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生三海黄异庵

时间:2024-05-20

缪育平

忆故人

一生三海黄异庵

缪育平

弹词名家、金石家、书法家、诗人黄异庵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廿年了,今天怀着崇敬思念之情,回忆他生前一些经历往事,写一短文,以示纪念。

出身平凡,热衷评弹

黄异庵,原名冠群,字怡庵、宗桂,1913年(癸丑正月初一)出生于太仓一个中产阶级之家。父辈在镇上开设一家南酱杂货店,一家老小赖以为生。其父亲虽为杂货店老板,但独具慧眼,在众多子女中重点培养黄异庵。五岁开始教黄异庵学习书法,并花重金投帖于海上书法名家天台山农刘介玉门下,由于黄异庵天资聪明,十岁便写得一手好字,当时在上海“大世界”共和厅鬻字,有“十龄童”之称。红极一时。我在九十年代初曾问过异庵公,当时的润笔是四尺堂对大洋四元,外加磨墨费一成四角,总共四元四角,这个价格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

黄异庵先生个子不算高,也只能算中等身材,但脸形较大,天生一副大家风范。黄异庵从小就很好静,直到老年他能为写一回书静静地坐上半天,慢慢思考各个关子。在还没有上学时,有一次其哥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店中无人看管,只能与黄异庵说:你坐在账台前不要走开,我出去一会儿就回来的。还在黄异庵脸上用墨画了一副眼镜,黄异庵就安静地坐在账桌前看店,直到哥哥回店,没有外人发现是一个儿童坐在账桌前看店。

黄异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书场遍布江浙沪二省一市的各个城镇,有的一个小小的镇上竟开设有三四家书场,在当时评弹真可谓家喻户晓。黄异庵随父出入书场,对江南明珠评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学评弹,对于传统思想浓厚的父亲来讲,对儿子想学评弹是极力反对的,父亲认为只有读好书,写好字,才是正路,因此黄异庵只能遵从父命,认真读书,苦练书法。数年后,黄异庵在成为一名老师后,仍对评弹痴迷不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弹唱,成了评弹票友。

教学虽然是一个正当的职业,但黄异庵不喜欢,喜欢的还是评弹,几次三番与父亲提出要学习评弹。父亲最终还是拗不过他的真诚,只得同意让他下海学说书,拜名家王耕香学习《三笑》黄异庵的出窠书《三笑》,成名作是《西厢记》,说书总算父亲让学了,但在演出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并不喜欢《三笑》而是喜欢才子书《西厢记》,但评弹界有规矩,你拜哪位老师只能说哪位老师的书,不能说别人的书。要说《西厢记》得另找说《西厢记》的老师。

当时说《西厢记》的有两派。一派是常熟人,朱寄庵、朱兰庵、朱菊庵父子三人。另一派是谢鸿飞,黄异庵找关系托人与谢鸿飞合作,做谢鸿飞下手说《西厢记》,一段时间后,开始独立演出。在演出过程中,黄异庵觉得传统唱本《西厢记》缺乏才子书的韵味,找来了元曲版本小说《西厢记》,根据听客要求,边演出边改。原来《西厢记》中游殿只有一回书,黄异庵在演出这回书时,感到听客对这一回书特别喜欢。凭着自己扎实的古文学基础,每天下台后现编剧,第二天上台现演,从原来的一回书加到后来的二十四回,台上一僧一俗,妙语联珠,妙在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每一个笑话都深深地阐述着世事文章,在听众中有“活法聪”之称。同样上台演出《西厢记》,为区别于朱寄庵、朱菊庵、朱兰庵父子,取艺名黄异庵。

黄异庵 书法

评弹艺术再好,也得有机遇,以前说书先生是分三六九等的,俗话叫“神仙”“老虎”“狗”。一等先生喜欢一等场子。一流的说书先生可称“神仙”,就像现在演艺界的大腕,场东(书场老板)要看先生的脸色行事。二流说书先生可称“老虎”威猛无比,生意红火,自有一份可观的收入。三流的说书先生无稳定的书场演出,只能孵孵茶馆,看看茶会,有时书场先生没及时到场,做个几天点脚先生,收入不稳定,生活极其清苦。

有些老前辈对新演员的演艺非常赏识,觉得将来肯定会有大成就的,会想方设法提携新演员,把他介绍给书场老板,听客,行话叫“拖一把”。

当时上海有位说《三国》的名家,润余社的叫郭少梅,中等身材,小圆脸,颔下留须,人长得清瘦,但双目极有神,每当逢年过节常说几回《后三国》,(当时并没有长篇后三国,要经张玉书整理演出后才有长篇《后三国》),声誉、地位在上海滩评弹界里较高。老先生对黄异庵的演出特别赏识,当时黄异庵只有二十来岁,郭少梅老先生觉得黄异庵是可塑之材,将来必定成为名家。上海“得意楼”书场在一次会书时,送客应该是郭少梅上台,郭少梅自己不上台而让黄异庵代书,自己在下面听书,让听客直觉地认识、了解黄异庵书艺。黄异庵的演出没有辜负郭少梅老先生的期望,一炮打红于上海,得到了听众的认可。黄异庵凭着自己对评弹艺术的热爱,认真地执着地演出着自己编演的长篇弹词《西厢记》,最终成为一代名家,有着黄派《西厢》之称。

写作高潮 创作新书

《西厢记》是黄异庵的代表书目,红遍江浙沪。1949年,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高高升起,解放的春风吹遍整个中国,此时的黄异庵觉得应该放弃说《西厢记》,再卿卿我我已不大适应潮流。解放不到一个月,黄异庵得到文化局领导凡一同志的帮助,改说《李闯王》了,那个时候,有关李闯王的小说资料都找不到,结果找到两本明史,在常熟蒋志方先生处购得写陈圆圆的小说《沧桑艳》,两本书作为考证,往常熟花园饭店挂牌,说书了,每天清晨起来,考虑安排情节。编写唱词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到中午饭前写好一回下午上台演出,也就这样一天一天边写边说,说了一个多月的书。深受听客的欢迎,成为评弹第一位说新书的演员人。一部新书的成功,对黄异庵来讲并不满足,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黄异庵又边写边演出。长篇弹词《文徵明》一举成功。《红楼梦》是一部的家喻户晓的小说。但弹词唱本只有中篇几回书,黄异庵觉得很可惜,又着手编演《红楼梦》长篇弹词,于各大城市演出,得到同行、听客的一致好评。《红楼梦》虽为著名小说,但作为弹词唱本没有关子,故而要说好《红楼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情节没有大矛盾,书中难搭关子,很难吸引听客,评弹界叫“软档书”,不能拉牢听客。黄异庵以忠实原著为宗旨,从黛玉葬花、宝玉偷看《西厢》开始,一直写到黛玉魂归,虽无大关子,黄异庵从自己的文学修养中写出各个人物的内心,体现出内心的美与丑、善与恶,深受听客的欢迎。八十年代初南京举行“全国红学研究会”,黄异庵也应邀参加,会议第一天,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天各剧种表演《红楼梦》,黄异庵弹唱一回《红楼梦》,周汝昌认为评弹演员没什么特别,无非小生、小旦表演,加上弹唱,没看,回北京去了。直至会后听说黄异庵的一回《红楼梦》,不是一般评弹员所说的书目,里面有着深厚的中国古文学内容,周汝昌为没听到黄异庵的《红楼梦》而感到遗憾。黄异庵在台上发现周汝昌没来听书,还风趣地写了一首七绝寄给周汝昌,“白头人说红楼梦,应被红楼笑白头。怪底掌声雷动处,座中顾曲独无周。”周汝昌见后就发现黄异庵不是普通的评弹演员。数次交往后,与黄异庵成了知己。黄异庵曾写过四首诗,咏唱自编自演的四部长篇,其一《西厢记》。“会真手笔出微之,实甫西厢绝妙词。一段崔张风韵事,大媒先谢法聪师。”其二《李闯王》:“解放新书说闯王,有明社稷半存亡。冲冠可杀吴三桂,为惜红颜竟引狼。”其三《文徵明》:“一夫一妇美徵明,伯虎何来九妇情。乞借沧浪亭下水,清流日夜洗污名。”其四《红楼梦》:“红楼写绝痴儿女,不入梨园生旦行。惟有江南书可听,温存软语话家常。”今录之,以供读者吟咏。

黄异庵 书法

多才多艺 投帖粪翁

书画家以“诗、书、画、印”四门全能为最高境界,黄异庵除评弹专业外,诗、书、印都是同时代的佼佼者。画也偶作兰竹小品,因传世太少,见者不多,(大概只有五张左右),另作他论。黄异庵自幼念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所以传统古文基础深厚,再加上天分足,所以做诗填词对他来讲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在写评弹脚本唱词时平仄运用自如,易如反掌。艺术是相通的,黄异庵自幼喜爱金石篆刻。外面只知道是邓散木弟子,其实黄异庵本来立雪于虞山派祖师赵古泥门下,拜师后不久,赵古泥即驾鹤西归,所以若干年后转投原本为师兄的邓散木门下,成为邓散木的入室弟子。黄异庵由于天资聪明,治印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总觉得有些方面不够完美,治印里面的奥妙不够透彻。当时在评弹界已大有名声,弟子众多,由弟子钱雁秋持香烛陪先师黄异庵去拜邓散木为师,在当时传为美谈。黄异庵曾谈及为何要拜师的原因,黄异庵原本刻印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在边款位置、印边的处理,有时总感到一些疑惑,甚至还钻牛角尖。但拜师邓散木后,有些问题,一语道破天机,有一种顿悟感觉。黄异庵曾撰诗曰:“筵间谈笑无多语,便是真传衣钵时。”黄异庵花甲之后曾集宋词句刻印一百方,题为百词印存:“杨柳岸”“海棠开”“恨如芳草”“天不管人”……每一方印里面都有他独特的见解,每一方印文都能让人深思与遐想。自叙:“余艺人也,亦印人也,少好篆刻,中年以后受教于吾师邓散木先生,孜孜不倦者数十寒暑。每叹秦汉钤印之雅为不可得,唯求于守放之间,略知变化,皖浙而外,别具方圆。今乃有限年华,无情岁月,盈头白发,仅不以鬼面示人,足见斯道之难进矣。是集之编,非敢问世,聊以乐余箧中之蠹鱼耳,然则余为蠹鱼序。”

书法其实是黄异庵最早成名的产品,后来由于生活之需,改拨三弦下海说书,但对书法仍一如既往地坚持着,正可用“白头偕老”来形容。早年作品多以何绍基面目传世,但已不多见,中年后以苏东坡为主。论其书法真可谓一言难尽。现代大书家,一为昆山陆家衡老师,一为虞山汪瑞璋老师,谈到黄异庵真可谓五体投地。凡是你讲哪家书法,黄异庵能写哪家风格给你看,而且能讲出他的特点,真是一般书家所达不到的境界。七十年代初,黄异庵、胡天如都居苏城,一日黄异庵在胡天如家中便饭后,胡天如请黄异庵写扇面,写的是一首宋词,黄异庵读后,便开始书写,一阵风吹来把全宋词吹过了好几页,胡天如正要重新翻好,黄异庵说:不用翻了,我已全背出来了。胡天如很惊讶,一字不漏,顷刻间一张扇面写好了。胡天如后来一直提及此事,谓黄异庵有着超常的记忆力。虞山曹大铁,当代名儒,当代十大词人之一,生活不修边幅,真可称之潇洒出尘,诗书画皆精,称当代书法首推黄异庵,凡自藏画之跋、诗均由黄异庵书,为之乐事,对黄异庵之书法亦情有独钟。

黄异庵多才多艺,艺艺皆精,书法治印、诗、评弹各业不分昆仲,都陪伴他至终生。世人都是从评弹方面了解、认识黄异庵的,其实黄异庵的印章、书法、诗词都不逊色于评弹,反被评弹掩盖了。我相信,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有情的,将来印章会以印人名世,书法会以书家名世。历史终会作出公正的评价。

一生三海 文联义卖

评弹对黄异庵来说,真是一学就会,一说就红,黄异庵生下来命中就注定要吃说书这碗饭的。解放前黄异庵分别与弟子钱雁秋、杨振雄合作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日进斗金,生活有了扎实的物质基础,稍有空暇,便与书画名流交往。唐云、陆俨少、吴湖帆等都是黄异庵经常相聚在一起的知心艺友,所以红学专家周汝昌曾经评价黄异庵说:“不是一般的艺人。”1949年全国解放,艺人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变(旧社会评弹艺人是由乞丐头管的)。艺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黄异庵首当其冲,编演新书《李闯王》。当时,评弹界成立了“苏州市评弹协会临时工作委员会”,黄异庵任副主任,严雪亭任主任。1950年以评弹协会临时委员会副主任身份出席了中央文化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戏改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正值抗美援朝暴发,参加会议的人们纷纷吟诗作画,歌颂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黄异庵也不例外,现场作诗一首歌颂志愿军,诗由田汉转呈周恩来总理,周总理看后,非常欣赏黄异庵,称黄异庵为“评弹才子”,从此“评弹才子”之名在评弹界广为传开。

1953年,黄异庵参加了苏州人民评弹团,入团后收入明显低于原来单干,演员的演出积极性有所下降,黄异庵鉴于实际情况曾提出,评弹界只要有原来的行会组织“光裕社”管理就可以了。虽然是一个合理的建议,但当时是合作化的高峰期,反右斗争开始了,给黄异庵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一朵开得姹紫嫣红的鲜花让无情的手给折了。后又将光裕书场闹事归罪于黄异庵。1958年判其有期徒刑五年,发配青海,参加劳动,改造思想。五年期满后由直系亲属领回苏州,一个以评弹为生的艺人回苏后,既无工作,又不能演出,生活无经济来源,只能靠亲友接济维持生活,但黄异庵以乐观的生活态度,顽强的毅力坚持着,生活了下来,过后谈及此事,老人挺风趣地说:“还是便宜货。”问其原由,他说如果不去青海,在苏州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肯定被斗死。从青海回苏后,黄异庵已经被大家遗忘,用当时的话讲叫“死老虎”,大家也不去关注他了。所以苏州人有句话叫“便宜货搭勿光格”。

1959年,全国上山下乡运动热火朝天,黄异庵作为闲置人员同女儿一起被下放滨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到了农村,叫他如何生活?要有粮吃,他不会种田,他依靠着针灸、刻印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农民到年要领工分,要用印章领取(当时农民大多为文盲,半文盲),印都请黄异庵刻,刻一方印换取两只鸡蛋,农民对印的好坏根本不懂,只一句话“蛮清楚的”,黄异庵为生活所迫,只能淡然一笑。黄异庵还有一绝活——针灸。传统文人对中医有所了解,到滨海后实出无奈,只能为农民针灸来得以糊口,凡肚子痛、咳嗽,黄异庵治疗好了的人不计其数,但得到的回报则是南瓜、红薯,黄异庵能活到84岁高龄可能与那时吃了粗粮有关吧!

苏醒书法

1977年,三中全会以后,黄异庵得以重返吴门,身心得到了调整,名誉得到了恢复,时而评弹演出,时而潜心钻研篆刻,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曾经辉煌过,失落过对老人来说尝尽了人生的千滋百味,1994年老人的一个愿望实现了,苏州市文联展厅举办了“黄异庵书法义卖展”,黄异庵将义卖所得的一万元如数捐赠苏州市民政部门以改善市福利院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万元在当时也不算小数字,对黄异庵来说更需要,但黄老以一颗不寻常的心想自己能够生活就可以了,出一点力能否让福利院的那些比自己更苦的老人生活有一些改善,这一件事在书画界对个人义卖活动来说是绝无仅有的,老人是多么的善良,淳朴。这件事虽过去廿多年,但在我脑海中是终生难忘的。黄异庵老人曾刻一印为“一生三海”问其原由,他说成名于上海,改造在青海下放到滨海。一生三海包含着甜酸苦辣千滋百味。1995年黄异庵因病住院,经检查一个不好的消息,胃癌,后经医院治疗效果并不明显,1996年5月因医治无效,老人走完了他的一生,一个评弹界的奇才,就这么走了。多少年后评弹界再能有这样一位奇才出现,谁也无法预料。但他给人们留下的书法、篆刻、评弹将永远在这天地间了。

四任妻子 悲欢离合

黄异庵一生可以用“风不调,雨不顺”来形容,但生活中实则“艳福不浅”。少时初进上海,以书法闻名,当时海上花鸟画家江寒汀十分器重黄异庵之文才,以妹妹江氏适黄异庵,江氏与黄异庵婚后生育一女一男,可惜好景不长没几年两人因感情不合,分手了。第二位夫人是黄异庵的粉丝、同乡苏醒女士,因仰慕黄异庵的才华,嫁黄异庵。后黄因反右,劳改多次运动均在其中,于“文革”中分手了。黄异庵滨海回苏后,一位红颜知己到了黄异庵身边,也是评弹艺人刘美仙,可惜没两年黄异庵的生活得以改善了,刘美仙得了不治之症,临终前千叮万嘱黄异庵:你得赶快找个老伴,您的生活需要有人照顾,善良的人无奈地走了。第四任妻子舒洁迂女士,到了黄异庵身边,用真心、大度照顾着黄异庵,直到老人西归,黄异庵的一生经历坎坷,生活中苦与乐只有黄异庵自己能体会,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生活到了最后一刻。今回忆一些往事写一短文以示纪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