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郑思佳
当呐喊的爱情遇上真正的柴米油盐,是否能够抵挡得住时间的检验;当流年的情谊披上利益的浮华外衣,是否能逃得过现实的残酷剥离;当技术理性世界的“暴政”降临,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讨好这一生?
改编自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来电狂响》,一经上映就让印刻着科技时代烙印的“关系”二字,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你的秘密,尚能饭否?”更成为了情侣、夫妻、朋友间打趣的话题。《来电狂响》将视角定格成人世界的情感危机和社交危机,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挖掘繁杂生活中的戏剧性矛盾冲突,还原生活原貌。同时,《来电狂响》一改已有现实主义影片所采用的严肃、深沉的叙述方式,而是运用轻喜剧的表现手法,于喧哗处为观众展现了一部有关家庭伦理、女性职场、亲友关系等多重主题的现实主义大戏。
有观众坦言,《来电狂响》堪比一部令人惊喜的“爱情恐怖片”。《来电狂响》所带来的话题性,绝大部分是来自观众作为“本文的转喻人物”[1]对于影片情节以及主题的私语性共鸣。影片以轻喜剧为外衣,聚焦成人世界的关系危机,以朋友聚会为载体,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将影片七个没有清晰的角色分工但性格形象迥异的人物表现得立体生动,将三对夫妻和一个女强人所面对的家庭琐事、人生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关系之间的脆弱和复杂被抽丝剥离,成人世界的最后一道遮掩被掀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则高消费、快节奏现代社会下社交关系的黑色寓言。但是,“电影应该是电影的”[2],《来电狂响》的“电影性”,即作为电影《来电狂响》所特有的、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特征是什么呢?
首先,《来电狂响》设置了全篇式线索——手机。影片开始于手持手机行色匆匆的人群,聚会源起于微信群里的一段寒暄,而影片的主线更是关于“公开手机消息”游戏而引发的关系考验。影片不惜冒着像电视剧一样絮絮叨叨的风险,围绕“手机”大量篇幅铺陈饭局,看似多余,实则并非无足轻重。
一方面,线索服务于主题。这一条线索揭示了当前人们在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现状。如影片中没日没夜利用手机处理公务的韩笑(马丽饰),家有妻子却沉迷于网络直播与妻子生分的吴小江(乔杉饰),因为网络社交却少了现实沟通的戴戴夫妇,深处网络时代的他们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他们一方面依靠技术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建立联系,全身心投入虚拟网络世界来弥补内心孤独,另一方面却因为网络技术强化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的疏离感,使现实中的人更加孤独。影片利用“手机”这一条线索揭露了当下社会交往呈现“群体性孤独”的现状:人们对科技期待得越来越多,却对社会中真实存在关系的期盼越来越少。我们怡然自得地被科技服务的同时,却也变成了科技的奴仆。同时,手机映射着深藏面具后虚伪的人性以及“关系社会”下脆弱的社交危机。在“公开手机消息”的游戏中,七个人物在“道德家”和“诡辩家”的双重身份中自由变换,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道德制高点的批判上消磨殆尽,深藏在亲密关系背后人性的丑陋被赤裸裸地袒露在观众面前。
另一方面,线索服务于情节。在这里,“手机”不再是简单的网络时代的代言人,也不是故事主题的载体,而是情节跳动的媒介和导火索。影片当中手机仿佛是定时炸弹,每一次铃声响起都预示着故事爆炸性推进,随着手机铃声响起的频率加快,影片的节奏也不断加快,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反应环环相扣,使作品悬疑不断,惊喜不断。
其次,《来电狂响》设置了影像隐喻——婚礼。无论是《完美陌生人》还是《来电狂响》,两个影片都设置了影像隐喻,但是二者所侧重的主题有所不同。在《完美陌生人》中,影片选择以观赏月食作为聚会的目的,而月食的黑暗与光明主要隐喻着人性的两面:生活的真实与欺骗,身份的高尚与丑恶,以及月食平行宇宙间被隐藏的人性残酷的灰色世界。影片利用平行宇宙的理念架构剧情结构,在月食发生的过程中嵌套影片主体故事情节。随着月食的发生,戏剧包装下的冷酷现实被抽丝剥离,人性的丑恶与生活的真实袒露无遗,成人世界脆弱的社交关系在月食发生之间瞬间崩塌,而月食结束,生活归于平静,游戏并未发生。一切只是一次月食而已,一切只是一场闹剧而已。
在《来电狂响》中“婚礼”的隐喻更多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婚姻和情感危机。影片楼上七个主人公的聚会与楼下闹市里格格不入的婚礼成为了两条互不干涉却又彼此关联的主线。闹市里举办的“彩虹”婚礼一定程度上是现代男女不畏世俗眼光,追求真爱至上的婚姻恋爱观的映射,婚礼的“开始—高潮—结束”伴随着楼上聚会氛围变化而发生,七个人婚姻感情的脆弱和猜疑以及现代人情感的遮羞布,最终在两场闹剧中被掀开,现代人的情感理念以及婚姻危机引发人们思考。
《来电狂响》将隐喻本土化、生活化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轻而易举地能够在一个个幽默荒诞的副线情节中捕捉影片想要表达的隐喻主题,但相比原版来看,《来电狂响》的隐喻相对浅显,缺少一丝耐人寻味的深意。
电影《来电狂响》摆脱了现实主义电影题材的宏大叙事,逐步向新现实主义转型。影片将关注点聚焦中产阶级群体,依据还原生活原初状态的时代审美需求,着力用还原本体“真”的审美精神,去烛照社会生活中小人物,尤其是能够使观众产生共鸣的中产阶级的个体生存困境,原汁原味地呈现世俗生活中人们的生境和心境。影片主线一方面透视了婚姻爱情的世俗常态,另一方面还原了网络时代特定生存环境下人性的本真状态,揭露了当前成人世界的假象和社交危机。
中国版《来电狂响》与意大利版《完美陌生人》最大的不同是《来电狂响》将戏剧生活化、本土化,将女性在职场以及生活中的生存境况作为影片表达的又一重要内容。同时在《完美陌生人》原本只有七个主人公的情况下,加入了人文关怀的微光。在聚会之外,在每一次“手机狂响”的另一端都镌刻着困苦的百态人生。影片通过直播女孩、快递员、看似刻薄的老母亲、道具师这些小人物真实还原一部手机背后的现代社会生存本相。
《来电狂响》着力还原现代社会中凡俗真实婚姻爱情的原生态,而文本之外便是能让观众思索玩味的种种社会现实,折射出消费社会下人们无法摆脱的物化思想。
影片中七个主人公三对夫妻呈现了婚姻三个阶段的不同状态:热恋情侣、七年之痒和老夫老妻,同时也展现出现代人的三种婚姻和爱情状态。如贾迪(佟大为饰)和白雪娇(奚梦瑶饰)代表的现代爱情状态之一——物质性和90后非黑即白的爱情观。由于浪漫与虚幻,白雪娇“爱”上小编剧,因为妄想出人投地,贾迪“赖”上富家女,影片揭示的这些非爱的因素,恰恰构成了爱情躲避不了的物质基础,展现出现代社会中许多婚姻爱情存在的常态。如戴戴夫妇再现了现代人的另一种婚姻状态——凑合型,在隐忍和欺瞒中互相伤害,遍体鳞伤,真实勾画出现代社会中为了孩子而生活的夫妻精神的疲软和生活的疲惫。
婚外情则是现代婚姻爱情中的另一种形态。在当今社会现实下,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开始关注现代婚姻危机。例如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小说细腻地表现了女作家与不知名老干部之间乌托邦式的婚外恋悲剧。《手机》《中国式离婚》等作品则重点表现现代婚姻如何在他者和自我形象的颠覆和崩塌中快速走向解体的社会现实。《来电狂响》则着重通过网络时代下人们对于婚外情的态度来揭露生活和婚姻的荒诞。影片当中,游戏、直播、社交媒介都成为了婚外情的导火索,把“直播打赏”当作消遣,“虚拟cp”当作游戏成为了现代人对于婚外情的态度。随着闹剧不断扩大,人性中互相攻击、趋利避害的本能竟将婚外情道德伦理的指责逐渐消解,婚姻的价值在现实的名誉和利益前变得不值一提。
《来电狂响》在这种轻讽刺的基调下,将富有神圣色彩的爱情神话打回现实的本真状态,让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发出“看自己”“看人生”的感叹,并对自身生活进行反思,推动重建理性、道德、文明、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秩序。
《来电狂响》还原了特定生存环境下成人世界人性和社交的本真状态。影片从人为满足生存需要所从事的各种层面的活动中,全面透视了人性的本真状态,特别是披露了人性的丑恶以及在网络时代条件下人性的异化。影片当中,当黑暗秘密被揭露时,攻击变成了人的本能。无论对方是否是自己的好友,每个人都作为一个完美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批判,但当黑暗笼罩在自己身上时,则是无尽的辩解和逃脱。
影片表面没有现实的血腥,甚至用诙谐、平和的语气诉说一切,但是却将爱的残酷,成人世界关系的脆弱展露无遗,他者的形象在现实利益面前轰然坍塌。人性深处的阴暗和复杂是电影最为有利的纵深。电影用一个个简单、浅白的真实故事,告诫着每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参与者,永远不要试着对人性进行检验。
同时,《来电狂响》更揭示了社交媒介下人们的社交危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媒介进行交流,网络看似带给我们一种加强式的社交关系,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单薄社交,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碎片化的弱链接。一方面,我们可以依赖技术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但也因为技术疏离了与身边亲友的亲密关系。也就是说,互联网技术虽然让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却因为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强化了真实世界中人们之间的疏离感,从而产生一种新型孤独。
《来电狂响》将原版当中同性恋的人物设定改编为女强人韩笑(马丽饰),在生存众相的描绘中加入了女性生存境况的表达。韩笑的职场生活堪比现代都市社会高速生活的镜像,折射出新时代职场女性的生活质量和情感状态,揭示职场女性群体在男权社会下的无奈和困境,着力强调女性的职场地位和自身价值。
现代女性渴求婚姻也“享受”孤独。影片当中韩笑身为公司高管却大龄未嫁,渴望爱情但也不愿将就,描绘出当今社会众多职场女性的情感困境。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思维观念的不断革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典型家庭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随着越来越多女性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其婚姻观、爱情观以及家庭观也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他们从单一服务于家庭的妻子角色中脱离里出来,逐步转变为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成为职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她们追求经济独立、职业发展和婚姻家庭的完美结合,她们渴望拥有完美的婚姻,因此不断努力修炼自身。但始终占主流地位的父权文化让“新时代女性”并不能如愿实现自身价值,对归宿的渴望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强烈碰撞,演化为新时代女性的情感危机。
影片当中,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韩笑为了事业不断拼搏,却被生活无情戏弄。毫无疑问,“新时代女性”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变迁、媒介变革以及性自由思潮的影响,但这也是女性向传统男权文化进行挑战过程中的一次自我张扬。然而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客观存在的两性生理差异以及占主流地位的男权文化,让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被看作是微不足道的人。她们在职业选择和社会生活方面,总是遭受不平等的待遇,很多女性为此妥协进而步入婚姻。
《来电狂响》将中国现代女性的职业困境、情感困境、生存困境寄寓在韩笑这一人物中,极具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呼吁社会关注女性生活和女性心理,试图扭转社会观念和传统习俗,同时寄寓着影片的创作团队对现代职场女性以及现代知识女性未来美好的希冀。
《来电狂响》着力刻画技术理性世界中的“城市人”群像,主动将镜头转向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用直面生活和原生态的表现方式,为观众还原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传递了深切的人文关怀。
《来电狂响》加入了意大利版《完美陌生人》中没有的辅助线人物,直播女孩、快递员、可能孤独终老的母亲、高仿道具师这些小人物,讲述了镜头前搔首弄姿的直播女孩,只是为了抚养残疾的弟弟;拼时、拼单摔倒了也要抓紧一切时间送餐的快递员,只是为了妻子吃饱穿暖;平时凶神恶煞与儿媳拌嘴的“刁婆婆”,却是最理解人的“暖心肠”;因为送餐迟到就大发雷霆的高仿道具师,也要为了生计低声求人。电影喧嚣热闹的叙事风格下却潜藏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在餐桌之外,每个来电手机的另一端,都有道不尽的困苦百态人生。而影片中“刁婆婆”留下的遗嘱、道具师递给快递员的一瓶水、残疾弟弟让给直播女孩的饭、快餐员手机镜头里孩童的咿咿呀呀……都是冰冷的科技理性中渗透出的一丝暖光。
《来电狂响》打破了国内现实主义电影宏大叙事的困境,实现了诙谐喜剧与现实主义题材的巧妙融合。作为改编剧,《来电狂响》针对中国观众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保持原作基本人物关系和人物属性的基础上,在嬉笑怒骂的喜剧氛围下,冷眼关注大时代下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原汁原味地呈现世俗生活中人们的生境和心境,让观众不自主地深入人物内心,体会剧中人的感伤和苦楚,为略显冷酷的“商业大片”大潮增添一丝人文关怀的温情。
注释
[1]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姚锦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213
[2]钟惦棐,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和实践——电影评论家钟惦棐答本刊记者问[J],瞭望周刊,1984(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