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汪建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 201620)
SIVA新媒体艺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7月,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含影视编导、文学策划与创作、主播工程三个方向)、动画(含动画、创意动画、数字互动娱乐美术三个方向)、艺术与科技(含数字媒体技术、多媒体空间设计、交互媒体艺术、数字互动娱乐策划、数字互动娱乐电竞五个方向)和摄影四个专业。
十多年来随SIVA共同成长,新媒体学院以良好的就业率将数批学生输送到社会,同时自身也在迭代中不断进化,保持着对治院的思考和探索。
品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财富的无形资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高校来说,学生是流动的,科研和创作是流动的,师资也是流动的,只有品牌才是属于高校的“铁打营盘”。“北清复交”拥有过很多著名的学者为师资,培养过许多知名的校友,取得了众多对国家甚至对世界有巨大影响的成果,由此形成的品牌才是高校自身的价值。更为人们熟知的是“北清复交”本身,也正是以此才不断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从而取得更多的成果。因此,对高校来说,师资、教改虽然都很重要,但是建设高校品牌也应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以往的高校品牌塑造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谓“百年名校”,是长久校史文化的沉淀和社会影响力的逐步积累。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不同,品牌建设也有了更多的方法。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的高效率传播,使品牌建设不再需要几代人日积月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碎片化、交互式的信息传播,可以成为快速建设高校品牌的手段,而新媒体学院对此恰有一定专业优势。
传统的大学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解决教学方面的问题,应该采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好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好的学生,这也是塑造好的高校品牌的基础。但关于治院,则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方法。
与企业相比,高校拥有更多的高级人才。高校的教师都是单打独斗的英雄,都善于单干。这和公司不同,公司讲究整个团队的合作。所以,高校在对人才的团队整合方面,远远不及企业,这导致了高校对资源的利用率相当低,效率低下是目前高校管理的一大特征。
我们要办一流的大学、要快速建立高校的品牌,常规的高校管理方法对于我们是不够的。我们可以针对传统大学的软肋,做到善用资源,用企业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学校的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比社会其他机构,高校具有很多难以比拟的独特价值:教师、学生,以及科研创作成果。这三个价值要素其潜在的量基本没有挖掘,处在未激发的基态。从创新创意的角度看,其学生的潜在价值更大!尤其是对于艺术类院校而言,一届届数量巨大的学生是生生不息的力量,他们直接带来青年对当下社会的认知,其看待世界的角度、需求或者表达等,都是艺术创作的原力。将这些可贵的价值兑现出来,不但是对学生、也对高校,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所裨益。
然而,高校与市场不能很好接轨是我国高校的老问题:科研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成果最终只是堆积成档案无法实现应用,这是价值的流失。新媒体学院这些年来一直着力于整合上述价值三要素,并面向市场,用市场的方法来兑现高校价值,并将在这个方面进一步努力。
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新媒体学院借用了“浮筒理论”:将一个组织比作一个浮筒,而组织中的人才好比浮筒中的容纳物。浮筒并非封闭的,有出口和进口,可以使水流不断流入流出。如果要让原本沉在水底的浮筒往上浮,即,要让该组织进步,就要利用水流的冲刷,用较清洁的水不断替换浮筒中原有的杂质。
SIVA是年轻的学校,成立时的起点并不高。而人才在社会中的配置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因此成立时SIVA的人才也并非都是一流。SIVA要想往上游走,那么就应做到让较上游的水流进来,同时将原有的较污浊的水冲刷出去。
作为一个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组织,想要尽快进步,应该把握机遇,使“浮筒”更为开放,加快水流的速度,实现人才的快进快出。只有实现浮筒内部的快速流动,才能使浮筒整体快速向上发展。
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人才建设的状态还不够开放,常常是较差的人留住了,优秀的人才反而在高校镀了层金后就流失了。
新媒体学院在这两年调整了不少人员,很多员工并非因为本身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和学院的环境不适合调整出了学院;另一方面,新媒体学院也流入了很多人才,实现了人才的快进快出,从而实现整个学院的快速成长。
新媒体学院原本的课程安排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如形式不到位:“因人设课”,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供不应求”,开设的课程并不能匹配真正的市场需求。考核也不到位,考核的指标只和课时数量有关。对课程的管理处于非常初级的水平。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课程不管理好,即使有本身个人能力很强的老师也很难教好学生。
关于课程管理,新媒体这两年解决了几个问题:1.实现课程形式过关,即解决了课程大纲的问题,让课程大纲按标准来做;2.实现课程内容过关,使内容和专业建设的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吻合,这包含了对课程考核指标的细化等大量工作;3.授课的效果过关,以实践类的课程为例,做到课堂课外一起抓,规定学生要达到一定的训练量,实践成果要与市场接轨是企业直接需要的内容。
新媒体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四年磨一剑”的口号,意思是也许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我们目标是要使学生做出最优秀的作品,用四年的配套课程使学生能磨出一件一流的作品。具体的做法是,大一带学生开眼界,大二为学生夯基础,大三就进入作品开题初探,大四走向社会。
图2 SECOND SELF-INTRODUCTION郎港澳摄影2019年第二届“Dior迪奥新锐摄影奖”一等奖
图3 当代秩序范耿钧摄影2020年入选第二届“摄影毕业季”暨2020年度全国高校摄影优秀毕业作品年展
除了“四年磨一剑”,新媒体力图做到使学生得到市场的认同。市场认同的凭证,既包括实现就业、作品获奖,也可以是拥有百万粉丝的主播号,这些都代表了被市场所认可。
新媒体艺术学院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改变过去关门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状况,发挥上海人才高地优势,与业界共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基于学院下设的工作室的整体优势建立校内学生实践基地,以形成多样化的学生实习模式。近年来逐步建立了“注重艺术创新,具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从艺术、技术、创意、策划、制作以及学术研究多方面培养社会急需、市场覆盖面大的影视特效、网络媒体、动漫游戏、数字交互等业界具有国际视野和开创精神的数字媒体技术与设计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及具有宽阔文化视野、广泛艺术素养、集“采编播”为一体的全媒体应用型人才。
图4 液态健康李汉威摄影2020年迪奥青年摄影与视觉艺术奖(2020 Dior Photography and Visual Arts Award For Young Talents)
图5 儿子娃娃祖力皮卡尔·艾尼纪录片2019年9月入围第三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创投”提案单元2020年10入选ISFVF官方推荐短片
图6 展翅 汤炯铭 摄影 2020
图8 云上的课堂 詹建中 纪录片
图7 新媒体艺术学院2020线上毕业展策展 丁力
图9 复兴公园 吴建新 52分钟 纪录片
图10 24小时·九里·2019矫健摄影12幅全棉无酸纸基纸,颜料墨24个小时,我在窗口等待。不是等待未来到来或现在变成过去,而是等待本身。我看着窗外的景也想象着相机所看的有我看景的景。在等待着的会想象的那个东西不知道是在前还是后,在里还是在外。
图11 中国人瑞 徐平 摄影
图12 白空间陆洁摄影光线不断地变化,就如时间的转瞬即逝。白色的墙面上的光线细微的变化被胶片所呈现,并且在白空间的强制的形式感中趋于完美,我喜欢高调的画面和其中被控制的情感。
图14 看门的阿左和阿右汤思源,郑忆琳,洪婧雯,黄正泰动画短片2019年第四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 一等奖
图15 小金小银和翻花绳顾昊渊动画短片2019年第四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 一等奖
图16 麻雀陆成法动画短片201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大赛二等奖
图17 饿了就吃杨数鹏绘本插画2018儿童科普类插图绘本,以大自然中的“吃”为主题,每一幅插图都是一种动物吃饭的过程,在创作中依据真实再稍加夸张,用幽默的情节和图画来呈现这一幕幕看似残酷但又再正常不过的大自然生态循环,以科普的理念和幽默的方式把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秘密告知孩子们。
图18 松江七不规范 曹静洋 宣传画
图19 无限重生李奇峰,葛荣韵等(主创人员团体均由视觉艺术学院师生构成)83分钟科幻电影2019
图21 末日父子王子祺电影2020年上海市教委 Cinext汇创青春大学生电影节影视类二等奖
图20 两个人的黄鱼车鞠斯靓电影故事讲述城市中一个脾气古怪的拾荒老汉,因早年丧偶而终日酗酒、潦倒不堪,每天过着苦闷无望的日子。因为老汉的一辆黄鱼车,一名同样有着悲惨身世的少女闯进了老汉孤寡的生活,从此老汉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从生活上互不顺眼到精神上依偎共处,一辆破旧的黄鱼车,载着两个苦命人的梦,一路向前。第六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紫丁香评委会剧情奖首届国际静安源创微电影展赛十佳作品、最佳表演奖
图22 暖阳卫玉婷电影《暖阳》是以真实事件改编为背景、以小人物故事为主线、以非线性叙事为结构来创作的温情类微电影。一次意外相撞、一段秘密揭露、一场内心宣泄。看似普通的生活背后,每个人都隐藏着各自的伤痕与阴影,同时也诉说着各自的温暖与释怀。撕毁的表格、揉碎的纸币、破旧的三轮,“暖阳”下也是彼此的见证与成长。2020汇创青春影展 二等奖
图23 创时代 孙智华 电视节目
图24 科幻概念设计组画 李然 设计画
图25 共同作者丛浩天混合媒介生物装置该作品借助一套模块化的控制器探究信息交换中“有效信息”“信息噪音”和“媒介”的概念,控制器由一个信号发送器、一个信息接收器以及一只昆虫盒组成。信息发送器内置一套数字系统,其中储存有让·亨利·法布尔的《昆虫记》(2006年英文版)节选,这段文本被逐字抓取并编译成一组五比特的信号,信号通过五个内置的激光模块发送出去,穿过昆虫盒到达信息接收器。信息接收器监测到信号后将其再次解码为拉丁字母。在理想条件下,LCD显示器会显示出原文,但信号往往会被发送器和接收器间的昆虫所干扰,昆虫每遮挡住一束激光,就会对文本做出一些修改。参与者可通过操控旋钮改变昆虫所处的声光环境以影响昆虫的运动轨迹,亦或是操控滑块来调整信息接收器的取样频率,来进一步干涉系统,以探究它们的交互行为如何改变系统的行为 。
图26 你是什么垃圾?王仪鲲游戏设计居民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时候,很难将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处理,由此居民产生了对垃圾分类政策的倦怠情绪。而《你是什么垃圾?》这款基于手机平台的垃圾分类小游戏将垃圾分类与游戏相结合。在游戏过程中,玩家的任务就是根据垃圾怪兽的种类和数量合理地放置四种不同的垃圾桶去阻止垃圾怪兽破坏城门进入城市,操作只需要点击城市地图中的闲置区域就可以安置垃圾桶炮塔,而在游戏过程中,每个垃圾桶炮塔都可以升级一次直到达到顶级,升级后不只外形变化,其输出也会变得更加强大。游戏结束后玩家将会对如何正确分类垃圾产生深刻印象。
图27 SAS周必成混合媒介生物装置人类的社会可以被看作一个网络系统,各个节点的动作决定了我们的整体行为。 类似蚁群的社会性昆虫,也有这样的网络系统,科学家们称之为超个体(Superorganisms),它的基本单位不是细胞和组织,而是相互之间紧密合作的生物个体。个体的行为都遵循简单准则,但恰恰是这些个体的简单行为,造就了整个蚁群复杂的集体智能。在此装置群中,作者将蚁群放入一个人造环境中,并通过传感器检测三个蚁群的运动,这些运动被进一步“放大”为 LED 灯光的闪烁与合成器模块产生的电子音景,蚁群的复杂性通过灯光的闪烁与音景得以显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