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苏中洋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18SZC-3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20
大數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而言,拓展了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能够获取海量信息,其中不乏优质的学习资源,也不排除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泥沙俱下”的同时也会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教育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打破旧有教学模式的束缚,需从教学观念、教育主体、教育载体等各方面做出改变。
将校园管理、教育教学与服务等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和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相关性分析、因果关系分析,提取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教育环境复杂化、教育资源信息化和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新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层面。一是从社会环境看,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变得更为多元化,信息内容更为复杂,大数据在拉近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同时,也造成了现实与网络之间的隔阂,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容易产生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二是从文化环境看,大数据时代文化的产生传播都具备大数据特征,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对大学生影响越来越深,网络文化传播速度十分惊人,而且传播途径非常丰富,大学生在不经意间就会受到网络文化影响,一些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也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化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以课本为主其内容,以国家大政方针和理论政策为主体,教育内容比较抽象,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但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取信息化手段就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改变单一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大数据方式有利于拉近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大数据的方式讲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激发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学生群体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面对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大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其便利性,特别是很多高校都创建了网络和微信沟通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也由原来的课本、黑板变为了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的单向灌输式学习方式变成了网络互动式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条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大数据的运用不仅减轻了思想政治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切实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能学以致用;在教材内容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更新,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对最新理论、最新科研成果的接触与学习。
大学生可以凭借信息手段实现网络学习、日常交友和日常通信,极大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阶段高校在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和挑战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有待转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忽视了社会发展与人们思想实际相结合,没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创新的前提。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难免出现片面性与不完整性。它不仅表现为大学生无收益活动不愿参加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同时对于大数据带来的变革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都相对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二)具备思政专业素养和信息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不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挑战,要想让大数据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就需要一批专业的思政工作复合型人才。但当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具备大数据思维在大数据方法和技术运用上都不够全面,很难对海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开发提炼。面对海量信息,无法进行单独处理,能够提炼上的信息有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难激发起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于新技术新思维都更为强烈,但当前能够熟练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人才还十分稀缺,同时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也需要一段时间,短时间之内还无法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三)大数据冲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
大数据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获取方式和途径,但面对庞大的信息场,各种信息非常斑驳,加之互联网的开放性,很多披着合法外衣的文化也潜移默化的充斥在信息场中,并在信息场中激烈碰撞。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些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对于信息的真伪分辨能力较差,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影响,从而动摇大学生主流价值理念。以数据海量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很多消极信息对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嚴重冲击。生在网络环境下会接触到各类信息,如果分辨能力较差,就极容易受到消极价值理念的同化和影响,甚至会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产生怀疑。当前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对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会冲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剧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看到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同时也要看到大数据带来的变革,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数据技术有效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更好的为大学生群体服务。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大数据与思政教育融合
大数据的开放性和言论自由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重冲击,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变化,转变思想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数据紧密融合。一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利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二要将大数据技术手段与思想教育有效融合,对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大数据知识培训,培养出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同时又兼具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型师资队伍。三要将大数据与日常教学课程紧密融合,应用大数据手段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构建出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障碍,并将身边事例以可视化的方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减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排斥性,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水平
大数据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人才与传统的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定的区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同时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人才不仅要具备上述条件,同时还需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理解并具备运用能力。当前很多高校都看到了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开始着力培养大数据管理队伍人才和教师队伍人才,但从当前看这些人才还比较缺乏,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一方面我们可以面向社会引进相关人才,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发挥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作用、实践环节的主战场作用,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他们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特别是要将思想政治年轻骨干教师作为培养的重点对象,通过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骨干教师的大数据运用能力。
(三)基于思政教育核心目标构建大数据应用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数据技术属于跨度比较大的两个领域,要想实现二者融合,必须建立相应的运用机制和信息平台。
首先,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当前高校在大数据应用上还存在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协调对接的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数据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构建相应的工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高校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数据意识渗透到高校的各个机构、部门和教师的心中,实现多个部门共同联动,充分挖掘数据资源,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可以运用大数据知识技术,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留下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动向和价值理念进行判断,以可视化的方式对当前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神状态和价值思想进行研判,描绘出当前大学生个体思想变动的轨迹,教师可以根据出现“轨迹”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防止其出现思想偏差和轻微偏差。
总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很成长。
[1]田蕾.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2]陶好飞,莫勇.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