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技术大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参与度调查分析

时间:2024-04-24

欧阳丽琴 赵志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2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任务艰巨。2016年12月7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今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高层次人才。随着国家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部分地方院校逐步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包括高端复合人才。他们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较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产生的多样化需求。但是相对于传统学术性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学生本身基础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升课程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关系到大学生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想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及原因

现在20岁左右的大学生,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还不到40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他们是民族复兴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课程失效性,不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要从教师本身分析原因。

(一)学生方面

首先,由于长期的舆论影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负面情绪一直存在,认为这是没有实际作用的一门课程,尤其在应用技术大学中强调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大氛围下,还没有上课便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如果说专业课从零开始,思政课便是从负数开始。在教师管理不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直接逃课去兼职打工或者做其他事情成为常见现象。

其次,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吸引力及网络习惯的影响,学生为修得学分顺利毕业,不得不到课的情况下,却是人到心不到,人在心不在。学生虽然端坐在课堂上,不吵不闹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但是老师的教学却形同虚设,只在播放视频或在其感兴趣的内容时抬头听一听,其余时间直接埋首网络世界,充耳不闻,教师讲得再精彩也不及网络世界的诱惑。

(二)教师方面

一方面,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追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只求讲完,教学方式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为主,缺少师生互动,形成了自说自话的尴尬场面,容易引起学生厌烦情绪。

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本身存在的年龄差距,价值观念及话语体系的巨大差别,如果没有花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很难产生共鸣,更加谈不上“亲其师”,做不到“信其道”。

二、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对课程所传导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在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改革创新上,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一是紧扣教学大纲,不脱离教学目标,从而避免导向上出现偏差。教学大纲作为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指南,不能也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

二是做好学情调查,学生的文理科背景及地域特点,是我们形式创新的重要影响因子。学生基础决定了课程的起点,对学生了解越深,教师越能把握学生的需求。

三是逻辑思维清晰,层层递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认识分析问题的思想工具。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其逻辑的缜密。

四是结合时事热点,筛选出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找准学生的“痛点”,深入分析。

三、提高课堂參与度的方法

价值认识是在人们的关系中形成的,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多种多样,笔者就常见的易于操作的一些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些探索。

(一)学生方面

通过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一是设置时事热点新闻播报。在本科生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我们都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学生分享近期看到的国内外的时事热点新闻,并就此新闻谈谈个人的感想与感悟,既方便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及时地融入,实现学术性和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历史性和当代性的辨证统一。又便于在学生分享新闻热点的同时,不断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向主流价值观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例如香港事件的变化发展,当学生分享到此条新闻时,及时展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探讨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分享到昆明某高校学生溺亡事件时,引申到对自我保护意识进行探讨等。

二是融入新媒体因素,学生拍摄微电影。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针对学生“网络土著”的年龄特点,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结合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主题进行微电影拍摄并展示。例如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布置“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大学”这样的主题,请学生提交拍摄计划书、进度表等内容,在总体上把握微电影导向同时作为作业跟踪。拍摄完成后,进行课堂展示,增加学生的获得感。

三是角色互换体验,学生当做小老师。在课程中,老师根据学生基础,拟定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并制作多媒体课件,限时主讲,老师点评及同学们互评,通过教与学的角色互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拟定“厉害了,我的国”“今日说法”等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拟定“生活中的辩证法”“矛盾之我见”等主题。

(二)教师方面

一是建立专题式循环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结成小组,若干小组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学,结合小组每个成员的学科背景和研究领域的特长,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配组合教学内容,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其中一个专题板块的教学。既发挥个人的特长,讲深讲透每一部分的内容,也因为交叉进行教学,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的不同,给学生一定的视觉新鲜感。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可以划分为“思想”“道德”和“法律”三个专题板块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般根据时间段划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专题板块。

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生活需要被记录,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设置制作《实践小册子》记录本的实践内容。请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按照一定要求制作记录学习过程及对生活点滴思考的小册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三是结合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针对艺术特长生,请学生对照时代的变迁,选取有代表性的物品或者人物事件,画出动态的变化过程,直观的感受中国的巨变及人民在此过程中的变化。

四是变换课堂教学方式,组织课堂辩论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通过分析和辩论的手段,帮助学生澄清价值混乱,给予学生以选择和发展自己的主张。例如“毕业找工作要到大城市还是留在家乡”“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好的强化价值引领,才能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顾钰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J]. 教学与研究,2007(5).

[2]王仪祥.努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

[3]王炳林,张润枝.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4]胡涵錦.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3).

[5]翟慎良. 重“获得感”,亦重“参与感”[N].新华日报,2016-03-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