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之辅导员价值引领思考

时间:2024-05-20

张文静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 201620)

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大命题,为了达到对高校学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学校、教师、学生任何一方的单独行动都无法统筹整个学校的管理效果,只有三股力量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本文从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着手,尝试探讨。本文研究对象定位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研究内容为辅导员在日常学生工作有效性管理过程中,价值导向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有效措施。

一、民办高校艺术生特点及形成原因

为了摸索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将思政工作深入的进行到底,措施施行得当且行之有效,了解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是一项前置要求。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文化素质、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政治追求等方面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有所差异。其中,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突出:一是专业情结浓厚,文化素养欠缺[1];二是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易偏激[2];三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自我意识突出,规则意识不强;四是政治理想信念不坚定,易受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

首先,高校艺术类学生专业情结浓厚,文化素养欠缺。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高校艺术类的高考分数线远远低于普通文科、理科分数线,如图1所示。[3]部分艺术类学生是因为拥有艺术类特长故选择了艺术类专业,也有一部分艺术类同学是通过市场上各类艺考机构高强度短时间恶补艺术专业,利用较低的高考分数线进入高校读书,艺术类专业高校多为教学型高校或应用型高校,相比研究型高校重视文化课的成绩,会更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艺术类高校学生由于文化课成绩偏低,忽视高校公共文化课、通识课和综合素养类课程的学习,重视专业能力,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

图1 部分省市高考分数线

其次,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却容易偏激。由于艺术的表达形式常为语言、声音、肢体等形式,且艺术是通过整合与运用对主客观现象进行感知、表达的过程。因此,艺术类学生善于捕捉细微情感,情感细腻丰富,容易感情用事而冲动;思维逻辑能力相对感性创新能力较弱;行动缺乏理性而常常随心任性而为。但正因专业缘故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性格大多开朗、活泼;喜欢实践性的活动,更易向辅导员吐诉心事。

再次,高校艺术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追求个性化发展,自我意识突出,规则意识不强。入学前,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了解并参加过艺考培训机构,艺考培训机构收费虽因所在地经济发展不同而有所差别,但费用均较普通培训机构较高,经小范围调研约为几万至十万不等,况且需要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各大高校的校考,需准备一笔食宿行费用。入学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费较非艺术类学生收费高,以2018年、2019年上海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为例,每生每学年学费10000元,而一般专业每生每学年学费为5000元,又如上海市知名艺术类专业院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招生简章为例,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学年学费38000元,而非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学年学费为22000元。而且,入学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材料费用(如乐器、道具、毕业设计)相对非艺术类专业更高。艺术类专业的学习需要前期较多的金钱投资,得益于工作便利,本文发现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在家得到家人宠爱,物质方面的常态化满足,日常生活中追求自我,桀骜不驯,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身个性发展。

最后,高校艺术类学生政治理想信念不坚定,易受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艺术类学生之所以政治理想不坚定,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综合文化素养偏低,政治意识有待增强。对于政治基础理论、国家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了解的不透彻,欠缺政治理想修养导致政治热情的缺乏,不能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其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腐蚀,艺术类学生重视专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个人未来发展,认为理想信念对生活无过多实用价值;其三,艺术类学生接触社会相对较早,社交活动开始较同龄人早一些,心理成熟较早,在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之前极易受到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接受并笃信了不良价值观念,形成了错误的“理想信念”。

二、辅导员价值引领的必要性

2009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第二章“权利与义务”中,明确了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中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将教师“立德树人”的工作上升至法律层面展现了我国对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教育工程的重视,实实在在的落实教育强国的目标。

2017年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章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其中第四条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的总要求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章“要求与责任”,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五条第一款就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章“要求与责任”,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分别是:(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二)党团和班级建设;(三)学风建设;(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七)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八)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九)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了主动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是辅导员工作的要领所在,脱离思想价值导向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犹如隔靴搔痒,是失去了灵魂的“行政式”的行政化管理。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其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国家的高校教育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基底,理应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代表的应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2016年12月上旬,***总书记在京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早在1953年,清华大学就提出设立政治辅导员岗位,国家更是赋予辅导员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时代的要求,到如今,在新时代教育强国的目标指导下,在各种文件精神的引领下,当代辅导员培养的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引导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给予高校辅导员的要求,是学校理应重视的一项迫切、不可或缺的工作。

三、辅导员价值引领具体措施

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并非理论说教式的,而是落地有声的实践式的,切实地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辅导员价值导向的有效性问题,本文认为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进一步丰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有了新高度。

显然价值引领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与时俱进的大工程,本文认为价值引领者—辅导员需要做到:知识储备质量高、数量大;高尚的道德修养增添魅力;自身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价值有效地输出。

(一)知识储备质高量丰

进行价值引领的前提是充沛的知识。专业水平造诣极深的教师是大学的基础,培养出具有充沛知识的社会有用之才也是大学的追求。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教师更加尊重。据和一些学生交流,他们认为专业教师能带给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而辅导员像一个日常生活管理者。

但术业有专攻,辅导员也能够在岗位中放大自身价值和人格魅力。辅导员的自身专业背景各有千秋:思政专业背景、声乐专业背景、法律专业背景、计算机专业背景—如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可以利用专业所学,教会学生基本的法律常识,掌握个人行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帮助学生处理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纠纷、帮助学生审核经纪合同,规范所在学院的学生规章制度。由此,辅导员应当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价值,将自己所具有的专业魅力、储备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辅导员追根溯源的为学生呈现出知识和文化的魅力,不仅开阔了自身的知识领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有能力、有权威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发自肺腑地体悟出学习的价值,令学生认识、分析问题时切忌断章取义,更不能人云亦云,通过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掌握更多的知识领悟知识的真正意义,从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何况,教育即是生长,对接受教育者如此,对教育者亦然,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不同于单纯的注入,教育是引申、是启发、是交流,教育并非获得信息,简单了事;教育是持之以恒的“改造”,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换来“日新月异”的变化。[4]因此,教育之前,教育者拥有质高面广是前提,丰沛的知识才能应对新时代下的“新”青年。

更不必说,新时代下的高校和高校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其一,知识资源的易获得性。知识资源可获得的方式极为广泛;知识资源可获得的内容极为丰富。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移动课堂成为现实,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渠道获得哈佛大学的公开课,也可以找到诸如北大、复旦等名校的课堂资源,更有不少名师通过直播平台开设公开课,甚至在淘宝上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大批量的学习资源。其二,师生关系已非传统意义的严师如父。在新时代下,法治国家如火如荼的发展,契约精神尤其得到青年人的认同,民办高校的师生关系更趋商业化,学生并非从前那样“迷信”教师的权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更愿意和老师进行深入交流,而非简单教条接受知识。因而对教师的知识面、知识量和业务能力要求更高。

(二)品德修养高尚

进行价值引领的关键是君子般的品德。在《教师法》中也明确规定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人师表”是教师应具有的义务。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2016年12月7日,***总书记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总书记重视青年人的教育,更对教师提出较高期望。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份高尚的、令人尊敬的职业,是具有利他主义的动机的工作,其中辅导员从师德育工作,这是一份对职业威信有高要求的工作,其更应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本文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圭臬。无论从职业性质还是人生追求,君子般的品行是一项不可逾越的原则。我国传统文化便追求“君子”标准,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更是被尊为“先生”。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美好的德行中其一便是:以身作则。作为思政工作者,作为德育工作者,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三观有待培养、古灵精怪的千禧之后,相比教师的言语说教,学生们更相信教师的行为,上行下效。学生往往尊重和敬佩那些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师,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作风一定是身正令行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唯有品德高尚的辅导员才能不负重托,胜任思想引领的工作。

***总书记主持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对思政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正是对教师师风师德、道德情操方面的要求,教师要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教师。

(三)政治素质过硬

进行价值引领的核心是积极的价值观。网络的发达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捷,多元的政治体制,多元的文化价值,多元的信息呈现,使得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多选择,而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和钻研,对政治理论认识不深刻,甚至不正确。本文认为其部分原因由于艺术类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接触娱乐界,接触到多元文化,在价值观未得到确定之时,却因行业的要求而导致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因娱乐圈子中的非主流导向的文化而导致的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加思索的信奉。此时,通过教师积极的价值观对艺术类学生引领从而使其在大学四年树立起对其一生有益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必要。

民国时代,教育学大家已经意识到价值观对于学生学习、学校教学、学生人生、甚至国家大计的重要性。著名的美国实验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做演讲时曾说“改造社会基于思想,教育者须以良习惯(即适应时势之新习惯)输入青年脑中,使之成为将来社会之良分子”[7]。他在谈到教育者的责任时,提到教育者对知识、学生和社会应当负有责任,在提及教师应负的社会责任时,表示“社会中继起的青年人,必定要由学校里培养很好的人格,才可以担负责任”[5]。

大教育家都能意识到良好的教育与时代精神、社会责任密不可分。从事高等教育的同志对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大概均能倒背如流,但后面的话不一定耳熟能详,“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和做人是两相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6]。

在社会主义征程的新时代下,国家和时代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要求在法律中、规定中都已明文表示,作为价值引领的主导者必须具备积极的、正面的、合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价值引领活动行之有效

进行价值引领的重点是趣味性的说教。教育的对象是思想烂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不应当是干瘪的、萧索的,对于个性鲜明的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思政教育活动更应是饱含趣味的。新时代高校和高校学生有其鲜明的时代性: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7]与传统的认知不同,当代大学生认为打游戏也是一个学习技能的过程,他们重视体验学习、实践学习,注重自身体验感;其次,新时代高校学生成长在知识网络信息时代,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并且该套体系不断在网络中得到发展。再次,他们追求“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他们追求个性鲜明、与时俱进,喜欢有才华、有情怀、有故事的人或事。最后,艺术类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冒、无感觉。这些对新时代下的艺术类高校辅导员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使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行之有效,进行趣味式的引领是时代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要求。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大家梁启超曾在文章中说自己信仰趣味主义,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O④此处的O,意为化学元素中的氧元素。。就教育事业中学问和趣味而言,梁启超认为“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8]。

就辅导员工作而言,如果简单的进行说教,知识传播,学生便会觉得枯燥无味,艺术类专业学生更是觉得无聊至极。孔子也曾讲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其费尽心力做徒劳无功的填压式说教,不如动动脑筋将需要传递的价值观转化成活生生趣味心灵碰撞。其一,将教育事业和思想引领工作作为一种积极有意义的活动,自身保持对教育趣味性的发掘;其二,针对说教内容及相关知识的储量足够丰富,才能说教时无畏面对学生的 “刁难”;其三,培养学生有高尚的趣味。梁启超曾说自己提倡学问,是因为学问的本质是有趣的,且是一种可以善始善终的趣味。诚然,吃喝嫖赌是趣味,却是下等趣味,是低俗趣味,是无法善始善终的趣味,是有损身体的趣味。高级趣味应当是获得持续的、长久的快乐,是有益于自身价值提升的。艺术类高校辅导员要用诙谐的语言、有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高级政治情操、高级思想趣味,将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理论精髓、知识乐趣展示给学生,将其中的趣味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对思政的兴趣,将他们引领至良善思想价值之路。

即使我们做到了上述种种,但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价值引领过程中仍会遇到困难,本文认为辅导员还应做的是给予工作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以及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理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