锋的路。[2]
不光叙事层面上的美式特色浓厚,其价值内核更是流露出显著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二百多年前的西进运动使美国人体会到真正的个人自由,也由此造就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美国精神”——强调自我实现,体现个人作用。相应地,个人英雄主义也是美国影片的主要精神内核之一。“美”身陷恶劣环境,收到召唤,凭借个人努力冲破黑暗,踏上光明之路,是非常典型化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表达。如果以中国文化来演绎这段故事,我会加上集体主义色彩:九年后,美先醒过来,叫醒身旁的五位科学家,科学家们看到眼前景象,集思广益,设计一个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方案,由于资源只能供一人顺利走出科考站,科学家们将希望寄托在美的身上,“美”不负众望,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取得外界援助后折回科考站,救出科学家们。其实以上两种故事模式对比和《花木兰》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诗词《木兰辞》的叙述中,木兰虽勇气可嘉,替父征战,但最终还是回归田园,回归封建传统。而动画电影《花木兰》则将她改编成一位典型的西方个人英雄主义者,她始终拥有强大的意志,最终协助朝廷抵挡住匈奴入侵。
游戏《守望先锋》
步入21世纪后,中国在国力提升的同时,文化消费水平也日趋提高。西方文化产品原有的东方主义在“敌视”或偏见方面有所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尊重中国历史与中国精神的形象建构,如当下西方人气较高的游戏《英雄联盟》《堡垒之夜》都有中国角色的出现。“美”作为一名近年来西方游戏厂商塑造的华人女性角色,是暴雪团队中西方编剧想象与华裔编剧自塑的成功结合,她带有浓郁的东方特色,是越来越多元化、正面化的中国形象的体现。
注释:
[1]官图无限美,实物总缩水:为什么预告片和实际游戏总是相差甚远?-触乐http://www.chuapp.com/2015/03/24/274384.html
[2]从《头号玩家》谈“英雄之旅”的剧作模式与叙事能量,《当代电影》2018年第10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