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视唱练耳训练对音乐教育专业即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20

潘 威

论视唱练耳训练对音乐教育专业即兴能力的培养

潘 威[1]

在我国各级艺术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作为重点专业一直以来发展非常迅猛,也肩负起了社会艺术教育的重任。作为基础学科,视唱练耳更是音乐教育专业必学课程。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大而全的常规授课方式逐渐产生变化,精准的针对性培养更有助于日后的教学开展,其中即兴能力作为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是音乐教育专业学习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本文着重对视唱练耳训练对音乐教育专业即兴能力的培养进行简单的陈述与介绍,希望通过此类分析对日后教学实践起到指导性作用。

视唱练耳/音乐教育/即兴能力/教学体系

视唱练耳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这门学科虽然以基础课出现,但潜移默化之间却影响音乐学习者的整个艺术生涯。视唱练耳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学科,他从音乐的时间维度影响音乐的空间维度,最终直接体现在演奏(演唱)者的学习、演出或作品中。如今,在我国各级艺术类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的应用及依赖往往要强于其他音乐专业,这是因为音乐教育专业定位的特殊性。

我国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以来遵循着社会艺术教育为出发点,提高全民艺术素养为目的,所以培养的学生往往比较全面并贴近实际需求。视唱练耳作为任何音乐门类的基础课程,也是日后提高社会艺术教育水平的基础。其中,即兴能力就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需掌握和经常用于教学实践中的一门技能,而视唱练耳课程对于即兴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将即兴能力再反作用于视唱练耳的训练中来,更能够兼收并蓄,共同发展。作为视唱练耳教师,深入研究视唱练耳对于音乐教育专业中即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配合教学中的实践,也能够有理有据的分析出不同学生之间的特点,取长补短并且结合他们的各自审美特征、能力针对性训练,激发学生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学中的创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下面针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构建视唱练耳即兴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视唱练耳课程对于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而视唱练耳对即兴能力的培养更应该直接体现在教学中,教学也应该构建自己独特的体系。即兴能力是音乐教育专业从业者日后必备的技能之一,这种技能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应该进行培训和潜移默化的培养。那么这种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如何展开的呢?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

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在于他的多样性和复合性。因为音乐教育人才进入社会中所从事的主要内容是对音乐的普及和教学,方式方法也是从演奏到演唱,从理论到实践,甚至不同乐器、不同乐种、不同门类之间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多学科,多种类进行横向、纵向结合就需要即兴能力的支持,而即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视唱练耳。笔者认为,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视唱练耳应该随时发生在各种课程中,将偶然性和必然性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根本所在。另外关于即兴能力培养除了教材之外也应该建立在大量的已有作品中,换言之就是说学习者在使用和表现即兴能力时是要有大量的理论和作品支撑的。实际上,视唱练耳课程作为基础学科所存在的依据就是所有艺术门类的需求,但是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来说更加的直接和明显。所以,构建这种专门针对即兴能力培养的体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也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明确的目标。

(二)教学体系的构建特点

关于视唱练耳对于即兴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成果或是系统的过程,但这种教学体系构建的特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活动成为主导。常规的教学往往是枯燥无味的,硬性的灌输很难产生化学效应。采用一些音乐活动并将视唱练耳引入教学中则会很好的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二、视唱练耳的贯穿性。音乐教育专业是复合性专业,将视唱练耳应用到各个环节中则会产生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既平缓又能让学习者体会到自己的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循环往替;三、理论性。因为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演奏和演唱是最终形式,即兴其实是一种连接理论和这种最终形式的纽带。因为即兴的构建是建立在思想中,所以理论知识应该充分的在平时学习及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让即兴有充分的依据和根源,进而影响演奏或演唱。当然,以上三点只是基础,如果进一步研究则会拓展出很多方面,同时根据不同的音乐门类和表现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和变体,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好基础才是即兴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重点和方向。

(三)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

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科学的过程,但是我国专业的音乐教育在各级院校中已经开展了好多年,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定位也是十分明确的,如今配合时代的需求及音乐的发展应进一步的细化并更具有针对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在原有体系基础上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及日后的应用方向。在互联网时代下,音乐也应该有自己的大数据,这种大数据能够对学生学习的习惯、难点、重点、应用频次等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科学基础进行内容的搭配和构建。此外,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还是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基础,多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者进行互动即兴的演出,因为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会产生潜能的激发,但完全可以拿即兴演出的次数进行弥补,所以说实际操作是需要应该发展的方向,常规课堂中呆板的学习方式应该减少。

以上三点是视唱练耳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习者即兴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构建的一点建议,虽然不成熟,但是以点带面的说明目前这种精准式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二、视唱练耳对于即兴能力培养的突出特征

(一)明确目标,精准定位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更多的是以程式化的形式出现在各类型音乐种类中,它就像螺丝,可以用在汽车中,也可以用在办公桌上一样。但是针对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尤其是即兴能力培养方面应该更加精准,明确。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开展一门教学课程的前提,有了目标才能准确的规划出发展的路线,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修正以及调整路线。关于课程的定位,更应该与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特征结合,分清主次来进行针对性培养。也要根绝学生的特点进行着重培养,这样在进入社会音乐教育阶段才能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并且以组合的形式来精准教学。当然,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学习者必须普遍掌握视唱练耳各层次,结合自身精通视唱练耳某一方面,这样在即兴能力的发挥上可以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二)熟练技能,组合元素

视唱练耳中的单音、音程、和弦、旋律、节奏实际上只是这门学科的基础元素,若按其本身来说也可以是构成这门学科的主题。但作为基础学科视唱练耳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更像是纽带,将乐理、和声、配器、即兴、演奏(演唱)等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音乐学科的构成要素也是与视唱练耳基本一致。即兴能力则是在瞬间将这些元素打碎并且重组的过程,所以熟练技能和组合元素是即兴能力的根基。好比12个单音熟练掌握后,对于音程和旋律的掌握则更快、更准,加入节奏后则能够让旋律视唱变得手到擒来。再将其他学科例如和声的变化组合,配器的音色对比,演奏(演唱)的方式方法进行综合,那么这种即兴能力才是能够达到标准。如果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从业者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更应该将课堂或场所环境,课程(演出)的目的,受众群体等因素考虑到其中,这样才能让即兴能力渗透进去。

(三)加强感知,提高记忆

音乐在我看来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虽然他由固定的音乐符号组成,但音乐符号的组合变幻却能够带来无限的想象以及表达各种情感、场景、内容等,这是其他艺术形式很难企及的。所以加强感知力和提高基础音型的记忆是十分必要的,视唱练耳正是提高此种能力的最适合形式。基础的视唱练耳学习主要是以听为主,演唱和演奏为辅,但是基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特性则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例如将片段式的视唱练耳内容带入到音乐作品中去,结合乐理、和声等基础学科再进行科学的拆分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听觉的要求提高,对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要求也得到了提高。在不断练习中缩短实践并向即兴靠拢。当能够深切的感知各种视唱练耳变化时,先按照音乐组合排列原则进行片段的即兴创作,逐渐将创作拉长、延伸,最终达到与场景、内容、情感等元素相契合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随着感知能力的加强,记忆能力也随之加强,再将感知和记忆能力表现出来便是即兴能力。

(四)激发创新,活学活用

即兴是一种瞬间的创新,而即兴能力考验的却是使用者根基扎实程度及创新思维。音乐本就不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感性成分以主体形式存在。视唱练耳从表面上看是听觉与声音的学科,但他带来的无穷尽的变化才是创新的根源,即兴能力是创新的主要变现形式。在音乐教育专业从业者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时,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是不受欢迎的,根据环境、时间、人群的变化进行贴切的训练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即兴能力就是在瞬间完成创新,但这种创新却不能天马行空,要让学习者跟上教师的思路与方向,在新鲜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兴趣和能力。当然,创新并不是一味的求变求异,在基础上活学活用才是适合的。

三、视唱练耳对即兴能力的实践培养

(一)和声编配能力

从上文陈述中我们知道,视唱练耳作为音乐的基础学科更应该起到一种纽带的作用。因为视唱练耳本身是对音乐基本要素的一种训练方式方法。但是作为艺术却需要按照一定规则来将这些要素排列组合而来。就拿古典音乐来说,音乐的行进、走向、排列等等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发展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特性。音乐教育专业学科特性是将音乐因时、因地、因人来进行传播教授的,所以视唱练耳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即兴能力培养上,将视唱练耳元素进行瞬时的排列组合正是和声学的知识范畴。首先学生要掌握和声学的相关知识,但书本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视唱练耳来进行主观体验,体验后再用自己的理解加之理论的依据反推回和声编配当中去,这样形成的闭环便会直接作用于即兴能力方面。常见的我们会看到在一些即兴演奏中,只要根据规划的主题就可以编配出基本的和弦行进,深入的可以进行和弦分解式的旋律行进,融入时代或人物的风格特征。这种多重的、深层次的训练才能让日后即兴表演和授课得到质的提升。

(二)表演组织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的从业者所面对的社会人群是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而完全采用专业模式和方法是不可行的。对于社会音乐教育,音乐活动或音乐表演才是重点和主要方式。视唱练耳的精通掌握不仅能对社会音乐学习者的音乐作品理解深入的分析能力有所提高,更能对于出现的难点、错误点甚至是悖论进行表演式的示范与更正。例如,一个幼儿钢琴学习者,在采用了错误或是不科学的演奏方法及表现形式时,教师除了进行试奏以外,还可以按类型进行即兴编奏,将原本较难或不易懂的乐段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乐曲,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当然,这只是表现方式之一,作为教师也可以在自身的演奏(演唱)方面进行组织能力的提高,通过即兴的表演提高和培养精神集中能力,让精神在受到一定压迫的环境中逆向增长,进而达到表演组织能力的培养。

(三)即兴组合节奏能力

在我看来,视唱练耳中对于音的培养是多重的,而针对节奏的培养更应提高。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骼,对于专业学习者来说,节奏也是日后从事社会音乐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乐器、声乐的音高都是通过训练固定下来的,但是节奏却在不断的变化,甚至影响整个音乐作品。即兴能力也包括节奏本身以及节奏的组合,因为在每种节奏型中都是由很多变体的。在一首作品中,根据情绪的变化或是章节的变化会有很多节奏型或组合融入其中,用即兴能力将这些节奏的特点融合并且逐一呈现可以精准的把控学习者对于作品情绪的理解。当然,大型作品会涉及到很多节奏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长期的即兴训练对于单一节奏型或是节奏型组合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得到很好的提高。

音乐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专业特性,对于视唱练耳的训练也应有针对性的训练。其中,即兴能力培养是社会音乐教育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表达、授课方式之一。掌握理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即兴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应该从作品出发,并通过实践活动呈现出来。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诸多音乐学科的配合也是不可分割的,良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够给即兴能力提供更多的依据,活学活用才能更好的将即兴能力精准的呈现出来。

[1]孙家国.视唱练耳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建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

[2]赵小平.和音训练的最近途径与结构意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

[3]彭世端.视唱练耳中基本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

[4]张继农.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综合能力培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

(责任编辑 李 浩)

A

1001-5736(2017)04-0098-4

[1]

潘 威(1978~)女,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